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是哪个国家

低调是种错
精选回答

商鞅变法是哪个国家,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问题,课考拉为大家搜集整理以下内容。

请问商鞅变法是在哪个朝代?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变法。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车裂,全族被杀。扩展资料: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

秦国的商鞅变法具体是怎样的?你怎么看?

秦国征战六国离不开自身的实力强大,国力强盛都离不开秦献公、秦孝公父子俩的功劳,那么该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呢?在这里我给大家理一理:秦献公废止人殉制度,大搞改革特区,落实实物地租,进行户籍改革,实行连坐之法,大力推行县制,明确军功导向,这些系统的改革,既是对以前积贫积弱病症的对症下药,也是对未来走向统一集权的提前布局,是秦国转弱为强的真正起点。为秦孝公推行变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等。商鞅在此基础上,将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的延伸。

首先,“徙木立信”,注重发动群众参与变法。

距今两千多年前(公元前359年)的一天,栎阳城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桩,并在旁边贴了一张告示,告示上写着:如有谁能把这它从南门扛到北门,就奖赏十金(当时的“金”实为黄铜)。栎阳【Yuèyáng】城规模并不大,从南门到北门的距离,也就几里路的路程。这么近的路,这么轻的任务,这么重的奖赏,天上掉馅饼也不会掉这么大的!大家都觉得这是咄咄怪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没有一个人去搬运木材。

过了小半天,人越聚越多,这时旧告示被撤下来,换上了新告示。还是这根木桩,还是从南门搬运到北门,赏金涨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又过了小半天,终于有个人将信将疑地把这根并不太沉重的木桩搬运到了北门。

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告示所言不虚,这个人果真得到了高达五十金的奖赏。众人既羡慕,又后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徙木立信”的故事。这起咄咄怪事的幕后推手,就是商鞅。这么做目的就是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变法。

其次,深化过去改革力度,国家权力更加集中。

一是,取消宗室贵族的世袭特权。秦献公推行的军爵制实际上只有一条:只要有军功者,不管你出身什么门第、阶级和阶层,都能够享受爵禄,军功才是授予爵禄的最重要条件。商鞅变法取消世袭特权,不能再凭血缘关系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可以说是“贵族无军功,也喝西北风”。

秦献公推行的军爵制,只是要激发民众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而商鞅倡导是全民参战、全民皆兵,每户人家能分到多少土地,奴役别人还是被别人奴役,完全取决于砍了多少脑袋。因此,老百姓听说要打仗,居然欢喜得像饿狼看到肉。为了打仗,父亲送儿子,哥哥送弟弟,老婆送丈夫,欢天喜地上战场。

二是整合贵族的采邑【cài yì】,全国土地实行县制。秦献公推行县制,只限于秦东地区和后来兼并的土地,秦中和秦西地区的贵族们依旧施行过去的分封制。

由于军爵制度的执行,不少贵族失去了爵位和采邑,这些原本属于贵族的采邑,也被设置成县。

因此,商鞅不仅在增量(秦东地区和新兼并的土地)上做文章,而且在存量(贵族因没有军功而失去的采邑)上做文章。因此,这让秦国比其他国家权力更加集中,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特别是战争。

第三,秦孝公推行的变法,涉及面广,在一定程度上矫枉过正。

一是重视农业方面。秦献公奖励耕织,并不限制商业活动,正常的工商业活动政府并不干涉。但秦孝公时期过于重视农业发展,只能全方位的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首先,对工商业本身严加限制。包括设置重重禁令壁垒,征收惩罚性重税,把商人与赘婿并列为最低等的国人,一旦有徭役、战争,商人总是最先被征发。

其次,严格限制人口流动。这让从事工商业必须满世界跑才能赚到钱的人,被严格严格限制。

第三,取缔货币,实行以物易物。从事工商业必须要有钱进行流通,商鞅做得很绝,干脆来了个釜底抽薪----取缔货币,实行以物易物。商鞅之前,栎阳是商业中心,北通犬戎,东连三晋,与中原大梁、洛阳、淮阳、定陶等地齐名,商鞅之后,秦国几乎没什么商贸活动了。

二是伍什连坐方面。秦献公时期,“伍什连坐”之罪是有一定范围的,“伍人检举”并非漫无限制。而商鞅变法时期,连坐被滥用了。当时,无论是邻居也好、朋友也好,还是亲戚、亲人也罢,都缺少最起码的信任和安全感,为了明哲保身,纷纷沦为潜在的告密者。

后来许多人认为:在秦国,路上丢失的东西没有人捡,大山丛林里没有强盗,家家都丰衣足食。国民为国家打仗都很英勇,喝酒闹事打架的事却不敢做,整个国家得到了大治。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人人感到自危更为贴切。

结语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通过改革,废除旧的制度,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商鞅变法所推行的征收重税、抑制文化发展等弱民、愚民、辱民的政策措施,也为后世所诟病,这是过去改革中所没有的。

我喜欢历史,关注历史,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讨论。

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国家?

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建立县制、实行统一度量和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努力吧 2023-09-13 11:52:25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什么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什么意思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意思: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出自《论语·述而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改造国民性什么意思

改造国民性,汉语词组,拼音为gǎi zào guó mín xìng,意思是改变打造人民,使他们变得有气质,有血性。
出自闫玉刚创作的作品《改造国民性——走近鲁迅》。此书通过介绍鲁迅通过文学、革命来改造国民的精神、思想,唤醒一个民族的血性,强调鲁迅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成吉思汗四个字的寓意

“成吉思汗”四个字寓意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成吉思”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伟大、宽阔”,“汗”就是蒙古族的首领,也可以指权利、荣誉。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胸怀宽广、眼界开阔,一生立下了许多赫赫有名的战功,被评价为“一代天骄”。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