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中秋 情系什么

笑我一世沉沦
精选回答
月满中秋,情系家人作文400字中秋习俗有哪些?

赏月,吃月饼,品茶,猜灯谜,家里一般都是这几样,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复杂。

“节日”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每逢节日将至,人们便会早早做好准备,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度过。

在中国,因为地大物博和历史悠久,传统节日可谓是数不胜数,且各具特色。

精彩纷呈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它代表着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于是因其特殊寓意成为了最隆重和受欢迎的节日。

中国人在过节时,往往会伴随着许多的习俗,如上文所说的春节到来时,人们便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等。

除了春节,中国人还会在许许多多的节日中践行独特的习俗,如端午节时的赛龙舟、吃粽子,重阳节时的登高、插茱萸,冬至时吃饺子、喝羊肉汤,正月十五猜灯谜、吃元宵等等。

那么,在度过同样作为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时,人们又有着怎样的习俗呢?早在成书于西汉初年的《礼记》中,便已经有了“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的记载,此外,《礼记》里也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的文字,说的是天子会在秋天时祭祀月亮,大概是秋高气爽时节月亮显得更加皎洁和神圣之故,可见,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人们在过中秋节时会食用肉粥,天子更是要举行祭祀活动。

到了汉朝,辞赋家枚乘在作品《七发》中写道:“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所谓的“八月之望”,也就是十五、十六号,这与中秋节八月十五的日期相吻合。

因为这一天月亮最圆,其对地球潮汐的影响也达到最高点,所以沿海地区的人们常常选择观潮娱乐,这一点在历代的文人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宋人赏月时往往还要举行拜月活动。

所谓拜月,就是在庭院中焚杳祭拜月神,说出自己的心愿,以求得保佑。

如中等人家,男子则求“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所以当时诗人有“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之句;而女子则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醉翁谈录》卷四曰:“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

中秋之夕放水灯也是宋代风俗之一。

《武林旧事》卷三《中秋》载道:“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

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

其意或是迎接潮神生日的到来,或是以此取媚于潮神,请求他不要给人们带来灾难。

另从苏轼《和黄门韵》诗中“何人蚁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及其自注中“是夜贾客舟中放水灯”来看,其俗也见于故都开封。

明代的宫廷中,一进入八月,宫中开始赏海棠、玉簪花。

至十五日,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吃月饼,其席竟夜始散。

八月蟹始肥,宫中举行蟹会。

宫眷、内臣吃蟹,活时洗净,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

自揭脐盖,细将指甲挑剔,蘸醋蒜,用来佐酒。

有人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之式,互相比巧。

今天人们提到中秋节,最先想到的或许还是几乎只在过节时被人们制作和采购的特色点心——月饼。

现在广泛的观点认为,月饼一词最早被记录是在宋末元初文人吴自牧所撰写的《梦粱录》中,因为月饼形状浑圆,和月亮相似,便因此得名。

不过,最初的月饼和中秋节并没有联系在一起,这一习俗是后来逐渐才形成的。

关于月饼的诞生,人们传说是曾任唐朝宰相的裴寂在早年随军征战时,为解决军粮问题而发明的。

它最初是在唐军中流传,北宋时成为宫中名点,随后逐渐传入民间,到明朝时成为了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喜爱的点心,也演化成了中秋节的“保留项目”。

与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相似,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一般也是月明星稀、月光朗照,于是人们便充分利用秋夜凉爽宜人的夜晚,仿照元宵节习俗在街上挂起灯笼猜谜。

此外,中秋节处在秋季,也正是桂花盛放的时节,于是人们也会在这时赏桂花,并将桂花做成桂花糕、桂花酒,和着明月一同品尝。

中秋节时,既有大众普遍接受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也有独具地方特色的习俗,如沿海地区的观潮、广东福建一带的“烧塔”、潮汕地区的拜月、吃芋头等等。

尽管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人们在这一天都会赞美明月,并思念故人和故乡,一如苏轼所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思化作红泪雨 2023-08-26 12:13:06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有志不在什么

是“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意是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释义:樵子拍手大笑不停,对子牙点头叹道:“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大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

“窥镜而自视”的“而”的用法表承接关系。
该句出自西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邹忌)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因往晓之的之什么意思

“因往晓之”中“之”是代词,代指人或事。出自《杞人忧天》。
原文节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