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文暑假里的一件事(作文暑假里的一件事)

难得用心
精选回答

1、下面,是我的学生写的一篇作文.村东,那一棵柿子树青龙职中 赵财忠 村东,有一棵好高好高的柿子树.它生长好多年了,我说不清,妈妈说不清,奶奶也说不清.树虽然老了,可一到秋天,仍挂满了红红的大柿子,惹得我们这些娃娃眼馋,嘴馋.我背着书包从树下走过,盯着树上的红柿子,口水都流出来了,久久舍不得离开.这时,树旁的小茅屋的门“吱”的一声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了出来.他,就是柿子树的主人——五保户秦爷爷.他曾有过妻子,不过,我没见过,听奶奶说,她死得很早,那时,他们的女儿才四岁.后来,女儿出嫁了,就剩下他和这棵树,时常可以看见他在树旁忙碌些什么……“忠忠,”秦爷爷见我痴痴的样子,说,“想吃柿子了哇?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柿子是涩口的,要烘过才能吃.等爷爷烘好了,请忠忠吃,乖,读书去吧!”秦爷爷说的话是真的.每年他柿子出缸的日子,就是我们这些娃娃的节日.十几个娃娃被他请来,在院子里叽叽喳喳的闹着.这时,他就会从屋里端出一个簸箕来,那里面,装着红红的大柿子.于是,我们一起围上去,十几双小手长长短短地伸着,十几张小嘴亲亲热热地叫着:“秦爷爷,给我,给我!”秦爷爷满面笑容,把柿子一个一个放在伸着的小手里,一边放一边说:“胖墩儿一个,猴子一个,黑娃儿一个,忠忠一个……一人一个,人人都有.”先拿着柿子的,都不会马上吃,总是等大家都拿到了,一起看看,比比,然后,才像谁喊了预备起似的,一齐吃了起来.最后,在你笑我身上粘着柿子皮,我说你嘴边糊着柿子汁,他讲他把柿子米都吞进去了的欢笑声中散去.一边走还一边吼着自编的歌:“红柿子,蜜蜜甜,看倒看倒要过年……”说真的,在秦爷爷家吃柿子,真有过年一般的快乐.然而,也正像过年,一年只有一次一样,在秦爷爷家吃柿子,一年只有一次.而那树上的红柿子,是要在树上挂一月两月的.每当我们从那儿经过,便不免眼馋,嘴馋,心馋.后来,我们几个调皮鬼,打起了偷柿子的主意.主意是胖墩儿出的,猴子、黑娃儿和我都赞成.一天下午放了学,我们开始了行动.我小些,给他们提鞋子,拿书包,他们三个上树.刚上树摘了几个柿子,秦爷爷的门就“吱”地一声开了,他们三个吓坏了,急忙往下梭,秦爷爷见了,着急地喊:“你们……你们……别……别……”猴子、黑娃儿行动快,两下梭到了地上,拉起我就跑,这时,胖墩儿离地面还有四五尺高,见我们跑了,心一急,手一松,掉了下来.最倒霉的是,头碰在了一块小石头上,血,流了出来.这下可闯祸了,胖墩儿是村长的宝贝疙瘩,而村长夫人又是远近闻名的泼妇,当秦爷爷背着胖墩儿登门道歉时,村长夫人把秦爷爷骂了个狗血喷头,硬说胖墩儿头上的伤是秦爷爷用竹竿戳的,我们讲了实话,可她不听,说我们被秦爷爷的柿子哄着了,哭天哭地地吵闹.后来,秦爷爷付了胖墩儿的全部医药费,村长夫人仍不放过他,三天两头到他的门前骂,骂他是独骨头,骂他是绝根倒苗的,骂他是众人供的猪……还有许多写不下来的脏话.一天放学,我们路过秦爷爷家,一下想起好久没有见过秦爷爷了,跑近一看,门虚掩着,喊了几声,没人应,进去看,只有几样破家具扔在那里.后来,我们才知道,秦爷爷在一个晚上,悄悄地离开了家,到他远嫁的女儿那里去了.我们几个好后悔,好伤心.聚在一起,默默地流了好一阵眼泪.秦爷爷走了,柿子树没人管了,到了秋天,树上只稀稀疏疏地挂了几个柿子,而且,不等红,就不知被谁打去了……我们好想秦爷爷回来,每次从那里走过,我们都要深情地看看那屋、那树……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柿子,不是没有钱买,而是在等秦爷爷的柿子.如果他回来了,我还会像以往一样,伸出双手,深情地喊:“秦爷爷,给我一个,给我一个!”秦爷爷会回来的,我相信.“放假喽!”我们像出穴的新蝉,像刚出笼的鸟儿,像整天在树上爬高蹿低的猴儿,开心愉快。

2、盛夏的中午,烈日高照,大地好像都要被烤得冒出浓烟了,树叶也都快被烤焦了。

3、蝉儿扯着高嗓门,费力地喊着。

4、我和表哥在院子里开始捉蚱蜢。

5、我们兄弟二人把四只眼睛瞪得圆圆的,认真地搜寻起来。

6、突然,表哥说:“嘘,别出声!”只见表哥慢慢地俯下身,双手猛地一扑。

7、“逮住了,逮住了!”表哥眉开眼笑,“怎么样,厉害吧?”看那样子,简直和士兵打了个胜仗一样。

8、我心想:不就是一只小蚱蜢吗,我也能逮一只,神气啥呀。

9、于是我在草丛里搜寻起来。

10、忽然,我脚边的一颗草一动。

11、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蚱蜢被我的脚步惊动,从这颗草跳到了那颗草上。

12、它穿着和小草一样绿色的衣服,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呢。

13、嘿,这只蚱蜢不错。

14、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双手一扑。

15、只听扑通一声,我不但没有捉到蚱蜢,自己倒跌进了泥坑里,成了个泥人了。

16、表哥见了,捂着肚子哈哈大笑。

17、唉,今天捉蚱蜢失败了。

18、但我明天一定会捉到的。

19、表哥你等着瞧吧!

青春依旧 2023-12-08 13:14:14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K9教育是指什么阶段

K9教育是指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K12,教育类专用名词(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
k9和k12教育模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其主要差距在于k12指的是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们要接受12年的教育,而k9只有九年。
但是k9和k12都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们不论是参加k9教育还是k12教育,学生们都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老师们也会一心一意的为学生服务,学生在不仅可以参加正常的课程,还能够参加很多艺术培训。
在语文和英语的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会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这两项技能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在数学,物理课堂上,老师会帮助学生锻炼学习思维,提高思维能够让学生尽快走上正确的学习轨迹。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能够参加绘画,音乐,科学等课程,可这可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虔的含义是什么

“虔”的含义是恭敬。本义:虎行走的样子。引申为勇武、强固。诚敬;诚心。江西省赣州市的简称,古代赣州先称为虔州,宋朝时,虔州更名赣州,赣州的简称由此而来。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虔,虎行皃。”
2、《诗·商颂·长发》:“有虔秉钺。”
3、《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以告虔也。”
4、《左传·成公十二年》:“虔卜于先君也。”
5、《国语·鲁语》:“纠虔天刑。”
造句:
1、她俩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2、人们喜欢外表的虔诚,可是里面却罪大恶极。
3、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縟节,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翻译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意思是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出自《汉书·张良传》。
原文节选: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译文: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在东面见到仓海君,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历史学的重大贡献。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出自唐代王昌龄《采莲曲》。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