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与“自然”

孤单蝴蝶影 音乐百科
精选回答

[摘要] 本文对古筝和西洋乐器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古筝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阐释了古筝的音乐形态,提出了古筝音乐理念。文中将古筝比作 “生命之筝”或“铮然之音”,并说明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对学习古筝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古筝、自然、生命

一.古筝-铮然之音

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我认为会弹古筝和了解古筝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如果把古筝做个比喻,我的导师比喻为“壮士的柔情”应该最为恰当。那么,对于男子来说,古筝其实就是一种外刚内柔的乐器。反之,再延伸一下,对于女子而言,古筝即是一种外柔内刚的乐器了。当然,导师是站在演奏美学形态角度上这么认为。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跳出一层,从乐器及演奏以外的形态来看,就可以和生活并为一类,她其实是我们人类的一项活动,是为了追求延年益寿、修身养性、娱乐心情来做的一项活动,那么古筝就应该和所有的生命体一样了。因此我把她称为:“生命之筝”,又或是“铮然之音”。

凡是习筝者都知道古筝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后来因为加弦扩大音域以及为了发音的需求才改用桐木制作。那么无论是竹子或者桐木,都是大自然的产物,而非人力所为用机械零件这些金属器材。从这方面来说,以古筝的制作为出发点,刘承华在他的《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一书中总结出中国乐器与西洋乐器最明显的区别:一、音质:近人声与远人声;二、音形:求个性;三、材料:尚自然。①西洋音乐展示出来的主要形式都是室内乐、交响乐,而中国音乐呢,都是个体乐器,最多则是江南丝竹。那么我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的“自然”观。

二.古筝“自然”观

“自然”是什么?或许很少有人可以诠释的十分清楚。显而易见,我们指的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大自然。我认为从另一层次上理解:“自然”是整个寰宇,又是整个生命体。如果是从深一层的理解来看:“自然”是一种人类呼吸吐纳与天地共呼吸的状态,是一种无欲无争的境界,是一种感受到世界万物灵气存在的感知,更是一种无我象无物象的化境。一切缥缈虚无,化为最初宇宙的阴阳二气,甚至是一极的混沌体。
因此我把古筝及古筝音乐看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物。只有到达到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你才可以真正的理解古筝,会弹古筝。这种意识就和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本能,条件反射。一切不必刻意,技术、定力以及身体的律动会随着你的演奏自然迸发出来。但是同样有一点,我们不能忘记:打个比方,少林寺的主持以及达摩院的首座让学武术的弟子们学武术的同时还要参研佛法以用来消除武术所带来的唳气达到一种自然祥和的境界。而学习古筝也是一样,练习的技法越高超,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文化含量也应该相应的越高:这个文化概念里包含了哲学、美学、人文学、历史学、地理学、演奏解剖学、心理学、教育学、民族音乐学等等相通的知识体系,这些体系反过来指导着演奏实践,使得我们更加具备理性的头脑。可惜的是,现有的古筝理论恰恰没有钢琴那么系统那么完善并具有深度,这就直接导致演奏与理论的脱节。古筝表演在实践上已经摸索到很高的阶段了,而在理论上却是空白的(例古筝技法中左手摇指已经出现近10年,至今却无一篇论文涉及其详细内容)。因此在没有理论指引着古筝表演前进方向的前提下,我们的演奏以及审美概念就陷入很大误区,追寻着大家所认为的“美”,迷失自我。我们以快为好,以新奇为好,以变调为好。忘却了老祖宗的韵,忘却了传统与本性的美,忘却了“自然”。 #p#分页标题#e#
古筝变的阴阳怪气起来,男的不像男的,女的不像女的,一会这调一会那调,如果是中国的调式倒也罢了,变的全是按西洋大小调变来变去,然后觉得实在没什么表现手法了,就拍的古筝嗵嗵直响,古筝变成了古嗵,“铮”的感觉已变的全无。唳气十足,功利性十足,所谓古筝演奏家或许真应当如此演奏。在这里我并不是排斥使用西洋大小调的作曲法与拍古筝的琴盒及琴身的演奏方式,而是认为任何的民乐演奏都不能脱离“韵”。 谈到韵,刘承华老师是这样在文章中说道:我认为“韵”的最深层的奥秘就在人与整个宇宙的生命运动之中,一切艺术的韵律都来自生命底部的信息与脉动。其形式要素是生命的节律,动力要素是生命的能量,内容要素是生命的信息。生命依靠自身的能量在其节律性运动中携带着生命的信息,然后在一定的艺术载体(如音响系列)中得到表现,便是韵的真正本质。他还引用了明代陆时雍关于“韵”的生成的一段话:“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制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并从这段话总结出“韵”两大表现特点:一是在空间上避免太“实”,应以“虚”为本,中国音乐的注重静、空、疏、简、淡、远,就是这方面的体现。二是在时间上避免太“直”,应以“曲”为体,诸如“游”的运展轨迹,“圆”的章法结构,“转”与“折”的衔接过度等等①。由此我认为大家陷入了追求高超技术以及模仿王中山老师的误区,而美恰恰不是单一的。

三.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对学习古筝的重要意义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返朴归真呢?忘了我们的五声调式了嘛?忘了我们的中庸平和嘛?忘了我们的古筝是靠什么才得以发展到现在的嘛?是那些换来换去的形式?我们忘记了古筝最古老最原始的声音。这才是最让人觉得深邃的东西,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在寻觅着自然天籁之音,到了最后看着了以知识体为结构的西方人的思想,就把古筝从中国人追求的生命体结构胡乱导向。很可悲!奥运会里展示的古筝曲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古曲《春江花月夜》,为什么不展示所谓优秀的现代创作筝曲呢?那是因为,根本体现不了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研究武学、研究医学、研究生命、研究自然,我们研究横向型的山峦似的变化,并非西方人柱体式的结构。因此别用和声进行来看待中国音乐看待古筝,别用深刻宏大来看待古筝,古筝琴弦那么长,每一处用不同人身上的比例力学演奏都会发出不同形态的音,虽然只是单音,但是包含了无数的个体,这种个体就和大自然里的石头、山峦、溪流、鸟虫一样,每一个都有着无限的生命张力,再加上左手的吟揉按滑那么就更加姿态万千了,这就是有很多人为什么会和古筝产生共鸣的原因:来自与“自然”的感悟,当古筝的铮然之音响起的时候会使你的耳膜处产生一种细微的颤动,这种颤动正好在某一个点上和你的心灵形成了一种交汇,形成了一种深邃的沟通,无论你理解不理解,但是你只要有了共鸣,你就会产生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甚至会使血液中产生一种无形的张力,感悟的越深就会感觉自己可以通玄,看到物外之物,看到“自然”之景象,而非最初层次的音乐本身。
音乐光有了这些还不够活,因为那只是音的形态,还不具备乐的潜质。我们如果掌握了曲折、转折、顿促、呼应这四点,那么演奏出来的音乐就会更加具备不衰的魅力。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去KTV唱歌老喜欢点一首作为主唱,吟诗也是。这是因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弹琴的感觉是不同的,这是时空概念所造成的。所以我们中国人写文章作曲子很注意首尾呼应,很多的经典名曲无不包含启、承、转、合的思想,证明中国人不仅爱希望向往,更爱留念眷顾。曲折代表了“自然”的形态,转折代表了“自然”的变化,顿促代表了“自然”的思考,呼应代表了“自然”的应和。这才是“自然”的音乐,“自然”的古筝。 #p#分页标题#e#
真诚希望我们的古筝工作者们可以追随着艺术的真、善、美,做到庄子的“法天贵真”、“中纯实而反乎情”从自由形态的美学观点出发,从适性音乐出发①,从中国音乐文化的本质出发,从“自然”出发,创作筝曲,演奏筝曲,展现中国音乐的自由之美、人性之美、生命之美、“自然”之美,让古筝和“自然”一样绚丽多姿,充满了无限的生命气息。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美学史》 蔡仲德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 刘承华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中国乐器演奏及教学研究硕士

学号M0602021

史&

中年过去就是老年 2023-08-12 15:36:59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不雅是什么意思

“不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yǎ,释义:不正、不雅观、不好看。
出处:
1、《荀子·儒效》:“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
2、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法后王》:“法贰后王谓之不雅,以居下倍上,是邪说也。不雅者,不正也。”
3、清·李渔《凰求凤·避色》:“我这园亭里面,常有附近的女子,借游玩为名,不时进来走动,旁人观看甚是不雅。从今以后,须要严词拒绝。”
4、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叫外人听著,不但我的名声不好听,就是妹妹的名儿也不雅。”
5、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这话好不通,你爱谁,说明了,就收在房里,省得别人看着不雅。”
6、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没有对证,赵姨娘那里肯认帐?事情又大,闹出来外面也不雅。等他自作自受,少不得要自己败露的。”
造句:
1、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
2、后来罗贯中写书,觉得不雅,便改成望梅止渴,流传至今。
3、没有签名档就像没穿裤子,方便是很方便,就是有些不雅。

盼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盼》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盼》是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19年秋季修订版)第17课的课文,出自铁凝的《夜路》,并特邀张蕾、梓君参与本文音频的朗读。
原文节选: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本文中,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具体地展示了小主人公“盼”的心理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职校退学了换学校学籍还在吗

职校退学、换学校学籍还在,在学生离开学校后,所在教育部门会保留一段时间,方便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如果一年内没有继续上学或有严重违规被开除才会删除学籍。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2013年9月1日起,全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小中大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花木兰什么朝代

花木兰是南北朝。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明确载。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花木兰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