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美丽取决于心态

岁月如歌
精选回答

古言:相由心生便是这个道理。

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负面情绪,脸部线条看就深刻下垂,反之如果他的情绪总是平和喜悦,那他时时看来都是柔和美好的。

最近,我在上海的搞衰老中心来了两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客人。

一位是徐女士。她是上海一家大型外贸公司的高级主管,干枯的短发,深灰的套装,一比黑色粗跟皮鞋,满脸白粉仍俺饰不住的憔悴和怨气。刚过40,却已像一个50多岁,被生活抛弃了的“糟老太“。

另一位张女士则是上海一所大学英文教授,一个独自带着女儿的46岁离婚女人。淡蓝钯的浅口皮鞋。淡淡的口红、淡淡的笑,看上去顶多只有38岁。

两人的强烈反差此起了我的好奇。

徐女士与我谈话的期间,不停的抱怨。她说近来工作压力特别大,与先生也不例外知哪里出差错,多说几句就会吵起来。儿子也越来越难以管教,在学校打架闹事,回家却一声不吭。她万分沮丧,感觉生活像一团乱麻,搅得人疲惫不堪:

张女士则告诉我,十年前,刚与先生分开时,也过了一段消沉秃靡的日子、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恨先生负心,怜自己可悲。都说”四十不感“她却在年近40时,被丈夫坞地抛弃。生活是否真的就是一声闹剧?那拉下来还可以怎样继续?那段时间,她深陷在灼痛与绝望的旋涡,任凭自己衣衫不整,颜面不清。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多岁。

但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剂。她决定彻底换个心态,好好补偿自己。逛街、会朋友,看电影、练瑜伽,带女儿四处旅游、、、几个月下来,她像换了一个人,比以前更精神,更漂亮,也更懂得爱惜自己和女儿。提起抛家弃子的前夫,居然也能心平气和了。”至少“我得感谢他给了我一个可爱的女儿,同时,也都会了我该如何用正确的心态去生存。她不无感慨地说。

的确,一个人,尤其是女人,外表美不美,老不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

相由心生

一个人的脸相、身相其实是他内在情绪的一种真实反映。一具五官完美无缺、身材比例无懈可击的美人,若成天心事重重、郁郁寡欢、或勾心斗角、阴阳怪气、脸想肯定不会明媚可人。而是个五官、身形不甚标准甚至残疾的偌大善良、热情、积极、乐观、那他浑身都会散发出一股生命的活力,脸相也一定春光满溢。

因此,一个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绝不能绝不能放弃自己,也绝不能放弃对生活的希望,相反,越是遇到困难、麻烦或挫折、越是要懂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何不干脆”letbygonesbygones”(让过去了的都过去)立刻、现在、马上就端正态度,试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珍爱”自己,你会发现,随着心态的改变,身体和心灵都悄悄展开了,烦恼不见了,生活又淋浴着希望之光!

别让你的人生变黑白

中国很多中老年女性会有这样的困惑;自己都几十岁了,还有什么美不美的,也没什么女孩子打扮和讲究的!其实,这种想法正是看待年龄的一种错误心态。

人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美。年少时是纯真美,年轻时是青春美,成年后是知性美。到了40岁以后有成熟美,50岁以后则会给年龄加分或者减分。

不少女人到了四十岁就不注重发型,服装,稍红一点的口红也不敢涂。衣服总是桃选深蓝、深灰、深咖啡色等暗深颜色,鞋子则只选择很保守的款式,这无凝更加重了她们整体上的衰老。

年轻时,即使全身的衣服都很粗暗,也会因为包裹着青春而魅力四射。但年龄大了,如还是选择一身深暗、灰重的衣服,就会显得格外沉闷、苍老。特别是一些中年等原因,身材有点发福,腰服务部和臀部赘肉有点多,于是就穿一身黑,想“显得瘦点”,结果,整个人看去很没精神,也很老土。要雇对于40岁以后的女人来说,如搭配不当、深灰、深蓝、蓝咖啡色、黑色都是非常可怕的颜色。

我虽然不是造型专家,但自小对美的事物十分热衷,喜欢装扮自己。加上是学设计,所以对各种睥颜色的搭配颇有心得。长期的观察结果,我发现只要在服装的颜色搭配上稍用点心,就能取得让人看来舒服或眼前一亮的效果。

每个年龄段的你都能很美丽

若你已60岁了,心理年龄要建设在50岁,着装打扮往50岁靠。若你已40岁了,心理年龄就要建设在30岁左右,往30岁打扮。当然,如果你只有20、30岁左右,往30岁打扮。当然,如果你只20、30岁,那是风华正茂,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只要色彩搭配协调就是美。其次,稍上年纪的女人,服装色彩

造型就要注意与自己的身材、身份、出现的场合等协调。既要避免一身都是暗哑的颜色,也不能从上到下都选择很艳、很淡的颜色。此外、年龄大一点的女人,一定不能忽视服装的质感(品质、感觉)。千万不能穿戴得很廉价,主要在于活泼气氛,能使人眼。前一亮。总之,只要你愿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多花点心思,就可以让每个年龄段的你都美丽!

水清云淡 2024-01-13 15:15:36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五音不全指的是哪五音

五音不全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古代的人们是以这五个音为音阶。五音不全在汉语中是一个成语,通常指“音盲”,他们对音乐缺乏理解,不能正确唱出准确的音高。
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
五音中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

木石之心什么意思

木石之心意思:指如木石一样坚定的意志。木石心其实是儒家的一种思想。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击政务,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的意思是:是天性;是本性。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意思是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出处: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选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以其人之道下一句

“以其人之道”的下一句是“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就是使用别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来修养他自身。出自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庸集注》是朱熹对《中庸》作的注。《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