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尘下一句

空久旧梦
精选回答

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只有香如故。

意思是: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出处:陆游〔宋代〕《卜算子·咏梅》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扩展资料:赏析:最后一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

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

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

结果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

这是第四层。

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

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还有哪些诗句可以表达相近的内涵?

一、相近意思的诗词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出自宋代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

与“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意思相近。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自宋代郑思肖的《寒菊》。

二、解读 :1、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通过梅花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出了梅花默默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梅花的欣赏、赞佩之情。

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

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 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里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

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

“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一句则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这是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

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

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描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

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从形象审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三、附录原诗词 1、《卜算子·咏梅》 【宋 】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大家好,我是“登攀”,很高兴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一,本句赏析既然说到内涵,我们就必须首先对这句词作一个浅显的赏析。

这一句词出自宋朝著名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中: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酷爱梅花,据考证,他一生共写了160多首关于梅花的诗词。

这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本首词的点睛之笔。

联系上下文,咱们可以这样来赏析:驿站外,断桥边, 经受风雨摧残的 梅花孤单寂寞地绽放着。

它无心去争艳斗宠,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并化作尘土了,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很明显,这是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不趋炎附势的高尚品格,可谓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二,相近诗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诗词中非常普遍的现象,是诗词作者常用的写作手法。

一番搜肠刮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句诗词,与这句词所表达的内涵相近。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王冕不媚求虚荣,刚正求实。

这两句诗字面上虽然写梅花,但更寄寓了诗人高尚的节操和追求,意在述志,意在表明自己的立身之德。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出自明朝于谦的《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第五首:脱离花枝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

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表现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仍有满腔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4,“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这首咏物词,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也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卓尔不群的品格。

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出自唐代元稹的《菊花》:作者借赞美菊花经受风霜而不凋谢,表明自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

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借菊言志,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也绝不被北风吹落在尘土中。

这是作者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

本句所表现的虽是菊花,但深处表明的更是自己的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

7,“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出自宋代叶梦得的《临江仙》:诗人在这里借赞美梅花的谦让精神和敢于傲霜斗雪的战斗勇气,表明自己是谦虚谨慎、敢于斗争的人。

三,结语纵观古今,“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是文人墨客惯用的写作手法。

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们应该从前辈们的作品中多多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更好地为祖国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

言尽于此,请多指教!

飘零的心 2023-09-09 12:39:29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K9教育是指什么阶段

K9教育是指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K12,教育类专用名词(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
k9和k12教育模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其主要差距在于k12指的是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们要接受12年的教育,而k9只有九年。
但是k9和k12都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们不论是参加k9教育还是k12教育,学生们都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老师们也会一心一意的为学生服务,学生在不仅可以参加正常的课程,还能够参加很多艺术培训。
在语文和英语的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会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这两项技能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在数学,物理课堂上,老师会帮助学生锻炼学习思维,提高思维能够让学生尽快走上正确的学习轨迹。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能够参加绘画,音乐,科学等课程,可这可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虔的含义是什么

“虔”的含义是恭敬。本义:虎行走的样子。引申为勇武、强固。诚敬;诚心。江西省赣州市的简称,古代赣州先称为虔州,宋朝时,虔州更名赣州,赣州的简称由此而来。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虔,虎行皃。”
2、《诗·商颂·长发》:“有虔秉钺。”
3、《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以告虔也。”
4、《左传·成公十二年》:“虔卜于先君也。”
5、《国语·鲁语》:“纠虔天刑。”
造句:
1、她俩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2、人们喜欢外表的虔诚,可是里面却罪大恶极。
3、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縟节,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翻译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意思是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出自《汉书·张良传》。
原文节选: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译文: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在东面见到仓海君,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历史学的重大贡献。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出自唐代王昌龄《采莲曲》。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