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的刻板行为有哪些?怎么办?

快乐的人
精选回答

“不停地眨眼睛、不断地晃动自己的脑袋、不停地转圈、不断地摆弄自己的手指、不断地看旋转的物品、重复问同一个问题.”所有的这些都是孤独症孩子刻板行为的表现,更糟糕的是,只要违背了孩子刻板行为的意愿,他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行为问题。孤独症孩子的刻板行为一直是困扰家长的一个问题,想要改变孩子的刻板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什么是刻板行为?

上文列举的都是刻板行为的体现,如果必须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

刻板行为,是一种重复的、固定的、无明确意义的某种行为。

通常,这种行为被打断时,会引发强烈的情感冲突。按照刻板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刻板行为分为以下几种:

1.刻板动作:比如反复甩手、反复玩手指、反复摇晃身体、打头自伤等肢体动作的刻板。此类刻板行为最为简单。

2.刻板思维:比如积木必须搭成一条线,数数必须从1到10不能从中打断,讲故事只讲同一个,必须沿着同一路径回家等。此类刻板行为具有一定的思维秩序性。

3.刻板语言:简单的如重复同样一句话(有自言自语的性质),唱同一首歌,复杂的如只能表达打开,什么都是打开,拿起苹果也叫打开,画画也叫打开。此类刻板行为不能将语言灵活运用,尤其表现在句子组织能力弱。

4.刻板规则:比如,比赛只允许自己赢,不能接受其他结果;或者到肯德基必须吃鸡块,没有的话就会崩溃;又或者是游戏玩熟练之后,拒绝更改任何规则。

普通的成人也会刻板,比如开会时抖腿,用老式电话时玩电话线……

在普通儿童中,1岁以内的婴儿或多或少都会有简单重复的刻板动作,但随着年龄增长及能力提升,刻板行为通常都会消失。

在2岁以上的孤独症及发育迟缓儿童中,更容易伴有刻板行为。其中,又以孤独症谱系儿童最多。

在孤独症谱系儿童中,按照智能的由低到高,其刻板行为依次表现为:刻板动作、刻板思维、刻板语言、刻板规则等。

也就是说,严重的低功能孤独症儿童,更多表现为刻板动作;中等及高功能儿童,更多表现为刻板思维及刻板语言;高功能儿童及阿斯伯格,更多表现为刻板规则。

为什么会有刻板行为?

每一个行为存在,都具有其原因和意义。对于刻板行为来说,其本质原因是,大脑神经本身的损害,具体原因不明。

从实用角度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1.无事可做:刻板行为一般发生在没事情做的无聊时候。如果儿童在全身心参与其他项目,一般较少发生刻板行为。

2.感官刺激:无聊,加上做某些刻板动作时可以带来感官上的快感,于是,这些行为就被自己强化了。因为,没有什么比获得快感更有力的强化。

3.获得关注:有些刻板行为不是被自身强化,而是被他人强化。比如,一打头,孩子就能得到家长关注(被打骂也是一种关注),或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别人给自己东西也是一种关注),那么这种刻板行为就会被他人强化。

4.智能障碍:刻板行为是一种低级心理发展功能,换句话说,很多4、5岁的儿童,心智能力可能还停留在1岁,所以很多刻板行为就保留下来。

长期看来,只有发展智能,才能从本质上克服刻板行为。

否则一个刻板行为消除了,如果智能得不到有效提升,还会有其他刻板行为发生替代。

但这也有新的矛盾,智能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是你想提升多少就提升多少。一个智商30的儿童,可以将智能提高到40、50、甚至60,但是,很难提升到100。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龄乃至成年孤独症患者,只能过着严格的结构化的生活。

无论如何,早发现、早干预,能提升多少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奇迹发生的。

如何干预刻板行为?

1.不要让孩子一个人闲着

当孩子一个人独处或者无聊的时候,他会用自己的刻板行为来打发时间,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刻板行为。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运用结构化的日程表,把孩子一整天的时间做个规划,让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以此来填充孩子的空余时间,减少刻板行为的出现。

2.寻找替代活动,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刻板行为时,我们应该立刻介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让他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越陷越深。

例如孩子不停地摆手,我们可以教他玩手指游戏或者玩橡皮泥,总之用有意义的活动替代无意义的刻板行为。

3.不停的泛化

每学习一个新事物,一定要给孩子泛化,避免孩子出现刻板行为。

例如我们用卡片学习猫,我们就要带孩子去看真正的猫,不同颜色的猫,让孩子听猫的叫声,摸摸猫的身体。让孩子多感官一起参与,来对这个猫形成一个更立体的印象。这样孩子对猫的认识就不会刻板的停留在卡片上了。

a.地点的泛化

比如孩子只愿意在家上卫生间,在外面不愿意进卫生间。那我们可以从熟悉的朋友家中开始,或者熟悉的学校、商场开始,即使孩子只愿走到卫生间门口,也要给予强化。

也可以让家人陪同,逐渐一步步的让孩子接受。之后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再次多泛化1-2个不同地点的卫生间,最终帮助孩子。

再比如,一个小朋友每天坐电梯回家,忽然电梯坏了,走楼梯就哭闹不止,这时就需要地点泛化。

妈妈每天带他走不一样的路回家,有时候坐电梯,有时候走楼梯。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点泛化,直至孩子能够接受任一回家方式。

b.时间的泛化

比如,一个小朋友每天上午上学,下午去公园。一旦更换,孩子不愿意。这时我们就要注意时常更换顺序,让他逐步接受。

可以借用视觉时间表,刚开始提前几天每天告诉他会有改变。然后逐渐缩短告知时间和次数,直到他能接受为止。

C.人物的泛化

比如,妈妈每天送孩子上学,一旦换了别人,孩子就情绪奔溃了。那么,我们就需要从孩子熟悉的人开始,爸爸、爷爷、奶奶,时常更换,让他逐渐接受。

d.物品的泛化

比如,孩子时时刻刻都要拿着一个绿色小球,不愿意放下,否则哭闹不止;此外,这也极大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这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其他颜色的同款小球进行替换联系,逐渐变为其他物品。于此同时,可以练习拿起放下,甚至是给予归还的练习。

e.形式的泛化

比如,搭积木时,小朋友每次只愿意从左到右,不能接受其他等形式。于是,我们就将形式从孩子比较能接受的方式开始,经常变换,让他逐渐接受。

4.提高孩子的能力

其实孩子出现很多刻板行为,追根究底还是孩子自身能力的缺陷,一旦能力提上来,孩子很多的刻板行为也会随之而消失。

例如孩子一直走同一条路线,当父母带孩子走很多不同的路回家之后,他也能慢慢改变这个刻板形式。再比如孩子总是问同一个问题,重复同一句话,但是当孩子能力上来,能够真正理解他们问题的意思后,就不会再重复问了。

5.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孤独症孩子刻板行为有些是可以改变的,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若我们对那些不能改变的善加引导,也许会变得更具意义。

比如,有些小朋友喜欢把家里的物品都按固定的顺序安置,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整理能力。还有的小朋友喜欢按顺序摆放物品,这可以发展成未来的一种职业技能,如图书管理员就需要将书按照编号摆好。

早发现,早干预,孩子的“刻板行为”不是定局,关键在于身为家长的你,如何引导改变!

拿得起,放得下 2024-05-19 14:05:20

相关推荐

国考研究生能不能以本科专业报名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招录职位表中所要求的学历为报考人员所获得的最高学历。社会在职人员应以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报考,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即将获得的最高学历进行报考。如,招录职位表中要求限本科学历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
展开详情

兰州理工大学学费

兰州理工大学学费兰州理工大学学费为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5500元/学年;工科类专业47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6800元/学年;理科类专业4300元/学年;外语类专业4400元/学年;其他类专业学费为4000元...
展开详情

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

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适合专科生考研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吉首大学、湘潭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
展开详情

考研后第一学历是什么

考研后第一学历是什么如果读完本科后直接进行考研,进修研究生,那第一学历为硕士;如果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才进修研究生,那第一学历就是本科。第一学历是不间断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学历。考验后的第一学历是什么1、如果...
展开详情

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

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高考农村专项计划报名条件为需要为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需要为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需要为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高...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方法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作用: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

秋赏菊的前一句是什么

“秋赏菊”的全句是“踏秋赏菊去登高”,上一句是“重阳节,要敬老”。
出自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课文识字2《传统节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酯化反应可逆吗

酯化都是可逆反应,酯化在浓硫酸中进行,同时生成的酯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所以是可逆反应。酯化反应,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是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分为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含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三类。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这样的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首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烃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吗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中国上古神话中记录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让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无能为力,同时也透出了生命的脆弱。女娃的死就是一种因事故而亡,展现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
著名作家茅盾则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