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临终前遗言说了写什么

轻烟薄雾
精选回答

可能很多人都会好奇慈禧在临终前到底说了些什么。慈禧为了自己的政权不肯进行改革,导致大清轮番受到西方列强的压榨,签署了很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慈禧在最后时刻有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么?其实慈禧死前也不希望大清的江山毁到自己的手里,还是希望大臣们能延续下去,也正是这种腐朽不堪的想法,才是清朝一步步走向衰败,使得百姓民不聊生。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后宫乱政的代表,因其昏庸无能贪念权利,受到了无数人的指责辱骂,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人生的尾声会是如何?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天里她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话?这让人不禁感叹道,虽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对于这样一位视权利为一切的女人,还是无法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

1908年,大清的光绪皇帝死后不久,慈禧太后在经历过皇帝葬礼的操劳之后,身体也大不如以前了。11月15日早晨,她虽然表面上像往常一样,一起来便抓紧洗漱梳头,但是,她自己已经知道自己的归期不远了,于是,在宫女太监们的专门伺候下结束洗漱之后,她赶忙开始交代后事。

一开始,她先是把各位军机大臣召集到殿前听旨,主要是和裕隆皇后,摄政王载沣(也就是光绪皇帝的弟弟,溥仪的父亲)一起探讨国家大事,了解他们对于今后如何处理大清事物的看法,并且,向他们传达自己的想法,希望他们可以继承下去,不要把大清的江山弄丢了。

可以说,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鸦片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从慈禧的主战与求和,可以看出慈禧与帝国主义关系的变化。

上午和大臣们的洽谈结束后,认为已经交代完后事的慈禧太后准备吃午饭了,但是,死神似乎也不想让她舒服地走,连最后一顿饭也不让她吃了。刚刚准备吃饭的她突然感到头晕,一时连话也说不出来,后来,还是在众多太医的努力下,她才有了说话的力气。能说话的慈禧太后,深知道自己生死也就是转瞬间的事情了,于是,一刻不敢耽误地命令大臣起草遗诏。

看过自己亲口立下的遗诏,她有所放松,但是,面对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为了掩饰自己曾做下的坏事,也为了给后人一个好印象,她颤巍巍地对下面的大臣们说到:“我一生曾经三度垂帘听政,不知道我的人会认为我是贪恋权势,可是,实际上我确实是迫不得已。”

对于她说的话历史上对此的看法不太相同,有人觉得,慈禧太后的这句话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咸丰皇帝死后,除了让她这个皇太后垂帘听政还真的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而后来的几次听政也是在皇帝无子,皇位继承人尚小的情况之下进行的。

但是,历史上还是有更多的人认为,她这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贴上迫不得已的标签,其实,她根本就是利欲熏心。因为,从历史事实上看来,她为了防止光绪皇帝对她权利的威胁,在“百日维新”之后,不仅将他囚禁了起来,而且,更狠的是,最终将他迫害致死,这难道不是她迷恋权利的表现吗?

更何况,她凭借自己的权利,把中国的专制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这不也是她贪图地位的证明吗?

不仅如此,紧接着她又强调到:“此后,女人不得在垂帘听政,这与大清朝的家法相违背,如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定要加大力度进行惩处;太监不得干政,明朝就是一个最好的殷鉴。”说完这最后的话,她终于闭上了眼睛。

从她最后所说的话中,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能够看出慈禧太后对于自己做过的事情还是有些懊悔的,对于当时大清的情况,可能她也认为自己应该负有一些责任。但是,从慈禧太后的本质上来看,我也不太相信她能够真诚的批判自己的错误。

她再三强调的女子不得干政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害怕,害怕隆裕皇后也会和她一样,抢走溥仪手里的权力。同时,她也不希望大清朝,再出现一位像她一样的女强人,可以说,她死后也无法放弃她自己的专制地位。

而且,以这位女子目光的短浅程度,她根本就不认为大清朝会就此走向灭亡,所以,她说的这一番话,立下的这一系列的规矩,只不过是为了去到另一个世界能够有脸面对列祖列宗罢了。恐怕她就算做了这些,到列祖列宗面前,她还是无法逃脱祸害大清的罪名。

慈禧一生中领导过两次改革,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清末新政,前者是物质层面上的变革,后者是体制层面上的变革。

总结慈禧太后的一生,虽然,从一个女人的角度看来,她也是很不容易的,不仅要忍受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痛苦,而且,在皇位上做着无人理解的孤家寡人,更是一做就是半个世纪。但是,她毕竟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还是一个帝国的领导者,在这一方面她显然做的就不够好了。

她由于自己格局太小不能够正确的处理事情,甚至,残害大臣在帝国飘摇的时候还要为自己过大寿,最终,直到死都不能够很好地认错,这实在是令人不禁感慨。慈禧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

蝴蝶飞飞 2023-08-08 13:35:48

相关推荐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自然界中熔点最高的物质是什么

目前发现,熔点最高的物质是铪合金,熔点高达4215摄氏度。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也就是说在该压力和熔点温度下,纯物质呈固态的化学势和呈液态的化学势相等,而对于分散度极大的...
展开详情

桂圆和猫眼是一种水果么

桂圆和猫眼,桂圆是一种水果,猫眼则是一种宝石。桂圆亦称龙眼,是一种水果。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桂圆为常绿乔木,树体高大,多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又何间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又何间焉”的“焉”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呢。出自先秦左丘明的《曹刿论战》。
原文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描写冬天的古诗 (全诗)

描写冬天的古诗 (全诗):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6、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7、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商鞅变法的时间

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公元前356年、350年先后两次实施。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
经济措施:
1、废井田、开阡陌:
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3、统一度量衡: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袒露与坦露的区别

袒露与坦露的区别:
1、两者的具体含义不同。
袒露用于表示事件、物体,指毫无掩饰的表露,也指暴露,无遮盖,露在外面,显露。坦露多用于表示思想情感,指坦率地表露(思想、情感)。
2、两者的具体用法有所区别。
“坦露”和“袒露”都可以表示坦率地表露,但如果只是用语言文字表白,并未流露在他人面前或暴露在众人面前,就只能用“坦露”。
袒露造句:
1、我向妈妈袒露了我的想法,得到了她的支持。
2、天太热,他袒露着上身。
3、农民们袒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造句:
1、他解开上衣,坦露着胸膛,跨马而去。
2、一年多以来,他首次就上赛季的冲突坦露心声。
3、这时不宜向别人坦露心声或与别人分享你的秘密,相反,这时适合倾听别人。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