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仿真模拟训练

黄昏后的美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专题六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仿真模拟训练本文简介:专题仿真模拟训练(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2·郑州模拟)“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上述材料体现了()。A.美

专题六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仿真模拟训练本文内容:

专题仿真模拟训练(六)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郑州模拟)“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上述材料体现了

(

)。

A.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B.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C.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

D.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答案

C

[解答此题要理解题干材料,结合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目的分析。由题干材料可以判断为马歇尔计划实施,其本质目的是通过恢复西欧经济,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题干材料均未体现。]

2.(2012·开封一模)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

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答案

B

[1948年后,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使其成为美国在亚洲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B项正确。]

3.(2012·南阳质检)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

)。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C.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答案

C

[从题干分析可知,在美苏冷战局面下,欧洲要保证自身安全,发展经济,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但是发展经济是主要的,故答案为C项。]

4.(2012·德州模拟)下表为“198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国际因素是

(

)。

时间

1980

1993

日本

9

201

39

066

美国

4

813

27

660

苏联

492

A.中国多边外交政策

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并进一步发展

C.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D.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答案

C

[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故出现1993年中苏贸易不存在的情况,C项符合题意。]

5.(2012·宜宾调研)《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由此可知

(

)。

A.区域集团在多极化格局中作用衰退

B.区域集团对世界格局影响巨大

C.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D.“一超多强”局面被逐渐打破

答案

C

[依据材料中的“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可知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C项正确。A、D两项本身表述错误,B项材料体现不出来。]

6.(2012·福建质检)下图分别是1988年和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两期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下列相关评论,恰当的是

(

)。

A.“冲突加剧了”

B.“盟国时代来临了”

C.“冷战该结束了”

D.“美国人输了”

答案

C

[观察图可知反映的是里根访苏和美国新领导人对戈尔巴乔夫改革作出的回应,结合时间“1988年、1990年”可判断美国想借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促使美苏对抗的冷战结束,故答案为C。A、B、D三项与图反映的时代特征不符。]

7.(2012·淄博一模)“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

)。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答案

C

[据题干材料信息“现代化”等,注意理解现代化的模式:现(近)代化分为“资本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联系十月革命的有关史实判断。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即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故答案为C项。]

8.(2012·杭州市质检)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决定

(

)。

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工业化

答案

B

[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1918年11月苏维埃***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18年3月;C项发生在1921年;D项是在1925年,三项可从时间上来排除。]

9.(2012·潍坊模拟)斯大林曾经说:“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不,不能。”为此苏联实行了

(

)。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答案

C

[分析材料可知,斯大林反对“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为此,苏联***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故选C。]

10.(2012·宜春模拟)斯大林说:“一个农民,他积累了少量的钱,他不用这些钱去修理犁头,革新自己的经营,而却买了一架大留声机,……花光了。”对此,刘少奇指出:“这样的农民,是不会创造自己幸福的生活的。这对于我们的国家也是一样。如果能够从人民的节省中筹集一些资金以投资于工业,但我们却不这样做,而由大家在消费中花光了,那我们就不能创造人民的幸福的生活。”刘少奇这一说法实质上

(

)。

A.肯定了苏联工业资本积累的做法

B.否定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C.批评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D.指出了工业化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答案

A

[分析题干材料,说明刘少奇肯定了斯大林倡导的节约资金,为工业发展进行资本积累的作法,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材料未体现;D项与题意无关。]

11.(2012·宁波十校联考)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D

[题干提供的信息反映了苏联因为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故正确选项为D。]

12.(2012·汕头质检)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

)。

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答案

D

[20世纪20年代,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苏联采取的措施看,国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可以看出国家全力支持工业化,故答案为D项。]

13.(2012·“江南十校”联考)《俄罗斯高中11年级历史教科书》(2008年)对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苏维埃社会做出了新的解释:“这乃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

改变了过去“(这是)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独裁、专制体制”的表述。新解释回答了俄罗斯社会关于

(

)。

A.斯大林体制的评价标准问题

B.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渊源问题

C.斯大林体制的功过是非问题

D.斯大林体制的性质争论问题

答案

D

[根据材料中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等描述可知,材料是对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斯大林模式性质的不同界定,反映了关于斯大林模式性质的争论问题,故D项正确。]

14.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他曾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经济困难,物质生活水平低

答案

C

[据普京的回答,说明他对过去苏联不留恋,正确地看待了苏联的解体,指出了苏联时期那种僵化的体制,故答案为C。A、B、D三项片面理解。]

15.(2012·安徽名校模拟)某个时期的美国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出现了1825年经济危机

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

C.当时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

D.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状态

答案

C

[从漫画中的交易所、“股东”、“跳楼”可知与1929年经济大危机有关。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首先在股市发生危机,题中正反映了股市危机的概况。A、B两项时间上不符,可排除;D项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状态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罗斯福新政改变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加强干预的方式,C项正确。]

16.钱乘旦在《不平衡的发展:20世纪的历史与现代化》中写道:第—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属于二战后西方国家“修补资本主义”的举措有

(

)。

①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②建立“福利国家”

③发展知识经济

④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答案

A

[本题解答需要理解材料中的“修补资本主义”内涵,实际是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运行机制的调整。迁移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的有关史实进行判断。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新变化,其中包括大规模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倡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知识经济,故①②③符合题意。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属于二战后世界经济调整与平衡的举措,且这一举措不仅局限于资本主义国家,不符合“修补资本主义”这一限定,故排除。]

17.(2012·河南六市联考)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

)。

A.支持建立全球性国际金融组织

B.要求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旧秩序

C.发展中国家应建立自身的全球化金融组织

D.发展中国家应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答案

B

[据题干材料信息,反映要求给予发展中国家合理的金融秩序,实质是反对不合理的国际金融旧秩序,答案为B项。]

18.(2012·长沙模拟)道琼斯工业平均数是美国最重要的股价指数,同时也是美国和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1991年4月17日,首破3

000点,然后持续10年一路涨到2000年1月14日的11

723点。影响这一时期道琼斯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经济”的出现

B.“自由放任”政策的影响

C.国家管制证券业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答案

A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材料中持续10年的增长就是得益于“新经济”的出现。]

19.(2012·郑州质检)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我要削减***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而决非是联邦***创造了各州……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这一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

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

)。

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B.削弱联邦***的过度干预

C.加强联邦***的全面干预

D.鼓吹地方实行自治

答案

B

[从材料中的“削减***的规模和影响”可知,“里根经济学”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削弱联邦***对经济的过度干预,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体现不出来;C项与题干意思相反;D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20.(2012·绍兴质检,23)下图是“1955~2000年日本GDP增长率变化表”。下列关于图中圈出时段日本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采取了“多市场,少***”的经济发展战略

B.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发展速度开始下降

C.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

D.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答案

C

[本题考查了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点。分析备选项,日本经济发展中实行***主导型市场经济,***的作用较大,“多市场,少***”一说错误,排除A项;B项20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泡沫经济”,经济发展速度开始下降;D项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符合“图中圈出时段”,答案为C项。]

21.(2012·武汉调研)前西德总理施密特在1996年指出:“如果我是一个波兰企业家,我会很警醒。加入欧盟六个月后,波兰将被扫地出门,因为在市场、生产等等领域里,我们还远没有能力去竞争。”2004年,波兰加入欧盟,发展势头良好。这表明

(

)。

A.欧盟东扩是发达国家新一轮资本扩张

B.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际联系迅速加强

C.波兰在全球化进程中缺乏清醒的判断

D.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下机遇挑战并存

答案

D

[从题干看,说明当时波兰最初对加入欧盟持怀疑态度,但是当加入后发展良好,说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答案为D项。]

22.(2012·徐州质检)按照1996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公布的数据,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人数为5.9亿,1996年则上升为8.41亿之多。耐人寻味的是,1996年和1997年,世界谷物产量连续两年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造成这一状况的现实根源是

(

)。

A.发展中国家农业资源匮乏

B.殖民国家长期掠夺的结果

C.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D.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度增长

答案

C

[从题干看,1996和1997年两年世界粮食丰产和增长,但是发展中国家饥饿人数却不断上升,这实质上说明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故答案为C项。]

23.(2012·苏州四市调研)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尼克松表现更佳。为此我们可以认为

(

)。

A.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

B.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C.电视、广播的政治功能越显突出

D.现代科学技术让竞选变得更加激烈

答案

C

[本题考查世界现代科技。从题干看讲述电视和广播被用来做竞选宣传的手段,各有优劣,故选C项。A项夸大了影视对政治的作用;两种手段对不同的人优势各不一样,排除B项;D项材料体现不出来。]

24.(2012·广东冲刺)二战后的美国总统大选,一直是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1952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几乎所有的专家和媒体都预测竞选双方势均力敌,当选举结果正式揭晓后,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艾森豪威尔以绝对优势当选,实际得票442票,与此前□□□□的预测只有不到1%的误差率。这里的“□□□□”应该是

(

)。

A.电话通报

B.电影宣传

C.电视广告

D.电脑统计

答案

D

[电话、电影、电视和电脑都具有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功能。由关键信息“预测只有不到1%的误差率”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对数字信息统计的精确性,故D项正确。]

25.(2012·哈尔滨模拟)它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传统戏剧不同,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舞台形象和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这种戏剧产生的背景是

(

)。

A.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B.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D.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冲击

答案

D

[根据题干描述,这种戏剧反传统、支离破碎,符合现代主义的文学特色,而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2012·徐州三模)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美日两国外交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声称每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作出选择,他说美国的政策就是“援助各国为争取自由而反抗企图通过外部压力或少数派武装实施奴役的人民”。杜鲁门的这番话实质上等于开出了一张空白的外交政策支票,将来任何国家只要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迹象就可以拿着这张支票去兑现。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

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如同它对德国的占领,起初都是为了防止战败国东山再起而对邻国的安全造成威胁。但是苏美对抗促使华盛顿尽快地重建日本经济,这样,日本就不致成为共产主义颠覆的一个诱人目标。***把日本从一个穷困潦倒的敌人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盟友,从而使美国把它估价为在远东抗衡苏中两大国的一个重要砝码。

——[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

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不仅符合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亚太地区的繁荣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民间交往日益频繁。

——中日韩合编《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材料四

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因而也只能有一种世界政治。它不应是对立的政治,它必须是相互依存的政治:它应是世界的内政。尽管存在地区和民族的差异,新千年的世界社会所面临的任务应该是:使所有人都能够和平共存和共处在一个有生活价值的环境里。

——[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杜鲁门外交政策的实质及其对二战后初期世界政治局势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为控制欧洲、遏制苏联采取的重大举措。(7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日本政策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演变对日本产生的经济、政治影响。(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关键因素和积极影响。(3分)

(4)材料四的作者对世界政治发展有何期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利于其期望实现的若干因素。(3分)

解析

第(1)问实质透过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归纳;影响从杜鲁门主义的内容较易分析对政治格局的影响;举措方面,归纳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举措即可。第(2)问解读题干材料信息,分析美日关系的变化;影响从对日本政治地位提高、经济恢复发展等方面归纳。第(3)问从美日关系角度思考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关键因素;影响从中日两国交流的角度说明。第(4)问结合材料信息,说明其期望;实现的因素可以从当时世界政治、经济的特征等方面归纳。

答案

(1)实质:谋求世界霸权,公开干涉他国内政。

影响: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局面(回答两极格局、冷战局面同样赋分)

。举措: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扶植联邦德国、建立北约等

(2)演变:由军事占领到扶植日本。

影响:经济上,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与美国和西欧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之势;政治上,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关键因素:中美关系的改善。

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

(4)愿望:相互依存;和平共处。

因素: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等。

27.(2012·日照调研)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

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

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

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

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8分)

(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6分)

(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福利制度的认识和评价。第(1)问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方式、***作用、宗旨及目的等方面概括出“特点”。“时代意义”可直接回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即可。第(2)问可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滞胀”现象、福利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的财政负担等方面回答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围绕福利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等。

意义: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28.(2012·唐山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全球化可以说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就已经开始了。随着欧洲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全球化就伴随着战争、暴力、殖民扩张、资本输出、自由贸易等各种因素而不断演进。……到20世纪初期,全球化迎来了其自身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次高潮随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从80年代开始,全球化开始了它的第二个进程和高潮。这一进程是与两极体制的终结联系在一起的。

材料二

例如,我们要参与全球竞争,要加入WTO,但谈判进行得那样艰难和旷日持久,其中固然有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设置种种非经济因素的政治障碍;同时也确实有我们自己的发展水平问题。作为“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后来者”,中国只能在发达国家早已制定的条款和“游戏规则”上进行“讨价还价”。

——以上材料均摘自《冷眼向洋—

百年风云启示录(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异同点。(4分)并说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6分)

(2)我国是如何努力改变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后来者”地位的?(4分)

答案

(1)异同点:推动力、影响相同;

进行的方式、参与者地位不同。(答出具体内容也可得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积极影响: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最大受益者;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机遇;加速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2)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我国的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谋求国际合作,争取改变原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加入WTO;合理利用现有规则,趋利避害。

燕南飞 2022-07-07 12:23:16

相关推荐

如何更改图片上的文字 这个方法还是很简便的

用美图秀秀就可以更改图片上的文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电脑上下载并打开“美图秀秀”,点击“美化图片”。选择“打开一张图片”,打开需要修改的图片。点击“消除笔”,涂抹需要修改的文字。点击“应用”即可消除文字。打开...
展开详情

神兽放假经典语录 神兽放假经典唯美语录

终于放寒假了,各路神兽欢聚一堂,势必闹个天翻地覆。“神兽”归笼!妈妈送孩子返校后哈哈大笑:他不开心我开心开心开心,在家三个月的神兽终于归笼了,期待俩个月后的蜕变!这周日是不是工作日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家里的...
展开详情

打扮自己9大技巧 让你一天都美

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压全脸:清洁皮肤后,在涂抹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轻压于全脸。肌肤外多余的油脂会容易造成脱妆。切记不要使用吸收力过强的吸油面纸,适度地吸收油脂还是使用纸巾最恰当!别忘了检查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和鼻...
展开详情

?怎么读 ?的拼音是什么

的拼音:mì和miàn。的笔画共12画。的部首为言。的解释:《集韻》眠見切,音麪。《類篇》誘言也。...
展开详情

经典个人签名 最经典的个性签名

人生到老不容易,不能事事都如意。一杯苦酒对月歌,歌不尽离愁,明月清风与谁说,说不出寂寞。快乐不像烦恼那样随时随地的跟随在你的身边。你在飞奔,我在行走!可我,永远不会摔倒。时光不老、我们依旧还在。哥,不寂寞。因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洌和冽的区别

洌和冽的区别:意思不同、字源不同。
一、意思不同:
洌的意思是:
1、水清,酒清。如:泉香而酒洌、清洌。
2、寒冷。如:洌寒。
冽的意思是:指寒冷之意。如:凛冽、冽风。
二、字源不同:
1、洌:形声字。水(氵)表意,篆书字形状像一道水流,表示水清;列表声,列本作分解,水清则可分辨水中之物。本义是水清,影身为酒清。
2、冽:形声字。冫表意,古文字形体像冰,是冰的本字,表示寒冷;列表声,列本指分解,表示严寒能冻裂泥土或瓦器。本义是寒冷。
“洌”常用词语:
1、清洌:读音:qīng liè,解释:水质清澈而透亮。
2、潎洌:读音:piē liè,解释:水流轻疾貌。
3、浓洌:读音:nóng liè,解释:浓郁清洌。
4、清洌可鉴:读音:qīng liè kě jiàn,解释:清澈得可以照见人影。洌:水清。鉴:照。
“冽”常用词语:
1、凛冽:读音:lǐn liè,解释:寒冷得刺骨。
2、锐冽:读音:ruì liè,解释:尖利凛冽。
3、腊冽:读音:là liè,解释:腊月的严寒。
4、飂冽:读音:liù liè,解释:形容风快疾而寒冷。

援手是什么意思

援手是汉语词汇,拼音yuán shǒu,意思是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泛指援助。出自《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造句:
1、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向灾区同胞伸出了援手。
2、对于遇到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手,不该幸灾乐祸。
3、谁愿意在你走投无路时伸出援手,那人就是你真正的朋友。
4、每当我们独立无援时,首先向你伸出援手的往往就是你的父母。
5、看着那个女孩被抢劫,他不但不施援手,反而助纣为虐,协助歹徒逃逸。

彼时是什么意思

彼时,汉语词语,拼音是bǐ shí,意思为那时。
出处:
1、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
2、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我彼时不知府上是那一位做主人,今日说起来,想必是少卿兄无疑了。”
3、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环们皆出去自便,满屋内静悄悄的。”
4、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们谈论寻秋之胜,又说:‘快散时忽然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字皆备,倒是个好题目,大家要作一首挽词。”
5、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6、《花月痕》第二回:“我彼时因春闱在迩,婉辞谢去。”
7、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彼时江以南,为南蛮鴃舌之乡。”
近义词:那时。
造句:
1、彼时的工党政府被告知说,只有削减预算赤字尤其是失业补助才能平息市场,否则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将在两个星期后告罄。
2、夏天来了,彼时的我带着青春的张扬,换上一件栀子花的衬衫,衣角温柔地在温暖的阳光下摆动。

沈从文的文学成就

沈从文在浪漫主义文学上成就较高,是属于京派作家。他的小说语言古朴简单,婉约细腻,带有诗意的美。他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乡土小说着重描写人物心灵的淳朴善良,展示出对乡土生活的赞美与怀念。
沈从文另一种小说是以城市生活为题材,不过这一类小说一般都是批判讽刺小说,通过幽默辛辣的语言展示了都市生活和人性的丑陋,引发人们对历史和生活的思考。沈从文的小说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那是一种内心和人性美,不被金钱和权力所污染的纯洁。而他的著名小说《边城》就很好地反映了沈从文的思想观念。小说描写了在小镇茶峒,纯洁善良的翠翠和朴实勤劳的爷爷一起生活,翠翠在机缘巧合下遇到了阳光热情的傩送,他们喜欢上了彼此,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他们之间的爱情成了一个悲剧。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