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资料九

勇敢去面对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精选资料九本文简介: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精选资料九(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基础知识与运用(共5题,计17分)1.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7分)(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是(2)小明希望长大了能像刘翔一样成为世界冠军,可小伟却给他泼冷水,小明说(用《陈涉世家》中的话说,共9个字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精选资料九本文内容: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精选资料九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基础知识与运用(共5题,计17分)

1.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7分)

(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是

(2)

小明希望长大了能像刘翔一样成为世界冠军,可小伟却给他泼冷水,小明说

(用《陈涉世家》中的话说,共9个字。)

(3)

诗人喜欢借月亮来寄托情思,表达感受:有借月亮抒发牵挂、思念之情的,如

;有借月亮抒发孤寂苦闷或豪迈浪漫之情的,如

;有借月亮感慨时光流转的,如

;有借月亮传递儿女私情的,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

古人说愁:愁有长度,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质感,李煜词云:“,

。”愁还有重量,李清照的愁是“,

。”

2.说到成语“负荆请罪”,人们就会想到廉颇。像这样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还有许许多多,请你举出4则你所知道的成语及与其有关的历史人物。(2分)

3.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3分)

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a)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b)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c)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呢?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1)

文中有一个句子由于用词不当造成表意重复,应该删去的是:

(2)

文中划直线的句子(a)(b)(c)顺序不当,应调整为:

(3)

文中由黑体字组成的句子表意有缺陷,应改为:

4.下面是美国关于眼镜的一则广告,你喜欢这一则广告语吗?为什么?(2分)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灵魂,请给窗户安上玻璃吧!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3分)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给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蕴。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

;莫愁湖对

;总统府对

阅读理解与欣赏(共3大题,计34分)

(一)对照相关链接阅读下边文言文,然后答题。(共5小题,计10分)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相关链接〗鲍叔牙是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管仲是春秋初齐国政治家。早年经商,后侍奉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位。事情失败,不死于主,宁可幽囚受辱。幸得鲍叔举荐,加上桓公冰释前嫌,荣任齐国卿相,主持政务,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尝与鲍叔贾

以身下之

7.文言文的阅读要注重积累融会,“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尝三战三走”中的“三”字是实指还是虚指呢?

请举一例在你所学的古诗文中与其用法一样的语句。(2分)

答:“三”字是

指,与其用法一样的语句是:

8.请根据加点处句式特点及第一句的内容,把第一句横线上的空缺补充完整。(2分)

9.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结合此文,你能为“管鲍之交”做一个比较详尽的解释吗,试试看!(2分)

10.对待友情,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用你最认可的名言警句或诗文歌词道出你的想法。(2分)

(二)阅读《蚂蚁的本领》,然后答题。(共5小题,计13分)

①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的本领远不止于此。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路”: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狂风暴雨,在树干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②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有头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时居然能够成为一部活计算机。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浩大令人惊叹:有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6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摩天大厦。蚂蚁王国的这般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持一致的?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现在地球上约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但懂得施肥、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园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种植无收时还会向邻居借贷!

③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但蚂蚁不怕,甚至可以灭火!科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蚁穴顶上,开始它们似乎有点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只见无数蚂蚁前赴后继扑向火焰,用分泌出的蚁酸来灭火,经过66秒,一些蚂蚁牺牲了,但终于扑灭火焰。当再次重复这个实验时,它们只用了40秒钟就将火扑灭,而且无一伤亡。

④蚂蚁,这种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资深”家伙,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1.第①段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将蚂蚁的生活描摹得如同人一般,请你模仿这种手法对你喜爱或熟悉的小动物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吧。(40字以内)(3分)

12.请仿照下列四字短语概括另外三条蚂蚁的本领(3分)

培育真菌

喂养蚜虫

干扰敌人

捕捉奴隶

使用幼体

交换信息

13.第④段说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蚂蚁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蚂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什么?(2分)

14.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动物给了人类无穷的灵感,飞机、雷达、潜艇的发明,正是我们从飞鸟、蝙蝠、海豚那里获得的种种启示。请你大胆想象,蚂蚁的本领能给你带来怎样的发明创造?(3分)

15.小小的蚂蚁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有关蚂蚁的成语和俗语也值得我们积累运用。请各举一则并解释意思。(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短文,然后答题。(共3小题,计11分)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恒价值的却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如明代张溥读书,细嚼慢咽,寻幽探微,读后还要抄写七遍,可谓精读之典范。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有时为了开阔视野,增大阅读面,泛读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一样,随手一翻,看看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刚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四书五经一样,一字一句地高声朗诵。照这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年也念不完。

读书务求深解。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融会贯通。张溥读书,不但字斟句酌,还要手录七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精髓。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也说,他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今人读书往往不求甚解,浮于其表,结果即使是“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能深钻细研者,实属凤毛麟角。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不可停于表面,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所得。

16、比较阅读上面两篇短文完成下表。(7分)

文段

共同点

(内容上)

不同点

(表达上)

引“张溥读书”在文中的作用

拟一个标题

甲文

乙文

17、请你再举出一个古代刻苦读书的人和相关的事例。(2分)

18、这两篇文章都讲述了怎样读书,在我们初中教材中培根的《谈读书》,也有一段关于读书方法的论述,你是否还记得他曾说过:“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这一类书是指哪一类书呢?(可以根据自己日常读书心得概括陈述,也可引用原文答题。)(2分)

表达交流与探究(共2题,计9分)

19.阅读下面几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5分)

材料一: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蛾正奋力破茧而出,她为了帮它的忙,便拿出小刀来,小心地把茧划破,让蛾出来。蛾出来后,一直鼓翅,但始终飞不出来。最后,翅膀终于垂下去,那只蛾死了。

材料二:在地中海的金海湾有一种蟹,当地人叫它“寄居蟹”。它们寄居在岸边的浅水里,大海每次涨潮都会带给它们一些可怜的食物,只要有定期的潮水,它们就会赖着不回大海。由于浅水里的食物时断时续,它们的生活总是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因此这种蟹很难长大。但是,一到枯水期,它们得不到食物,就会拼命地爬回大海,最终也能长成一只很大的海蟹。

材料三:在一座小岛上,住着一位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了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这群天鹅,非常高兴,于是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鱼虾招待它们。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丝毫没有继续南飞的念头。湖面封冻,老夫妇就敞开他们茅屋的门让它们在屋里取暖,并且给他们吃的。这种关怀一直延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时饿死了。

20.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4分)

写作(共2题,计60分)

读几米漫画,按要求作文。

几米,男,台北市人。1998年开始首次的绘本创作,即让“图像“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学语言,在他的作品里营造出流畅诗意的画面,散发出深情迷人的风采,文字节奏俭约而自成风格,令人惊喜连连。作品广受好评。几米的作品广受欢迎,原因有三:一是它充满都市感;二是它的图画细致得使人爱不释手;三是它的故事简直是一个寓言。

21.作文1

(20分)

我听不见彩虹出现的声音,我听不见太阳落下的声音。

花开雪飘的惊喜,我听不见,

风吹草动的危险,我听不见。

野狼的嚎声、猎人的枪声、天使的哭声,我听不见。

我只听见寂寞,在草丛里来来回回的奔跑!

欣赏了几米漫画《寂寞奔跑》的图文,引发了你曾经的寂寞共鸣吗?请抒写描绘一段你曾有过的寂寞感受。要求:字数不少于250字。

22.作文2

(40分)

小时候曾梦想种一棵大树,

然后修剪成一只大像。

昨天午后,

忽然想起童年的大象树。

我窝在小小的公寓,

阳光终日照不进来。

望著窗台边枯萎的盆栽。

觉得儿时的梦想,

真是迷人。

儿时的梦想是天真烂漫的,儿时的梦想是瑰丽神奇的,儿时的梦想是芬芳多彩的,儿时的梦想一如几米所说是迷人的。而今已经告别童年的你,每当追忆儿时梦想时会涌动怎样的情愫?请以“追忆儿时的梦想”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叙可议可抒情,文体不限,550字左右,写诗不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1.(1)亲贤臣,远小人。(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或“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示例:金屋藏娇--汉武帝刘彻;投笔从戎--班固;鞠躬尽瘁--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四面楚歌--项羽。3.(1)删去“年纪大”或“老”(2)将b句放在a句前(3)例:面对老弱病残起身让个座,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4.开放性试题,要针对所给的广告语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后,再进行评说,特别是在“为什么”上要说得有理有据,以理服人。5.白马湖

无想寺

状元楼6.贾:做买卖

下:退让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的数词“百”和“十”与文中“三”字用法相同,都是指很多次的意思。(举例符合“实数虚指”的用法即可。)8.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困也。(句式为“鲍叔不以我为……知我……”,且句意相符即可。)9.能不计个人名利得失无私帮助朋友的交情与友谊是管鲍之交。(意同即可)10.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1.无标准答案,注意用拟人手法形象描述某一小动物。12.建筑公路

建造蚁穴

扑灭火焰

(说明:凡涉及这三方面且短语为动宾结构即可)13.开放性试题,围绕学习蚂蚁的本领和精神两方面谈即可.14.开放性试题,要求将蚂蚁的本领与人的生活联系,想象大胆并且合理。15.蝼蚁得志:比喻小人得势。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蚍蜉撼大树:比喻自不量力。(等等)

16.

甲文

都谈怎

样读书

说明为主

具体说明精读的方法

《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等

乙文

议论为主

证明读书务求深解

《读书务求深解》

17.孙康

晋朝人。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即映雪囊萤。(苏秦

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扎起来,悬在梁上,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太困了,他拿锥子剌自己的腿以求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来历。)等18.“质量粗劣的书”

19.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人生只有经历磨难才能历练得更加坚强。20.例如: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能弹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条河,奔腾不息,淘尽人间善恶。幸福是禾苗,晃动稚嫩的身躯,向天际发出无尽的诉说;幸福是蚕宝宝,咀嚼着香脆的桑叶,奏出“沙沙沙”的乐曲;幸福是雏燕,展翅穿过鹅黄的柳梢,剪出一片春色。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米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弘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21.略22.略

8

风之别鹤叶 2022-07-21 21:25:56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高考作文素材经典 有什么好的素材

要想作文写得好,一定要好好运用作文素材,下面小编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相关内容,来看一下吧!高考作文素材1.永远做一个勤奋的人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
展开详情

什么牌子的点读笔适合小学生 哪个好用

点读笔还都不便宜,价格从几百到上千都有,几支笔买下来,一个月的工资都未必够。每个点读笔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那么哪个最好最适合孩子用呢?哪个点读笔比较好趣威反应迟钝是我的直观感受,具体能够点读的书需要在趣威官网上找...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