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化学压轴题揭秘专题08物质的鉴别(预测题)

中年使者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2018届中考化学压轴题揭秘专题08物质的鉴别(预测题)本文简介:专题08物质的鉴别1、选择题1.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A.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铜:将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过滤B.除去N2中混有的水蒸气和CO2:将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石灰水C.鉴别NaOH和NaCl: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适量水中,测温度变化D.检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取样,滴

2018届中考化学压轴题揭秘专题08物质的鉴别(预测题)本文内容:

专题08物质的鉴别

1、

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铜:将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过滤

B.除去N2中混有的水蒸气和CO2:将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石灰水

C.鉴别NaOH和NaCl: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适量水中,测温度变化

D.检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取样,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再滴加酚酞溶液

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操作或所用试剂

A

鉴别铁粉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B

除去N2中混有的02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C

除去铜中混有的氧化铜

加过量稀硫酸,过滤

D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将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足量

的浓硫酸

3.已知: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硝酸银溶液、氧化铜、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X是

硝酸银溶液

氧化铜

氢氧化钠溶液

物质X

白色沉淀

溶解,溶液变蓝

无明显现象

A.NaCl溶液

B.澄清的石灰水

C.稀硝酸

D.稀盐酸

4.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与食盐固体

B.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氧气和氮气

C.用稀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5.小明学习化学后,在家里想鉴别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你认为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各取少量通过尝味道区分

B.各取少量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C.各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

D.各取少量溶于水,再分别加入石灰水

6.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

D.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

7.不用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铜溶液

8.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H+、Cl—、K+和X离子,则X离子可能是

A.Ca2+

B.Fe3+

C.OH—

D.CO32—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不正确的是(

)

A.氮气中的氧气(铜)

B.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浓硫酸)

C.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硫酸)

D.碳酸钙中的氯化钠(水)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加水溶解的方法鉴别硝酸铵和苛性钠

B.用酚酞鉴别烧碱和纯碱

C.用看外观的方法鉴别氮肥和钾肥

D.用火碱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11.下列各组溶液,不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OH、Ba(NO3)2、NaCl、MgSO4

B.NaOH、FeCl3、HCl、HNO3

C.Na2CO3、NaCl、Na2SO4、Ba(OH)2

D.Na2CO3、HCl、BaCl2、NaCl

12.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氧气和氮气

B.用过滤的方法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

D.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Ca(OH)2溶液

13.下列方法可以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是(

)

A.插入燃烧着的木条

B.闻气体的气味

C.观察气体的颜色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14.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开来的是(

)

A.CuSO4,

BaSO4,

MgSO4

B.AgNO3,

Na2CO3,

NaCl

C.Na2SO4,K2SO4,KNO3

D.NaOH,

NH4NO3,

NaCl

15.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软化硬水

B.观察颜色区分O2和CO2

C.用量筒量取7.65mL水

D.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少量铁粉

2、

非选择题

16.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BaCl2、Na2SO4、NHNO3、Cu(NO)2、Ba(OH)2中的两种或多种。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1)沉淀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色

(3)原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写出步骤①中一定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混合物A中存在的物质是若想进一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_否存在,可用溶液D再进行实验,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简述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

17.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进行实验,按要求进行回答: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

火焰呈__________

原粉末中含有硝酸钾

_____________

原粉末中肯定不含碳酸钙

有气泡产生

原粉末中肯定有_______

取步骤③试管中的溶液

Ⅰ.先加入__________

Ⅱ.再加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原粉末中肯定还有的物质是氯化钠肯定没有硫酸钠

反思:在步骤③中加入的稀硝酸是否一定要过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

18.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_______溶液,此时溶液呈红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于是他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_____________

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________。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水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19.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的中和反应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CaCl2+Na2CO3

=CaCO3↓+2NaCl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只有CaCl2

猜想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Ⅲ:有CaC1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1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溶液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

20.(1)甲、乙两组废液中各含有H+、K+、Ca2+、Cl-、OH-、CO32-六种离子中的三种,且所含离子各不相同。为确定废液中的离子,分别向废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经实验发现:甲组废液呈红色,由此推断,乙组废液中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

(2)如图,A、B、C、D、E、F均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C,D是气体,A,E均为黑色固体,变化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变化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相应变化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各变化的条件也未标出。

回答下列问题:

ⅰ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D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ⅱ写出变化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ⅲ在变化①和②中,A和C的性质是相似的,都具有__________性。

笑看红尘 2022-07-09 08:02:51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桦的意思

桦,汉语一级字,读作huà,本义:木名,桦木。桦木属植物的泛称,双子叶植物的一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容易剥离,木材致密,可制器具。形声。从木,华声。
相关组词:
1、白桦:落叶乔木,树皮白色,薄如纸,木材细密,可做家具。
2、桦烛:拼音:huà zhú,用桦木皮卷成的烛。
3、黑桦:别名臭桦、棘皮桦,为桦木科桦木属乔木,在我区分布广泛,每年种子产量很大。
4、桦烟:桦烛之烟。
5、桦巾:用桦树皮制的头巾。

夏日绝句中赞美英雄项羽的诗句是

《夏日绝句》中赞美英雄项羽的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王莽夺取了谁的皇位

王莽夺取汉平帝的皇位。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
王莽初任黄门郎,迁射声校尉。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给事中。因劾奏外戚定陵侯淳于长,获正直名。绥和元年(前8年)任大司马。汉哀帝时,因外戚丁、傅用事,罢官就第。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复任大司马,立汉平帝,进封安汉公。为笼络人心,出钱献田赋给贫民,增加博士名额,网罗儒生士人。元始五年(5年)平帝死后,选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仿效周公居摄践祚,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建元“始建国”。
王莽即位后,托古改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设立五均赊贷和六筦;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法禁烦苛,人民因铸钱犯法,伍人相坐,罚为官奴婢者以十万数。加以连年灾荒,饥馑疾疫相继,以致民不聊生。又强迫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改换汉朝封授的印绶,贬王为侯,引起各族反抗,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终于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地皇四年(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入常安,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新朝灭亡。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什么意思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一个成语,释义是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指法律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阿:偏袒,迁就。绳:墨线,木匠用来取直的工具。挠:弯曲。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启示: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让法治成为共同价值和信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