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建学什么字

东京心跳
精选回答
据说鲁班因手被茅草割破,所以发明了”锯”。但那个时代还没有钢,他用什么做的锯条呢?

小时候一定都看过“鲁班造锯”的传说,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有相似之处。

鲁班造锯鲁班有一次去高山寻找上好的木料,无意滑到,手竟然被一根茅草划破了。

鲁班就纳闷了“这么松软的小草怎么有这么锋利的刃,可以将我的手划破呢”?于是,他忘记了伤痛,揪起一根茅草细细观赏,发现小草叶子边缘不是平整光滑的,而是长着一圈细小的齿。

进而用手上的小草在手上划了一下,居然又划出一道伤。

鲁班醍醐灌顶,如果把伐木工具做成锯齿状的,岂不是很轻松就能把木头锯断了么?肯定比用斧头轻松啊。

于是鲁班试着做了一个“锯”,果然效率大大提升,于是“锯”就诞生了。

这个故事口口相传,在民间传说中鲁班成为了“锯”的发明者。

中国人使用锯是在什么时候?虽然“鲁班造锯”的故事源远流长,但是根据出土文物记载,中国人使用锯却在鲁班之前几百年已经广泛存在了。

1937年陕西渭南地区发掘出西周时期的铜锯,没有锯柄、锯身,踞齿都是直齿。

虽然在地下埋藏了3000年,看起来依然很锋利。

而鲁班生卒年月不详,但普遍认为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出生于周敬王13年(公元前507年),而西周铜锯要比鲁班的时代早四五百年。

中华民族早在新石器代就会加工使用带齿石镰蚌镰,距今至少1万年之久的带有锯齿刀口的燧石刀身也被考古学家发现。

说明古人早已发现“锯齿状”更容易撕开、断开物体的实情。

鲁班时代用什么材质做的锯?命题人问道“但那个时代还没有钢,他用什么做的锯条呢”?这里就要提到一个成语“恨铁不成钢”,的确在“钢”未被发明之前,炼铁术不够发达,所有传说故事中向来就有“铸造铁剑要以人身殉剑”之类匪夷所思的事情。

早期人类炼制金属器物使用的是木炭,而木炭的燃烧温度无法融化铁,所以当时铁被称为恶金,青铜被称为美金。

战国时期《国语·齐语》记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

青铜器多被铸成刀剑,用来上战杀敌或者杀牛宰羊;而铁多铸成锄头等农具,经久耐用,不怕磨损。

故而根据目前考古出土文物判断,早期的“锯子”多为青铜锯,鲁班使用的大抵是青铜锯。

青铜冶炼技术足够发达,随着冶炼技术及炉内燃烧物的改变,铁锯的出场要晚的多。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班门弄斧,意思是不自量力之意,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这句成语有时作为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鲁班出生于公元前507年,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又名公输班,这句成语据说起源于唐朝,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的门前,显摆使用斧子的本领,脸皮是不是也太厚了。

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鲁班一直被奉为是木匠的鼻祖,木工师傅所使用的锯、刨子、曲尺、墨斗等工具,都是鲁班发明的。

鲁班发明锯子过程,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班上山伐木,当时虽然发明了斧子,鲁班使用斧子的技能,也练得炉火纯青,但要用斧子将一棵大树砍倒,依然非常吃力,鲁班在上山的时候,不小心被一棵小草划破手指。

和牛顿一样,鲁班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牛顿躺在树下休息,因为苹果掉下来,头被砸了一下,牛顿禁不住就想,这颗苹果为什么向地上掉,为什么不向天上掉呢,因为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也是一样,他看着自己被小草划破的伤口,禁不住就想,这么柔软的草叶,为什么能把自己的手划出血呢?通过仔细地观察,他发现小草叶子的边沿,长着一个个象锯齿的突出物,于是他又用草叶划了自己一下,见这种形状的草叶,的确具有杀伤力,不用太使劲就能将自己的皮肤划破,因此他按照小草的形状,发明出了锯,那问题就来了,现在使用的剧被称之为钢锯,而在鲁班那个时代,锯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呢?在甘肃省临潭县的一个墓葬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两块铁条,据清华大学和牛津仪器公司检测,这两块铁条,是由“块炼渗碳钢”锻打而成,是属实冶炼金属,用碳14检测显示,这两块铁条产生年代,分别为3090年前和3075年前,理论误差不超过35年。

研究人员最终认定,这两块铁条应该是在公元前1510年~公元前1310年生产出来的,这说明在公元前1310年,铁器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当时还没有得到普及,所被视为宝物,埋在了墓葬里。

到了鲁班生活的年代,又过去800多年,应该该不再视铁为宝,铁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而且还出现了钢,1978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铁路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从一座古墓中挖出一把钢剑,考古专家从古墓随葬器的器型、纹饰以及墓葬的形制,断定那是春秋晚期的墓葬,那把钢剑所用的钢,经研究分析,其成份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钢,金相组织比较均匀,很有可能还进行过热处理,说明当时已经有淬炼技术。

由此可以推断,鲁班造锯用的材料,即便不是钢,也应该是铁,可在1980年,四川省博物馆,又在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公社,发掘出土一把木柄铜锯,青铜锯嵌在木柄上,以三穿卯固,握柄处弯头。

据专家考证,这把木柄铜锯埋葬在战国时期,这说明战国时期,人们还在使用青铜制造的锯,而鲁班生活的年代就是战国时期,据说他在公元前450年左右,还帮楚国制造过云梯,墨子为此把他损了一顿,并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但这只能说明,在战国时期,青铜锯是存在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鲁班造锯时使用的是铁,也有可能使用的是钢,之所有青铜锯的存在,是因为锯在鲁班之前,就已经有了,埋在墓葬里的青铜锯,很有可以是作为收藏品。

其实,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用齿状的刀切割东西,在那个时候,锯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这些可以从考古学家发现的,带有锯齿刀口的燧石刀身证明,但因为一直没有文字记载,所以人们就把锯的发明,归结到能工巧匠鲁班的身上。

在山东省滕州市,建有一个鲁班纪念馆,里面设有圣祖堂、公祭大厅、木工器械馆、石器馆、兵器馆、建筑厅、舟桥厅、鲁班传人成果厅等馆,再现了对鲁班作为“百工圣祖”的勤劳和智慧,有兴趣的人可以前去看看。

时光叫我别回头 2023-08-23 15:17:00

相关推荐

电脑如何添加域

先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选择属性项,更改设置选择更改。计算机名字更改为使用者名字,这样是为了区分域中的计算机,域填写需要加进去的域名,点击确定,弹出对话框,填写域管理员的账号密码。点击计算机,然后单击右键,...
展开详情

雾莲要不要去皮

莲雾不需要去皮。莲雾是可以连皮一起食用的水果,但前提是要将其洗干净。从市场买回来的莲雾可先用流水冲洗一遍,再将其放入有少量食盐的清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再用清水冲洗1-2遍即可食用。雾莲雾莲一般指洋蒲桃,也叫莲...
展开详情

茂县有多少人口

茂县,在2015年末,户籍人口为11.16万;茂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跨岷江和涪江上游高山河谷地带,属高原性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39...
展开详情

板式家具设计需要学习哪些软件

CAD:主要绘制工具,此软件是家具设计师的重点学习软件。3DMAX:产品建模,场景建模主要展示出产品的特质构造。Vray:配合3DMAX,渲染出产品展示产品三维和各种材质的特点。Coreldraw:产品包装图纸...
展开详情

如何带好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团队

实行人为管理,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管理中去。切实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尊重和信任教师。善于用人,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注重教师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按计划定期让老师...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