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和殆的意思

彼岸花开一千年
精选回答
罔和殆是什么意思

1、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原文: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罔而殆是什么意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段话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这句话的文化含义在于给后世提供了学习方法,如何做到不罔不殆,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够有很好的进步。

从这句本身的理解上在于”罔“和”殆“罔——迷惑、困惑、无知的。

殆——怠的通假字,懈怠,疲惫。

前半句说光学习不思考,对所学知识就不能充分理解,就会困惑,告诉人们不能读死书,要联系实际思考,这样学来的东西才容易掌握,才有用。

这是学习的基本方法。

后半句说光思考不学习,人会容易满足,以为自己什么都明白了。

这是对学习的鞭策。

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光学习不思考不行,光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人才会不断进步。

这是孔子对学与思的哲学 问题的科学回答,很精辟,因此常被人引用,成为治学指导思想。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悟空问答里与大家分享交流。

我是人丑话不多,凡事爱琢磨的终南望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为政篇》。

大致的意思大家都知道,讲的就是“学”与“思”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笔者认为,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学习方法的经典总结,更是对学习态度的至高要求。

从学习方法上讲,只有“学”和“思”二者高度统一,才可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得其精要,继而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只学而不思,相当于吃东西不知其味。

思而不学,则会拘泥不前,墨守成规。

“学”是接受积累新知识的方法,“思”则是运用已知知识,去钻研怀疑创新的方法。

全盘接受自然是不可取的,存疑才有动力去创新,去发现,去接受更多的新知识。

其次,从学习态度上讲,“学”是积极上进,不断努力,不断积累的态度。

“思”则是对前人的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怀疑,然后去伪存真,探究创新的态度。

两种态度的结合,才能促使经典得到传承与发展。

众所周知,不是所有现成的知识都是毫无争议的。

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一致的。

知识是人创新和总结出来的,是人就有局限性,就有不全面或者狭隘的存在。

知识也是没有一成不变,一贯千年的。

只有通过“学”而后“思”才能推陈出新,才有知识更替,才有文化文明的更迭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是接受其精华的谦逊和敬畏,“思”是去其糟粕的途径和勇气。

二者完美的结合,正是对学习者的最高要求。

相信大家都知道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落体实验”吧!亚里士多德的“两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这一主观判断,统治了物理界1900多年。

假如伽利略没有“学”而且“思”的方法和态度,那么错误理论将不知道还会禁锢着人们思想多久!亚里士多德之所以错误,其主要原因是“学”与“思”步调不统一,单单凭借自己的直觉和观感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那为何1900余年没有人怀疑?这是迷信权威,只“学”不“思”导致的结果。

而且“学”也只是简单接受,并无深入。

因此,笔者认为,“学”与“思”不仅仅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思想,更是对学习态度的至高要求。

面对知识,面对权威,我们不仅要有好的学习方法,还得有严谨求实敢于怀疑创新的学习态度,不然就是“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既没有营养,也没有味道。

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谢谢阅读!

寒光竹影 2023-08-23 15:18:30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贼不走空什么意思

贼不走空是指爱偷东西的人不论走到哪儿,都要偷点儿东西带走。
出自张孟良《袁文会与刘广海》十一:“老人又从锅里端出一碗杂花米粥,里面还掺了些山药,热乎乎的,递给他喝。袁文会一面往下灌,一面偷偷地用小眼睛四下洒打,这是做贼养成的习惯,走到哪里总想偷点什么。所谓‘贼不走空’。他一眼瞥见头上有个篮子,用一根铁丝钩儿悬挂在房梁上,小鼻子嗅了嗅,闻到一股香气。他几口把粥喝完,又把碗舔干净,然后对老人说:‘大爷,我该回家了,不知道我爹娘怎么惦着我咧。’”
造句:
1、小偷坚信“贼不走空”,盗走空运货车。
2、不过,怀抱“贼不走空”之志,还是去看看。
3、看来“贼不走空”果真是小偷的惯例。
4、窃以为,玩收藏必须得具备“贼”的一个潜质,俗话称其为“贼不走空”。

三春晖的意思

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拼音:sān chūn huī。

出处: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字词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百步笑五十步什么意思

五十步笑百步(拼音: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本义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百步的人,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在句中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寓意:
梁惠王对自己迁灾民和运粮救灾的“善政”很得意,然而在孟子看来,这只能说明他的做法比邻国国君好一点,因为这样做只是补救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使百姓富足起来。因此,魏国远没有像梁惠王以为的那样好,能够吸引别国的百姓蜂拥而至。梁惠王认为自己比其他国君更好,这样的认识和梁惠王自己所否定的五十步笑百步是很相似的。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一百步的人,虽然数量不同、程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毋庸人云亦云什么意思

毋庸人云亦云意思是:不要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出自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近义:随声附和、拾人牙慧。
反义:自成一家、直言不讳。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主见。
示例:
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
“人云亦云”造句:
1、关系人家名节的事,你怎可人云亦云不去查证?
2、我们做事时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3、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进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4、像他这种人云亦云的个性,是不可能把公司给管理好的。
5、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人云亦云,失去自我判断的信心及能力呢?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