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朝征东行省的设立

对面说再见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高丽

征东行省

元丽关系

正文:

一、征东行省的设立

在元帝国征伐天下的过程中,对东北小国高丽的征伐遇到了坚决的抵抗,尽管高丽国小民弱,但元朝始终没有能够完全征服高丽这个国家。但经年累月的战争也使双方都疲惫不堪,由于处于弱势一方,高丽统治者首先向元朝表示了臣服,遣质子于元。而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当时作为质子留在元朝的世子倎最先对忽必烈的统治表示了拥护,这获取了忽必烈的信任以及大元皇帝女婿地位,也是的高丽皇室在元朝高压统治下保留了高丽的相对独立地位。

尽管如此,元朝对高丽的干涉仍然极为深广。据《元史》卷十二记载:至元二十年正月乙丑,“以阿塔海依旧为征东行中书省丞相”。四月壬辰,“以高丽王就领行省,规画日本事宜”。甲午,“高丽国王王请以蒙古人同行省事”。癸卯,“授高丽国王王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仍驸马、高丽国王”。五月甲子,“立征东行中书省,以高丽国王与阿塔海共事”。

《元史》

卷十一

《世祖纪》

元朝于至元二十年(1283年)正式设立征东行省,但其设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加强对高丽的统治,而是为了征服日本。

据《元史》

卷九十一《百官七》记载:“征东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年,以征日本国,命高丽王置省,典军兴之务,师还而罢。大德三年,复立行省,以中国之法治之。既而王言其非便,诏罢行省,从其国俗。至治元年复置,以高丽王兼领丞相,得自奏选属官,治沈阳,统有二府、一司、五道。”

《元史》

卷九十一

《百官七》

《元史》卷六十三《地理六》的记载与之相同,尽管《元史》的记载较为简略,但征东行省设立的初衷是元朝为远征日本而在高丽设置的军事机构应属无误。但由于忽必烈时期的两次东征日本均未果,征东行省也因此屡次兴废。

二、征东行省的特殊地位

据日本学者北村秀人的研究,高丽国设置征东行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设置的征东行省是为征讨日本而设置的军事机构,后期设置的征东行省是为统治高丽国而设置的地方统辖机构。

关于征东行省设立之初的性质和作用,前文已有述及。而在讨伐日本失利撤置征东行省之后,元政府为了加强对高丽的控制,稳定东北局势,又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重新设置了征东行省,而后期(1287年至元末)所设置的征东行省,是具有羁縻统治特点的地方行政建置。

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建置是行省,而征东行省是因内属国——高丽国而设置的,它与内地行省不同,高丽国并没有因为征东行省的设置而消失,而是始终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元朝以高丽王为行省长官,以高丽官吏为行省的主要官员,因高丽国俗而统治之。在名义上征东行省官员是由元朝任命,执行元朝的旨意,代表中央统辖高丽,实则高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而保留了下来。

《元史·世祖纪》记载:

至元二十四年(

1287

年)

五月,“授高丽王睶行尚书省平章政事”。二十五年二月,“己卯,以高丽国王王睶复为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二十八年(1291年)

五月,“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驸马高丽国王王睶为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

《元史》

卷14、15、16

《世祖纪》

可以确定作为行政建置的征东行省设置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五月,即高丽忠烈王十三年(1287年)。而由于征东行省初设,制度多有损益,因此高丽王的官职也几次变更。

终有元一代,高丽国王的封号中始终带有“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的头衔。这样高丽在形式上成为元朝的一部分,在征东行省的外衣下,高丽王国艰难地维护着自已半独立的地位,得以基本保持自己原有的政治体制。尽管期间曾有过几次反复和危机,但直至元末,元丽两国之间始终维持着相对和平的关系,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高丽国的胜利,蒙古人灭国无数,却唯独留下了小国高丽,这也是高丽人顽强抗争的结果。

三、征东行省在元丽关系中的影响

自忠烈王以后,历代高丽王即位之时都要接受元朝的任命(行省长官)和册封(高丽王),以表示高丽对于元朝的臣属地位。元朝对高丽还实行了联姻政策,忠烈王以后几乎凡成年的高丽王都要迎娶蒙古公主为王妃,如忠烈王与元成公主(齐国大长公主),忠宣王与蓟国大长公主联姻

《元史》

卷24、30、41,他们的后代有的即位为高丽王,高丽也因此被元人称为“驸马国”。另外,元朝皇帝要求高丽贡女于元,大量的高丽女子进入元代宫廷,而蒙古贵族们也上行下效,纷纷以迎娶高丽贵族女子为荣。政治的统一和大量人口的流动也导致了频繁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但由于征东行省在高丽国具有居高临下的特殊位置,元朝派遣的达鲁花赤往往征敛无度,欺男霸女,“滥受朝命,擅作威福”

《高丽史》

卷三十九

《恭愍王世家》

五年10月条

,高丽国中上至国君,下至百姓,都饱受欺凌。这些恣意妄为的行省官员有的被绳之以法,但仍有弄威福者,被高丽人“疾之如狼虎”。

元朝和高丽内部的一些人还几度想将高丽内地化,但在高丽的强烈反对下都没有实现。主要的有以下几次:

忠烈王二十八年(元大德六年,1302年),辽阳省提出“并征东辽阳为一省,移司东京”;

《高丽史》

卷三十二

元武宗至大二年三月(1309年),“辽阳行省右丞洪重喜诉忠宣王不奉国法恣暴等事”,“欲立行省”

《元史》

卷23

;忠肃王十年(至治三年,1323年)

正月,“柳清臣、吴潜上书都省,请立省,比内地”

《高丽史》

卷三十五

;忠肃王十七年(天历三年,1330年)

闰七月戊子,“郎将金天还自元,言朝廷据前征东行省左右司郎中蛮人蒋伯祥状,议于东国将置行省。”

《高丽史》

卷三十六

忠惠王后四年(至正八年,1348年)八月庚子,“李芸、曹益清、奇辙等在元中书省极言王贪淫不道,请立省以安百姓。”

《高丽史》

卷三十六

尽管元朝将高丽内地化的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所列五次立省之议的提议者,除大德六年辽阳省那一次不知为何人提议外,只有蒋伯祥为汉人,其余三次都是由高丽人提出的。高丽内部也分为亲蒙派和独立派,其中亲蒙派如奇氏等将高丽内地化的提议,是在试图借助元朝的力量,以便于在高丽内部的政治斗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就元朝来说,除了初期对高丽的征伐,到了元朝中后期,元朝其实是无意也无力将高丽内地化的,由于当年高丽对蒙古的军事进攻的长期顽强的抵抗,留给了蒙古人深刻的印象。如忠烈王十七年二月,因哈丹犯境,高丽向元求援,元世祖对使臣说:“尔国,唐太宗亲征尚不克,又于我朝初未归附,我朝征之,亦未易捷,今此小寇,何畏之甚耶。”

《高丽史》

卷三十

另外元朝一统中原后,其扩张性也逐渐衰落,一部分元朝大臣担心如果高丽内地化引起反抗的,元朝将陷入战争的泥淖,也不赞成扩张。其中大臣王约的议论是较有代表性的:“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

《元史》

卷一七八

征东行省是元帝国在高丽统治的象征,但随着元帝国的逐渐衰落,其影响也在削弱,逐渐变为高丽内部政治斗争的工具,对高丽的统治也逐渐名不副实。到元顺帝后期,由于元被明打败,退居漠北,征东行省也名存实亡。元朝末年,高丽恭愍王在位期间,征东行省作为元朝特殊行政区的职能被高丽国自行取消,高丽国又恢复到原来内属国的地位。

四、总结

征东行省的设立和消亡伴随了元帝国在中原地区统治的始终,作为扩张工具的征东行省因跨海征伐日本的失败而被罢置。大多数时候,征东行省是作为元朝统治高丽的象征存在的。由于高丽军民的顽强抵抗以及一系列特殊原因,高丽将其独立性保留了下来,征东行省也成为了元朝诸多行省中的一个特殊的存在。

征东行省的存在加强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但这种交流是建立在强权之上的,给高丽人民带去了极大的痛苦。随着元帝国的日益衰落,征东行省逐渐成为了高丽内部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到高丽恭愍王时期,高丽恢复了自身的独立性。

一帆风顺 2022-07-25 02:11:59

相关推荐

如何更改图片上的文字 这个方法还是很简便的

用美图秀秀就可以更改图片上的文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电脑上下载并打开“美图秀秀”,点击“美化图片”。选择“打开一张图片”,打开需要修改的图片。点击“消除笔”,涂抹需要修改的文字。点击“应用”即可消除文字。打开...
展开详情

神兽放假经典语录 神兽放假经典唯美语录

终于放寒假了,各路神兽欢聚一堂,势必闹个天翻地覆。“神兽”归笼!妈妈送孩子返校后哈哈大笑:他不开心我开心开心开心,在家三个月的神兽终于归笼了,期待俩个月后的蜕变!这周日是不是工作日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家里的...
展开详情

打扮自己9大技巧 让你一天都美

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压全脸:清洁皮肤后,在涂抹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轻压于全脸。肌肤外多余的油脂会容易造成脱妆。切记不要使用吸收力过强的吸油面纸,适度地吸收油脂还是使用纸巾最恰当!别忘了检查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和鼻...
展开详情

?怎么读 ?的拼音是什么

的拼音:mì和miàn。的笔画共12画。的部首为言。的解释:《集韻》眠見切,音麪。《類篇》誘言也。...
展开详情

经典个人签名 最经典的个性签名

人生到老不容易,不能事事都如意。一杯苦酒对月歌,歌不尽离愁,明月清风与谁说,说不出寂寞。快乐不像烦恼那样随时随地的跟随在你的身边。你在飞奔,我在行走!可我,永远不会摔倒。时光不老、我们依旧还在。哥,不寂寞。因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什么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出自唐·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刘禹锡的这首诗历来被称为咏洞庭君山诗的杰作。烟波浩渺,一岛浮翠,如果说明湖如画,那么君山实在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此诗写洞庭湖月夜之美,澄澈的湖水与皎皎秋月的素光交相映辉,进而将洞庭湖比作银盘,而将君山说成是置于这个银盘上的青螺杯。
洞庭湖和君山都是十分壮观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却变成了案上的杯盘,可以体味出诗人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诗思的旷大,而闲闲写来,妙喻天成,不仅在于诗人功力的深厚,更表现出一个真正的诗人对描写对象的独特感受。

蜀道难 李白全诗

李白的《蜀道难》全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节选:
唉呀呀,多么高峻多么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劳地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低伏的意思是什么

“低伏”的意思是处于低下的地位、屈服、顺从。“低伏”读音为dī fú,意同“伏低”,出自元代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则这个苏小卿怎肯伏低。”
“低伏”造句:
1、一道强猛的气息如飓风一般扫过两界原前得战场,野草低伏,万物寂声。
2、孩子们低伏的头颅,磬折的膝盖,汇成扭曲的海洋。
3、初秋的赤水河迎着西边的红日,河水透出一分璀璨的妖艳,浅草低伏着像被折弯了腰。
4、对万秀来说,那半柱香便是平生中燃的最快的一次,抬头见林剑澜坐在地上,头低低伏在胳膊上看不见表情,更加觉得心碎肠断。
5、她扑通一声向着对方跪下去,将头低伏地面不起。

普希金代表作

普希金的代表作有《自由颂》、《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上尉的女儿》。
1、《自由颂》是普希金第一篇歌颂自由的诗篇,是他较早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反专制的檄文,也是他遭到流放的原因。该诗是在尼古拉·屠格涅夫家写成的,他家住在保罗一世遇难的米歇尔王宫的对面,能看见保罗一世遇难的宫殿,因而对宫廷阴谋写得有声有色。
2、《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长篇诗体小说。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3、《黑桃皇后》开辟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罪与罚的宗教神话主题的先河,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始宗教神话的正义审判观。普希金借助对被得堡上流社会日常生活的描述,旨在通过幻想和梦境等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背后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不可见的、充满毁灭的力量,营造一种神秘、离奇、奇异、具有现代神话特征的超验的世界。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于1825年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创作的一首诗歌。诗歌全文表述了一种积极乐观而坚强的人生态度,并且因它亲切和蔼的口气让许多人把它记于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了激励自己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座右铭。
5、《上尉的女儿》是一部反映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历史题材小说。历史上,贵族社会和沙皇政府一贯丑化普加乔夫,把他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强盗,而普希金却怀抱琵琶另弹别调,把他塑造成一位机智勇敢、乐观豪迈、胸怀远大理想而又深受人民爱戴的农民领袖,同时在作品中生动地展示了这场运动波澜壮阔的规模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表达了作家对封建压迫下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农奴制度与专利统治的深刻批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