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八卦 刘备先后投靠了哪些势力

告诉自己要坚强
精选回答

易中天老师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提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献帝春秋》),而吕布的部下却说他“反复难养”(同上书·裴注引《魏书》),前者说他有信义,后者说他没有信义,是互相矛盾的。其实,无论是古人或今人,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而作为群雄角逐中的一“雄”(不管说他是英雄也好,枭雄也罢),就更为复杂一些了。他究竟有没有信义,还得从他的行动中来考察。脚上的泡,是自己走的。

在前期,他没有地盘,或者有地盘也未能保住,主要是寄人篱下,借地生财。易中天说刘备“五易其主”,是指其荦荦大者,其实要更多一些。且让我们算算:

1.最初跟随校尉邹靖讨黄巾。(《三国志·先主传》)

2.在平原人刘子平的推荐下,跟随了史失其名的青州从事。(《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典略》)

3.投靠大将军何进的都尉毌(音贯)丘毅。(《三国志·先主传》)

4.投奔幽州公孙瓒。(《三国志·先主传》)

5.与公孙瓒的青州刺史田楷屯兵齐国(今山东淄博市),受田楷节制。(《三国志·先主传》)

6.离开齐国投归徐州牧陶谦。(《三国志·先主传》)

7.陶谦死后,刘备领徐州牧,旋被吕布击败,投降吕布,屯兵小沛(今江苏沛县东)。(《三国志·先主传》)

8.被吕布打败,投归曹操。(《三国志·先主传》)

9.在徐州被曹操打败,投归袁绍。(《三国志·先主传》)

10.离开袁绍,投归刘表。(《三国志·先主传》)

真是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在赤壁之战前,刘备竟十易其主,比易中天所说翻了一番。这么频繁地改换门庭,今天是许大马棒的人,明天又是座山雕的人,反复无常,算是“英雄之义”吗?当然,有几次易主,是形势所迫,但最重要的几次,如离开田楷、离开曹操、离开袁绍,都是主动跳槽的。离开曹操时,还拐走了人家的兵,杀了人家的徐州刺史车胄,可把曹操坑苦了。想当年,人家曹操待你不薄,“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好吃好喝的供着,还给你评了个高级职称——“天下英雄”,这名额只有两个,比现在的院士档次还高呢。谁想你这大耳朵哥们儿竟翻脸不认人,这算是义气,信义吗?当然,正如易中天所说:刘备对于自己的下属(如关羽、张飞等)是“弘雅有信义”的。但那只是内部问题,范围很小,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可谓“春秋无义战”。在群雄角逐中,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谁还讲什么信义、义气?刘备坑了曹操一把,还算是轻的。后来进入了益州,名义是帮助刘璋讨张鲁,刘璋对这个本家弟兄,别提有多么重视了,出成都360里去欢迎,相见后“欢饮百余日”(《三国志·刘二牧传》)麻辣烫不知吃了多少。结果怎么样?刘备竟夺了人家的益州,把引狼入室的刘璋赶到荆州去过窝囊日子,那才叫惨呢!

那么,刘备是不是英雄呢?易中天说是,我也说是,其实古往今来的人都说是。我只是不同意“英雄之义”的提法,那不正确;“英雄之气”和“英雄之魂”也不提为好,那概念模糊,不好界定;只有“英雄之志”的提法,还比较平实和明确一些。

刘备为什么是英雄呢?很简单,因为刘备成功了,跨有荆益,三分天下,你能说他不是英雄吗?大凡我们后人看待古代历史上的事,往往用的是逆推法,某个人成功了,称王称霸了,在历史上有了地位和名声了,于是我们审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甚至包括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就都有了历史意义了,就都是英雄本色了。你失败了呢?就是把天捅了个窟窿,史官不记,也不会有人知道。即或有一些记载,尽管是很露脸的事,人们也解释成是失败的征兆或前提。

成功了的刘备,为什么是英雄呢?这个题目好作,资料不少,俯拾即是:

第一,时人称他为英雄。

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

他还说过:“刘备,吾俦也。”(《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山阳公载记》)俦、同类,不相上下。

程昱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三国志·武帝纪》)

他又说:“刘备有英名。”(《三国志·程昱传》)

或谓太祖曰(不知是什么人说的):“备有英雄志。”(《三国志·郭嘉传》裴注引《傅子》)

刘晔说:“刘备,人杰也。”(《三国志·刘晔传》)

鲁肃说:“刘备,天下枭雄。”(《三国志·鲁肃传》)

周瑜说:“刘备以枭雄之姿……”(《三国志·周瑜传》)

上面所说的英雄、英名、雄才、人杰,意思都差不多。东吴的鲁肃和周瑜说是枭雄,那也一样,在那个时代里,英而不枭,也英不起来。异口同声,舆论所归,可见刘备是英雄的说法,已经形成为那时的“时代意见”了。

第二,有人对刘备特别看好。

曹操,除了自己外,只承认刘备是英雄。

中山大商张世平和苏双,以金钱资助刘备,使他拉起了一支队伍。

在曹操屠戮徐州的危难关头,徐州官员根据陶谦死前的遗言,把徐州让给刘备。

在刘备被吕布击溃的关键时刻,麜竺以家资助军,带来奴客二千,还把妹妹嫁给刘备。刘备的军队得以复振。

第三,刘备有英雄之志。

刘备从小就做过皇帝梦。他家房子的东南角有一颗大桑树,高五丈余,远远看去那树冠就像一个小车盖。刘备儿时与同宗的小伙伴们在树下玩耍,发话说:“我定要坐这样的羽葆盖车。”(车盖以翠鸟羽毛为装饰的车,这样的车只有皇帝才能坐。)他的叔父急忙制止说:“不要胡说,这是要灭门的。”(《三国志·先主传》)

曹操的谋士董昭说过:“备勇而志大。”(《三国志·董昭传》)

刘备在荆州,从刘表的坐上起身上厕所,回来时流着眼泪。刘表怪问之,他回答说:“过去常常身不离鞍,大腿里侧的肉都消瘦了。时光如同奔马,不觉老之将至,而功业无成,所以感到悲哀。”(《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九州春秋》)

在三顾茅庐时,刘备对诸葛亮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奸臣窃夺了皇权),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使我遭受挫折),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三国志·诸葛亮传》)“欲伸大义于天下”和“志犹未已”这些话,正好给刘备的“英雄之志”作个注脚。

总之,刘备的意志是坚强的,虽然屡遭挫折,到赤壁之战时,已经48岁,出道已经二十多年,仍然没有寸土,但英雄之志犹存。真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啊!

做人实称点 2024-04-21 10:54:07

相关推荐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 ②都是自信的误区 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

题目内容: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②都是自信的误区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是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最佳答案:A答案解析:自卑的人轻视自己,自负的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它...
展开详情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

题目内容:amolFeS与bmolFeO投入到VL、c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五音不全指的是哪五音

五音不全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古代的人们是以这五个音为音阶。五音不全在汉语中是一个成语,通常指“音盲”,他们对音乐缺乏理解,不能正确唱出准确的音高。
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
五音中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

木石之心什么意思

木石之心意思:指如木石一样坚定的意志。木石心其实是儒家的一种思想。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击政务,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的意思是:是天性;是本性。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意思是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出处: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选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以其人之道下一句

“以其人之道”的下一句是“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就是使用别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来修养他自身。出自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庸集注》是朱熹对《中庸》作的注。《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