春夜喜雨描写的是什么

酌幽心
精选回答
《春夜喜雨》是一首咏什么的诗?抒发了什么意境?

我是长之安兮,我来回答。

大自然的雨对人类来说,是最熟悉不过,最寻常的了。

因其是平常之景,故最为难写。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在四川成都曾经写了一首赞美雨的诗《春夜喜雨》,把难状之景写得如在眼前,且真切入微,令人如临其境。

今天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感受诗的意境。

《春夜喜雨》内容、意境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诗的一开头,诗人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

为什么是“好雨”?因为春季的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

农谚云:“春雨贵如油。

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

成都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却又有明媚的阳光。

这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描绘的:“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

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及时雨",真是难得的好雨啊!这两句诗,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

诗人采用他一贯的写法,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

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

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爱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这两句诗,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

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透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好雨下在夜里,雨细又不骤,随夜色而逐渐隐没。

它悄情的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

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显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

“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

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卷十说:“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雨“好”的特点在这两句里通过“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来,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它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劳作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应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雨夜中田间小路已看不清,浓云密布,一片漆黑,只有远处的江船上的灯火独个闪烁。

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色。

由于晚上正在下雨,群星潜藏,月色无光,说明雨意正浓,眼前一片墨黑的世界,如今放眼四望,唯有江边船上放射着一线光芒,在这黑夜中显得格外明亮。

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天上的云儿、地下的小路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对比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俱"与“独”又突出了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诗人惊喜的感情。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待到天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成都)城变成了一个繁花盛开的世界。

尾联是想象中的雨后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成都城的迷人景象。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这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艳、沉甸旬,令人心旷神怡。

至此,诗人对喜雨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可见诗人状物细腻。

诗尾,诗人脱口而出:“花重锦官城。

后人赞曰:“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

诗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从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严谨,用词讲究。

看似平常,却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

这首诗题目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见“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诗人这种感情的产生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有其现实基础。

《春夜喜雨》的创作背景诗人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年他有过一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逛”的漫游生活。

后来入长安求仕有十年,却仕途不顺,职位低廉。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败的境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诗人千辛万苦地赶去灵武投奔唐肃宗(李亨),不料因救房琯案被肃宗弃用。

诗人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浣花草堂”。

《春夜喜雨》这首五言律诗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诗篇之一。

在写作此诗的前一年,陕西一带就有严重旱灾,“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资治通鉴·唐记》),诗人当时在亲友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经营,寓居的草堂基本建成。

饱经忧患的诗人生活总算暂时得以安定,终于有时间对成都的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琢磨。

因此,在这春夜里,诗人一听到雨声,就感到无限喜悦,这喜悦也恰好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结语:诗人对平常之景物写得如此传神,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后世人看到雨,在春日的夜晚,忍不住要想起1200多年前的诗人的这首诗,吟咏再三,更觉回味无穷。

大家好,我是终南望月。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春夜喜雨》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描写春雨的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和颔联写出了春雨的特点: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颈联和尾联则截取了成都(锦官城)的几个景物,进一步抒发诗人对春雨的喜好。

春天的夜里,小雨随风飘洒,落地无声,慢慢渗入大地,滋润万物。

春雨贵如油,温和地洗净了花上的尘埃,使得花儿更加娇艳;催使万物复苏,在春雨中迅速生长,充满勃勃生机。

多好的一场春雨!在作者眼里,春雨是有灵性的,是善解人意的,它知道在人们最需要时候,悄然而至,却不惊动任何人,生怕搅扰了人们的春梦。

细雨如丝,滋润大地,细雨如织,连明显的道路都看不清了。

天地一片昏暗,只有一点渔火独自闪烁。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更加衬托出了夜色深沉,寂然无声,从而凸出了前边拟人化的“潜入”。

在这首诗中,作者笔法细腻,字字珠玑,把对春雨的喜爱融入到了字里行间。

春雨不但润泽万物,而且善解人意。

春雨的拟人化,体现了作者对这场春雨的喜爱、肯定和嘉许。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是妇孺皆知的佳句。

别拿青春赌明天 2023-08-25 13:08:35

相关推荐

比亚迪生产基地 比亚迪生产基地有哪些

比亚迪生产基地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比亚迪生产基地比亚迪生产基地有哪些1、比亚迪生产基地在中国的西安、上海、北京、商洛、惠州、韶关、长沙、宁波、深圳。2、比亚迪生产基地有西安、上海、北...
展开详情

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 昆明市常务副市长

小然给大家谈谈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以及昆明市常务副市长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昆明市常务副市长1、第一条u3000为了促进和保障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可...
展开详情

抖音粉丝最多的是谁2022排名 抖音粉丝最多的人排行榜

抖音粉丝最多的是谁2022排名抖音粉丝最多的人排行榜怡怡今天给分享抖音粉丝最多的是谁2022排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抖音粉丝最多的人排行榜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1、;很多网友想了解2...
展开详情

汉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汉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言的标志)

汉语被列为全球通用语言汉语被联合国列为全球通用语言的消息传遍网络,许多国人因此而自豪不已。但事实上,这是一条没有任何官方媒体证实的“假消息”。汉语使用人数:汉语是目前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并不能称为所谓“...
展开详情

电子小报模板 电子小报模板word版可编辑

小天给大家谈谈电子小报模板,以及电子小报模板word版可编辑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1、求军训电子小报模板军训必需品:1电风扇(一定要带,千万要带,不带必死---热死的,民生之所需)2毛巾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见是什么意思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中“见”意思是“被”,“见”在古文中常被用于被动用法,“见闭”即“被关闭”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这只老鼠由于被关闭而不能够离去。出自宋代苏轼的《黠鼠赋》。
原文: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时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本文是苏轼少年时代写的一篇咏物赋。它寓哲理于趣味之中,可以使读者于诙谐的叙述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它就一只老鼠在人面前施展诡计逃脱的事,说明一个道理:人做事心要专一,才不至于被突然事变所左右。

去心邻域什么意思

去心邻域意思是:在a的邻域中去掉a的数的集合,应用于高等数学。
邻域定理:若非空集合X的子集A是A内所有元素的邻域,则A为开集。
在拓扑学中,设A是拓扑空间(X,τ)的一个子集,点x∈A。如果存在集合U,满足U是开集,即U∈τ;点x∈U;U是A的子集,则称点x是A的一个内点,并称A是点x的一个邻域。
拓扑学解释:
设A是拓扑空间(X,τ)的一个子集,点x∈A。如果存在集合U,满足U是开集,即U∈τ;点x∈U;U是A的子集,则称点x是A的一个内点,并称A是点x的一个邻域。若A是开(闭)集,则称为开(闭)邻域。

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

《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通过父亲的鼓励他终于得以脱险的故事。
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选自《当代少年》1988年第一期,作者莫顿·亨特(美),入选初一第一学期第三课语文课本。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美国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悬崖上的一课》。其中《悬崖上的一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被收入沪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课,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部编版)七年级上第14课。

中年闰土的性格特点

中年闰土的性格特点:神情麻木、寡言少语。
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角色,现实原型章闰水。作者在文中着力塑造了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给予了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闰土成为中国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闰土有着封建的思想和较强的等级观念,对他鲁迅先生还是有同情感的,且同情大于批判。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在文中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几件事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由于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必然要使学生在读文过程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但由于少年闰土生活的年代与学生现实中的环境已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解。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少年。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