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包公故事的书是什么书

沧桑为饮
精选回答
描写包公的小故事30--50字

包拯吃鱼的故事 包拯早年丧母,是嫂嫂将他养大,包拯称她为嫂娘。

包拯考中进士要到外地做知县。

上任前一天中午,嫂嫂特地为他做了条红烧鲤鱼。

包拯要嫂嫂和侄儿包勉同吃,嫂嫂没答应。

他只好吃掉一面鱼肉,剩下的留给包勉吃。

吃晚饭时,嫂嫂又将剩下的鱼给包拯吃,他就将鱼的另一面给吃了。

第二天,嫂嫂问包拯昨天吃的两条鱼那条好吃些。

“昨天那条鱼很好吃。

包拯说。

嫂嫂一听大怒道:“我昨天明明是给你做了两条,你怎么能说只吃了一条了呢?”包拯见嫂嫂发火了,连声又说:“请嫂娘息怒,我记错了!嫂娘息怒,我记错了,昨天是吃了两条鱼。

嫂娘听了,知道包拯孝顺,不惹自己生气,但却严厉地对包拯说:“黑子,我昨天真的只给你吃了一条鱼!我一说两条,你为啥不敢坚持呢?今后做官,如果只看大官的脸色就歪曲事实,不敢秉公执法,势必当的是昏官!” 包拯听了嫂嫂一番话,方知昨天嫂嫂给自己吃鱼的良苦用心,忙撩衣跪倒,说道:“嫂娘教诲,黑子我铭记在心,永不忘记!” 后来,包拯为官果然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受到世人敬仰,名留千古。

包公的故事主要内容?北宋时期的包公真的断案如神,铁面无私吗?

关于包公,也就是包拯断案如神的故事当然是假的。

胡适就在给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做序时说:“历史上有许多有福之人。

一个是黄帝,一个是周公,还有一个叫做包龙图。

上古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后人不知道谁发明的,只好归到黄帝身上,于是黄帝成了上古的大圣人。

中古有许多制作,后人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创造的,也就归到了周公身上,于是周公成了中古的大圣人,忙的不得了,忙的他“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这种有福的人物,我曾替他们取了个名字,叫做“箭垛式的人物”。

这里的包龙图就是包拯,因为其被授予龙图阁直学士,故而被称为包龙图。

而很显然,在胡适眼里,包拯被神话的运气是可以和黄帝、周公这种上古圣人相比的,那问题来了,包拯是什么时候从一个北宋大臣变成断案如神的包公的呢?这还得拜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龙图神断公案》所赐。

大家都知道,明代是一个小说云集的时代,那时期的文人热衷于写小说来反映社会,于是当时就出现了一本叫做《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的小说,所描写的正是包公断案的故事,编者为“饶安完熙生”(笔名,当时小说作者为了避免暴露真实身份而被衙门抓捕,多用笔名),传播也不广。

到了明代末年,一个叫做安遇时的人开始收集民间包公断案的故事,再和上述书籍混合,写出了《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即《龙图神断公案》、又名《包公案》,刻画了一个刚正不阿,锄强扶弱的包公形象。

到清代嘉庆年间,石玉昆再以《包公案》作《三侠五义》,我们所熟知的展昭,公孙策,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白天断阳案,晚上断阴案等设定皆出自此。

那真实历史上的包拯呢?实际上在真实历史包拯也确实以刚正不阿,直言直谏闻名北宋朝政,只是未到小说这般神奇,并且在开封府也仅仅做了一年半的权知开封府,而不是小说中的开封府尹。

反差最大的是真实历史上的包拯身材比较瘦小和皮肤白净,不是小说中身形魁梧,皮肤黝黑,还有月亮胎记。

包拯,又一个被艺术作品带跑偏了的人物!说包拯铁面无私一点儿不为过,说他刚正不阿也无可厚非!但说他断案如神就有点儿偏离历史了。

原因有三!其一,包拯就没有真正干过开封府尹!虽然“府尹”这个官职跟今天的市长差不多,但当时的东京卞梁也就是开封可是北宋的首都所在!就和今天的北京一样重要,甚至尤有过之!所以,开封府尹必须要位高权重,而且必须是皇帝的亲信!毕竟皇帝的最后一道防线岂能儿戏?所以,北宋时期的开封府尹基本上都是郡王担任的,而这些人不可能所有琐事都亲力亲为,因此也就多了一个职位,那就是权知开封府。

包拯的职务就是这个。

而这个职务更多的是处理琐事和进言。

有点儿像市长秘书的职务,但实权要比市长秘书大很多!说是副市长也差不多。

毕竟权知开封府是要上朝的!通常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担任。

前面说过,由于琐事很多,因此断案这种工作包拯就很少参与,所以,说包拯断案如神就有些扯了!其二,包拯之所以铁面无私并不是因为判案,而是因为敢于“死柬”!前文说过,权知开封府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向皇帝进言,告诉皇帝民间的疾苦和不平,更要劝谏皇帝广施仁政,还得时刻提醒皇帝明君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所以,这种触天子霉头的工作经常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而包拯总是憾不畏死,所以铁面无私的名声也就坐实了。

最后,之所以包拯黑面的形象深入人心还是因为他刚正不阿的,为民请命不要命的情怀。

人们认为黑面的形象更能体现正直,所以原本白面书生形象的包拯也就变成了黑色!一个是有历史证据证明的!陈列在故宫博物院南熏殿内就有950多年历史的包拯画像,上面很清晰的画着“白面包拯”。

而民间之所以把包拯说成是断案如神的神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神探的形象总比一个“言官”的形象更亲民罢了。

快乐星辰 2023-08-25 13:18:39

相关推荐

电脑如何添加域

先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选择属性项,更改设置选择更改。计算机名字更改为使用者名字,这样是为了区分域中的计算机,域填写需要加进去的域名,点击确定,弹出对话框,填写域管理员的账号密码。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
展开详情

板式家具设计需要学习哪些软件

CAD:主要绘制工具,此软件是家具设计师的重点学习软件。3DMAX:产品建模,场景建模主要展示出产品的特质构造。Vray:配合3DMAX,渲染出产品展示产品三维和各种材质的特点。Coreldraw:产品包装图纸...
展开详情

茂县有多少人口

茂县,在2015年末,户籍人口为11.16万;茂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跨岷江和涪江上游高山河谷地带,属高原性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39...
展开详情

如何带好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团队

实行人为管理,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管理中去。切实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尊重和信任教师。善于用人,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注重教师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按计划定期让老师...
展开详情

XP系统怎么进安全模式

安全模式是Windows系统中的一种特定模式,XP系统进入安全模式的方法:1、如果感觉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有一些无法卸载的软件,需要到安全模式中解决,那请先重新启动;2、?在系统未启动之前,一直不停地按F8键,直...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不雅是什么意思

“不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yǎ,释义:不正、不雅观、不好看。
出处:
1、《荀子·儒效》:“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
2、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法后王》:“法贰后王谓之不雅,以居下倍上,是邪说也。不雅者,不正也。”
3、清·李渔《凰求凤·避色》:“我这园亭里面,常有附近的女子,借游玩为名,不时进来走动,旁人观看甚是不雅。从今以后,须要严词拒绝。”
4、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叫外人听著,不但我的名声不好听,就是妹妹的名儿也不雅。”
5、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这话好不通,你爱谁,说明了,就收在房里,省得别人看着不雅。”
6、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没有对证,赵姨娘那里肯认帐?事情又大,闹出来外面也不雅。等他自作自受,少不得要自己败露的。”
造句:
1、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
2、后来罗贯中写书,觉得不雅,便改成望梅止渴,流传至今。
3、没有签名档就像没穿裤子,方便是很方便,就是有些不雅。

盼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盼》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盼》是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19年秋季修订版)第17课的课文,出自铁凝的《夜路》,并特邀张蕾、梓君参与本文音频的朗读。
原文节选: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本文中,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具体地展示了小主人公“盼”的心理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职校退学了换学校学籍还在吗

职校退学、换学校学籍还在,在学生离开学校后,所在教育部门会保留一段时间,方便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如果一年内没有继续上学或有严重违规被开除才会删除学籍。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2013年9月1日起,全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小中大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花木兰什么朝代

花木兰是南北朝。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明确载。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花木兰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