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备考百强校微测试系列专题4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天道酬勤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2019年高考化学备考百强校微测试系列专题4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本文简介:专题4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满分60分时间25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将FeCl2样品溶于盐酸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原F

2019年高考化学备考百强校微测试系列专题47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本文内容:

专题47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满分60分

时间25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

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FeCl2样品溶于盐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原FeCl2样品已变质

B

将Na2SO3样品溶于水,滴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Na2SO3样品已变质

C

向淀粉KI溶液中滴入3滴稀硫酸,再加入10%的H2O2溶液

滴入稀硫酸未见溶液变蓝;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立即变蓝

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强于I2

D

向5mL0.5mol/LNaHCO3溶液中滴入2mL0.5mL1mol/L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且有无色气体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

+

BaCl2

BaCO3↓+

NaCl+

CO2↑+H2O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D、向5mL0.5mol/LNaHCO3溶液中滴入2mL0.5mL1mol/LBaCl2溶液,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

+

BaCl2BaCO3↓+

NaCl+

CO2↑+H2O,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2.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

离子方程式或实验操作与现象

评价

A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

2

Fe2++2

Br-+2

Cl2=2

Fe3++4

Cl-+Br2

错误

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32-+2

H+=CO2↑+H2O

错误

C

将硫酸酸化的H2O2滴入Fe(NO3)2溶液,溶液变黄色

H2O2

的氧化性比Fe3+强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加入新制Cu(OH)2,煮沸,没有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水解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硝酸银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

3.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装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裂化汽油,充分振荡,静置

下层为橙色

裂化汽油可萃取溴

B

向Ba(ClO)2溶液中通入SO2

有白色沉淀生成

酸性:H2SO3>HClO

C

向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加入铜片,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无明显现象

铜片未打磨

D

将一小块钠加入盛有无水乙醇的烧杯中

有气泡产生,收集气体,点燃产生爆鸣声

生成的气体是H2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4.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KNO3和KOH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为蓝色

NO3-被还原为NH3-

B

将Fe(NO3)2样品置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Fe(NO3)2样品中一定含有Fe3+

C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Ag2S)

Ksp(Ag2S)

>Ksp(Ag2CO3)

D

向KI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加FeCl3溶液

有机层呈橙红色

还原性:Fe2+>I-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5.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或解释存在错误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表面覆盖一层煤油的硫酸亚铁溶液中,用长胶头滴管伸到试管底部,小心挤出事先煮沸过的氢氧化钠溶液

得到白色沉淀且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色

实验体现了防氧化的设计

B

常温下将铁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铁在常温下遇浓硝酸发生“钝化”

C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中的氢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6.下表中“试剂”与“操作及现象”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试剂

操作及现象

A

AgNO3溶液

滴加氨水,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

B

铝粉

滴加NaOH溶液,产生气体;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

C

CuSO4溶液

加过量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再加乙醛,加热,产生红色沉淀

D

氯水

滴加NaOH溶液,溶液颜色褪去;再加HCl,溶液颜色恢复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先生成AgOH,后生成银氨溶液,则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选项A正确;B.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则加NaOH过量时不能生成白色沉淀,选项B错误;C.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再加乙醛,加热后生成氧化亚铜,则硫酸铜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再加乙醛,加热后产生红色沉淀,选项C正确;D.氯水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再加HCl,酸性条件下Cl-、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则氯水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颜色褪去;再加HCl,溶液颜色恢复,选项D正确;答案选B。

7.由下列实验和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加热盛有少置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32-

C

向2支各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变化

相同温度下,Ag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AgI的溶解度

D

在以镁、铝为电极,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装置中

镁表面有气泡产生

金属活动性:Al

>Mg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8.SnCl4可用于染色时的媒染剂、润滑油添加剂、玻璃表面处理剂等。实验室可以通过如下图装置制备少量SnCl4(夹持装置略)。

已知:①锡的熔点232℃、沸点2

260℃;②SnCl2的熔点246.8℃、沸点623℃;③SnCl4的熔点-33℃、沸点114℃,SnCl4极易水解。通常将SnCl4晶体加入浓盐酸中,以配制无色的SnCl4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该仪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2)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如果去掉装置Ⅱ,从实验安全的角度看可能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3)装置Ⅲ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下图中可替代装置Ⅲ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4)该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缺陷,改进方法为在装置Ⅵ后连接上图中的_________。

(5)若反应中消耗17.85

g锡粉可得到37.2

gSnCl4,则SnCl4的产率为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6)作为变价金属的高价离子,Sn4+和Fe3+均有氧化性。请设计实验验证Sn4+和Fe3+的氧化性强弱_________。

【答案】圆底烧瓶

MnO2+4H++2Cl-Cl2↑+Mn2++2H2O

除去***中的氯化氢

锡与氯化氢反应产生的氢气会与***混合加热发生爆炸

浓硫酸

C

D

95.0%

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加氯化亚铁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硫***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Sn4+氧化性比Fe3+强;反之则说明Sn4+氧化性比Fe3+弱

【解析】

【分析】

由装置可知:装置I应为制备***的装置,涉及离子反应为MnO2+4H++2Cl-Cl2↑+Mn2++2H2O;装置Ⅱ中为饱和食盐水;装置Ⅲ中为浓硫酸,***经过除杂干燥后,与锡发生反应生成四氯化锡,经冷却后在装置Ⅵ中收集,因四氯化锡极易水解,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Ⅵ中;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点睛】

针对(4)在装置Ⅵ后连接一个装置,大家往往只注意到***的尾气吸收问题,由于***能够与碱反应,所以很容易多选答案A(氢氧化钠溶液),造成错选的原因就是没有仔细审题,对于四氯化锡易发生水解的性质视而不见,因此这是本题的一个易失分点。

不如笑着放手 2022-07-09 18:12:54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五音不全指的是哪五音

五音不全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古代的人们是以这五个音为音阶。五音不全在汉语中是一个成语,通常指“音盲”,他们对音乐缺乏理解,不能正确唱出准确的音高。
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
五音中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

木石之心什么意思

木石之心意思:指如木石一样坚定的意志。木石心其实是儒家的一种思想。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击政务,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的意思是:是天性;是本性。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意思是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出处: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选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以其人之道下一句

“以其人之道”的下一句是“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就是使用别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来修养他自身。出自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庸集注》是朱熹对《中庸》作的注。《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