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我小我无我论文范文模板提纲大学毕业职称大专汉语言文学中文论文

风追烟花雨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小我

无我

大我

小我

无我

——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改革,把新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推到了教学改革的最前沿,让我们所有这些带着美丽光环的教师们不得不在疑问和困惑中沉静下来,正视自己、思考自己,为自己在三尺讲台上重新寻找一个适当的位置。

大我

如果想把别人眼中的火花煽得更大更亮,我们首先要煽动自己身上的火花。——托尔斯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些年来,从“领导者”到“参与者”、从“演员”到“导演”、从“主体”到“主导”…….说法不一而足,但主旨基本相同,即,教师必须越来越多地将时间还给学生,越来越多地退出那个曾经让他们滔滔不绝、甚至手舞足蹈的讲台,越来越多地习惯于站在台后、站在学生身边,习惯于将自己当成一片绿叶而不是红花。于是,我们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中听到这样的话:“大家自己看书”、“同学们讨论一下吧”、“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相对于过去那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是,我们又看到了什么样的讨论、听到了什么样的“畅所欲言”?无序的热闹、困惑的眼神、苍白的语言、贫瘠的思想……大多数学生就像一只被牧人赶上了山坡的羊,除了一如既往地重复吃草的动作,就是看牧羊人在阳光下睡得正香。可学生不是羊,羊重复地吃草足以养得膘肥体壮,而学生的简单重复只能带来一片苍白和荒凉。这里绝无意贬低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相反,笔者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珍珠,都是一堆蕴涵着巨大能量的木柴。但是珍珠只有经过磨砺才能光彩耀人,木柴只有经过点燃才能烧起熊熊大火,而教师正应该是那个负责磨砺和点燃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位教师面对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都不能只是简单的“放手”,不能只是从过去讲台上的指手划脚变成讲台下的踱来踱去,都不能一味地轻视甚至无视自己的力量。恰恰相反,他应该比过去更多地看到自己的力量和作用,更有力地在课堂上写下一个大大的“我”。那么,这个“大我”意味着什么呢?

一、

有表现自己的功力

学生和教师都是发展中的人,教育的目的正是求得双方更好地发展。但就整体而言,教师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应该是超前于学生的,无论是知识、经验、能力、性情,还是人格,教师都应起到表率作用。而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会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会把自己喜欢的老师当作学习的榜样,甚至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门课、学好一门课。所以,教师应该首先敢于相信自己、充分地施加自己的教育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新课程的改革、教学的改革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习惯,我们有改革的决心,但又绝不能简单粗暴,不能一下子从“满堂灌”到“全不管”,否则,剩下的只能是学生的一片茫然。既然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教师又要用自己的“动”带动几十个学生的“动”,那么,他就必须使自己的“动”是强有力的,是饱满和激情的,教师不必过分压抑自己,因为课堂也是教师的舞台,只不过教师的翩翩起舞不是为了展示自己,而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心为之而动,跟他一起起舞。事实上,我们也只有认定这是自己的舞台,才能不对自己的职业首先感受到“苦”,才能觉得生命之烛首先照亮的是自己,才能全身心投入——投入理想、信念、情感、个性、热情乃至生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示范、一种力量,它会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可贵、能力的重要、人格的魅力。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就曾说,她的课是典型的“讲授式”教学,但依然吸引了无数人。是的,当她在课堂上字字珠玑、知真见灼时,当她对于一首诗的诠释、鉴赏,能于平淡中出奇,于无色中出彩,于无声处闻惊雷时,怎能不打动人、也教育人呢?可这是需要“功夫”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精心的准备,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想用一张嘴使课堂充满魅力,是极困难的。同时,示范可以带来宝贵的内趋力,却不能帮助这种内趋力转化成能力。

二、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的40分钟是宝贵的,因其宝贵,我们希望它更多地握在学生的手里,但也因其宝贵,我们希望它的每一分钟都饱满而卓有成效。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惜言如金,但并不是简单的沉默,而是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尽可能小地使用过去那种具有最高的“确定性”的语词,因为那种歧义最小的语词恰恰也是最无意义的语言,它们听上去味同嚼蜡,无法激发思考,也没有任何生命力。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个组织者的角色。他必须有能力或尽最大的努力使学生的活动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使时间在学生手里变成一种完成目标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可以放任自流的最佳手段。当我们把时间还给学生时,必须先问自己,我是否已经给了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时间来完成的工作?我是否已经激起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渴望?我是否已经确信他们需要这段时间?我能否在这段时间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帮助并去关注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

三.有指点江山的魄力

课堂是师生交流最直接、最频繁的地方,在这种交流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指点和评价。就拿语文课来说吧,我们强调文学的“再创造性”,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审美的个性,赞赏不同的思考和回答,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只能对学生说“好”、“正确”。我就曾听看过这样的一节公开课实录(《鹬蚌相争》)。当老师让学生发表对鹬蚌的看法时,有学生提出鹬蚌都没有错。理由是:鹬去啄食蚌是因为它饿,为了生存,它不得不这样作,蚌夹住鹬也没有错,它只是为了保命。这样做不是为了争利,只是为了生存。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而老师只一味点头称赞,既不作引导,也不指出其认识上的不足,好像这样才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固然,文学欣赏总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管怎样这一个只能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奥赛罗,不是麦克白。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需要自由的空间,也需要正确的引导,该剪枝的剪枝,该打杈的打杈。何况,答案的丰富多彩绝不等于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坏的说成好的!

学生正处于一个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而他们身后是一个物质越来越强大的社会。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他们愈加需要把课堂作为交流、沟通的场所、作为寻求理解和宣泄不满的情感通道,面对“生情”百态,教师该怎么办?固然要理解、接受,但不能一味点头称是。教师总要有个倾向性,总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总要显示自己的判断和影响力,否则,课堂就不是“百花齐放”,而是“是非不清”了。

但是,巨大的存在同时就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当教师展示着这个巨大的“自我”时,就会使无数学生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而这,绝不是教育的目的。怎么在塑造一个“大我”的同时转过身去,轻轻走到学生背后呢?也许,我们还应该有这样的追求——

小我

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萧伯纳

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对自己的目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尽管我们会为自己的每学年、第学期甚至每节课都设定一些具体的教学目标,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所有这些目标都指向同一方向,那就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学生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目标,并自己承担达成这些目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工作从某一角度讲就是不断将自己从“教师”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或者说,他一方面努力的使“自我”强大有力,另一面又力习惯于让强大的“自我”静静站着,静静观察,做一个伴侣。其实,这并不容易,因为这个“自我”越是强大,越是能知学生即将面临的困难和壁垒,就越不能冷眼旁观,越忍不隹去提醒和帮助。对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讲好”是一种修养,能讲好却不讲是另一种更可贵的修养,所以,教师很多时候必须将“大我”换成‘小我’,和学生一起上路。在这个途中,教师应担当起这样的角色。

一、

能引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所有学识的出发点,其实对每一个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人来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埋藏在他心中饱满的种子,而教师必须用种种方法去催生这些种子,让它们萌发了,种子一旦萌发,它将具有超人的力量。我们经常责备学生上课走神、睡觉、不合作,事实上教师也不能全神贯注于一部呆板、落俗、了无新意的电影。兴趣激起的方法多种多样的。精彩的讲解、有趣提问、关注的眼神,欲言又止的“关子”------不管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期盼你的课,你就己经成功一半了。

二、能引发思考

我们之所以对教师过去那种滔滔不绝的“讲演”深恶痛绝,是因为那种“讲演”是在用最简洁的明了的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忘记了这种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说明和讲解,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使学习庸俗到无需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录就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就有了掌握知识而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所以每当我问学生:“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学生却瞪着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等着我说标准答案时,我都会不住地问自己,我们到底在给学生些什么?记得有一次,上了一节公开课《船长》,课堂上,学生给这一人物形象极高的评价:勇敢、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等;我赞赏了学生的看法,并同时出示了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他在生死关头舍生忘死,一心想着乘客的安危,洋溢着人道主义精神。”

“他忠于职守,灾难面前让妇女儿童先逃生,自己最后随船沉入大海,体现了人性之美。

这是一个具有悲壮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在灾难面前,处乱不惊,勇于与命运的挑战相抗争,而我的问题是:最后时刻,他完全有机会逃生,他为什么要随船沉人大海,难道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做是不是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接下来的发言不再是单纯的“船长赞”而是“船长是不是傻”的论辩,当有学生说:“我知道哈尔威船长和这条船共同经历的许多的大风大浪,接受过无数次的灾难考验,船是他的朋友,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船在人在,船亡人亡,哈尔威船长选择和船一起沉人大海正是他用这种方式对自己对船的交代,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时,我在心里笑了,但课后,许多听课的教师问我;“您的课让我们耳目一新,但是,考试碰上这样的题学生该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所谓的“标准化”考试已经将教学推向了死胡同,任何探索和体验都意味着学生将面临更多的困惑和挫折,但如果我们回首中国教育所走过的风风雨雨,如果我们坚信新课程必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我们就应该看到“思考”和“发现”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回报。

三、能促成发现

现代科技知识的发展会毫不留情地将每一个人远远抛在后面,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知只传授者,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头。因此,其职能必须有所改变,即从知识的传授变为方法的指导。教材必须成为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而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不再仅是教材本身,而是读书的方法、审美的能力、发现的快乐。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在备课时,由于对教材的熟悉,对前后知识的关照,常常会有许多灵感、许多智慧的火花,这些火花将成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出彩”的地方。但问题是,课堂的“光彩”到底是什么?是教师的字字的珠玑、高屋建瓴,还是师生间的情感和智慧的交流

与撞击;是教师捧出一颗光彩照的珍珠,还是拿出一颗拙珠,让学生将它打磨得亮丽无比。教师面对“光彩”一定要“舍得”,有“舍”才有“得”。有一次,备《给予是快乐的》,眼前忽然闪现了几个小男孩的形象:〈〈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那个为父亲种花的儿子、《我不是最弱小的》中把唯一的雨衣为蔷薇花盖上的萨莎、《小珊迪》中为了养活弟弟自己被车轧断腿的小珊迪和这个“将来我也要为你买一辆和这一模一样的小汽车”的男孩多麽相似呀!我没有将心里的感想一吐为快,而是将三篇作品重新推荐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并以三个小男孩的形象为中心写一篇文章。一个星期后,文章交上来了,有的同学写的是“爱就是付出”,他看到了三个形象的质朴、天真;有的同学写的是“同样的人生,不同的感受”,他说,其实,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讲是一样的,不一样是我们对生命的体验、领悟和感受……面对这些文章,我感慨万千,如果当初我在课堂皇上自已划着了这根火柴,可能它会将我照亮,然后,瞬间即逝了,而我把这根火柴教给了学生,他们点燃了自己手中的那把火柴,于是火花闪耀,照亮了每一颗心。“舍得”,其实就是舍一些俯身即拾的东西,却往往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这也许就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真谛所在吧。

无我

真理好比天上的明月,经文是我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不是明月。——六祖慧能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相应地是一个从“大我”到“小我”,再到“无我”的追求过程。

一、

言中无我

教师职业的神圣性正在于教师不是一般的自然人和社会人,同时还是教育文化的载体。在教师的人格建构上,除了真实的“我”之外,还包括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目的。优秀的教师总能在课堂上展示“真我”的风采,但作为和学生相处的“平等的首席”,又必须在课堂上展现一个“非我”,一个不同于日常状态的“我”。这个“我”比平时更充实,更准确,更自信、更饱满,更有激情,他不能将“自我”的全部情绪和琐事带到课堂中来,不能以任何方式、任何名义把自己不正确、不健康、似是而非的以及与教学无大关系的东西拿来到学生面前,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标准去轻率地批评与表扬、赞成与反对。

二、

眼中无我

教学所关注的对象应该是“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正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他们目光不能仅停留在自己的身上,不能只在乎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不能仅仅以“我跳了一个美丽的舞”作为追求的目标。我们经常在现实中看到一些“自我陶醉”式的教师,能自我陶醉是一种情感投入的结果,它首先要高于那些“自己受罪,别人也受罪“的课堂教学。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在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的目光应该集中在学生的身上,他们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是积极合作还是消极倦怠……….这一切不仅必须为教师所关注,还应成为及时调整自己教学的指挥棒。

三、

学中无我

课堂教学要达成目标是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但学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该传达的东西传达到位时,就应该遁身而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掘、创造。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去为学生拓展一个尽可能大的空间,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手指”,它让学生循着它所指的方向去发现明月、欣赏明月,而不能将自己当成明月。这就好比一个导游,当他将游客带到该去的地方后,就不能再指手画脚地说这里怎么样、那里怎么样。只有教师做到“无我”,学生才能逐渐的“有我”,逐渐认识自己、意识自己、发展自己、创造自己。

教师的成长总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到在乎自己眼中的学生,而这个过程正是教师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从尽情的展现“大我”,到与学生同行的“小我”再到默默旁观的“无我”,经历了这三种境界,便能特立而不强行,明亮而不耀眼,饱满而不沉重,就能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感谢刘雨老师的热情指导)

参考书目:

1.

姚杰.着力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语文教学研究,2007(9)

2.

林润生.语文学习的内隐知识和缄默知识.福建教育(A)2007(6)

3.

金培雄.新课程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探微.江苏教育研究2006(11)

4.

薛瑞萍.薛瑞萍读教育理论。长春出版社

2006

5.

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镇西.民主主义与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

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

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

方帆.我在美国教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

吴礼明.建筑生命的课堂.长春出版社2007

11.

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黄昏 2022-07-08 02:30:52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出自《陈元方候袁公》:“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陈元方机智应变,“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袁公听了,也会暗暗点头称奇。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什么定则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N极,那么四指指向就是电流的环绕方向;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司马光砸缸是几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是小学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内容是: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直觉是什么意思

直觉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í jué,意思指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语出鲁迅《花边文学·算账》:“但我直觉的感到,这恐怕是折了本,比用庚子赔款来养成几位有限的学者,亏累得多了。”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造句:
1、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明察秋毫造句。
2、他似乎凭直觉知道如何做。
3、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
4、直觉告诉我一定要中奖,果然不出所料。
5、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莫衷一是的,不然到时候你什么事都不能决定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