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怎么发明的饺子

独奏一曲
精选回答

喜欢吃饺子的人很多,但了解饺子起源的朋友就不多了。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一般被认为起源于东汉年间,是由“医圣”张仲景发明。一个给人看病的医生,是如何发明了一道影响深远的美食的呢?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背后的典故故事。首先,我们还是要对张仲景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看看他的生平经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就不要错过啦。

1、“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人,大约于公元150至154年间在南阳出生,也就是当今的河南省出生。

他年少时就有雄心壮志,对扁鹊等名医极为仰慕,立志要练就一身高超的医术。东汉末年那个时代,战乱不息,百姓生活困苦。加之天灾不断,疫病横行,老百姓本来就贫病交加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张仲景所在的家族还个大家族,约有200多人,却在短短不足10年的时间里,有三分之二的族人因疫症死亡。张仲景在书中写过:“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正是处于这样忧患艰难的环境中,张仲景更加坚决了学医救人的决心。

张仲景拜同族亲戚张伯祖为师,苦读医书,从学医者必先学习的汤头歌开始背诵,到将《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背诵的滚瓜烂熟,加之行医实践与细心观察、耐心揣摩,勤加思考,张仲景很快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神医。

张仲景在行医时,不仅能从医书古籍中吸取前人的智慧经验,自己也能结合他遇到的实际症状,对这些智慧经验进行深入延展和应用。他特别喜欢研读《素问》,对《素问》中提出的“伤寒”、“病热”等理论,做出了切实的研究。

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创新性的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医学见解。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行医与研究,张仲景写出了一本普惠世人的医书名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经后代人的整理,到宋代时,这部旷世医书,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本医学典籍传承后世。

张仲景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医学,他对做官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当时家族和社会袭官制度的原因,他也当过官。他在当官时期,就极为关心百姓疾苦,经常定期出诊,为百姓看病。饺子,则是张仲景在弃官还乡的路上发明出来的。

2、张仲景与饺子

当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无官一身轻的张仲景正怀着激动欣喜的心情,走在返乡的路上。可离家乡越近,张仲景的心情越沉重难受。他看到严寒刺骨的寒冬中,很多老百姓连御寒的衣物都没有,一个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冻到青黑的脸上,耳朵都冻伤到疮烂流脓了。

张仲景医者仁心,实在无法忍受看到老百姓这样痛苦。他夜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根据自己行医大半辈子的经验,还有厨房中得到的灵感启发,研制出了“祛寒娇耳汤”。这个似药非药,似汤非汤的食物,就是现代水饺的雏形。

做法就是,把发热的食物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物一起在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然后下锅煮熟,吃的时候“娇耳”与汤水一同服下,全身发热,冻伤的耳朵也能恢复不少。

经过后世传说,都是老百姓吃了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耳朵立马就好了,而且永远不会冻伤,这当然未免太过神话,却也是老百姓感激和怀念张仲景的一种情感体现。

张仲景发明这个“祛寒汤”后,就让他的弟子们,在空地上搭起救济木棚,支棱起一口大铁锅,将一个个含有驱寒药的“娇耳”放在锅中煮熟,然后免费给贫病交加的穷人们赠送。

穷人们吃了,熬过了那个严寒的冬季,都深切感念张仲景的恩德。

大约在公元215至219年,张仲景医者难自医,因病去世,他去世当天是冬至,感念张仲景恩德的老百姓们,便在冬至这一天包“娇耳”煮汤喝,以此来纪念他。

渐渐的,经过历史的发展与沉淀,“娇耳”便成为了现代的饺子,人们也不止在冬至当天吃,在许多重要的节气节日里,都会包饺子吃,也成为中国老百姓最爱的美食之一。

对于当代的孩子们来说,我们国家和平昌盛,根本无法体会到张仲景所处的东汉末年那般乱世的饿殍遍野的惨状。

所以,很多家庭条件好深受父母溺爱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民间疾苦为何物。这样没有艰苦奋斗传承的孩子,怎么让他们了,了解以往,刻苦磨砺自身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熟读历史,并熟读与食物有关的历史,能珍惜食物,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文艺男人 2023-09-22 13:45:49

相关推荐

形容小学生的句子

1、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2、踏青,踏青,青也许不是长出来的,青是踏出来的?每年我都到云梦山上来踏青,一面踏青,一面寻找着春天。3、当生活给我们...
展开详情

红枣泥包子怎么做

1、主料:面粉180g,枣泥适量,元贞糖1小勺,酵母(干)适量。2、水80g,加入1小勺白糖搅匀后倒入酵母粉(铺平水面)。3、面粉180克加入酵母水拌成絮状,揉成团(期间觉得干的话可以用手沾水,一点点的揉进去)...
展开详情

鱼丸子要怎么做

1、取胖头鱼一条,放在擦洗干净的桌面上;2、将鱼肉仔细剔下来,红肉和鱼头不用来做鱼丸子,放在一边,只取白色的肉,放在水中泡着;3、将白色部分的鱼肉泡一小时,去掉残留的血水;4、泡好后,沥干水分,装在塑料袋中,拿...
展开详情

凄凉的反义词

1、凄凉的反义词是欢乐,喜庆,温馨,繁荣,热闹,和煦。2、凄凉,指悲苦;寂寞;悲凉;冷落。形容环境孤寂、冷清。见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建中寺》:有一凉风堂,本腾避暑之处,凄凉常冷,经夏无蝇,有万年千岁之树也...
展开详情

腿毛少怎么变多

腿毛的多与少主要是由基因遗传及自身的内分泌所决定的,从理论上来说雄性激素越多,雌性激素相对越少的情况下会促进荷尔蒙的释放,毛发的数量也会增多。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适当的进行一些运动,可以刺激体内产生雄性激素,会有...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意思是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苟且偷安、聊以卒岁。
反义词:自强不息、力争上游。
示例:
1、清·彭养鸥《醒世小说黑籍冤魂》第一回:“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那一个是真心肯戒。”
2、茅盾《林家铺子》:“这年头,谁能顾到将来呢?得过且过。”
3、老舍《四世同堂》:“他们年岁虽轻,却学会了得过且过,他们还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可是不便为这个而不去快乐的参加滑冰。”

一个篱笆三个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一谚语告诉我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具体的意思就是指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忙,因为人并不是全能的,一个人的成功同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帮助,就像篱笆一样是靠一个桩一个桩围起来的。
出自《古今贤文》中的合作篇。
原文: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古今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推测成书于明代,后来经过明清两代人的增补,形成了今天的全书。

拜谢与叩谢用法

“拜谢”指敬辞,行礼表示感谢;“叩谢”指磕头感谢,泛指表示深切的谢意。
“拜谢”造句:
1、我一定要当面拜谢这位好心人!
2、出海平安归来,仍要拜谢妈祖娘娘和白衣大士,有的还专门请戏班子为天后娘娘唱戏答谢。
3、最后,再次诚心诚意拜谢能坚持将近七年的各位朋友!
“叩谢”造句:
1、每一天,我为你祈祷,为你的生命叩谢上苍,为你许下最美好的愿望,祈求众神赐予你幸福和健康。
2、浮华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叩谢的。
3、一众人族突感身轻体健、百病消除,都知晓是三人所为,又一次诚心叩谢。

苟延残喘能形容自己吗

“苟延残喘”可以形容自己。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原义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出自北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
成语典故:狼是残暴的动物,本性难改。东郭先生救了它,它反而要吃掉东郭先生,幸好一位农民路过,把狼打死了。
成语寓意: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小聪明永远比不上大智慧。另外,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人们不能乱施善心。生活常常使一些人挣扎在贫困或绝望的边缘,使他们仅仅能够将生命维持下去。若想摆脱这种窘境,就只能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拼搏。
用法: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1、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2、明·吴承恩《西游记》:“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
3、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
近义词:苟且偷生、苟全性命。
反义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