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破例写一篇作文

永恒的太阳
精选回答

破例
古往今来,有不少破例之事:武则天破例成为中国第一个女皇帝;哈佛大学扫地大妈破例获得高额奖学金;黑人奥巴马破例当上美国总统……纵观这些出人意料却也情理之中的破例,会发现,破例很有意思,我们需要破例。
破例,即打破常规。多变的世界才是精彩的世界。常规说女孩子都是长发飘飘的,那么破例剪个板寸以显示女孩的刚气也未尝不可。常规说老师教育学生,但有时学生也能破例为老师上一课,我们班级每个礼拜都有老师当学生,学生当老师的课堂,这个学习效率往往更高。有破例,我们的世界就会充满惊奇,充满欢声笑语。所以只要在法律范围内,我们可以适当地破例。
破例,即超越自我。打破属于自己的常规才能循序渐进,慢慢成功。前几年,清华大学录取了一个张姓中年人,比一般的学生打了一倍岁数,而他也是清华大学的看门保安。张每天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幸福地生活、学习在美丽的校园。于是他萌生了考大学的念头。谁说不惑之年不可考大学?谁说看门保安不可考大学?张打破了自己的常规,跨越了自己年龄的界限和文化水平的界限。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决定于我们是否有一颗进取之心。要想超越自我,我们就要破例。
破例,即开拓创新。尝试做别人从没做过的事才能在其中发现美。最近新上市的食用菌饮料金芝健就是一破例,开创了第一个用食用菌做成的饮料,打破了水果蔬菜维生素饮料的常规。让中国的市场更加缤纷。当这种美变成了另一种常规,我们就要继续破例,继续发现美,这样的良性循环能使这个社会飞跃发展。如果每个人都因循守旧,不懂创新,那么我们的发展就会停滞。开拓创新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进步的首要条件,所以在当下,我们必须破例。
破例是值得鼓励的,但是有些破例就有点让人无所适从了。比如说一个电台的女主播,口音不纯,相貌不美,却有着一些微妙的关系破例上到荧幕。如今非主流已经是90后的半边天了,把头发染成绿的,嘴唇上打几个钉子,这不是创新不是超越,而是变相的破例,这种有害人心的破例是要杜绝的。
中国破例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鲁迅破例写出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日本破例研制出将民族风和高科技融为一体的机器人……破例,是一个时代的进步。让我们破下一例,造就一个辉煌吧!
破例
破例,通俗一点就是“奇”。
规则是制定给普通人的,一反常规,出奇制胜才是取得成功的法宝。有哪个成功的人习惯于循规蹈矩?从古到今,若没有人去打破规则那何来如此多的传奇?若亚历山大只用传统的解结方法去解那个“亚洲结”,那他什么时候能解开?想要生活,遵守规则就够了;想要成功,必须学会破例!
打破常规是破例之表现。纵观历史,有哪个成功的人是做了一辈子再平常不过的事而取得成功的?曹操在战胜袁绍之后,本应严惩私通袁绍的人,而他却一把火把那些人的名单烧了。有着这样不平凡的举动,他不平定中原,谁来平定中原?同样,如果项羽没有破釜沉舟,那他能激起将士们的斗志,战胜对手吗?
勇于冒险,追求创新是破例之实质。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进取创新的精神,那他敢于去做别人觉得荒唐的事吗?当别人都想着向东航行到印度时,哥伦布却要向西航行,结果他发现了美洲。如果没有“破例”的精神,他会发现美洲吗?詹天佑不也是一改“一”字铁路而换用了“人”字铁路才修成了堪称奇迹的京张铁路吗?
破例是如此之奇,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会破例呢?
其实,破例只是个习惯问题。习惯决定命运,学会破例,就是要改变习惯。小小的习惯里有你待人处事的准则,破例就是让你的准则多元化,让你更能适应时代。你可以换一条上学路线,换一种衣服风格,换一只手去做事。这都是习惯的改变,这些改变在无形之中就给了你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破例只是个观念问题。学会破例就是要改变你以往的陈旧观念,推陈出新,让自己不断处于思考之中。我们若只用一种观念去对待一件事物,很容易对事物定性,那我们还能学到事物中的道理吗?只有突破自己以往的观念,用辩证的思想对待事物,我们才会不断汲取知识。不要以为函数只用在科学方面,如果你用它去看历史,你可以从中发现历史的周期性,对称性。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只要你能改变以往的观念,你就能驾驭它们。在当今“多变”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去打破观念,学会破例!
学会破例还包括正视破例,破例就像吃药,不能多吃。明清的文章大多晦涩难懂,不被人们欣赏。这是因为那些文章用了太多怪癖的词句。他们这是懒惰,妄想以此可以写出好文章,结果却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必须对“破例”拿捏的恰到好处。
在小事上学会破例,那么,由小到大,由现在到将来,由平凡到伟大,你的一生就向多米诺骨牌一样,到最后会成为一个壮观的奇迹!
如果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学会破例就是成功的另一半。

不枉此生 2023-09-01 16:37:40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