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是什么 条形码的发明

星空寂云
精选回答

条码是什么 条形码的发明现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扫码”,去购物要扫条形码、扫付款码,疫情期间出入各个场所要扫健康码.“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几道黑线、几个黑方块的罗列,怎么蕴含着那么多的信息?它们又是如何被发明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扫码”,去购物要扫条形码、扫付款码,疫情期间出入各个场所要扫健康码.“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几道黑线、几个黑方块的罗列,怎么蕴含着那么多的信息?它们又是如何被发明的?让我们从条形码说起.

条形码更早一步诞生,也被更早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去超市购物,只要用激光读码器把条形码一扫,就能立刻知道有关商品的信息,如名称、价格、数量、品种等,既帮助顾客,也方便收银员。

上图就是一种通用的商品条形码图。在组成它的12位数字中,国别代码2位,厂商代码4位,产品代码5位,校验码1位;在黑白粗细条纹中,黑线条为0,白线条为1,不同的粗细代表0和1的个数不同。按照这样的办法,就可以把十进位的自然数0,1,2,…,8,9等改变为二进制的0和1的组合,例如0001101,或是0011001等。

读码器自带激光光源,它从条形码的反光中接收到0和1的电脉冲信号,根据信号的持续时间,判断条形码的线条宽度和所用的编码类别,再根据编码规则就可以将所收到的信号转换为0~9的数字。如果读码器装有识别数字功能的软件,还可以直接读出条形码下方的数字,当信号快速地传回计算机时,从计算机数据库中就可以直接调出产品的信息,更为神奇的是,所有这一切,只需一眨眼的工夫就可以完成。

其实,条形码的发明过程更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个发明由偶然的机遇与不懈的坚持所铸就,还是一个长达近30年两代人的接力过程。

早在60多年前,有两个年轻人伯纳德·希尔弗和诺曼·伍德兰,当时他们正在费城德里克塞尔技术学院就读研究生。1948年的一天,希尔弗偶然在学院大厅里听到食品连锁超市董事长与校长的谈话。董事长希望学校能帮助他们研制一个设备,在收银员结账时,可以自动得到商品的信息,然而这位校长婉言拒绝了。这件事却引起希尔弗和伍德兰的兴趣。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动手一试。他们没有研究经费,伍德兰只好靠买点股票赚钱补贴。最后伍德兰竟然为此辍学,一心一意地琢磨这件事。

左为伍德兰,右为希尔弗

在佛罗里达的海滩上,伍德兰获得灵感。他回忆道:“我把四个手指插入沙中,不自觉地把手指划向自己,划出四条线。这四条线可宽、可窄,不是可以取代长划和短划的莫尔斯码吗?”(摩尔斯电码也被称作摩斯密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伍德兰脑中的灵光一闪,使他捕捉到条形码的秘诀。

1949年10月20日,他们提交专利申请。申请报告详细阐明条形码的结构和读码器的设计原理。1952年10月7日,这项专利被批准,由此奠定他和希尔弗两人作为条形码的发明人地位。

1951年伍德兰受聘于IBM。在业余时间里,他与希尔弗仍然在家中研究读码器。最初的读码器有桌子那么大,还要用500瓦的灯泡照明,再用光电倍增管接收条码纸的反光。尽管强光刺眼,几乎把纸烤糊,但总算接收到信号了。当时的计算机价格昂贵,计算速度也很缓慢,读码器又如此粗大笨重,无论是谁看到它,都认为这套设备很难投入使用。幸好专利的咨询师很有眼力,经过他评估,并没有因为不好使用给予“封杀”。他的结论是:项目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不具备开发的技术设备,起码5年后才宜动手。这两人的研究只好暂告一段落。

几年后,大卫·柯林斯接过了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时,柯林斯曾在铁路上打工,深知货车管理是一件令铁路公司头疼的事,他们急需能自动识别进站货车、快速处理相关信息的装置。从学校毕业后,他来到席尔瓦尼亚公司工作,他决心为铁路系统研究一套可行的设备。那时,他的手边已经有激光器和计算机,具备读码器的光源和处理信息的设备,而识别货车可以采用伍德兰的条形码,于是在1961年,第一台样机研制成功。又经过几年修改和补充,制定出相应的读码规则。

大卫·柯林斯

到了1967年,柯林斯终于研制成功实用的铁路读码器。又经过6年,在1973年4月3日,这种带有读码器的条形码首次用于工业生产。从此以后,条形码在各个领域全面推广。

1974年6月26日,条形码首次在超市现身。俄亥俄州马什超市用读码器售出第一包绿箭牌口香糖。这是经过数人几十年的努力,几百万美元投入而获得的成果。

此后,这种新技术走遍世界各地。如今它不只用于商业运输,还广泛地引申到其他的领域,在马拉松赛手的身上、住院病人的手腕带上、卡车的零件上、珍稀野生动物的身上,几乎无处不在。

如今,在一维码的基础上,条形码又发展出二维码。一小块方形图案包含各种黑白线段和条块。它比一维码增添更多信息,除了字母、数字,还包括各种文字和图像。更重要的是,二维码可以不用与计算机数据库相连,只利用码中的信息就足够了。

诺曼·伍德兰并没有因发明条码致富。但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他能在有生之年目睹自己的发明在全世界开花结果的盛况。1991年,他和已经去世的伯纳德·希尔弗因发明条形码获得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授予的国家发明奖。2011年因这项发明,伍德兰和希尔弗双双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海纳百川 2024-02-16 21:24:35

相关推荐

雾莲要不要去皮

莲雾不需要去皮。莲雾是可以连皮一起食用的水果,但前提是要将其洗干净。从市场买回来的莲雾可先用流水冲洗一遍,再将其放入有少量食盐的清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再用清水冲洗1-2遍即可食用。雾莲雾莲一般指洋蒲桃,也叫莲...
展开详情

茂县有多少人口

茂县,在2015年末,户籍人口为11.16万;茂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跨岷江和涪江上游高山河谷地带,属高原性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39...
展开详情

板式家具设计需要学习哪些软件

CAD:主要绘制工具,此软件是家具设计师的重点学习软件。3DMAX:产品建模,场景建模主要展示出产品的特质构造。Vray:配合3DMAX,渲染出产品展示产品三维和各种材质的特点。Coreldraw:产品包装图纸...
展开详情

如何带好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团队

实行人为管理,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管理中去。切实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尊重和信任教师。善于用人,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注重教师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按计划定期让老师...
展开详情

XP系统怎么进安全模式

安全模式是Windows系统中的一种特定模式,XP系统进入安全模式的方法:1、如果感觉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有一些无法卸载的软件,需要到安全模式中解决,那请先重新启动;2、?在系统未启动之前,一直不停地按F8键,直...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有志不在什么

是“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意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樵子拍手大笑不停,对子牙点头叹道:“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大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表承接关系。
该句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邹忌)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因往晓之的之什么意思

“因往晓之”中“之”是代词,代指人或事。出自《杞人忧天》。
原文节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