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雪节气 大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什么是大雪节气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一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12月6、7或8日,和小雪一样,也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气,但较小雪而言,气温更低,降雪量更大,范围更广。
冬季的强冷空气能够形成较大范围的降雪,降雪有利于农业生产但也会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不便,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如航班延误、交通事故、暴雪封山等。大雪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在 0℃以下,北方平均气温在-5℃~-20℃之间,常有雾凇现象出现。
“瑞雪兆丰年”,冬季积雪覆盖农田,保持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为过冬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越冬环境,同时减少了农田病虫害。积雪融化为农田增加水分,供春季农作物生长;雪中营养物质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田肥力。
我国南北各地气候特征差异很大,冬天的北方地区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基本上没办法种植作物,田间闲置。南方地区,小麦、油菜等作物仍在缓慢生长。大雪时节,常会出现降温、暴雪、冻雨、雾凇、流凌等天气灾害。若受冻害,还要及时松土增肥、蓄水提温、加强中后期管理,力争降低受冻害的损失。
大雪节气的由来
每年公历12月6-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为大雪节气。 元吴澄撰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当太阳黄经到255度为大雪节气。
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节气大雪与天气中的大雪意义是不同的。“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大雪”名称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而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大的雪。
大雪节气的风俗
大雪节气的民俗活动有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等。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大雪时节进补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山东有大雪喝红薯粥的习俗,红薯粥香甜可口、健脾养胃;冬季吃雪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雪菜含有维生素 C、胡萝卜素和大量膳食纤维,能够提神醒脑、帮助消化;老南京有句俗话,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还有风靡南京的萝卜圆子是一道特色小吃,沸水煮过的萝卜圆子中加入葱花,清香无比。
赏雪滑冰: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北方河面结起了厚厚的冰层,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大雪节气,大雪节气的由来和风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