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李公明白的如什么

酒伴清风
精选回答
李公明的〈早梅〉翻译及中心李公明早梅的诗意

早梅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

东风才来,就又来了西风, 山里树木的叶子还未长出。

最后的枯叶也被吹落。

只有梅花吹也吹不尽, 依然一朵朵立在寒风中,白色的花苞已包不住艳丽的红。

贾岛和韩愈的“一字师”的故事,讲的是什么事?

一.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又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

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

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二.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四.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吕氏春秋?淫辞》中记载了战国时期的一件外交官司——空雒之遇。

当时秦、赵两国签订条约,条约中写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没多久,秦兴兵攻魏,赵欲救魏。

秦王不悦,派使者责备赵王说:我们两国间有条约:“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现在秦欲攻魏,而赵却要救魏,这违背了条约。

赵王问计于平原君,平原君向著名的诡辩家公孙龙求教。

公孙龙曰:赵国也可以派使者去责备秦王,因为赵国要救魏,“赵之所欲为,秦应助之。

今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

结果秦王只好撤兵。

公孙龙的妙策之所以得逞,就在于秦赵之约的措辞概念不明,表意含混:条约只笼统地规定秦与赵一方想干什么,另一方就要予以支持,给予帮助;而没有规定其欲干事情的背景条件,更没有规定碰到双方意图不同时应如何处置。

公孙龙就利用了这一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是古代的一个外交案例。

另一个案例发生在近代:民国元年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有这么一条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约法》一出,众议纷纷:究竟是国务员对总统负责任呢,还是国务员协助总统对议会负责呢?这可不是一般性的语言歧义,而是牵涉到实行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的大问题,结果惹了不少历史麻烦。

这个条文直到民国十二年制定宪法时改为“国务员赞襄大总统,对于众议院负责任”。

这才算把歧义消除古代的诗话中有个“一字师”和“半江水”的故事,就是讲如何准确炼字使之合理。

“一字师”说的是唐代诗僧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齐己携此诗来谒当时的名诗人郑谷,郑谷反复揣摩后对齐己说:其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句不准确,因为“数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

齐己不觉拜倒曰:“一字师也”。

(计有功《唐才子传》)既然诗题是早梅,那么,“一枝开”肯定比“数枝开”要早,也更切合诗题诗意。

齐己也是著名的诗人,能拜倒称师,这是炼字的功劳。

“半江水”说的是任蕃改诗的故事:任蕃是浙江会昌人,年青时举进士落第,从此游历江湖。

有次来到天台山巾子峰,在寺壁上题诗一首:“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题完后任蕃便离去,走了一百多里路后,突然想起用“一江水”不如用“半江水”,于是便赶回去想改过来,但到了一看,却早有人替他改过了。

这让他十分懊悔,大呼台州有人。

后来,这个山上再也没有人署名题诗。

所谓“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

(计有功《唐才子传》)。

“一江水”改为“半江水”也是使诗句更加准确合理:因为天台山巾子峰,高峻异常。

江水在如此高峻的山峰下,只要不是中天之月,就会受山峰遮挡,断然无法照临一江水而只能是半江水。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在南宋未年一大批爱国诗人中特别引人注目。

他能诗能画,尤工墨竹墨兰。

宋亡前后,他的诗画都以表达民族气节为主题,甚至连名字也为此而改:“忆翁”、“所南”,即不忘故国,心向南方赵宋朝廷之意,“思肖”亦即思赵(因赵字从走从肖)。

宋亡后的四十多年间,他终身不娶,矢志复国,坐着和睡觉,头面绝不向北。

一听到有人讲北方话,捂着耳朵就跑,与元蒙政权格格不入。

郑思肖的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歌菊花,实际上是宋亡后志士仁人民族气节的再现。

因为是写在宋亡之后,所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就不是一般的高风亮节的自我勉励,而是在沉痛悼念故国的情感中,突出地强调了誓为故国而殉节的忠勇烈士精神。

这两句诗不仅成了诗人烈士性格的代表,也成了激励民族气节,咏歌忠烈精神的千古名句。

他还有首《菊花歌》,与这首诗立意相同,但用语却更明白:太极之髓日之精,生出天地秋风身。

万木摇落百草死,正色与秋争光明。

背时独立抱寂寞,心香贞烈透寥廓。

至死不变英气多,举头南山高嵯峨。

高昂着不屈的头,眼望着南山(指赵宋),身虽寂寞,心却贞烈,这是一幅何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烈士殉难图!这就是最后两个警句给我们留下的极为强烈的印象。

1.僧敲月下门有一次,贾岛骑驴访李款幽居,于驴背上得诗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又觉得“僧敲月下门”似乎比“僧推月下门”更能衬托环境的幽静。

贾岛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在驴背上边吟诗边举手作推敲之状,反复品味,结果又无意中唐突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

于是乎贾岛便被众卫士拥至韩愈跟前,贾岛具实禀报事情原委后,韩愈不但不怪罪,反而建议他改“僧推月下门”为“僧敲月下门”。

于是二人又并辔而行,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之交。

2.春风又绿江南岸原句是“春风又到江南岸”,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

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3.昨夜一枝开“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4.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的“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唐朝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禅寺,在寺墙上题诗:“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他走出几十里路后,觉得“半江水”要比“一江水”更贴切,更符合现实,忙返回寺院修改。

谁知到了寺院,他发现早有人把“一”字改为“半”字了。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北宋范仲淹曾写过“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来为东汉隐士严子陵的祠堂作记。

友人李泰伯看后,夸云山、江水等句立意宏伟,气势不凡。

但“德”字略显局促,换“风”字会更合适。

范仲淹反复吟咏,果真韵味无穷,大喜而改之。

有一天,苏轼出游到某地,当地有一位青年拿着自己的诗来求教。

其中有一句“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苏轼一看,心想,明显有错误嘛:明月怎么会叫呢,黄狗再小,也不能卧在花心上啊。

这与事实不符,所以改成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

后来,苏轼得知当地有种小鸟叫明月,有一种小虫被称为黄犬,才知自己改错了,于是登门致歉。

其实,好些诗人、作家都注意锤炼词句。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还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打动了多少读者!张先的“沙地并禽池上眠,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里。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想用“推”字,炼字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的人都很惊讶。

当时韩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

这样一下不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

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了“谁”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呆了好几天,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你非良人 2023-08-25 13:05:44

相关推荐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高考作文素材经典 有什么好的素材

要想作文写得好,一定要好好运用作文素材,下面小编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相关内容,来看一下吧!高考作文素材1.永远做一个勤奋的人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小学三年级有必要用家教机吗 有用吗

学习机只是一种学生辅助学习的工具,目前市面上学习机的品牌很多,种类也很多。小学生用学习机不是坏事。学习机也只是提供过程,讲解。小学生用学习机好吗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前提两个孩子都很用心学习,不管学的好不好第一个孩...
展开详情

生物科学师范学习什么 前景怎么样

生物科学(教师教育)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已成为华东地区著名的生物科学教学和研究基地,为基础教育事业和生物科学研究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辉煌成绩。生物科学师范学习什么生物科学(...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实干的名人例子素材

实干的名人例子素材:
1、达尔文小时候的学习成绩远不如他的妹妹,他在老师和父亲的心目中,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孩子,甚至还在一般智慧的水准之下。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野外观察活动和室内研究,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2、三国时,曹操率军作战,在行军途中自己的马踏坏了农田里的庄稼。按照军纪当斩,曹操不掩饰自己的过错,当众割发代首,晓谕三军,受到将士尊敬。
3、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经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实验,她终于提取出对疟原虫抑制率100%的青蒿素。
4、扁鹊是我国的大医学家,扁鹊在青年时期,结识了一位民间良医,就拜良医为师。他刻苦学习,反复钻研、实践,他不仅掌握了老师积累的全部知识,而且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后来他成为良医。
5、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为了揭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他每天坚持到大英博物馆读书,查阅资料,长时间的大量读书,致使他常做的地方水泥面上磨下了两行沟壕。

校次是什么意思

校次,拼音jiào cì,汉语词语,逐一检查。出自《周礼·天官·宫正》:“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汉代郑玄注:“比,校次其人之在否。”
造句:
1、这篇稿子是他负责校次。
2、古卷在旧约全书的基础上彻底做了校次。
3、毕竟,作为经理,你的职责是让别人成长,因此,如果让别人成天到晚地做复印、校次的活,那么你就没有尽职。
4、但是,美玉微瑕,仔细研读,仍能发现其中校勘上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多是属于校次的技术性错误。

元朝使用什么样的制度管理中国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定都开平府(上都)。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宇宙最大的星球是什么星球?

宇宙最大的星球是红巨星。这颗超级恒星的直径超过太阳的114倍,是一个双星系统的一部分。该恒星的质量为太阳的150倍,专家们支持,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观测到如此巨大的恒星系统,此前发现的最大恒星的质量为太阳的83倍。
盾牌座UY位于遥远的盾牌座,半径就比太阳大了2000倍,体积则达到了太阳的50亿倍左右。但是质量只有其12倍而已。据估计,这颗恒星的质量大约只有太阳的10倍,在演化为红特超巨星的过程中急剧膨胀,损失了至少一半的质量。
太阳系中的星球相比较大小,海王星是地球的58倍,天王星是地球的65倍,这么看地球也没有差到哪里去,不算太小。接着和更大的星球相比较,比如土星是地球的830倍,木星是地球的1300倍,数千倍的大小差距,已经可以感受到地球的渺小了。地球在宇宙中可能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但就是这个在宇宙中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的地球,却孕育了无数智慧的生命,尤其是孕育了人类这种高智慧的生物,这是很多大星球都比不上的。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