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西王是谁

幸福一生
精选回答

太平天国西王是谁,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问题,课考拉为大家搜集整理以下内容。

太平天国中的天王,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分别是谁?

太平军在1851年永安州被清军围攻时,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这五王以杨秀清为领导。后来1854年又封秦日纲为燕王,胡以晃为豫王,共计七王爵,以东王杨秀清为最高,节制其余六王,萧朝贵地位也比较高,其次是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属于弟弟,秦日纲、胡以晃是弟中弟。

天京事变后杨秀清和韦昌辉同归于尽,秦日纲死于非命,胡以晃病亡,加上冯云山早死,仅剩洪秀全、石达开两位王爵。但局势开始动荡,愈发难以控制,洪秀全便开始滥封王爵笼络人心,也开始接受儒家,召开科举,解放婚禁等。在这期间李秀成、陈玉成、洪仁?、李世贤、林绍章等领兵大佬、中央能臣纷纷被封为王爵,石达开被急调进京,洪秀全却不希望石达开成为第二个杨秀清,因此封自己的两个兄弟为王爵牵制石达开,在中期洪秀全又相继封了一系列王爵来进行权力的再平衡。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在将领的抵制声中取消了两个兄弟的王爵。

洪秀全在石达开走后利用蒙得恩作为“宰相”,蒙得恩却没有威信能够真正的应对日益严重的时局,因此洪秀全被迫允许实权派李秀成、陈玉成进入政局,李秀成为了应对洪秀全的压力而拉拢李世贤、韦俊等人相继进入决策层,对抗洪秀全的集权欲望,洪秀全被迫就范。1859年封洪仁?为干王,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李世贤为侍王,杨福清为辅王,蒙得恩为赞王。这六个新王爵主导了这时期的太平天国之政治。洪秀全在中期也开始愈发重视拉拢自己的亲族,封了许多自己的亲人为王,数量大约在十几人左右。这之中李秀成等人代表的地方强权将领和洪仁?、洪秀全家族所代表的中央贵族分成两派,洪秀全为了制约李秀成的权力,而开始大量封王。

1861年秋天,时局愈发不可控制,各股势力起兵响应则立刻被封为王爵,有的领兵数百打出太平天国旗号便可封王,根据一些论文统计,大多认为后期封王多达两千多人。就像明末滥封总兵职位以换取地方武装援助,清朝在蒙古西藏封了数十个亲王数不清的公侯以拉拢他们一样,在这时候王爵所代表的东西不那么尊贵而只是权宜之计。很多人刻意的渲染太平天国封王的数量来嘲笑太平天国滑稽,但实际只是历史上政权灭亡前挣扎的常态,并不是那么滑稽不可理喻的东西。北方的清朝同时期为了筹措军费而公开售卖官职,也造成了数万人排队做清朝的知府道台。

太平天国这期间的封王来源主要是:有能量者保奏而中央不敢拒绝,有钱粮者捐助中央封赏,为了稳定广西老兵而封赏,为了增强洪秀全血亲和家乡派的影响力而封王,为了拉拢地方义军共同作战而封王等等。

洪秀全一开始自称天王而封东王,没打算在现实政治中维持自己超然的地位而是希望用宗教影响力保持在高层中独尊的地位,因此他后期滥封王爵起来是毫无心里负担的,到了能够有一点用就干脆封了的地步。

殷本纪里说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八百即是各领一军的大小将领,周纷纷赐予他们爵位,楚君的子爵传闻便是这里而来。太平天国赐予追随他们的地方武装以王爵,类似于此。(全篇弟弟见解,求委婉打脸)

太平天国猛将如云,最厉害的五个人分别是谁?

都知道当年太平天国猛将如云,三国时期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吴国东吴四英将。这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啊 。太平天国也有五虎上将,分别是:李开芳、林凤祥、罗大纲、黄文金和胡以晃。但是个人认为有所不同,下面来介绍一下个人认为太平天国最厉害的五个人。

第五位,用兵如神的韦俊。韦俊是北王韦昌辉亲弟弟。早期就参加了革命队伍,功劳卓著,地位崇高,受全军敬佩,在诸王之下,功劳第一要数韦俊。韦俊善于用兵,尤其是他善于在带领少数兵马进行防守。是后期天京保卫战,守城主将。

第四位,飞将军曾天养。曾天养在天国刚刚创建的时候被封为了御林侍卫,外号唤做飞将军,后来一直都是天京护卫军的一把手,这足以证明天王洪秀全对其信任非常啊。

第三位,水战之王罗大纲。罗大纲虽未读过兵书,但是富于谋略,善于用兵。当年天王洪秀全不坚持北伐,他说“偏安之君,绝无好下场,大好时机,必须率领人马进兵中原,席卷海内。如今只满足天京城称帝,恐怕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由此可见,战略眼光可谓卓绝。奈何天国实力不济,最后也在北伐途中兵败身死。

第二位,坚忍卓绝李开芳。被封为靖王,李开芳这人骁勇善战,作战勇敢之至,李开芳统领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北伐以来,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 直到陷入敌军层层合围,还死战不退,到最后兵败身死。

第一位,林启容。林启容带领的太平军将士顶不住蜂拥而来、饭饱力足的湘军攻势,九江城被攻陷,已经手无缚鸡之力的林启容和自己的一万多将士全部被杀,没有一人投降。曾国藩曾写信他弟弟,叹息曰:“林启容之坚忍,吾辈不能及也” 。非常人也。

这足以证明林启容,天国第一猛将,毋容置疑。

以上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一起讨论。

太平天国中的天王,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分别是谁?

天王洪秀全 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太平天国有多少天王,他们是怎么排位的,他们又是依照什么来指挥战斗的?

太平天国的王压根就数不过来,初步统计就有2700多个,我替你数了你也会看花眼的。在苏锡常一带,走到哪儿都能看到一两座太平天国昔日的王府。

不过太平天国刚创业那会儿只有五个王。

分别是天王洪秀全,这是他们的老大。东王杨秀清,这是他们战术指挥上的老大。西王萧朝贵,凭借天兄下凡,成为跟东王分庭抗礼的重量级人物。此外还有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这五个人是太平天国创业时期的核心力量,从始至终伴随着太平天国的大起大落。只有这五个王的时候,太平天国的日子是比较好过的,毕竟掌权的人少,即使有纷争,也是这五个人内部可以解决的。

后期太平天国完全变了样子,封王就跟吃饭一样,是每天必须要做的工作。

股东当中,位居这五位王之下的,还有天官丞相秦日纲,春官丞相胡以晃。这两个人在起义军打下永安城后,封为燕王和豫王。这样一共就有七个王了,除了洪秀全和萧朝贵,大家本来都是归杨秀清管理。可是正是这样的安排,将杨秀清推入了深渊。

杨秀清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他太聪明,能力又强,这引起了其他几个王,尤其是洪秀全的猜忌。杨秀清甚至以天父下凡的荒谬行为,对太平天国实行操控。那老大洪秀全肯定不答应啊,他利用韦昌辉对杨秀清的不满,从而策动韦昌辉杀光了杨秀清全家和部下,发起了震动天下的天京事变。不幸的是无辜的翼王石达开,他全家也未能幸免于难。翼王石达开一怒之下带着十万大军离开了天京,这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实在是太深厚了。

为了加强自己控制太平天国的能力,洪秀全开始启用家里人封王主政。

他册封自己的哥哥洪仁发、洪仁达封为为安、福王,取代了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随后感觉这俩哥哥好像不太有能力,便找来了自己同族的兄弟洪仁?为干王,总理全部朝政。洪仁?是去香港学习的人,对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了得非常深,所以开始了自己的改革政策,可惜没怎么开始太平天国就下架了。

老一辈的太平天国将领们都故去了,下一代人掌权以后,这封王的事情就开始井喷式地爆发了。

陈玉成和李秀成,这两个小伙子都是后起之秀,在太平军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洪秀全也比较重用他们。可是他们不断保举自己的手下担任高官,这让洪秀全有些担心。索性就给他们重视的几个手下都封了王。陈玉成这边有五个人被封王:陈得才是扶王,蓝成春是祜王,赖文光是遵王,陈仕荣是导王,梁成富是启王。李秀成这边也有两人被封为王:李世贤是侍王、陈坤书是护王。

这都是稍微有点名气的王,后来陈玉成打了败仗被抓了,李秀成这边一家独大了。洪秀全又犯起了嘀咕,索性就开始乱封王了。一口气封了李秀成手下十多个人为王,大家都是王,谁能管理谁呢?李秀成这边的实力确实被削弱了,但是太平军的秩序也就混乱了。

总结:后来王爵已经成了买卖的商品,只要谁交出一定的银两,洪秀全就会封他为王。这么一来太平天国一下子出现了2700多个王。大家互相不服气,各自捞好处,造成了内部管理上的混乱,最终太平天国的军队是从内部自己把自己给打垮的。太平天国的四大天王是哪四个?

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

1、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今梅州),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1856年9月,杨秀清在天京事变中被杀害,家人僚属几无幸免。

2、萧朝贵(约1820--1852),族属未定(有汉、壮、瑶、客家四种说法)。生于清嘉庆末年,广西武宣罗渌垌人。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被洪秀全封为西王。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杨秀清之下,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之上。

3、冯云山(约公元1815年--公元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

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1852年6月太平军路经蓑衣渡时,冯被埋伏于此的清军江忠源部炮火命中,伤重身亡。官封南王,七千岁。

4、韦昌辉(1823年-1856年),壮族,原名志正,又名正。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祖籍广东南海县。明末清初,其先祖迁广西,定居桂平金田村。他家资富有,少曾读书,知文义,有才华,遇事能见机应变。

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会,不久成为中坚,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五子。金田起义后任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官封北王,称六千岁,地位次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

故乡的原风景 2023-09-12 12:52:30

相关推荐

单反相机模糊怎么调

单反拍照,拍出模糊的背景,需要调整相机的景深:拍摄物与背景尽可能距离远、镜头与拍摄物尽可能距离近、使用大光圈(光圈值f越小)、将变焦倍率(焦距)设置成最大。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当数字...
展开详情

安徽阜阳颖州区有什么镇

全区辖共有5个街道、7个镇、1个乡:鼓楼街道、文峰街道、清河街道、颍西街道、西湖景区街道、王店镇、程集镇、三合镇、西湖镇、九龙镇、三十里铺镇、袁集镇、马寨乡。...
展开详情

形容爸爸外貌的词语

1、铜筋铁骨: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2、肠肥脑满:形容生活优裕,养的很胖的样子。3、瘦骨如柴:形容十分消瘦的样子。4、大腹便便:指形容肥胖的样子。5、面黄肌瘦:脸色发黄...
展开详情

和老板谈话技巧

1、你主动和领导谈心打招呼作为下属,积极主动地与领导交谈,渐渐地消除彼此间可能存在的隔阂,与上级关系相处的正常、融洽。2、聆听领导谈话要表示出认同与受教聆听领导谈话时,在听讲中要随时露出感动、认同的表情,偶尔重...
展开详情

孟氏家谱辈分排字

孟氏家谱孟家后代的排行家谱,采用清朝皇帝御赐的辈分的排行,具体如下: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