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福鼎民间艺术大观

怡然似梦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清末民国时期福鼎民间艺术大观本文简介:清末民国时期福鼎民间艺术大观福鼎地处福建东部与浙江接攘,乾隆四年从福宁府折四个里建福鼎县。随着人口增多,庙宇宫观增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民间的各种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种类繁多,迎神庙会等活动也日益增多。由于地处沿海,从地域看靠近温州,受欧越经济文化影响显著,同时茶叶、烟叶等大宗农产品大量销往苏杭地区,

清末民国时期福鼎民间艺术大观本文内容:

清末民国时期福鼎民间艺术大观

福鼎地处福建东部与浙江接攘,乾隆四年从福宁府折四个里建福鼎县。随着人口增多,庙宇宫观增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民间的各种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种类繁多,迎神庙会等活动也日益增多。由于地处沿海,从地域看靠近温州,受欧越经济文化影响显著,同时茶叶、烟叶等大宗农产品大量销往苏杭地区,带回苏杭的商品及书画工艺品等,间接受到苏杭文化影响。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民间艺人群体形成,他们精于书画,在宫殿画神仙,塑菩萨,中秋画饼花,春节元霄扎花灯、龙灯、狮灯、办铁枝、扎风筝、孔明灯、制面塑、做寿匾,唱澎澎鼓、演布袋戏、木偶戏等,民间妇女刺绣、制香袋、剪窗花等。现将部分民间艺术介绍如下:

一、香袋

端午节佩挂香袋,是当地的一种习俗,在香袋中装一包雄黄,可以起到避邪作用,平时佩带的香袋中装多种中药香料配成的香粉。小孩满月,外婆会送一只小老虎的香袋,祝愿小外孙健康活泼。女儿出嫁时要做石榴袋、荷花袋、人宝袋等,洞房装饰中常挂如意结、绣球。有钱人家的公子身上佩挂香袋既可避邪,又是饰品,特别是端午节,小孩个个挂香袋。姑娘们常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香袋作为礼品送给姑嫂表兄妹,显示自己的手艺,也表示对亲友的祝福。寺庙佛像前帏幕及妈祖宫、三官堂、道观里都挂有香袋。

福鼎香袋制作方法主要有三种:线扎、线钩、布扎。线扎就是用各种色线通过上下左右打结成型、外面再装饰小珠、镜片等,如角粽袋、钱袋等。线钩就是用钱来钩扎打结制成香袋。运用最多的是布扎,就是用布裁成要制作的形状,内装棉花、香粉用线缝制,外面再进行刺绣、线扎、串珠、彩绘、打结、挂穗等多种手法制作出精美的香袋。近年来,艺术团体到台湾、香港、新加坡演出时把福鼎香袋作小礼品分发给当地华人华侨深受好评。

福鼎香袋特点是造形生动,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如八宝绣球:球的两边各有四瓣对称分布,每瓣上嵌有镜片、小珠,球上挂一只蝴蝶,下连一大珠和黄金穗,寓意团团圆圆、平平安安。葫芦袋上先用绿色布扎成葫芦型,再配上两个钱,寓意“福绿双全”。免袋,两只小兔站在偏圆的球上,红色眼睛,雪白的全身,土黄的大耳朵,天真可爱。公鸡袋用大红布扎鸡身,嵌上镜片、小珠,再用三只鸡毛作尾巴,天然成趣。

二、花灯

花灯品种繁多,宫灯、走马灯、荷花灯、石榴灯、孩儿灯、蝴蝶灯等,1946年抗日胜利时中小学举行提灯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品种达数百。最为精彩的灯要数头发线,在一定的时间小姐会拉开窗户露出身来,可惜这种工艺已失传。还有鱼灯、龙灯、马灯、狮灯、连灯、船灯等,每年农历春节、元霄等传统节日城关和各乡村都要举行丰富多彩闹花灯活动延续至今,花灯由当地民间艺人的精心扎制。福鼎沿海乡镇百姓为了祈盼来年风调雨顺,海上平安,渔讯兴旺,都要在元霄节举办一系列大型活动。沙埕的闹元霄远近闻名,从正月十三开始到十五达到高潮,各家各户做连灯,也称太平灯,意在保佑本境百姓平安,用一张木凳,两头各挂一盏灯,用人扛着行走。几千只连灯串成一条灯龙沿街等巡游,同时抬出各种供奉的神像一起巡游,在街上还进行龙灯、马灯、狮灯、鱼灯、船灯等表演,所到之处鞭炮声四响,锣鼓齐鸣,万人空巷,所有的人沉浸在欢乐和喜庆气氛之中,渔民们长期在海上风浪中磨历出来的豪情,在这时得到充分的表达。

线狮表演俗称打狮灯,又是一项精采吸引大家的民俗活动。两只线狮一红一黄,用多条线绳扎在可移动的戏架上,后面有七至八人拉绳操纵狮子进行表演。时而翻滚相斗;时而亲呢依偎;时而搔首舐毛;时而跳跃抢球;突然一只狮子吼一声冲出戏架五、六米远,口吐火焰,四周一派惊叫、喝彩,继而狮子回到戏架上。动静结合,诙谐轻巧,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太姥山下秦屿镇扎的鱼灯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逼真,种类繁多,关节灵活而闻名。鱼灯表现的是渔民海上捕鱼丰收的场面,拉网而起,一派鳞光闪闪,鱼跃人欢,同时也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福。鱼灯种类最多时达200多种,鱼灯表演前的有牌旗和牌灯引导,每队鱼灯十二—二十人等,根据鱼的生活特性和捕鱼场景编排舞姿,配合锣鼓、唢呐等乐队演奏的什锦曲而进行。清朝民国时期沿海各渔村元霄时要举行迎鱼灯活动,热闹非凡。

前岐镇的马灯也是颇有特色,在清乾隆年间元霄节就开始打马灯,用纸扎的马绑在小演员身上,好像人骑在马上一样,马项上挂有铃当,小演员挥动马鞭,策马跑动,响起清翠悦耳铃当声。马灯舞一般由二十匹马灯组成,仿古代马战而改编的舞蹈,围成一圈唱着马灯调,身着古代戏曲人物的服装,手持棒、枪、刀等器械进行表演。马灯舞扎的马匹形象逼真,匹数众多,场面壮观,曲调优扬,服饰精美,是一项难得的民俗文化活动。龙灯全部九节,加上龙珠计十人,舞龙灯似乎全国都有,可舞龙的队形变化和舞技,福鼎可称得独特,一黜一黜,可分十黜,如存珠、搭龙厝、耍街、拜寿……十黜。十黜全部表演称打全场。

管阳还有双龙灯,桐山还有云龙灯,多出四片祥云,一队十四人。

三、铁枝

铁枝是福鼎民间流传的一种技巧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较高的民俗活动,也称“台阁”,始于清初盛于光绪到民国年间。较早的铁枝是两层,也称半铁枝,后来发展到三层称全铁枝。在可移动的台上用铁枝根据内容设计扎成各种形状,高约七、八米,有的高达十几米,七至八位小演员装扮成戏剧或民间传说的古代人物如“八仙过海”“西游记人物”“方世玉打擂”等,绑在铁枝上,站在空中表演旋转翻滚、打斗等各种动作,十分精采。

福鼎铁枝最大特色是“过枝”,二层到三层的铁枝是如何连接,是从哪个位置扎上去,让大家来猜枝,设计与内容有关的道具,一件是铁枝确实从该道具经过称“实枝”,另一件是铁枝没有过的“假枝”,通过巧妙设计装饰布置,让人很难猜出铁枝是从那个道具中通过,这就是好枝。福鼎民国王道纯当县长每年元霄都要办铁枝比赛,分城内、北门、南门三队,各扎制一台铁枝,每两天赛一场,全城男女老少争先观看,人山人海,大家为演员精采表演而欢呼;为艺人巧妙设计而赞叹;为枝从哪个道具通过而争论不休,表演结束要到南校场当场折枝,决定哪队获胜。艺人们平时不断收集题材,构思过枝方法,争取来年铁枝办的更精彩。据说清末时台湾有人请福鼎铁枝艺人到台湾支表演铁枝。近年来福鼎铁枝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电灯设计,成为更加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的民俗表演项目。

四、布袋戏

福鼎布袋线也称“姆指戏”、“戏仔”。演出的场地和设备都十分简单,在一个四方桌上搭一个小戏台,四周用帏幕围住,艺人坐在后面,周围挂满演出的需要的道具:有各种布袋木偶人物;小生、花旦、武生、小丑、老生、辩丫环等;鼓、小钹、盖板。演出时用一只脚敲锣,两只手伸到戏台上用姆指操纵木偶进行表演,口中念着对白,唱着曲调,有时抽出一只手来敲打小钹、盖板、鼓。整台演出就靠一个艺人在操纵木偶表演,模仿各种人物的口吻、语调唱念,手、脚、口配合并用赋予木偶艺术形象。时而缠缠绵绵,互诉衷情;时而斗打厮杀,刀光剑影,翻滚跳跃;时而破涕为笑,欢呼雀跃。

布袋戏始于何时,已无法可考,唱曲念白用闽南话,艺人们自己设计雕刻木偶,并给他们配上服装,木偶一般高约30厘米,演出的所有行当可装在两只大木箱内,一只扁担挑,走村串巷,符合当地农村自然条件和老百姓的欣赏习惯,成为农村主要的文化娱乐内容。福鼎布袋戏最兴盛时有100多班,就是在电影、电视如此普及的今天,乃有不少布袋戏艺人活跃在广大农村地区。

福鼎布袋戏有别于其他地方,一个显著特点是出现一个“***弄”。作为一个丑角,在演出间歇出场,插俏打浑,用夸张的动作和诙谐幽默的方言,逗人发笑,介绍剧情,评议人物,扬善疾恶。传说“***弄”是戏班的保护神,它的木偶要放在所有木偶的最上层,以视尊重。

五、眠床

清末民国时期的福鼎眠床,是集木雕艺术、诗词、书画艺术、髹漆工艺于一体的产物,提高了作为休息睡眠使用床的文化品位和功能,成为一种可供收藏流传的艺术品。眠床成为一个家庭最重要可向人显耀的物品,供几代人传承和使用。

福鼎眠床有全间床和半间床之分,全间床顾名思义就是整个室内大部分空间就放一张床,可见眠床之大。床前有2—3层的台阶,台阶两边有精致的护栏,人可坐在台阶上脱鞋、换衣、休息。眠床前的花罩是整张床的精华之处,用最上好的木料精心雕刻而成,图案精美,设计独具匠心,雕刻手法有透雕、圆雕、深浮雕、浅浮雕。图案中花卉、祥云、人物、花鸟,一般设计是上面是六块人物故事图板,以戏剧人物和民间传说为内容,两边雕有花卉、祥云图样。在床四周上层是隔扇,中间设计有抽屉,可以放衣服、首饰、点心,类似现在的床头柜,下层是裙板。床大小根据隔扇数量而分,有十五扇、十三扇、十一扇、九扇,隔扇类似窗棂,四周用花格装饰,后面装有衬板,夏天时可把衬板取下外挂蚊帐。福鼎眠床最大特点是在隔扇衬板中贴上名家书写的诗句和创作的书画,在裙板画上山水、花鸟人物画、使床成为具有教化功能的艺术载体。文化雅士的家中,自己写诗作画或邀请当地知名的书画家赋诗作画贴在自己眠床隔扇,成为一个时尚。我曾看到清代一张床上贴有清乾隆武孝廉官至浙江镇海参将的福鼎名士施如宪写的诗句,内容是描写福鼎桐城八景之一的一览轩。裙板上的漆画也极讲究,制作的工匠多是当地有一定名气的画师艺人,画的内容有梅、兰、竹、菊等清雅的花鸟画;石榴、桃子等吉祥果;二十四孝故事、八仙传说等人物画;还有田园风光、牧童、织女、城郭、田野等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容。画完再涂上天然大漆,有的部位要贴金铂、银铂。

六、饼花

福鼎饼花是福鼎艺人在清末民初时期创作,专门贴在中秋月饼上的一种装饰画。福鼎传统月饼一般在直径10—15厘米,厚2—3厘米,由冬瓜糖、花生仁、核桃仁、蜜枣、猪肉等作馅,外撤芝麻仔。中秋节时外公要送月饼给外孙,小孩赏完月后吃了中秋月饼,就把一幅幅的饼花贴在家中大厅上,装饰欣赏,比谁家的月饼大,谁家的饼花多又好看。

福鼎饼花根据它的历史演变过程分为:孩儿花、团花、泥金饼花、木刻饼花。

清末时艺人画在圆形纸上的饼花称“团花”,内容以戏剧人物故事为主及民间传说,一般画中2—4人,黑色线条,粉彩填色渲染,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最为独特要数美人式,在一个美人身上画戏文,全国少有。得到专家、收藏家好评。2005年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遗产保护。

画法是工笔重彩,再敷金粉,画面富丽堂皇,色彩浓艳,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准,技法娴熟,人物形象传神。更有趣的是以图上人数来定月饼重量,一个人为四两月饼(旧制),二个人为半斤月饼,最多至十六人为四斤月饼,在饼花画绘的工钱也用人物数量来定。

民国时期随福鼎中秋月饼销售到闽东柘荣、福安、霞浦各县及浙江平阳苍南一带,所需的饼花数量地大量增加,光靠艺人们手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就改用木刻水印、再填色彩。福鼎文成堂书店和南阳潘家作坊先后用木核印制饼花,后来温州叶新大石印局和福鼎潘宇銮石印作坊制石印饼花。巽城朱英贵仿水印木刻效果,刻制套色水印饼花。到民国三十年由于上海等地西洋月历图片大量推销,使福鼎饼花逐渐被取代、消失。

清末民初福鼎饼花艺人

很多是当时有名的画家如叶少妨、陈赞等人,他们除画饼花,还创作大量书画作品,从流传下来作品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他们重要特点就是善于从戏曲演出中选择典型人物、故事场景,画进饼花,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画法上借鉴和继承宋以来工笔画技法,以及民间年画的传流,重彩宣染,线条流畅,人物形象富有个性生动传神,极富地方色彩,其代表作有很好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福鼎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除上所述外,还有木偶、桐诗、山歌、竹编、木刻、石雕……,可惜这些民间工艺和绝活已渐渐消失,失去传承。本文就是呼吁有关部门,抢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

积极向上 2022-07-30 20:18:18

相关推荐

适合发朋友圈的唯美说说短语

一、我嫉妒你身边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他们就那样轻而易举的见到,我朝思暮想的你。二、不要做廉价的自己,不要随意去付出,不要一厢情愿去迎合别人,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三、凡是离开你的,都不是你的,不管是人还是钱。做一...
展开详情

如何更改图片上的文字 这个方法还是很简便的

用美图秀秀就可以更改图片上的文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电脑上下载并打开“美图秀秀”,点击“美化图片”。选择“打开一张图片”,打开需要修改的图片。点击“消除笔”,涂抹需要修改的文字。点击“应用”即可消除文字。打开...
展开详情

神兽放假经典语录 神兽放假经典唯美语录

终于放寒假了,各路神兽欢聚一堂,势必闹个天翻地覆。“神兽”归笼!妈妈送孩子返校后哈哈大笑:他不开心我开心开心开心,在家三个月的神兽终于归笼了,期待俩个月后的蜕变!这周日是不是工作日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家里的...
展开详情

打扮自己9大技巧 让你一天都美

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压全脸:清洁皮肤后,在涂抹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轻压于全脸。肌肤外多余的油脂会容易造成脱妆。切记不要使用吸收力过强的吸油面纸,适度地吸收油脂还是使用纸巾最恰当!别忘了检查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和鼻...
展开详情

?怎么读 ?的拼音是什么

的拼音:mì和miàn。的笔画共12画。的部首为言。的解释:《集韻》眠見切,音麪。《類篇》誘言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