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历届中考真题汇编

咖啡的味道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出师表历届中考真题汇编本文简介:《出师表》试题归纳【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0.解释加点词语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11.翻译句子。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全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

出师表历届中考真题汇编本文内容:

《出师表》试题归纳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解释加点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悉以咨之

11.翻译句子。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全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作者的忠心。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全品中考网

【二】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

B、临表涕零(涕:鼻涕)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D、猥自枉屈(猥:辱,降低身份)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

策之不以其道

11、翻译。(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3分)

【三】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臣本布衣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句子翻译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

二是“,”

。(用原文词句回答)

附加题:言默戒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

2.句子翻译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四】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之事,事无大小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引喻失义(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悉以咨之(

8、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一叶知秋(

②盖追先帝之殊遇(

殊途同归(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翻译:

10、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答:

【六】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翻译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C

.臣/不胜受恩感激D

.进尽/

忠言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七】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2

、解释加点词①

躬耕于南阳

②由是感激(

③故五月渡庐(

13.翻译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

1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答:

1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八】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解释加点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躬耕于南阳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至于斟酌损益

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D、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译:

9、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答:

十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秋()

报()

光(

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______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______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

十一4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

可计日而待也

计:

4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每与臣论此事

⑵愿陛下亲之信之

十三48、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

4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1)元方入门不顾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十四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恐托付不效,以伤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2.翻译句子。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译文: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

3.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答:

4.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十五

行路难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D.驱驰(奔走效劳)

10.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11.分别用“/”一处停顿标出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翻译下面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三)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8.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

(六)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11.句子翻译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七)(一)(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

(4)此人可就见

就:

12.翻译句子。((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

(八)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1.解释加点字

躬(

损(

零(

12.写出句子的意思。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九)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14.翻译句子。(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

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十)(甲)亲贤臣,远小

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1.解释加点词。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2.翻译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十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则汉,可计日而待也。

13.解释加点词

)(1)危急存亡之秋(

)

(2)悉以咨之(

)

14.句子翻泽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文:

15.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1分)答:

(十二)【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

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将军宜枉驾顾之。”

23.解释加点字。

先帝不以臣卑鄙(

将军宜枉驾顾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由是先主遂诣亮(

2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25.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26句子译为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7.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是

《出师表》中考题(2009——2011)参考答案

(五)10.○1卑鄙:出身卑微

○2光:发扬光大

○3简拔:选择提拔

○4咨:询问1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2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六)9.(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10.D11.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12.

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七):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诣:拜访。就:接近。(每词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

(八)10、臣/

激11、⑴亲自

除去

⑶落下,降落12、⑴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⑵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13、A。14、⑴报先帝,忠陛下;⑵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九)12.(1)答应;(2)长,这里指身高;(3)护城河;(4)通“邀”,邀请。(任选两小题,多选按顺序评

13.A

14.(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6.(1)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十)答案: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23.D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十一)14.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十二)23.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24.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6.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27.《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

答案:46.(1)都,全

(2)汁算

47.(1)每次和我评论这些事.(2)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一】【答案】10.卑鄙:出身卑微

光:发扬光大

简拔:选择提拔

咨:询问

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二8、B

9、A

10、D11、3分(1)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

(2)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三】6

、D7

、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由是”

8

、内外异法(1分)

亲小人,远贤臣(2分)9

B1

(1)有的

(2)招致

2

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3

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

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

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

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

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

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

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

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

【四】答案:51.“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

52.(1)奏效,实现(2)明见,英明

53.B

54.(1)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2)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55.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五】答案、7、(①发扬光大

②适宜、恰当

③给予

④询问,征求意见8、(4分)①时候

秋天

②特别(或特殊)

不同9、(4分)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意思相近即可每句2分,

10、(3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三项建议(各1分)

【六】答案:、9诸葛亮

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共1分,每空0.5分)10.①时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拔

④询问(共2分,每小题0.5分)11.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12.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共2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13.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七】、19

.

D

20

.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21

.

B

22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八】、12.(1)亲自

(2)感动,激动(3)所以(因此)13.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14、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5.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九】答案、6、秋——时、时期、时刻;躬——亲自、自己、本人;简——选拔、挑选、选;益——增加7、D

8、(1)略打分点:愿、则、计日而待

(2)略打分点:顾、以、“咨臣以当世之事”倒装句翻译要正确(以上分别是1分)9、主要表达了她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十答案:11.时

报答

发扬光大

阻塞

12.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说话不恰当

13.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14.广开言路

以塞忠谏之路

15.D

十一答案:48、C

49.C50.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

十二答案:1.B

2.略。(应注意“故”“寄”“所以”“职分”等词义的解释及句意翻译的通顺)

3.“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4.报先帝忠陛下5.例: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出祁山

答案(一)8、B

9、A

10、D

11、(1)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2)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二)8.B

9.C

10.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11.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1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乘风破浪三顾茅庐、鞠躬尽瘁(各说一个即可)

(三)6

D

7

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由是”

1分;“驱驰”1分;语意连贯1分)

8内外异法亲小人,远贤臣9

B

(四)6)A

7.)译文: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8.

“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

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9.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

余的。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

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答案:21.①躬:亲自,亲身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③约:克制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23.D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答案:23.卑鄙:低微鄙陋

顾:拜访

以:把

由是:因此

24.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

2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6.①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②(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同他。27.《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

从此珍惜你 2022-06-25 22:08:31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森是木字旁还是木字头

“森”是木字旁,森(读音sēn)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说文》中说“森,木多貌。”可见,“森”的本义是树木茂密的样子。后引申为众多。又由本义引申为阴森,幽暗的样子。
“森”是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森”字由三个“木”字按照品字结构组成。但商代甲骨文刚开始时并不是按照这种结构组成的,而是在一条直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森”的结构才开始变化,且延续到后世。
“森”字是会意字。由三“木”构成,意思是由特别多的树连在一起,由此也产生了森林的含义。“森”的本义是指树木茂密的样子。杜甫《蜀相》中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里引申为众多之义。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中说“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森林里光线幽暗,故引申为阴沉、幽暗的样子。

后是半包围结构吗

“后”是半包围结构。
后,读音hòu,是合并字,合并“后”与“後”。“后”,从人从口,司的镜像,君后也,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本义是发号施令者,即君主。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后,继体君也。
2、《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青后、后镜、后郑、主后、后叙、后时、望后、后幅、后开。
反义词:先、前。

金瓯是什么意思

金瓯的意思是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酒杯的美称。
金瓯,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 ōu。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
例句:
1、《明史·钱龙锡传》:“帝仿古枚卜典,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之。”
2、清·黄遵宪《感事》诗:“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3、唐·司空图《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4、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翻图史,凿田畴,睢阳世世如金瓯。”

浅尝辄止,逾而不规什么意思

“浅尝辄止,逾而不规”的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不越出规矩。
浅尝辄止,汉语成语,拼音是qiǎn cháng zhé zhǐ,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又指博而不精。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害怕困难。
示例: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近义词:半途而废、浮光掠影。
反义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