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来

阳光 中考试题
精选回答

戚祥浩《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来》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同学们都参加工作时,她将自己锁在家里,没日没夜地啃那厚厚的司法考试复习资料。第一年没成功,她有些沮丧;第二年又失败了,她感到了气馁,她一再安慰自己:坚持,明年一定能行。第三年、第四年,连续的打击让她不禁心灰意冷。看着父母日益苍老的背影,看着他们每天都盼着她成功,她让他们等了四年,四年来,父母都笑着对她说,孩子,没关系,下次再来。为了父母,她鼓起勇气再试一年,然而,失败缠上了她。
得知成绩的那一刻,她想到了死。3月4日下午2点36分,她在\"法制在线\"的社区论坛上发了名为《爸爸妈妈请你们原谅》的帖子:连续五年参加司法考试未通过,我付出太多,太累了……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很多人意识到这是一个\"绝笔帖\",他们纷纷在后面跟帖,劝她不要做傻事,要坚强,要多为父母考虑,要知道年轻就是本钱,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网友专门跟帖描述自己类似的经历,告诉她生活的阴云其实很容易过去,他们曾经遭受过更大更猛烈的挫折,可他们现在都过得很好。
网友的留言她都看到了,她还看到了论坛版主多次发来试图跟她联系的消息。她脑中想的却是,如果活下去,势必拖累父母更久,他们早就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啊。她于是又一次发帖:谢谢你们,我已经决定了。之后,她捏紧了口袋中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但她起不了身——善良的网友们不断地发消息、跟帖,他们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仿佛磁铁一样牢牢吸住她那颗绝望的心。
她不知道,虚拟世界外,一场拯救行动也在悄悄地进行着。管理员发现她的Ip地址在温州,便立即打电话给温州110;同时向温州市长热线发出求助信息,希望他们联系电信部门,尽快查到她的上网地址,第一时间通知她的家人。
警察寻找她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拯救她生命的行动。他们尽力寻找现实中认识她的人,甚至一些温州网友表示愿意聘请她到自己的公司上班。晚上七点多,警察终于找到她上网的地方时,她却于几分钟前离开了,因为上网的那个公共场所要关门,她不得不换了地方。短短时间内,论坛翻页已达十多页,跟帖上百条,阅读人数两千多人。看着不停闪烁的消息提示,看着仍然不断增加的帖子,她禁不住泪流满面,为她愚蠢的想法,更为无数善良的人们。
3月5日零点11分,她又一次发帖: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来……已经把准备好的安眠药扔到河里了……发完帖子,她想,活着,真好,她再也不会试图去做傻事了。她要下线时,无意间看见刚刚还成片亮着的会员头像,一下子暗了大半。她的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她知道,那些网友,为了劝说自己,可是彻夜守在电脑前啊!
此后,她变了个人似的,不再每天锁在家里啃那枯燥的法律条文。她找出压在箱底的同学录,掸去上面的灰尘,一个个号码拨过去,问他们的近况,然后大声说,她很快也要工作了。她以前不习惯跟陌生人接触,觉得他们不可靠不能信任,现在,她对每一个迎面而来的人保持微笑。她仍常去\"法制在线\",一天不去,网友发来的消息会塞满她的信箱——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让父母欣慰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给父母捶捶背,比如抢在母亲前头去洗碗,比如到旧书市场淘来父亲爱看的战争书籍……
偶尔,她还会想起那天的经历,想起那些善良的人们为她所做的一切。
1.文中画横线处写了女主人公的两次流泪,请具体分析“流泪”的具体含义。(4分)
(1)第一次流泪:
(2)第二次流泪:
2.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简要概括本文故事内容。(4分)
3.文章女主人公心理、思想感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依照提示逐项填写(6分)
(1)考试失利时:
(2)网友不断跟帖时:
(3)放弃轻生后:
4.品析下面画线句子和加点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每题3分)
(1)善良的网友们不断地发消息、跟帖,他们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仿佛磁铁一样牢牢吸住她那颗绝望的心。
(2)她找出压在箱底的同学录,掸去上面的灰尘,一个个号码拨过去,问他们的近况,然后大声说,她很快也要工作了。
5.你觉得文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4分)
答案:
1.(1)为她愚蠢的轻生想法感动羞愧,更为无数善良的人们而深深感动。(2)为彻夜拯救自己的善良网友的感激
2.女主人公因考试失利而在论坛里发出“绝笔帖”,众多善良网友和热心人实施了一场生命拯救行动,使女主人公重新乐观面对生活。
3.(1)沮丧、气馁、心灰意冷、绝望(2)犹豫、感动、放弃轻生念头(3)乐观、自信、热爱生活
4.(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网友为了打消她自杀的念头,不断通过发贴对她进行鼓励、关爱的情形。(2)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她已经从悲观绝望之中走出来,能乐观、自信地面对朋友和工作。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鼓励、关爱和理解”方面来谈,语言简明、得体、连贯即可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2022-04-30 19:36:54

相关推荐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郑州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万方科技学院、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专升本的方式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展开详情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商丘专升本大学有、河南财政政法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普通专升本招生院校。也可以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农业...
展开详情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考生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在高等院校举办的助学点学习或进入本校进行全...
展开详情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专升本大学有、民生...
展开详情

在校大学生专升本要什么条件

在校大学生专升本要什么条件在校大学生选择统招专升本条件为需要满足为省内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的大三学生,报考对口专业,报考省内招生院校;在校大学生选择远程教育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等方式需要满足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秋水伊人在眼前是什么意思

“秋水伊人在眼前”的意思是思念中的那个人就在眼前。
秋水伊人,汉语成语,拼音是qiū shuǐ yī rén,意思是指思念中的那个人。伊人的意思是那个人,多指女性。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见景思念的人。
示例:清·龚萼《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循环定义

循环的意思:
1、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
2、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再转。
3、反复地连续地做某事。
出处:
1、《战国策·燕策二》:“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
2、《史记·高祖本纪论》:“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3、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寒暑兮往来相继,兴衰兮循环道理。”
4、巴金《秋》四十:“花谢花开,月圆月缺,都是循环无尽,这是很自然的事。”
循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意思是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回。可以简要地将基本思想表述如下:世界是按照极其漫长的时间周期,即所谓的“生成的大年”,周而复始地永恒循回;这个周期因为过于漫长而实际上无法预测,但又不是完全确定的;在这个永恒循环的过程中,世上的一切,包括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一生中的每个细节,都已经并且将要无数次地按照完全相同的样子重现,绝不会有丝毫改变。

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谁

“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晋朝的赵王司马伦。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司马伦(?-公元301年6月5日),字子彝,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司马伦初仕曹魏,封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封东安县子,授谏议大夫。西晋建立后,封琅琊郡王,授宣威将军。迁安北将军、镇守邺城,改封赵王。迁征西将军,镇守关中。刑赏不明,激发羌族和氐族反叛。入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狗尾续貂(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是一个成语,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
寓意:
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做一件事情,既然做了,就自始至终把它做好。不要在事情接近尾音之时,因为种种原因而写下败笔的结局部分,它会折损之前所有的努力,削减所累积的高度。

是什么数学符号

?不是数学符号。
?这个符号是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用于疑问、设问、反问句等句型的末尾。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语气。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用法:
1、选择问句中,选择项较短,选择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可以在每个分句的末尾用问号。
3、对句子里某一词语有疑问,用问号表示。注:这种用法用得不多。
4、对生年、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用问号表示。
5、疑问句构成的文章标题或小标题后面用问号。
6、一般疑问句用问号,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7、选择问句中,问号只用在句末,分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8、倒装问句中,问号放在句尾。主语和谓语之间用逗号隔开。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