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意思是什么 司马光好学原文翻译注释

浮生若梦
精选回答

刻舟求剑的意思是什么 司马光好学原文翻译注释公众号 乐终古而未央人莫予毒我刚拿到《小学生必背文言文》时心想这么简单,可以一天背一篇,然而孩子背了第一篇之后,我发现自己想得简单了,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孩子对文言文的理解上来说,都达不到一天背一

公众号 乐终古而未央人莫予毒

我刚拿到《小学生必背文言文》时心想这么简单,可以一天背一篇,然而孩子背了第一篇之后,我发现自己想得简单了,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孩子对文言文的理解上来说,都达不到一天背一篇的程度,于是我决定一周背两篇,贪多嚼不烂,贵在坚持吧,这样比较轻松没什么压力,也能把基础打瓷实。

我教孩子背诵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先来说一下《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也叫《吕览》,简单说,这部书就是在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纂的一部杂家著作。

吕不韦为了宣传这部书,请人把书抄好后,悬挂在咸阳城门,声称如有人能改动一字,即赏千金,消息传出,人们自然蜂拥而至,却没有人能对书上的文字加以改动。

那我们就来看看《刻舟求剑》这一段,看看究竟能不能改动一字。“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疑惑乎?”

开头第一句话就说“楚人”如何,和上一篇《揠苗助长》开头说“宋人”如何一样,特意点明是哪里的人,既然是寓言,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言之凿凿,要写的很确定是哪里的人?如果放到现在,有人写“河南人”“上海人”怎么样,估计就会被人说成地域歧视,或者是故意诋毁人家。但战国时代的人好像并不这么想,要不然楚人知道吕不韦这么调侃自己,就不会像“大情妇”中那样,哭着喊着要当秦人的情节了。

其实人家楚国人还是挺恨秦国的,人家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估计是心想,“你吕不韦敢调侃我们,老子跟你拼了。”

下面一句,“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我开始觉得“自舟中“这三个字有点多余,因为涉江者必然要坐船,再特意说一遍”自舟中“岂不画蛇添足?如果一定要强调坐船,不如改成”楚人有乘舟涉江者,其剑坠于水“。如果我生活在战国时代,是不是可以找吕不韦要那一千两银子去了?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人批改杜牧的《清明》,原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人觉得每一句都啰嗦了,第一句,清明本来就是个节气,写了“清明”,就不需要再加“时节”,第二句,行人本来就应该在路上,“路上”两个字多余了。第三句本来就是问句,干嘛还要加上“借问”两个字?第四句,回答的人不一定是牧童。于是把全诗改成了“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这改得太没有情趣了,原诗中的时节、路上、借问、牧童这几个词把时间、地点、动作、人物一 一点明,而且画面感极强。

金庸的《神雕侠侣》中,写到有一些武功极其低微的人,听说了华山论剑这个事,也附庸风雅地来了次华山论剑,被郭靖等人看到,贻笑大方。估计在古人眼里,我和这个改杜牧诗的人,就像郭靖黄蓉眼里那些华山论剑的人一样。

我们还是来看看原文为什么写得好吧,“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第一句话“楚人有涉江者”,简明扼要,指出了什么人在干什么,后面两句“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连用两个舟字,节奏感极强,而且紧扣“刻舟求剑”这个主题中的“刻(契)、舟、剑”三个字。那么“求”字呢?如何表现?往下看,“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说了“剑”,还是没有说怎么“求”。

大家好像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似乎他应该说“是吾剑之所从坠,吾当从所契者入水求之。”但是没有这么写,而是只写了一半,留有悬念,注意啊,留有悬念是作文非常重要的一点,会吸引读者往下看,但这个悬念在后文一定要有交代。

本文紧接着就交代这个悬念了,“舟止,从其所契者如水求之。”这段故事就交代完了,但是剑找到没有呢?作者没有说,其实是不用说,因为结果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要加上一句,改成“舟止,从其所契者如水求之,一无所获。”才叫做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在本文最后有一个评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疑惑乎?” 这种在叙述完故事之后有一段议论被后人学习去了,比如司马迁的《史记》,每一篇后都有一段“太史公曰”,蒲松龄的《聊斋》,大部分都有一段“异史氏曰”。

结尾的这十六个字,四句话,四个字一句,节奏感十足,朗朗上口。 这种四字一句的行文方式,非常富有韵律和节奏感,我们可以从最早期的《诗经》中得到验证,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大部分诗句都是四字一句。

如果是三个字或五个字一句会怎么样?我们先来看三个字一句的,最有名的是《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节奏感和韵律都在,但是稍显急促。

再看五个字一句的,比如《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月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比四个字一句略显拖沓。

所以四个字一句,既有节奏感韵律感,又不急促也不拖沓,恰到好处,可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当然,三字一句和五字一句都各有妙处,以后有机会再讲。

这种四字一句的行文,对后世影响巨大,比如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还有最著名的《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星辰列张”。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我们来看看梁实秋的散文《雅舍》中如何运用:“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刹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

在将来背诵的文言文当中,大量使用四字一句的段落会很多,所以我让孩子慢慢体会四字一句的节奏和韵律,将来可以在自己的作文当中应用。

刻舟求剑这个典故在后代文人当中经常被提及,比如苏轼的诗,“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黄庭坚的诗,“往事刻舟求坠剑,坏人挥泪著亡簪。”《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般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刻柱鼓瑟了。”

我想刻舟求剑的道理我们都懂,事物是在变化当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时间和空间,毛主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我们不可能像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那样,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必须跟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没有人可以和外界隔绝。

坚信自已 2024-02-18 19:24:17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芸窗是什么意思

芸窗,读音yún chuānɡ,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书斋。亦作“芸牕”。出自唐·萧项《赠翁承赞漆林书堂诗》:“却对芸窗勤苦处,举头全是锦为衣。”
造句:
1、并蒂芙蓉映彩霞绣阁花香酒似诗芸窗学友结同心。
2、儿在京身体尚佳,精神亦适,风雨芸窗,友朋甚广,赋诗唱酬,不虞寂寞,媳妇来京反嫌不便。
3、绛桃春暖鱼龙变,向芸牕志绝韦编,功名一字总由天
4、举案欲看德耀妆芸窗学友早栽兰并蒂红花向党开。
5、三载芸窗烧烛短,一篇文论耗时长。

九霄云外的意思

九霄云外,汉语成语,拼音是jiǔ xiāo yún wài,意思是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非常遥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一事惬当,一句清巧,神厉九霄,志凌千载。”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补语;用于表消失意义动词之后。
近义词: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造句:
1、他贪玩的时候早把老师的教导抛到九霄云外了。
2、小明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3、小英在路上贪玩,早把妈妈让她买酱油的事给抛到九霄云外了。
4、当你在弥留之际,别人对你的看法造就被抛到九霄云外。

什么是优美

“优美”是一个美学名词,该词是指美好、美妙的意思。
出处:
1、《后汉书·蔡邕传》:“若器用优美,不宜处之冗散。”
2、《北史·魏临淮王彧传》:“三人才学虽并优美,然安丰少於造次,中山皂白太多,未若济南风流宽雅。”
造句:
1、优美的歌声在草原上随风飘荡。
2、此地山明水秀,风景优美。
3、优美的大自然可以纯净人的心灵。
4、山中绿树成阴,泉水淙淙,风景优美。
5、她的舞步轻盈优美,她的歌声悦耳动听。
6、看晨练的老人们打太极拳的动作伸展自如,看上去很优美。

靡使归聘的靡是什么意思

“靡使归聘”的“靡”的意思是无法,没有。出自先秦佚名的《采薇》。
原文节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译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