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上课用)

云淡风轻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上课用)本文简介: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雷超然(一)别骂香蕉有天下班回到家,儿子把我拉到玻璃餐桌旁,桌上摆着两只香蕉,颜色、个头都相差无几,像孪生兄弟。我猜测儿子的意思是,让我把香蕉吃掉;但他说的话却吓了我一跳,他说:“爸爸,你挑一个香蕉骂一顿!”为什么要骂香蕉?试想一个刚下班风尘仆仆的中年男人,来到家手还未来得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上课用)本文内容: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雷超然

(一)别骂香蕉

有天下班回到家,儿子把我拉到玻璃餐桌旁,桌上摆着两只香蕉,颜色、个头都相差无几,像孪生兄弟。我猜测儿子的意思是,让我把香蕉吃掉;但他说的话却吓了我一跳,他说:“爸爸,你挑一个香蕉骂一顿!”

为什么要骂香蕉?试想一个刚下班风尘仆仆的中年男人,来到家手还未来得及洗一把,就冲着一只香蕉开骂,这事传出去准会被人当作神经不正常。所以,我觉得儿子出的这个主意也够馊的,但接下来他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儿子的确是想拿我做一个实验,据他说,两只香蕉摆在一起,如果你挑一只冲它大骂30分钟的话,它会比另外一只没挨骂的率先皮肤黑掉,扒开吃它的话,味道也会不如另外没挨骂的那只。骂它什么呢?总不至于将“无耻、混蛋”之类的词汇加注于它身上吧,想想一只香蕉也不容易,想想人家自热带不远千里而来,而且要被人类剥皮果腹,命运就够多舛的了,临死之前再挨顿臭骂,就算是香蕉,也会“死不瞑目”的。

骂一只香蕉,无非说它样子难看、身材不挺拔、皮肤没光泽之类……可是,可是,这些和香蕉有啥关系?但据说,有人真的做过这样的实验,被骂的那只香蕉果然率先“衰老”下去,而且口感发涩。我不相信这样的试验有科学依据,如果非要做一次实验的话,我宁愿夸奖一只香蕉,对它说一番赞美的言词,然后检验一下被赞美的那只香蕉,是否会更饱满和可口一些。

后来读了一本书,一个日本人写的,名字叫《水知道答案》。据说这是一本和《时间简史》一样,是本神奇的科普读物。我读到它的时候,它已经在很多国家畅销数年了。这本书的内容,初看上去和骂香蕉一样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更离谱。它写的是,作者通过拍摄水结晶,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当水听到“爱”或“感谢”,包括美好的音乐,都会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或者与乐曲风格相对应的浪漫、忧伤、明媚的样子出来,而如果被骂作“混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

这太神奇了!而作者通过实验室拍摄的水结晶图片,似乎也在证实这个实验的真实性。我着重看了那张几乎不能结晶的水的图片,好像隐约可以感到水内心的不安和颤抖。我觉得我上当了,被作者带进了某种心理暗示里,但马上我又为自己的这种想法感到羞愧。这个世界原本是多么纯洁啊,就是有了人类种种猜测、怀疑和不信任,才变得如此复杂起来。我们又不是水,怎么会了解水世界的奥妙呢?

同样道理,我们也不是香蕉,亦不会了解一只香蕉的童年、青春与成长。我们虽然不会开口骂一只香蕉,但却会抱怨它的味道不好,吃了一口便将它扔到垃圾筒里,谁能保证不是我们自己的味蕾出了问题?

睡前去儿子的房间和他说晚安时,我站在床头对他说了一句,“我不会骂香蕉的”。不知道他听没听懂我语音里的歉意。以前在生活里,因为一些小事我骂过儿子,现在我想起来他挨骂时那种无所适从和茫然的样子,那会儿,他内心的水晶肯定也无法组合成美丽的形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3分)

儿子让我做责骂香蕉的试验,我认识到:责骂会对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得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

2.②段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3分)

这是个疑问句,写出“我”内心的疑惑、不解,(1分)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3.⑤加点词语“这样”指代什么内容?(3分)

当水听到“爱”或“感谢”,包括美好的音乐,都会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或者与乐曲风格相对应的浪漫、忧伤、明媚的样子出来,而如果被骂作“混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

4.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心理描写(1分),细致表现出了“我”内心认识由疑惑到深思、有所感悟的过程(2分)。

5.⑧段中“我不会责骂香蕉的”一句话有什么含义(3分)?

表面上是承接文章开头的实验表达自己的观点(1分),实际上,这里的“香蕉”还有一层含义就是指儿子(1分),表达父亲对以前责骂的歉意及以后在教育过程中不会责骂儿子的愿望(1分)。

6.“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3分)

善于思考、能反省、知错就改、爱儿子、善于与儿子沟通。(答出一点给1分)

(二)听到幸福

去年冬天,我到北方的某个山村采访,本以为几天就可以完成任务,却因某种原因在村里老乡家住了半个多月,每天心浮气躁又无所事事的我只能在小村里溜达,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村口那个小火车站。

火车站很小,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但每天仍有几趟车鸣着汽笛在我身边缓缓停下,然后再鸣笛加速离开,那汽笛声,远听雄浑沉厚,近听尖锐刺耳。

我发现,每天下午都会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入神地听着,并随着火车的远近而摆动着他的脑袋,火车走远了,他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在回味着什么美好的事情,我叫了他几次,他都未回头。

一次,火车晚点到天色将黑才来,孩子就一直在那儿等着,直到他妈妈来领他回家。

我和那个朴实的乡村妇女聊了起来,他妈妈说,男孩子在两岁时,一场大病使他听力严重受损,只能听到分贝很高的声音,而这个小山村里他能经常听到的就是火车的汽笛声了。所以,每天下午他都来听,回去后用很大的自己听不到的声音美滋滋地告诉周围的人,他又听到了汽笛声。

母亲在讲这些的时候,旁边的孩子安静地站在那里,好像在出神地想着什么。

我被小男孩的满足震撼了,当他听到那激荡耳膜的汽笛声时,他肯定又听到了他曾经听到过的蜂嗡莺啼、虫啾雀语,还有那爆竹炸开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翅膀划过天空的声音、水从泉眼里汩汩流出来的声音……所有剧烈的声音和细微的气息都在一颗幼小的心间反复地回荡,那一刻,他一定惬意地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世界。也是从那个夜晚起,我不再用力关窗以隔绝忽然来临的火车汽笛声,而是沉淀了浮躁,用平静的心去聆听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听到的声音:树林中透出的雀鸣,细雨轻叩窗棂的淅沥,雪压梅枝折断的声音……所有这一切悄然入耳,都是串串美妙的音符,在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人不知不觉间陶醉其中。那时,我仿佛也触摸到了小男孩听到汽笛时心底泛起的幸福。

透过虚浮,剥去层层炫目虚假的光环,铅华落尽,幸福就露出了它朴实的真谛:拥有健康的身体,一份喜欢的工作,朋友一句真诚的祝福,回家能够看到父母……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3分)

“我”在采访中看到:失聪儿童因为能听到火车汽笛声而感到幸福和满足,意识到要懂得珍惜,才会懂得幸福的含义,享受到幸福。

2.第段体现出男孩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分)

执着、坚持要听到火车的汽笛声(答出一点给1分)。

3.段运用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插叙(1分),交代男孩子听汽笛声的原因(1分),解释上文的悬念(1分)。

4.汽笛声“远听雄浑沉厚,近听尖锐刺耳”,可是男孩子听到后为什么是喜滋滋的?(2分)

他听到了汽笛声之后感到欣喜、满足(答出一点给1分)。

5.第段中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试举一例赏析。(3分)

排比(1分)。如“他肯定又听到了他曾经听到过的蜂嗡莺啼、虫啾雀语,还有那爆竹炸开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翅膀划过天空的声音、水从泉眼里汩汩流出来的声音……”(1分)生地形象写出了各种声音的美妙,让读者体会到能听到声音是一种幸福,要珍惜(1分)。

6.我感受不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2分)?

内心浮躁、心浮气躁、无所事事(答出一点给1分)

7.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请把你认为最幸福的场景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字数在100—150之间。(3分)

作为一名教师,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一名女学生与家长发生矛盾,并且影响到了学习。在和她谈心的过程中,引导她一点点走出误区,认识到自己做法的错误与荒唐可笑,并且体谅到了家长的用心良苦,很愿意主动与家长沟通,保持快乐心情,并且投入到学习中。

(三)在爱的站台上送别

它不能改变日子的快慢进程,却把岁月凝聚成影集;它似乎只是一种礼仪,却让生活流淌着淡淡的温情。当我们在爱的站台上送别的时候。

人生的各个路口,感情负载得重重时,也许就是亲友离别的一刻了。时间和空间在那一瞬,那一站里显示出跳跃前的热烈和沉郁。

我常想,倘若那站台,机坪,码头有知有觉,能承负起那么多的离绪别恨,远思长情吗?母与子,夫与妻,兄与妹,朋友同事,知己同学,恋人情侣,目光拥抱着---当秋雨缠绵时,当暮雪飘洒时,当晨风微佛时,当星云游移时,汽笛响了。

许多人一别再难相逢,这里便成为一个灰蒙蒙的背景,衬托起班驳记忆;许多人又会久别重逢,于是这里便凝聚起双倍的柔情。

每当我看到那些含泪又微笑,挥手再跟跑的人们,总觉得心头被什么搅起。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些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

我不能忘记这些场景:

送新兵的站台上,一位母亲微笑着压住泪水,还未佩带徽章的儿子以不熟练的动作向她行第一个军礼。列车和岁月就此行驶在进行曲中;一位乡下老人送读大学的孙女远赴,俩人为互让一张10元钱挣来扯去。我知道了爱有多种形式,钱能表达,却不能丈量;一对去支边的恋人绞着手话别,他们不能相吻便用目光拥抱;两位好似兄弟的青年难舍难分。我问送行的青年,“是老朋友吧?”“不,相识才几天。”他望着列车消失的前方又补充了一句,“患难之交。”我突然想起两句诗“天涯何处无芳草”,“相逢何必曾相识”,人世有这两番境界,也算得上高远旷达了;而最使我不能忘怀的,还是在镇安一个烟雨迷蒙的矿区小站上,一群矿区初中的孩子为几个实习归去的师专学生送行。一个女孩率先哭了,顿时,站台被一片离情濡湿。竟有几个男孩子爬上火车,要再送一站。素来原则和心肠都挺硬的列车员默然允诺。在车上,我问几个未来的老师,他们一时难以成句,索性打开一大叠赠送的本子

。有一本只题有一句:老师,你不会走出我的心。

以后,铁轨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意象:血管。再怎样延伸,也是循环,终归走向亲友心里,社会心里,祖国心里。

站台,是一个细腻多情的女子,又是一个粗犷豪放的汉子,他身上淌着南方河的气息,他肩上托着北方山的情志,他怀着对往日的追忆,他举着对明日的期冀。

毕竟,时代的站台,已缩短了远方与远方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已走出了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艳,已走出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怆。

我向往远方,还因为在驶向远方的路上有许多站,站上有许多故事,故事里有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朋友们以他们各自不同的送行方式表达着爱意。

人生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爱却永久的站着,与坚固的站台一起挥手相送。

1.段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着重写的几个离别场景(5分)

新入伍的儿子为送别的母亲敬军礼;老人送上大学的孙女二人互让十元钱;恋人话别;初识的患难之交别离;学生送别实习老师。(答出一点给1分)

3.在离别的站台有什么情感?(3分)

祝福、不舍、依恋、牵挂、担心、期待(答出一点给1分)

4.段中为什么说“铁轨像血管”?(3分)?

铁轨与血管很相像,有起点亦有终点,都起到运输的作用。(1分)站台预示着别离,铁轨就像血管一样,那种别离之情源自心底,绵绵不尽的亲情、友情、爱情犹如血液一般,不断奔流、循环。(2分)

5.文章语言风格怎样,试举一例进行赏析。(4分)

优美、含蓄,散文诗一般,运用修辞生动。(2分)

例如:段中,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站台分别时情感的细腻、豪放、绵绵不绝、坚强、留恋、期待等情感。(2分)

6.文中大量引用诗句表达离别情感,你还能写出连续的两句吗。(2分)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等等

(四)年少的乞求

那时我读高一,舅舅费了很大的努力,我才从一所普通中学,转到重点高中里来。我记得我进来的时候,正是课间,老师在混乱嘈杂中,简单地介绍几句,便让我坐到事先排好的位置上去。没有人因为我的到来而停止歌唱或者喧哗。突然地有些惶恐,像是一只小兽,落入陷阱,却遥遥无期,怎么也盼不来,那个将要拯救自己的人。而蓝,就是在这时,回头,将一块干净的抹布,放在我的桌上,又微微笑道:许久没有人坐,都是灰尘,擦一擦,再放书包吧。我欣喜地抬头,看见笑容纯美恬静的蓝,正歪头俏皮地注视着我。

我在第二天做早操的时候,偷偷地将一块舅舅从国外带来的奶糖,放到蓝的手中。蓝诧异地看我一眼,又看看奶糖,笑着剥开来,并随手将漂亮的糖纸,丢在地上。我是在蓝走远了,才弯身将糖纸捡起来,细心地抚平了,并放入兜里。

蓝是个活泼外向的女孩,她的身边,总是有许多的朋友,其中一些来自外班,甚至外校。他们在放学后,聚在教室门口等她。她的朋友中,还有不少的男生,他们在一起,像一个快乐的乐队,或者青春组合,那种浓郁动感的节奏,是我这样素朴平淡的女孩,永远都无法介入的。

可是,明明知道无法浸入,想要一份友情的欲望,还是强烈地推动着我,犹如想要靠近蓝天的蜗牛,一点点地,向耀眼明亮的蓝,爬去。

我将所有珍藏的宝贝,送给蓝。邮票、书、信纸、发夹、丝线、纽扣……我成绩平平,不能给蓝学习上的帮助;我长相不美,无法吸引住蓝身边的某个男孩,从而靠近于她;我歌声也不悠扬,不能给作为文娱委员的蓝增添丝毫的光彩;我还笨嘴拙舌,与蓝在一起,会让她觉得索然无味。我什么都不能给蓝,除了那些不会说话且让蓝觉得并不讨厌的宝贝。

起初,蓝都会笑着接过,并说声谢谢。她总是随意地将它们放在桌面上,或者顺手夹入某本书里。她甚至将一个可爱的泥人,压在一摞书下。她不知道那个泥人,是生日时爸爸从天津给我专程买来的,它在我的书桌上,陪我度过每一个孤单的夜晚。它在我的手中,半年了,依然鲜亮如初,衣服上每一个褶皱,都清晰可见。可是,我却在送给蓝之后的第二天,发现它已经脱落了一块颜色。我记得当时我的心像被人用针扎了一下,疼痛倏然蔓延全身。我小心翼翼地,提醒蓝,说,这个泥人,是不经碰的。蓝恍然大悟般地,这才将倒下的泥人,扶正了,又回头开玩笑道:嘿,没关系,泥人没有心,不知道疼呢。

这个玩笑,却让我感伤了许久。就像那个泥人,是我自己,满心欢喜地站在蓝的书桌上,等着她爱抚地注视我一眼。可是,蓝却漫不经心地,像扫掉尘土一样,将我碰倒在冰冷的桌面上,且长久地,忘记了我的存在,任由尘灰落满我鲜亮的衣服。

从不奢望可以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在蓝的身边轻松地来去。所以我只期望自己十分的努力,可以换来蓝至少一分的友情。可是,蓝却像片云朵,被那缥缈无形的风吹着,如果路过我的身边,那不过是因为偶然。

我依然记得那个春天的午后,我将辛苦淘来的一个漂亮的笔筒,送给蓝。蓝正与她的几个朋友说着话,看我递过来的笔筒,连谢谢都没有说,便高高举起来,朝她的朋友们喊:谁帮我下课去买巧克力吃,我便将这个笔筒送给谁!几个女孩纷纷地举起手,去抢那个笔筒。我站在蓝的身后,突然间难过,而后勇敢地,无声无息地,将那个笔筒一把夺过来。转身离开前,我只说了一句话:抱歉,蓝,这个笔筒,我不是送给你的。

许多年后,我在人生的途中,终于可以一个人走得从容、勇敢、无畏,且不再乞求外人的拯救与安慰,这样的时候,我再想起蓝,方可真正地原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为蓝做的几件事情及蓝的表现。(3分)

送给她从国外带来的奶糖,蓝随手将糖纸扔掉

送给她珍爱的泥人,蓝随意放倒,泥人脱了色。

送她精美的笔筒,蓝随手转送给他人。(答出一点给1分)

2.整篇文章中我对蓝的情感变化经历什么过程?(4分)

感激——讨好——伤感——决裂

(答出一点给1分)

3.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这是我的心理描写(1分),写出了我到新学校后内心的孤寂,对友情的渴望(1分),为下文乞求与蓝结交的想法与做法埋下伏笔(1分)。

4.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3分)

细心、腼腆、渴望友情、懂得感恩、感情细腻、略带有一些自卑心理。(答出一点给1分)

5.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文学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对比手法(1分),突出表达了我对友情的乞求与渴望以及珍惜,而蓝却不以为然(2分)。

6.段最后当我听到蓝说“嘿,没关系,泥人没有心,不知道疼呢”时候,内心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展开想象,不超过150字描写“我”当时的心情。(3分)

蓝啊,这泥人是我的好伙伴,陪着我度过每一个孤单的夜晚,我多么珍爱他啊。我把它送给你,就想让它代表我陪伴着你,就像它陪伴我一样。是的,这泥人没有心,可是送泥人的我有一份真挚的友情啊!

(五)鄙视也是一种力量

我毕业那年19岁,在一所中学教音乐。那所中学在我们当地也算名校,校长是我姨夫的哥哥,我托了姨夫的关系才进去的。

由于音乐课不是什么重要的课,我的日子过得天马行空。上完课就溜到街上逛,常常偷偷跑到附近的山上游玩,喜欢写风花雪月的诗。我活在自己的童话里,完全进入不了工作状态。一段时间以后,我隐隐感觉到学生对我的不满,但依旧我行我素。

有一次,我经过校长办公室的时候,听到校长正在打电话。我听出他是在说我,打给我姨夫的。他的语气里满是鄙夷:“你这个外甥女,根本就不是个当老师的料儿,我敢说她这辈子也当不好老师……”瞬间,我呆站在那里。要知道,我从小到大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没有人敢怀疑和否定我。他的话,是我听到的有生以来最让我沮丧的话。这样一个岁数不算小的校长,居然就这么简单地全盘否定了我。我才十九岁,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就料定我会满盘皆输。这个人,未免也太门缝里看人了。他总以为我是托后门去的,所以从开始就带着鄙视的心理看我。

于是,我愤然离开了那所学校,去了另一所学校任教。我一改以往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多久,“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的荣誉纷纷向我涌来。我把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所以有很多去其它学校观摩交流的机会,也因此会遇到原来的校长。每次见到他,我就故意做出趾高气扬的样子,招呼也不打,在他面前走过去,丢给他一个不屑的眼神。我要以牙还牙,回赠鄙视。

我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狭隘。他的鄙视曾经像利剑一样,刺痛了我,留给我一道伤痕。我要用我挣来的尊严一点点把伤痕抚平。他在我心里,俨然成了一个假想敌,甚至是仇人。我在当地报纸上发表小说,小说里写到的反面形象都带有他的特征:驼背,瘦高,总从眼镜片顶上看人,看上去一脸阴险……我用真名发表。我知道,我的小说他一定能看得到。每当这时,我会有一种复仇的快感。

多年来,我忘不了他鄙视的话,鄙视的眼神。直到前不久,在我外祖母的丧礼上,我又看到了他,他来帮忙料理丧事。他已经退休了,人老了很多,看人的时候依然从镜片顶上看,眼镜片后面有松弛的眼袋,目光浑浊。当着那么多亲戚的面,他竟然有些低声下气地对我说:“那年,你在我那儿教书,我没有好好照顾你。”我的心陡然一软,赶忙别过了脸去,强忍住泪水。

那一瞬间,仿佛我苦心经营的坚强的城堡瞬间坍塌了。我一直以为,我是在和他斗。其实,我是在和自己斗,和以前那个糟糕的自己斗。他仅仅是那段糟糕记忆的见证。他的鄙视,何尝不是一种力量?一种让我看到自己弱点的力量,一种让我奋起拼搏的力量。

1.我在19岁时与在另一所学校的生活状态怎样,分别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描绘一下(4分)

19岁时

天马行空

我行我素

另一所学校

风生水起

脚踏实地(答出一点给1分)

2.两段都写到了老校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并说说原因。(4分)

段中的老校长带有反面形象,给人以高傲、阴险、鄙夷之感,是因为我对他带有仇恨心理。

段中老校长真实的外貌,多年未见,苍老了许多,此时我对他的仇恨心理已经淡化。(答出一点给1分)

3.请找出与段中划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并且体会两处句子所表达的情感。(3分)

照应的句子是段中“你这个外甥女,根本就不是个当老师的料儿,我敢说她这辈子也当不好老师……”

段这句话表达出老校长对我表现的不满和鄙夷。

段中划线句子表达出老校长对我的愧疚、歉意、惭愧心理。(答出一点给1分)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面对老校长的鄙夷采取的狭隘做法

。(4分)

愤然离开学校,去了另一所学校任教。

改变以往的工作作风。

在交流会上见到他故意做出趾高气扬的样子,不打招呼,丢给他一个不屑的眼神。

发表小说用真名,写到的反面形象都有他的特征。(答出一点给1分)

5.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倔强、不服输、勤奋、自强、上进、自尊心强。(答出一点给1分)

6.本文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

①要想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唯有改变自己。(答出一点给3分)

②正确对待别人对你的鄙视,它将使你看到自己的弱点,进而激发奋起拼搏的力量。

(六)目送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文章写了几次“目送”的场面,请你简要概括。(6分)

目送儿子:儿子上小学第一天,目送他背着书包走入校园;儿子十六岁时,机场目送他进入海关;儿子二十一岁时,目送他自己乘坐公交车上学。

目送父亲:我到大学任教,目送父亲开着小货车的背影。

父亲生病住院,我要回学校工作,目送父亲坐在轮椅上被推入病房的背影。

父亲去世,火葬之前,我目送父亲进入炉门。(答出一点给1分)

2.任选一次目送场面,分析人物当时的感受。(3分)

儿子上小学的目送,表现出儿子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儿子的担心。

儿子作为交换生,机场目送,表现出儿子的独立,母亲的不舍、伤感。

儿子上大学,目送他自己乘坐公交车,表达了儿子的独立与自我,母亲在儿子离开后的孤独。

我到大学任教,目送父亲开着小货车的背影。父亲因条件不好满怀愧疚,身为女儿内心的感动。

父亲生病住院,我要回学校工作,目送父亲坐在轮椅上被推入病房的背影。对父亲年老多病心痛。

父亲去世,火葬之前,我目送父亲进入炉门。表达对父亲深切的怀念。(答出一点给3分)

3.段中说与你同龄的儿子“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请你替儿子说几句话。(3分)

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关心我、担心我,我不能总是在您的羽翼下成长,你不要再把我当作小孩子,我长大了,能自己做很多事情了,会照顾好自己的。

4.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过渡,引起下文。(答出一点给1分)

5.文章的段是否多余,请你谈谈看法。(3分)

不多余。段与段不仅仅成为目送儿子、目送父亲的总结,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使得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且也形成间隔反复,有力地点明了中心。(答出一点给1分)

6.“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成长、独立、年老、去世,这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能陪伴他的时候珍惜,尽心尽力,在他离开你的时候祝福,这就是人生。

看淡一切 2022-06-30 17:03:42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高考作文素材经典 有什么好的素材

要想作文写得好,一定要好好运用作文素材,下面小编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相关内容,来看一下吧!高考作文素材1.永远做一个勤奋的人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
展开详情

什么牌子的点读笔适合小学生 哪个好用

点读笔还都不便宜,价格从几百到上千都有,几支笔买下来,一个月的工资都未必够。每个点读笔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那么哪个最好最适合孩子用呢?哪个点读笔比较好趣威反应迟钝是我的直观感受,具体能够点读的书需要在趣威官网上找...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千万缕的意思

千万缕的意思是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
千丝万缕造句:
1、两家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
2、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与月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和煦的阳光从竹林的叶片枝杆中洒下了千丝万缕的金线,为竹林增添了生机。
5、宝黛二人之间的种种,有如千丝万缕,数来数不来,话也话不完。
6、新社会与旧社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7、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8、学校并不是世外桃源,它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9、原来是春姑娘把千丝万缕的线条从天空中投了下来。
10、我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和雨结下了千丝万缕的牵绊。

一狼洞其中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的词类活用:洞,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打洞”。出自《狼》:“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科学实践观创立的作者

科学实践观创立者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有两方面含义:
1、实践的一般本质: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实践的特殊本质: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把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实践是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运动形式。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意思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的意思是指市井百态、寻常生活最能抚慰世俗人的思想了。抚的意思是抚慰,安抚。凡人心则是指“世俗人之心”。
烟火,yān huǒ,汉语词汇,即炊烟。借指住户、人家生火而燃起的烟火。
出处:
1、《庄子·徐无鬼》:“豕虱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
2、《后汉书·吴汉传》:“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
3、《北史·魏陇西公仑传》:“今日大风既劲,若今推草车方轨并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
近义词:烽火、人烟、焰火。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