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资源问题学案

闷骚老男人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资源问题学案本文简介:11资源问题“各种资源的开发与跨区域调配”是今后高考重点关注的考点。以区域图(世界、中国)或重大事件(项目)发生为背景,考查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始终是高考重要的命题方向。考向1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真题诊断](2016课标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资源问题学案本文内容:

11

资源问题

“各种资源的开发与跨区域调配”是今后高考重点关注的考点。以区域图(世界、中国)或重大事件(项目)发生为背景,考查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始终是高考重要的命题方向。

考向1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真题诊断]

(2016课标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解题思路】(1)注意要“分别”比较,“指出”优势。风能的优势要针对煤炭和水能开发的不足来分

析;煤炭是污染较高的非可再生能源;水能开发一般要修建水库,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风能开发的自然条件首先表现在风能资源上(注意材料中的“世界风库”、年大风日数等信

息);其次,风能开发要占用土地,而图示该地土地面积大、多戈壁。

(3)开发的不利区位条件可从市场需求、资金等方面分析。该地地处我国西部,沙漠、戈壁广

布,人口、城市少,经济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故在市场需求、电力传输等方面具有劣势;

另外,据材料可知,风电建设成本高,对资金有较高要求,而该地明显不具有资金优势。

(4)注意关键信息“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的含义,说明风力发电具有不稳定性,而配建热电站

等可保证电网电力供应的平稳。

【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名师点睛]

1.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条件评价

(1)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资源储量和开采条件(资源丰富、埋藏浅或露天、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易开采);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优先开采);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优先开采)。

(2)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思路

能源资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

①基础好

②拉动强

③有保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

2.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

(1)衰落原因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传统产业衰落。

(2)转型措施

①实行战略性转移。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④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3.新能源开发条件评价

(1)能源储量多少。

(2)距消费市场远近。

(3)开发难度大小。

(4)开发技术高低。

(5)开发资金和基础设施等。

考向2流域的综合开发

[真题诊断]

(2018全国卷2)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表1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解题思路】第1题,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第2题,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第3题,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错误;***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答案】1.B

2.B

3.D

[名师点睛]

流域的综合开发

(一)分析思路

(二)答题规范

1.水利工程建设的条件

(1)自然条件:

条件

常用答题用语

水能

水量

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落差

河流落差大

地形、地质

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工程的建设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

2.河流的航运条件

条件

常用答题用语

自然条件

地形

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径流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

冰期

无结冰期(或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通航里程

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

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人口、城市

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

3.河流的治理原则与措施

常用答题用语

治理原则

治理措施

上游

调洪

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

分洪、蓄洪

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

泄洪、束水

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道

4.评价水利工程的影响

(1)有利影响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

(2)不利影响多从工程本身以及其对上游和下游的影响进行阐述。

考向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真题诊断]

(2016江苏卷)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第4~5题。

4.与2003年相比,2013年(双选)

()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5.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双选)

()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解题思路】第4题,图中信息表明再生水的供水量大幅提高,故A项正确。2003年的供水量为8.3+25.4+2.1=35.8,2013年的供水量为3.9+17.9+8.0+3.5=33.3,故B项错误。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环境用水量大大增加,且增加最明显,故C项正确,D项错误。第5题,南水北调缓解了水资源短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故A项正确,B项错误。远距离调水提高了水的使用成本,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4.AC5.AD

[名师点睛]

1.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分析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资源调配线路区位条件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

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生态效益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019武昌调研)如图为海河流域水系图,下表为海河与珠江水文水系特征对比表。据此回答1~3题。

长度/km

流域面积/×104

km2

流域平均年径流量/×108

m3

海河

1

090

26.36

228

珠江

2

214

45.4

3

360

1.划分海河流域范围的依据最可能是()

A.降水量B.地形

C.人口密度

D.行政区划

2.海河平均年径流量远小于珠江,主要是因为海河()

A.流域气候大陆性较强

B.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

C.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

D.调水工程使河流径流量减小

3.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河流域出现许多水库,这些水库的作用主要有()

①保障城乡用水

②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

③实现水能开发,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④减缓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

⑤大坝拦截泥沙,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失

⑥提高河道的通航能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2019湖北六校联考)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被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完成4~5题。

省级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面积/万km2

生物质能满足状况

薪柴总量/万kg

浙江

10.55

可满足两个月

380.6

江苏

10.72

可满足一个月

14.2

新疆

166

严重缺乏区

79.9

4.下列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大面积种植薪炭林,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状况

②生产燃料乙醇,减轻对石油的依赖

③发展沼气,缓解农村燃料不足

④提倡燃烧秸秆,以防止蔬菜遭受冻害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5.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A.省区面积差异较大

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

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

D.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

(2019厦门中学)下左图为台湾海峡两岸分区域图。福建省莆田市荻芦镇建有该省最大的山区风电场,首次选用直径90m的大叶片风机,且朝向东北(如下右图)。读图,完成6~7题。

6.设计该地风电设施的密度和叶片朝向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的分布

②年降水量

③风频

④地形

⑤日照时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7.该省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是()

①减少酸雨的危害

②发电量大且稳定

③因地制宜地发展可再生能源

④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0***连中学)读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第8题。

8.对图示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20***庆中学)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读图,完成9~11题。

9.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0.“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资金相对欠缺B.技术水平较低

C.地质环境复杂D.气候条件恶劣

11.“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D.运营成本高导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较高

(2019西藏中学)夕张市大致位于北海道的中部地区,面积763.2平方千米,四面环山,距都会札幌市60千以上。夕张市从明治时期就开始开采优质煤矿,是日本煤矿、煤矿机械以及相关产业的重要基地。煤炭是该市唯一的支柱产业,因此也以“煤都”闻名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能源变革起,夕张市经济开始衰退,煤矿企业相继破产。为此,夕张市试图通过开发观光旅游、打造蜜瓜农产品品牌等措施进行产业转型。但一直没有收到明显成效。夕张市的人口数量已由最鼎盛时期的116908人(1960年4月30日)锐减至8316人(2018年2月28日),而该市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已超过总人口的50%。下图示意夕张市位置。据此完成12~13题。

12.夕张市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衰退的根本原因是()

A.煤炭地位下降和开采成本增加B.矿灾事故频发和产业结构单一

C.新能源兴起,传统煤炭市场萎缩D.纬度高,受低温、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

13.夕张市产业转型尝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闭塞,交通不便B.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C.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D.产业调整方向失误

(2019达州中学)为了发挥三峡水库在长江防洪方面的重大作用,每年要依据长江不同时段的水量变化来调整库容。下图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示意图,水库设计的正常运行水位是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据此完成14~16题。

14.三峡水库由正常运行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时段为()

A.1~2月B.5~6月C.7~8月D.10~12月

15.三峡水库由正常运行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时段内,三峡库区()

A.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C.正值当年炎热的伏旱D.昼夜状况为昼长夜短

16.三峡水库蓄水对大坝下游河床、水位变化影响极大,与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大坝下游()

A.河床受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

B.河床受堆积作用加强,河流枯水期水位上升

C.河床受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洪水期水位上升

D.河床受堆积作用加强,河流洪水期水位上升

(2019河南实验中学)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的省份,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可以全程自流的调水工程。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水源供应

C.降水总量

D.城市分布

1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受水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河道淤积

B.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

C.有利于减轻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D.回补地下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参考答案

【答案】1.B

2.A

3.A

【答案】4.C

5.D

【答案】6.A

7.C

【答案】8.C

【答案】9.B10.C11.A

【答案】12.A13.D

【答案】14.B15.D16.A

【答案】17.A

18.D

冰清一洁 2022-07-12 15:16:58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西门豹》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雪月是什么意思

雪月,汉语词语,拼音是xuě yuè,意思是指明月。雪和月。
释义:
1、明月。
出自唐代贾岛《酬胡遇》:“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2、雪和月。
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造句:
1、透过书籍,人们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百般生态,去感知风花雪月,去领略高山流水,去体验世态炎凉。
2、大理美景“风花雪月”一如其名,自是美不胜收。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有: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3、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4、列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译文: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杜甫《望岳》
译文: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

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9、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代杜牧《题乌江亭》

译文: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10、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掌管大事的人一定要考虑到宏观的、长远的事情,而具体去实施的人却一定要清楚细节的、切近的事情。

1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代李白《上李邕》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13、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代李绅《答章孝标》

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14、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译文: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1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代杜荀鹤《小松》

译文: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归宿感什么意思?

归宿感的意思是回到家的感觉,家里安全、放松、有关爱、认同、包容、和谐与温暖。
归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uī sù,意思是意向所归;止宿;结果,结局;最终着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
示例:宋·秦观《韩愈论》:“别白黑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
感是汉语一级字,读作gǎn或hàn,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外界事物在人们思想情绪上引起的反应,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动人心也”,由此引申出触碰、觉得、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等含义;由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申为向对方表示谢意;由觉得引申出生物体因病菌或病毒侵入而发生病变的含义。又用作名词,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等。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