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绅士风度(英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内涵)

冷酷的云
精选回答

提起英国,一般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他们以一狭小岛国在近代历史上称霸世界的风姿,早在十四、十五世纪,英国就大方打出“日不落帝国”的旗号,象征着在这片国土上,太阳永远不会落下。诚然,英国自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以来,就开始了称霸海上的霸主之路,在经过几个世纪的资本积累后,应运而生的工业革命将春风吹拂过整个英国大地。英国,注定是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而巨大的财富积累,带来的自然是本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皇室的消费又显得尤为重要,至今的英国王室,还是过着优雅体面的生活。除王室外,贵族同属于英国社会的上流阶层,并且在几个世纪的发展后,为英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内涵。

这一精神财富,就是英国现在举世闻名的绅士风度。说起绅士,几乎人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英国,在整个欧洲还处于蒙昧黑暗的中世纪时,英国的绅士以保守、礼貌、尊重女性等特征构建出了一个和谐理性的人际交往模式,为将来和谐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转型进程。可以说英国绅士风度对整个国家的影响,不亚于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

一、绅士风度的形成源于英国贵族精神的升华和中间阶层的价值导向。

绅士缘起于贵族,用最通俗的语言讲,就是平民百姓在中世纪时尚且还日夜为温饱问题悬心,顾不上去研究礼仪和与人交际的方法,只有贵族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也不需要去担心生存问题,所以处在社会上层的他们才有精力和资源去研究关于个人品行与操守,最后形成了人人竞相模仿的绅士风度。

在中世纪时期,整个英国还处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之中,贵族和乡绅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社会资源与人脉几乎垄断了整个上流阶层。而商人和平民的地位自然较为低下,也正因为此,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交往模式也就很容易成为下层人们学习、模仿的范本,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下层人们价值观的塑造。而贵族阶层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英国人很早就有了英雄崇拜,所以许多英雄传奇故事就成为英国人英雄主义情结产生的基础,而英雄主义中有着强烈的主人公精神和自主意识,所以英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传统。在这样贵族精神的指引下,许多下层的商人和平民们开始通过不断奋斗和创新来积极参与政治事务,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对于提高社会地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他们也就构成了社会的中间阶层。靠着传统的家族世袭来占有财富和社会地位逐渐变成落伍的行为,积极进取成为社会的主流风气,这种新鲜的观念形成了中间阶层的价值导向,与原有的贵族精神融合在一起,就成为了后来绅士风度的基础。

久而久之,这种绅士风度就成为了贵族和中间阶层规范并约束自己行为的信条,在贵族精神中所提到的优雅、从容和享受生活的形象,就逐渐成为人们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因此在传统的贵族精神和新兴的中间阶层所倡导的价值取向的熏陶之下,绅士文化更加鲜明,也逐渐在英国社会流行开来。

二、绅士风度的含义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如今我们提到的绅士风度,是指出身高贵、具有骑士精神(也就是贵族精神)且拥有一定地产的男士日常行事的风格。可见绅士的群体一般都是固定的,即贵族和骑士,但若说到绅士风度的含义演变,如果仔细查阅英国的史书就不难发现,早期的绅士的形成,和风度无关,和品行无关,只和金钱、名望与社会地位挂钩。绅士这一名词,从诞生之日起,就被不同的人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在英国著名诗人乔叟的著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第一次出现了“绅士”一词,其最初含义便是一个好的名声,直到几年以后,乔叟才在他的另一著作《玫瑰的浪漫》中为“绅士”增添了新的含义“他是一个绅士,因为他长期像绅士那样行事”,可见从《玫瑰的浪漫》问世开始,人们在传统的观念中就把处事风格也划入了绅士一类,绅士不再是一个名词,还成为了一个动词。早在十三世纪,“绅士”的内涵还只是勇敢和忠贞,还未完全从贵族精神中脱离出来,其影响的主要范围也还只停留在贵族群体之中,反映的不是普通人群的愿望。

直到十五、十六世纪,亨利八世在位时,曾经将盾徽授予给贵族和绅士,而一些富有的商业中产阶层通过购买大量的地产也开始跻身上流社会,接受国王的授予,并且成为绅士群体中的一员。因此绅士的含义中也就开始有一些新鲜的因素,如土地和财富,以及个人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一些知识分子在从事律师或教父等工作的过程中,也开始积累了一些社会名望,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到了十八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也逐渐加入到绅士的队伍之中。而原来的忠诚和热情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反倒被人们嫌弃,因此代表资产阶级的果敢、冒险和创新成为绅士风度的主流。发展到十九世纪,这些传统的绅士内涵土崩瓦解,国王和贵族所拥有的权力下降,所以不管社会地位和财富状况如何,只要具有绅士行为的人,就都可以成为绅士了。在经过这些漫长的发展历程之后,绅士风度就深深扎根在每一个英国人的心中,逐渐渗透进英国人的日常交际和品格教养之中。

现在的绅士风度已经不要求男士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财产,也对外表的美丑没有具体要求,只要日常行为符合绅士行为,具有谦让、谦逊、真诚懂礼、幽默等性格特点就可以成为绅士,而他的这些美好品行也就成为我们经常夸赞的绅士风度。

三、 英国的绅士文化在本国有着非常完善的培养机制。

作为英国本土形成的民族思想文化,绅士风度以其广泛性和优越性对整个世界具有普世作用,这一点在教育领域和人际交往关系方面都表现得尤为明显。绅士风度中的优雅和懂礼貌的完美品格,对于人格的塑造和人际的交往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绅士风度就是完美无缺的,它也有它不可避免的消极意义,在注意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绅士风度开始逐渐转变为墨守成规、原地踏步、缺乏进取和创新意识的趋向。尽管如此,绅士风度的意义还是利大于弊的。

从积极意义来看,受绅士风度影响最大的是在教育领域,而教育,又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站在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绅士风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这也就影响了学校在学生的培养方面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但是,不管方式如何变化,主要目标都是不变的。英国的学校教育都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开拓和探索精神,并且永远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这也是绅士风度的内核。

英国的学校教育就是在这种绅士风度的指引下,制定出一系列培养学生的方针和政策。比如大部分的学校都采用封闭化的寄宿制管理,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独立的精神。开展不同种类的社团活动,深入挖掘学生的特长与才能,并且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情感。除此之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种体育赛事,并鼓励学生参加,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更难能可贵的是,英国的学校教育还注重开展各种户外活动,来对学生的体能和礼仪方面进行专门的训练,其目的也在于让学生形成淡然优雅的绅士风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绅士风度已成为英国部分学校人才培养的标杆,也是其教育文化的特色部分。

而除了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绅士风度也成为了培养一个孩子将来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尺度,礼貌和优雅成为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准则,许多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就注重培养其在餐桌及社交等各方面的礼仪。在中国社会现在还是能够看到一些祖父母喂孙儿吃饭的场景,虽然尽享天伦之乐,但是在某些程度上,还是限制了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而这样的场景在英国几乎是不会出现的,英国父母在孩子能够独立进食的时候就已经放手让他们自己吃饭了,如果不小心把桌面弄脏,英国父母首先也是要求孩子道歉,并且由孩子自己处理干净,以此来自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担当。

英国的父母也很少娇宠孩子,他们非常鼓励孩子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体验不同阶层生活的艰辛,同时也会有意识的创造一些较为艰苦的生活环境,以此让孩子形成勇于吃苦,坚韧不拔的品格。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之下,英国的孩子从小就能够形成独立自信的人格魅力。

四、英国的绅士风度对当今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绅士风度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

从积极的角度看,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渊源的绅士风度,见证了英国几个世纪的兴衰,所以在它身上,既有传统文化的基因,又闪耀着现代化社会生活的理性。在个人品格的培养方面,绅士风度的意识要求人们具有谈吐优雅,尊重女性的个人品格,也就是说不管对方的年纪大小,学历相貌如何,只要对方是女性,那么就要给予彼此一定的尊重和照顾。在社交和为人处事方面,由于英国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过爱国主义教育,并且在文学哲学以及教育等多方面都渗透了绅士风度,因此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是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并且具有爱国热情,坚定热忱,与人交往时也充满了体贴和信任。这些处世准则都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质,绅士风度也具有其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由于绅士风度中提倡的是优雅的生活方式,所以大多数人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文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但是对文科的重视,必然就会导致对理科的轻视,因此造成了很多理科或工科的科研无人问津。

在学术界体现在,工科或理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大量减少,在就业方面就主要体现在,大多数人都比较倾向于选择文职类的工作,比如律师,政治学家,文员等,而像建筑师和生物学家等方面的职业却缺少大量的人才,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 除此之外,绅士风度发展到社会的后期,由于资本主义成长到一定阶段,因此开始呈现出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的趋向。这一趋势相对于社会的发展是起着非常大的阻碍作用的,因为这会使得社会的大部分阶层,都丧失对新生事物的敏锐的察觉能力,和缺乏创新能力,而创新恰好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基石。

因此绅士风度虽然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注意正确的引导。 对于绅士文化的研究和反思,也可以运用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之上,就像绅士风度,虽然成为展现英国对外文化的一张有名的名片,但是,却仍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那么放到我们国家的任何文化当中都是这样的,任何文化都是需要人们的不断传承和创新,就是要在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过程中,取缔曾经不好的,并且发扬即积极的一方面。

当过流氓的女神最迷人 2023-08-08 17:34:19

相关推荐

验车几年一次 多久年审一次

相对来说,2013年1.如果在2020年已经上线年审过的车辆,在2021年是不用年审的,等2022年再次年审。两年一次。2.如果在2020年没有上线年审的车辆,需要在2021年上线年审,之后也是两年一次年审。当...
展开详情

在路上的励志句子 30句充满力量的励志句子

有人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每次说一本书的书名,对方的回应往往是:《心灵鸡汤》。我好像一直都很喜欢看这种书,因为它总能在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给我一些鼓励,偶尔喝点鸡汤,我觉得挺好的。也许是因为工作。每次看一些金句美...
展开详情

婆媳不和想和老公离婚 因婆媳矛盾闹离婚互不退让

如今,对于大多数夫妻来说,结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也不知道现在的马保南、莫等等。所以,我们要考虑对方是否值得结婚。毕竟,一旦离婚,会有一些麻烦,比如金钱和房产的分配,孩子...
展开详情

x战警黑凤凰 X战警的第21年

3月5日,据外媒报道,漫威漫画将重启x战警系列。目前,他们正在准备一部名为《变种人》的新电影(暂定)。因为还处于发展阶段,具体内容还没有确定。据悉,此前漫威漫画唯一正式宣布的变种人电影是《死侍3》,由“小母狗”...
展开详情

牺牲复活者 五公进行复活者打擂

爆款阶段的人气真的比第一阶段低。看了最近的爆款表演,突然发现前面几个阶段都挺好的。大部分爆款舞台比赛的亮点都在第一、第二次公开比赛的舞台上。如果第三大众勉强能合作,那第四大众就真的是侏儒了。虽然留下来的都是“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