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可以为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跟风起雾
精选回答

在天地之间,在人类与星星之间,存在着一个奇异的树木王国。 早期人类认为,这个奇异的树木王国里的树木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越自然的物体。树木在秋季逐渐“死亡”,冬季肃穆伫立,春季又复苏再生。这一切都使人们感到树木是多么神秘莫测,如同万能的上帝和神那样圣灵。在西方,远古时代的人们以朴素的情感来认识树木王国,认为:树木的根能深达地狱,绿色树冠伸入天堂,树木,只有树木才能把天堂、人间和地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有通过树木,上天堂的夙愿才能实现。在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传说。在不少传说中都认为,人类的生命是由于树木的萌芽生长而产生的。所以现在人们在墓地种植树木,以显示生命并未因死亡而终结。树木成了命运之树,生命之树。因为树木是“生命的象征,它代表了赋予生命的宇宙,宇宙也因它而获得新生”。在西方圣诞节,由于圣诞树而显得五彩缤纷、富有生气。圣诞树作为全世界树木的代表,象征着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的确如此,如果没有了树木王国、没有了绿色植物,世界将是不可想象的。 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树木王国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树木王国能够改善人类赖依生存的环境质量。树木王国和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新鲜氧气;空气中60%以上的氧气来自陆地上的树木和绿色植物,因而人们把树木和绿色植物比喻为“氧气的制造厂”、“新鲜空气的加工厂”。树木王国中还有很多树木能够分泌杀菌素以杀灭空气中的各种病菌;并且还能够吸收工业化生产排放的有毒气体、滞留污染大气的烟尘粉尘和消除对人类有害的噪声污染等。 夏季人们在树荫下和在阳光直射下感觉是有很大差异的。夏季人们在树荫下会感到凉爽。这是由于树木茂密的树冠绿叶能遮拦阳光、吸收太阳的辐射热,因而降低了小环境内的气温。树木象一台台巨大的抽水机,它不断地把土壤中的水分吸收进树体内,再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把根所吸收水分的绝大多数以水汽的形式扩散到大气间,因而改善、调节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除此以外,树木王国还能对人类赖依生存的环境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我们知道大风可以增加土壤的蒸发、降低土壤的水分,造成土壤风蚀。严重时形成的沙暴可埋没城镇和农田。据联合国1984年统计,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被沙埋没,2100万公顷的土地因沙化而失收,目前世界上有1/3的土地有沙漠化的危险,并呼吁国际社会为制止全球一些地区的沙漠化而斗争。“要想风沙住,就要多栽树。”防风固沙的有效办法就是植树造林、设置防护林带,以减弱风速、阻滞风沙的侵蚀迁移。 在树木稀少的山区易形成“天旱把雨盼,雨来冲一片,带走肥和土,剩下石头蛋”的凄惨景象。而树木参差的树冠和枝叶能拦截阻滞雨水、缓减阵雨的强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以涵养水源。人们常说的“山清水秀”、“青山绿水”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人类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六千年前,我国陕甘一带是一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处处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碧草如茵、鸟语花香。但是,到了唐朝的时候,这里的青山不见了、碧水干涸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只有那一望无际的荒漠。使这里的青山碧水变成荒漠,究其原因就是我们人类对森林过量的砍伐、对草原无限的开垦、对植被长期的破坏、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1983年7、8月间四川省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淹没了53个县城的1250多万亩农作物,粮食减产30亿斤,160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元以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革期间长江上游森林资源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防洪能力大大减弱,因而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由此可以看出,树木王国和绿色植物确实是对人类的生命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确实是关系到我们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对我们人类来说树木王国的存在是多么重要啊!我们必须提高一个层次来看待树木王国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好处。树木王国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食物、木材、住房和工作,而更重要的是树木王国对人类赖依生存的环境所起到的重大的生态效益。这是任何其他事物都做不到的;是任何其他事物都不能代替的。如果人类毁坏树木,那就是毁坏人类自己的家园。 一棵树木的实际身价究竟有多大?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的一位教授曾作过科学的计算。一棵中等大小的树木,按生长50年计算,其创造的直接与间接价值为: 生产氧气的价值 31250美元 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 62500美元 保持水土的价值 37500美元 防止流失增加肥力的价值 31250美元 为牲畜档雨遮风提供鸟巢的价值 31250美元 制造蛋白质的价值 2500美元 总 计 196250美元 虽然,由于国情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在我国人们或许很难真正认识树木王国的全部价值,但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应该很清楚地意识到树木王国的价值有很多是无形的,其在生态和环境上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木材的价值。从而足以看出,树木王国对人类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在工业化发达而污染严重的现在,在人类赖依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尤为更加重要。这一观点,在我国已逐渐被接受。我国北京曾对毁坏树木的人而罚款9900元,并对有关部门的干部进行了处罚;在合肥和天津曾分别耗巨资5万、8万元为树木搬家。这一些都是我们爱护树木王国的具体表现。 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让我们爱护树木,爱护树木王国,爱护大自然吧!

晴朗的星星 2023-08-31 14:58:15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