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司马干)

唐僧洗头爱飘柔
精选回答

1、司马懿与正妻育有三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三子司马干。

2、司马师和司马昭文武兼备,在司马懿之后,兄弟二人相继发力,一步步地掌控了曹魏政权。

3、与文武兼备的两位兄长相比,司马干只能说是碌碌无为,但是,这也不能说他不长进,而是因为他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头脑清醒的时候少,发神经的时候多。

4、朝廷发放俸禄赏赐,有时是布帛,下人代他领回来,问他放在哪儿,他随手往院子里一指:“就放这儿吧。

5、”结果,风吹日晒,雨淋霜打,成堆成堆的布帛腐烂成垃圾。

6、更令人不解的是,一到下雨的时候,司马干就把犊车(贵族乘坐的牛车)扔在外面,而把露车(平民装东西的车,无帷盖)放在室内,人们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文绉绉地说:“露者宜内也。

7、”官员们来拜访他,通报姓名之后,他既不回绝,也不应允,只让人站在门外的车马旁,然后似乎忘记了这回事儿,一直到天黑也不接见人家。

8、司马干并不只是一个温和的精神病患者,他还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恋尸狂。

9、他的爱妾死了,寿衣穿上了,丧礼举行了,尸体入棺了,人们要钉棺了,司马干站出来,挡在棺材前,说:“先别忙,我还想让她多陪我一些时日。

10、”接着,他让人把棺材放置在后面的空屋子里,有需要了就打开一次棺材,然后爬进去奸尸。

11、直到尸体腐烂,他再也无法享受与爱妾在一起的欢愉时,才让人将爱妾安葬。

12、司马干之所以会有这种癖好,还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13、父兄用阴谋和杀戮窃取曹魏政权,在司马干心里留下了阴影,现实世界让他不安。

14、两位哥哥的力量太过强大,以至于能够统治天下,接受所有人臣服膜拜,而他却只能是被人照顾,生活在大家同情甚至蔑视的目光下。

15、侄子晋武帝死后,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马衷即位,宗室诸王强臣欺弱主,司马家的老少爷们儿、叔伯兄弟,你方唱罢我登场,本该友慈孝悌的一家人,却相互间杀红了眼,踩着亲人的尸体,走马灯般地抢占权力宝座……作为司马家的老人,同根相煎的残酷怎会不让他对人世充满恐惧?现实是可怕的,司马干能不能从爱情找到一丝慰藉呢?他的父亲司马懿和其母亲本来是对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妻,但是最后父亲宠爱柏夫人,疏远母亲,以至于母亲连见父亲一面都成了奢望。

16、他的哥哥司马师的妻子身出名门,其母亲是曹氏的女儿,其舅父是曹魏的大将军。

17、大嫂曾经为司马师的事业出谋划策,也算是夫唱妇随。

18、但是,最后大嫂看出司马师有谋逆之心,而司马师则对来自曹魏家族的大嫂颇为猜忌,两口子不仅同床异梦,而且成了敌人,最后,司马师鸩杀了年仅23岁的大嫂。

19、目睹哥嫂由侬情我意变为你死我活,司马干知道,夫妻关系原来也潜伏杀机。

20、再看看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暴戾嫉妒,竟手持画戟,猛击其他妃子的腹部,当场打得胎儿流产坠地,还独揽大权,以致朝政混乱……女人原来这么可怕啊,司马干恐惧地想。

21、其实,恋尸是司马干在重压生活之下不得已的心理防御。

22、他觉得,恐怖的现实之下,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牢牢把握的,正如王府院子里堆积如山的布帛,很快就会腐烂如尸。

23、而那些登门求谒的官员,也都带着企图和欲望而来,比尸体还可怕。

24、犊车和露车真的不好区分,活人和死尸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明显……司马干恋尸等怪异行为无不见证着一个敏感脆弱的王爷对现实的态度,也许这正是他被人视为精神病的原因。

25、然而,司马干的内心其实也存有一抹阳光。

26、虽然他不愿意接见那些用心不一的访客,但是哪天他横下心来,硬着头皮接见一两个人,却总是恭恭敬敬,谦逊有礼,丝毫没有王爷架子。

27、齐王辅政,大权独揽,为非作歹,不肯见人的司马干一反常态,主动拜见齐王。

28、齐王一看老人家这么给面子,无比激动,出门迎拜。

29、司马干理也不理他,径直进门,蹲坐在齐王的床上,也不让他坐下,对他说:“你不要像白女儿那样啊。

30、”什么白女儿,齐王猜不透老疯子说的疯话。

31、其实这句话包含深意,“白”与“柏”谐音,“白女”就是柏夫人,赵王乃柏夫人所生,所以叫“白女儿”。

32、司马干这句话是在劝告齐王不要重蹈赵王的覆辙。

33、可惜,齐王只把这句用心良苦的劝告视为疯话,依然故我,最终被长沙王围攻,兵败被擒斩首,暴尸三日。

34、司马干闻讯,失声恸哭,对左右说:“宗室日衰,唯此儿最能成器,却又被杀害了,从现在开始,司马家危矣,天下危矣。

35、”疯话是真话,此后“八王之乱”达到高潮。

36、“八王之乱”的最后一位王是东海王,他到达京城洛阳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司马干这个家族长老,但是司马干闭门不见。

37、东海王在平原王府门前驻车半天,司马干才让人致歉,让他回去,而自己却从门缝中偷看东海王。

38、人们对着把眼睛贴在门缝上的司马干指指点点,都说他真是一个疯子。

39、可是,谁知道那双贴在门缝上的眼睛,是多么渴望阳光,是多么希望渐行渐远的东海王能给司马家、给天下带来一抹阳光啊。

40、可是,活人终究不如尸体指望得上,没有人能够让阳光照进这个老人的精神世界。

41、带着对阳光的渴望,他等到80岁,非但没能等到希望,反而眼看着局面越来越糟,最后,他无奈地撒手人寰,自己也成了一具尸体。

42、他死后五年,晋愍帝投降后赵,西晋宣告灭亡,中华大地开始陷入五胡十六国的大分裂时期。

为将来而努力 2023-08-15 12:35:13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李白谪仙人称号出自

李白“谪仙人”称号出自《对酒忆贺监二首》。
原文: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
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的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南至越南,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计熟事定 举必有功什么意思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是汉语词汇,意思是计划成熟,事情安排就绪,战争的发动必定成功。出自唐代刘禹锡《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
原文节选:
臣负恩方镇,初惧寇戎,正于忧迫之时,果闻仁圣之谕。攘却凶孽,不劳干戈。臣静思远图,为国久计,莫若存信施惠,多愧其心。岁通玉帛,待以客礼。昭宣圣德,择奉谊之臣;恢拓皇威,选谨边之将。积粟塞下,坐甲关中;以逸待劳,以高御下。重以金玉之赠,结以舅甥之欢。小来则慰安,大至则严备。明其斥候,不挠不侵。则戎狄为可封之人,沙场无战死之骨。若天下无事,人安岁稔,然后训兵,命将破虏。摧衡原州,营田灵武。尽复旧地,通使安西。国家长算,悉在于此。计熟事定,举必有功;苟未可图,岂宜容易。此皆陛下朝夕倦谈之事,前后立验之谋。臣质性顽疏,筹画庸近。受恩非据,敢忘献忠?犬马之心,实所罄尽。谨遣某官奉表。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衔得云中尺素书什么意思

“衔得云中尺素书”意思是给她衔来了一封书信。出自唐代李白的《捣衣篇》,是南北朝乐府旧题,此题起源于古琴曲《捣衣》。此篇题作“捣衣”,《乐府诗集》未收,诗中并不着重写捣衣,只闲闲地提了一句“夜捣戎衣向明月”,因此“捣衣”只是作为闺怨的代词。李白此诗是为闺怨而作。
原文: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此诗的开头就写少妇在闺中愁思远人,忽得来信,报道丈夫仍滞留交河之北。其实不必一定要信来,信也不会由春燕捎来,春燕从南边海上归来也不可能带来极北的交河的信,这些都是虚拟,甚至是不合理的虚拟,只是借以画出闺中思妇“愿为双鸟泛中洲”的遐想而已。诗的场景是在少妇的闺房,全诗充满渲染闺房里的景况和闺中独处的哀怨;并以想象中的征夫的处境“君边云拥青丝骑”、“晓吹员管随落花”和眼前闺中的光景对照,点染出少妇的魂驰塞外。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