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德国的婚姻决斗

持之以恒
精选回答

中世纪的审判是一件玄学。经常有一些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评判标准。比如神判法,将嫌疑人的手伸到火里,起水泡了就是有罪,或者丢到河里,浮起来的就有罪(浮不起来的也挺悲剧);或者誓言法,嫌疑人只要拉到足够的人,大家一起在圣人像面前发誓自己是清白的,就可以脱罪……而誓言法,后来据说慢慢发展成了后来的陪审员制度。

手抓烙铁的神判法

手指圣物发誓的誓言法

还有就是决斗判决。在没有足够人证和物证的情况下,双方说得似乎都挺有道理,怎么办呢?打一架好了。反正神会站在正义的一方,能打赢的,肯定占理。

决斗判决

但决斗判决,一般都在地位对等的男人之间进行,骑士不和平头百姓决斗,男人也不和女人决斗。如果骑士得罪了某位尊贵的夫人,自然有夫人这边的骑士主动站出来要和对方决斗。同样的,像《冰与火之歌》中所展示的,小恶魔也可以找其他骑士替代他进行决斗。

但,只有日耳曼民族把这种决斗“发扬光大”,用到了解决夫妻纷争的案子中。于是,就有了古怪的“婚姻决斗”。

男人身体强壮,女人相对弱小,男人打女人,肯定占优势。不过,日耳曼人的婚姻决斗早就拟定了对双方“公平的”规矩。

丈夫们得自己先挖一个三英尺宽的洞,然后站在洞里,洞的深度应该与腰线平齐,一只胳膊被绑在身体上不能动,只能用一只手来应战。而女方则站在地面上。

在决斗当天,参与决斗的夫妻都穿上紧身衣,佩戴头巾(专家猜测这可能是一种丧服的款式,毕竟最终的结果总有一方要挂点)。男方的武器是一根木质的棒槌,而女方的武器则是一个长型袖状的袋子,里面装着一块三磅重的石头。

按照规定,男方在决斗中,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碰到洞的边缘,碰到一次就被判违规,如果三次违规就输掉决斗。当然,男人也不能离开这个洞,而女性可以在洞的边缘自由移动,寻找攻击的机会。

可想而知,双方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另外一方干掉,如果无法完全控制对手,在近身格斗中就很有可能造成自己的失败。而失败的结果也很残酷:如果女方赢了,男方就会被处死;如果男方赢了,女方就会被活埋。

也正是因为夫妻决斗的残酷性,当时有很多武术大师专门绘制了详细的“招数”来教人们怎么克“夫/妻”致胜。

比如巴伐利亚公爵的防御术老师保卢斯·卡尔就绘制过几幅婚姻决斗的攻防图解。

第一张:妻子正准备袭击她的丈夫。丈夫站在坑里,坑与腰部齐平。他的左臂被绑在腰间,只用一根短棍进行防卫。

第二张:妻子用袋缠住丈夫的头,但他用棍子保护了自己,反而把布条缠在手杖上。

第三张:丈夫用手杖控制她的长袋,试图控制他的妻子。他的左臂不能动,所以只能用力拉住她,想让她失去平衡,然后钳制她的手,或者抓起棍子,趁她躺下的时候击打她。但妻子并不是没有办法,她可以用多出来的那只手来掐他的脖子。

好吧,这的确是一场殊死搏斗,我感兴趣的是,夫妻双方有什么深仇大恨非得搞到这样你死我活才肯善罢甘休呢?这种判决真的有可能实行吗?

事实上,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也是有疑问的。比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艾利森·库德特教授就说,在15-16世纪的时候,女性“不守妇道”的情况是非常多的,闹上法庭的案子也非常多,可是从1200年以后的资料中,从来没有见到一起用婚姻决斗来审判的案子。甚至,14世纪某些地区的习惯法不仅规定妻子不能打丈夫,甚至如果丈夫允许自己被妻子殴打,都是一种犯罪。所以,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在中世纪末期,只有一种可能是这些作家们把一些中世纪早期的手稿中的例子抄了下来,然后再用一些过时的图片来当配图。

不过,她并没有否认婚姻决斗的真实性,毕竟有那么多历史材料在那里摆着。

毕竟,大概不会有人无聊到凭空臆想夫妻之间的殊死搏斗,然后再把情节像无厘头漫画一样画下来。

15世纪的时候,德意志的击剑大师汉斯·塔尔霍夫绘制了很多战斗手册,都是为了给当时要参加决斗判决的双方提供指导。在这些手册中,有专门的9张插图,画的是男女之间的决斗,这应该不是毫无理由的。

攻防技法1,打击妻子的腿

攻防技法2,用布袋缠住丈夫的手

攻防技法3,趁妻子躺倒时猛击她

攻防技法4,勒住丈夫脖子

攻防技法5,扣丈夫的脸,抓他衣服把他拉出来

攻防技法6,把妻子拖进洞里

攻防技法7,趁妻子靠近时攻击下盘,把她放倒

攻防技法8,用布袋勒住丈夫的脖子

攻防技法9,两败俱伤

现代人甚至根据某些手稿,“还原”了决斗中的场景,不过动作太危险,建议大家切勿尝试,因为真的很疼!

做人实称点 2024-01-12 16:09:22

相关推荐

乌鱼为什么说是孝鱼

刚出生的小乌鱼为了报答母鱼的养育之恩自动进入母鱼口中,以保证母鱼不会被饿死,所以被称之为孝鱼。乌鱼在繁衍小鱼的时候眼睛会有一段失明时间,这段时间母鱼不能出去觅食,一部分幼鱼就会自动进入母鱼口中,成为它的食物。乌...
展开详情

2022年12月7日是什么节气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大雪节气,标志仲冬季节开始。此时节,天气更加寒冷,零摄氏度以下的气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常态。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一种概念。公历每年12月...
展开详情

潘冬子的精神品质

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角,他的精神品质包含了很多,勇敢、坚强、机智、果敢等。潘冬子是一位被刻画的很好的少年英雄,新时代新青年应该学习和具备的精神在他身上已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电影里,潘冬子在面对母亲罹难...
展开详情

红包名字写在哪个位置

红包名字写的位置有以下几种,第一,红包背面的正中,一般没有任何祝福语,只是表明送礼人就直接写上全名,第二,右下角,如果横着书写祝福语,那么署名落在右下角,第三,左下角,如果竖着写祝福语,一般名字署在左下角。红包...
展开详情

麻辣烫在哪里学

可以在网上查找做麻辣烫的视频,这些视频有做麻辣烫的具体步骤、需要准备的食材、麻辣烫锅底配方等。也可以报麻辣烫方面的厨艺培训班学习,培训班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学麻辣烫除了看视频、报培训班之外,还可以看菜谱书籍学习、...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慎终追远的意思是什么

“慎终追远”是汉语成语,拼音是shèn zhōng zhuī yuǎn,意思是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造句:
一、承先辈嘉言遗风,抚今思昔;继前贤懿德亮节,慎终追远。
二、尽孝不单是父母在世时的事,还要做到慎终追远。
三、慎终追远,天经地义;数典忘祖,天打雷劈。
四、这一独特文化现象也反映了古代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观念和灵魂不灭的鬼神信仰,反映了古代道教“长生久视”和佛教轮回报应的宗教观念。
五、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风俗礼仪。

动物笑谈的中心思想

《动物笑谈》的中心思想: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不仅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还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心境、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引发了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原文节选: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并选入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16版)第17课(2017年,由于教材课文调整,本文的课数上调为第17课)。作者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经常被认作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立者之一。他开发了从一个早期世代开始的一种方法,从他的老师奥斯卡·海因罗斯·洛伦茨处学习了本能行为,并在部分鸟类(特别是灰泥鹅、寒鸦和家鹅)中使用。他也再发现了原则印(最初描述源自于道格拉斯·斯伯丁)在行为讨厌的鸟上。

被公认的四大千古一帝

我国历史上可以称为千古一帝的四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康熙皇帝。
1、秦始皇嬴政: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2、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
3、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4、康熙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什么意思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的意思是:想到您在这里,您就在这里,我们的心离不开您。
出自毛泽东的《四言诗·祭母文》: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译文:
我会禀受母亲的诚恳热情,效法她而不违背她。至于母亲的遗憾,必补上遗憾之处。
想到您在这里,您就在这里,我们的心离不开您。
母亲的养育之恩,如同春日的朝晖与云霞。
何时才能回报母亲呢?要像精卫鸟衔着石子想填平大海一样,矢志不移。
这篇《祭母文》以恳挚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追述了母亲一生的辛劳和美德,表达了一个儿子爱母、念母、思母、报母的一腔挚情,具有撼人心魄之艺术感染力。
此诗作于1919年10月8日,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哀悼毛泽东的母亲的。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三天内,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祭母文》。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