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平儿最后被扶正了吗为什么(红楼梦里平儿是什么身份)

耳语
精选回答

红楼梦里的平儿结局是怎样的?

87电视剧版《红楼梦》并未提到平儿的结局。最后一回,贾家人入狱,平儿也是陪在王熙凤身边,一起被带走了。王熙凤死后,整个贾家又是一副树倒弥孙散的场景,可以想象一个无权无势,又生得极貌美的女子,会落得怎样的下场。

贾府被抄家后,平儿的结局是怎样的?

贾府被抄家之后,平儿被贾琏扶正,成为了府里的二奶奶。红楼梦当中描写了很多命运悲惨的女子,但其中琏二奶奶王熙凤的贴身丫鬟平儿虽然之前经历了一些磨难,但相对之下结局还是比较好的,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一府之主,而贾琏在经过这一番动荡之后,也终于看出平儿的好处,自此对平儿一心一意。

平儿从小就在王熙凤的身边伺候,陪着王熙凤长大,又作为陪嫁丫鬟来到了贾府,当初王熙凤一共有四个陪嫁丫鬟,可是几年下来,病的病,死的死,只留下了平儿一个人。王熙凤刚到贾府便开始管家,这其中离不开平儿的帮助,尤其是王熙凤手段强硬,和府里的管事娘子之间关系非常紧张,多次都靠着平儿在其中周全,王熙凤才能坐稳管家的位子。

而王熙凤为了留住贾琏,不让他在外面留宿烟花之地,私自做主将平儿送给了贾琏,对于王熙凤的做法,平儿的内心非常不愿意,因为她深深了解王熙凤的性格,嫉妒成性,因此平儿虽然明面上是贾琏的侍妾,但其实还是丫鬟,平儿夹在王熙凤和贾琏中间左右为难,只能尽力维持,当时宝玉等人提起平儿都非常惋惜。

直到贾府事发之后,王熙凤以往做的那些坏事被揭发出来,扔进天牢病死在里面,平儿虽然是王熙凤的丫鬟,但并没有参与到这些事当中。而且在贾府乱成一团的时候,平儿独立支撑着贾府的管理,这些举动让王夫人等人非常感动。在事情平息之后,王夫人立刻和贾琏商议将平儿扶正,而贾琏在经历过这些人情世故之后,也看清了平儿的真心,因此答应了王夫人,自此夫妻两个人恩爱相处。

红楼梦平儿的结局

红楼梦平儿的结局是被贾琏扶正,成了贾琏的妻子,在红楼梦里面的平儿,本来是王熙凤的陪嫁丫鬟,同时也是贾玲的通房丫头,不过她比较聪明,而且是王熙凤的心腹,帮着王熙凤料理很多家务,为人也很善良。

平儿其实是很聪明的,而且长相也很不错,加上她的心地很善良,所以在协助凤姐料理各种家务的过程中,也会背着王熙凤做好事。平儿并不是那种仗势欺人的人,她心地很善良,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够息事宁人,同时对于王熙凤也是特别的忠心,虽然说也跟了贾琏名分上算是一个妾,但是从来不去争风吃醋。

平儿是《红楼梦》里的一股清流,她独自一人周旋于庸俗的贾琏和霸道的王熙凤之间,让这夫妻俩都对她心生好感。贾府的下人都对平儿心存好感,心生感激,对王熙凤则是敢怒不敢言,畏惧凤姐之威。平儿利用自己是凤姐心腹的条件,处处给自己留余地,赢得好名声。

红楼梦平儿最后结局是什么?

平儿面对王熙凤的管家之俗事和威仪,以及贾二爷的淫威,并没有任何的惧怕,而是在王和贾中间起一个和事者的作用,也可以说起一个平衡的作用。后两句是说糊涂的读者犹如村妇般不知世事,她们卑贱的眼睛怎能分辨得出平儿的高洁之处呢。后一句话正应了前面的“俏也不争春”。“平”者,屏也,平儿默默地缓和着王熙凤和贾琏、王熙凤和贾府众仆、贾府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

平儿是《红楼梦》中的重要女性之一。她的名字应该列在“金陵十二钗”的副册里。这是因为,她不仅是管家奶奶王熙凤的陪嫁丫头,成为当权者的“心腹”;更重要的是她在当权者默允之下做了通房大丫头,名分上是“丫鬟”,实际就是贾琏的小妾。

平儿总是拒绝贾琏的求欢,为何后来又把她扶正?

《红楼梦》里的人物性格复杂,线索众多,姑娘小姐个个才华出众,各位陪房的丫鬟也耳濡目染,有思想、有品位。

王熙凤的丫鬟平儿就是这样一位有见识、有涵养、懂策略的女子。在贾府这样一个大染缸里,她就像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犹弄潮耳。

01

平儿是王熙凤的陪房丫鬟,熙凤曾有过四个陪嫁丫头,后来就只剩平儿了。不仅没死,最后凤姐死了还被贾琏扶正。

熙凤就像一位枭雄,卧榻之旁岂可留他人酣睡。但是平儿是她左膀右臂,片刻离不得。伴君如伴虎,居然让老虎都宠爱了自己,平儿有何等本事?

不是平儿不想上进,而是她懂得策略,知道主子的性格秉性,也知道如果干事出格,会让这个醋坛子打翻一地。

平儿长得水灵,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了她就一直夸奖不停。平儿还心地善良,不仅把凤姐的任务交代好,还私下里塞给她一些东西:“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狠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

贾宝玉也懂得平儿的处境:”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琏凤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贴,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

一边是浪荡的贾琏,一边是醋意的凤姐。平儿就像一块夹心砖,两边受堵,两边都陪着小心。

02

熙凤非常依赖她,大事小情如果都是自己一把手,岂不是要累死。她第一次出场就被作者定性为“凤姐的一个心腹通房大丫头”,是贾琏的名正言顺的半个妾,但更是熙凤的心腹。

凤姐生病,探春被委托去管理财务,平儿也协助她工作。因为长期在主子身边,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所以平儿对府里的大事小情、个人性格脾气、丫鬟婆子的关系等等都了如指掌,所以协助探春工作是得心应手。

如此能力,凤姐岂能放手。最主要的还有一点,如果她把身边的丫鬟都赶走了,一是没人使唤,二是被人说闲话,显得自己不能容人,让丈夫没有侧室也有违妇道。凤姐可是要面子的,不愿被人指三道四说闲话。

03

男主子可是从来不省事,家里有妻妾,却又喜欢上了尤二姐。凤姐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但是却明地里支持他,甚至主动要把二姐接回家。一是为了丈夫的面子,二是为了方便下手。

但是平儿却看不惯凤姐的做法,虽然同情二姐却不敢声张,只是尽点心意,二姐死后她背着凤姐处理了丧事。也许是因为这件事贾琏更加信任和喜欢平儿了,也让故事更有戏剧性。

但是男主人是风流惯了,贾琏曾经和多姑娘幽会,平儿从枕套中抖出一绺青丝,但她隐瞒了事情真相,避免了一场风波。

平儿就像一座屏障,把凤姐和贾琏的矛盾分割开。这让贾琏更加觉得自己又欠了她一笔债,当时就表示感谢和亲热,但是平儿却压抑着自己的性情,故意躲开了,这不是不识相,而是欲擒故纵,看看就知道平儿有心机。

04

读者几乎找不到平儿任何可以诟病的地方,她对凤姐忠诚,又真心关爱贾琏,也对下人宽和公平,不卑不亢,没有因为主子有地位就颐指气使,借主子耍威风。

贾琏在凤姐生日偷吃那一次,审问小丫头的时候,王熙凤巴掌拍的天响,平儿说:“奶奶仔细手疼”。

然后进屋,那个鲍二家的还在嚼舌头,“倒是把平儿扶正,那还好些”。凤姐又是一顿狂飙,连平儿也被打了,但是平儿的表现绝对是让人想不到,先认错说自己顶撞了奶奶,所有都怪那个娼妇,惹得熙凤也觉得特别不好意思。

没有预演,没有筹谋,考验的是平儿的临场应变能力,太有情商了,怎能让贾琏不喜欢,又如何让熙凤再忍下黑手。

与袭人比较,不像她那样盼望做宝玉的姨娘,不断地规劝宝玉读书,而是做好本分工作;与晴雯比较,不似她尖刻、嘴不饶人,而是待人和气,平易近人;与司棋、入画等比较,也完全是不同的感觉。

所以《红楼梦》中的每一位角色都是具有独立性格,即使像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袭人是宝钗的影子,也是不可替代的。平儿在凤姐身边长大、成长,学会了她的精明,却没有传承她的狡诈,所以才被更多的人喜爱,当然也包括贾琏。

一杯酒一世兄弟 2024-05-03 14:02:47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