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考满分作文精选欣赏

酌幽心 中考作文
精选回答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想要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积累,多阅读优秀作文能够帮助我们。下面是几篇中考满分作文,仅供参考。

读书

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正是大量阅读的好时机。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要赶时间读,大量读,它会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读书让我不再孤单。春播种知识,万物复苏,大脑渴求知识,闲在家里的我也渴求知识,“看点什么好呢?”我翻箱倒柜地找东西看,忽然从小姨的书柜里找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瞬间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什么三英战吕布啊、煮酒论英雄啊,各种战略和技巧都令我沉迷其中。我百看不厌,有时因为一个英雄人物的死就能哭上好几天。后来我把这本书从小姨那里要了过来,只要闲下来就要看上几页。从此,《三国演义》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朋友。

读书给我广博的知识。夏收集知识,正值人生奋斗之时。自从上次读了《三国演义》,我又开始读许多关于历史的书籍,获取了大量的历史知识。说来也巧,暑假回老家时,大家在一间屋子里闲聊,有一位长辈问道:“谁知道我国朝代的顺序啊?”大家不是思来想去、坐立不安,就是用手机百度查询。我的心便怦怦地跳着,因为我知道答案!我立马站起来,胸有成竹地喊道:“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金、元、明、清!”大家依然像梦游一样,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们女儿就是厉害!”老爸的赞许打破了大家的梦境,大家纷纷为我鼓掌,此时我傲娇极了!

读书为我的学习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秋是春夏的结果,而不是春夏的问号。我把以前从书籍里学到的知识整理复习,运用到了作文中。记得那是一次六年级上册的期末考试,那一次考试,可是我的骄傲!考场里,老师发下试卷,我按照刘老师的要求看了一眼考试的作文题目,不可思议地揉了揉眼睛:如果你穿越到三国时期,你会跟谁做什么?这可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都不知道看过几遍了,已经背得滚瓜烂熟。

考场上,我下笔如有神,像复印机一样,把书中各种情节和人物形象一字不落地描述下来。至于跟谁一起做什么?当然是和我的最崇拜的偶像诸葛亮了!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他静静地躺在床上,而我则前去回应刘备;在空城计时,我则在他身旁静静地看着看他弹琴,他的手一晃一紧,英姿飒爽、好不迷人!……我本来还想写更多,但是由于时间和字数问题,我只能迅速结尾。交完卷后,我得意洋洋,心满意足。没过几天,老师发了试卷,还说我的作文是全年级一个满分的,这可令我开心了一个寒假。

读书就如四季:春播种,夏成长,秋结果,冬依然不停歇!读书让我的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写作文有了别样的风采,让我感到生活如此美好!

选择

人生之路的选择多种多样,而我们面临的选择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选择,二是听取别人的意见,重新做出选择。

相信自己的人,往往自己的意志比较坚定,有自己的选择能力。例如,李玉刚刚出道时,他的家人不同意他唱戏,但他一意孤行,虽然当时还没有业绩,但是他不放弃。他和他的女朋友准备结婚时,女方的家人不同意他们结婚,觉得他是戏子,不会有什么前途,但是他依然不为所动,终于“开花结果”,最终向全社会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有些人过于一意孤行,做出的选择往往与现实相反,导致后悔一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肯定自己,否定别人,有些人还强制用自己的观点去帮助别人,这样过于的相信自己,过分的自信不但会害了自己,也会害了别人。

我们在相信自己的前提下,也可以听听别人的建议。封建社会许多朝代中,很多帝王乐意听取建议,朝代存活的时间较长。例如:魏徵多次劝谏,唐太宗听取他的建言并采纳,使得唐朝繁荣。我们在做出选择时,也可以适当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许可以不用,但是听听别人的意见对选择是有帮助的,正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多力量大。

但是不能不加选择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许别人有些意见是错误的。有些贪的大臣,他们往往想的都是利益,对待百姓的生死漠不关心,给皇上的建议往往都离不开自己的利益,这些人的建议是不能采纳的。我们在听取建议之前,要看看它是否正确,是否值得采纳。

我们在选择道路时,既要有自己的选择又要适量的听取别人的建议,每个人的选择不可能都尽善尽美,正如一把双刃剑,不可能只有一面。

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自己的主见和别人的建议相结合,得出自己正确的选择,这样即使选择错误,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因为这是根据自己的实际,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做出的选择,所以不会感到后悔。人生的选择在于最后的决策,两者兼有。

台阶

在许多人眼中台阶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可是又有几人真正领悟它的含义呢?

现在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都住上了高楼大厦,楼梯的花样也千变万化,吊桥型,螺旋形,之字形等。随着样式的变化,台阶也被人们不断修改,螺旋形,之字形……可是这些都是真是存在的,真实的,但那些看不见的,虚实的呢?它们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你发现它们了吗?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吗?

好多学生都很害怕单元测试,认为为什么要测试,考完试又在为自己成绩而担心,这种表现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我有时也会这样。试卷发下来我们只会抱怨吗?难道我们就不会好好反思自己吗?有些人就很好做到这点,会分析自己的错题,在老师评价完后,自己会自觉写反思,反省自己出现的错误并记住,基本的知识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会坚决的消灭掉“拦路虎”,它们再不会阻挡你前进的步伐。我认为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台阶”,但这是看不见的,虚的,可是这个台阶对我们来说却十分重要。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台阶“逐个累计在一起,成为我们迈向成功的一大步啊!

上班族中也会出现这些“台阶”,那就是他们的工作经验,所拥有的知识,才能维持他们的工作并出色的完成,有时会有些小创作,为之以骄傲。

“台阶”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为之,我们更应该珍惜身边的每次机会,用行动书写自己的未来。

夜风来兮 2022-05-11 12:55:23

相关推荐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郑州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万方科技学院、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专升本的方式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展开详情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商丘专升本大学有、河南财政政法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普通专升本招生院校。也可以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农业...
展开详情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考生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在高等院校举办的助学点学习或进入本校进行全...
展开详情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专升本大学有、民生...
展开详情

在校大学生专升本要什么条件

在校大学生专升本要什么条件在校大学生选择统招专升本条件为需要满足为省内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的大三学生,报考对口专业,报考省内招生院校;在校大学生选择远程教育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等方式需要满足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有志不在什么

是“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意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樵子拍手大笑不停,对子牙点头叹道:“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大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表承接关系。
该句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邹忌)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因往晓之的之什么意思

“因往晓之”中“之”是代词,代指人或事。出自《杞人忧天》。
原文节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