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届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历史)

缘来如此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历史)本文简介:成都外国语学校10—11学年度10月月考历史试卷(命题:谭君;审题:宋廷飞)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51分)1.下列四图反映了今天的四川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④②①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历史)本文内容:

成都外国语学校10—11学年度10月月考

历史试卷

(命题:谭君;审题:宋廷飞)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51分)

1.下列四图反映了今天的四川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

2.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秦汉采取了“用险制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该策表现是:

A.联络月氏、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B.北讨匈奴、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D.构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3.下列外来的经济文化生活成果初次传入中国内地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域胡瓜

②印度佛教

③天竺菩提树

④欧洲瑇瑁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①②④③

4.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突出特点有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目

22

25

25

9

25

7

7

8

8

①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②主要是研究者的理论创新

③为近代自然科学奠基④主要成果在应用技术领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下列文明成就属于四川的是:

③春秋战国的井盐

②全套编钟

①钳错赏功宴乐铜壶

⑥东汉说唱俑

⑤汉墓帛画

④三国发明的馒头

A.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

6.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

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

A.西汉

B.东汉

C.南北朝

D.隋

7.下列诗句能够侧面地反映唐朝的一些景况。其反映的主要角度依次是:

①“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

③“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田畦。”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A.①手工业——②农业——③城市建筑——④娱乐活动

B.①城市建筑——②手工业——③娱乐活动——④农业

C.①手工业——②娱乐活动——③农业——④城市建筑

D.①娱乐活动——②农业——③城市建筑——④手工业

8.下列关于松赞干布与骨力裴罗相同之处的各项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他们都生活在唐太宗在位时期B.他们都是西部边疆的民族首领

C.他们都曾经接受唐朝的册封

D.他们都曾建立强大民族政权

9.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拔人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D.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10.“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诗中提到“草市”最早出现于

A.秦代

B.六朝时代

C.唐代

D.宋代

11.下列货币在我国古代具有开创性历史意义并影响深远的是

①秦半两钱

②隋五铢钱

③开元通宝

④民国银元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君”将前往

A.西域都护府辖区

B.安西都护府辖区

C.瀚海都督府辖区

D.忽汗州都督府辖区

1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

①江南迅速开发

②中原经济发展停滞

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⑤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4.中国古代官吏选拔标准有一个由世袭—功劳—道德—门第一才学的变化过程。其中实现选择标准由家族世袭到功劳大小的变化的时期是

A.西周B.战国C.魏晋D.隋唐

15.《齐民要术》的下列内容中,最能体现其时代特征的是

A、农产品的加工

B、农作物的种植方法

C、家畜、家禽和鱼类的饲养

D、游牧民族的生产经验总结

16.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衙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现象与佛教盛行有关的是①田园诗产生②宗教画流行③云冈石窟开凿④《论衡》问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18.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兴

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这句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A.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B.农民起义不断

C.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D.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19.下列哪项内容仅与唐玄宗有关的是

A.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授职

B.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C.戒奢从俭,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

20.唐朝时,假设***要颁发一道诏令,废除隋炀帝时期的“严刑酷法”,其运行程序应该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刑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刑部

D.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

21..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佛教盛行,民族融合。与这三种社会现象相关的文化成就有:

①《齐民要术》②《木兰辞》③《神灭论》④《黄帝内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的地点分别是A.印度半岛南端

波斯湾

B.马来半岛

波斯湾

C.印度半岛南端

苏门答腊

D.马来半岛

红海

23.“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

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

24.为了改变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北宋设

①参知政事

②三司使

③通判

④枢密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是***的职能之一。下列措施中体现了***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的是

A.租庸调制

B.市易法

C.青苗法

D.两税法

26.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所说的“某制度”指的是

A.世袭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内阁制度

27.唐诗某一作品片断是:“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首诗的作者最可能是

A.李白

B.孟浩然

C.岑参

D.杜甫

28.从西安通往蒙古高原的一条古道,在历史上曾经称为“参天可汗道”。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是

A.唐太宗征服高昌

B.文成公主入藏

C.渤海国的建立

D.回纥归附唐朝

29.以下各项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特点的是

A.北方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B.佛教对思想文化和艺术具有重大影响

C.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得到了系统的总结

D.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30.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区域分布逐渐趋向合理,其表现有

①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和闽江流域

②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③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开发

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①③④

31.钱穆在《国学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能够说明唐代“委员制”的有

①宰相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②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③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

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

A

①②B

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的一个民族政权“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筑城郭以居。……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这段史料说明的情况是

A回纥发展农业B

黑水都督府的设置

C渤海全盛时期D

***厥的文明进步

33.唐朝出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诗歌繁荣局面,主要是因为

①魏晋以来,诗歌创作渐趋成熟

②民族屈辱和民族危机的影响

③科举考试的推动作用

④繁荣的政治、经济条件

⑤实行的开放和多元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

34.“从宋真宗起,相权逐步得到强化,皇权反而受到种种限制。那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hàng)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实际上限制了皇权。”这段故事不能说明

A.北宋已不再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李沆的做法对皇权有一定限制

C.李沆维护相权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

D.中国的政治思想家们已逐步摸索出一套软的和硬的限制君主***的方法

第Ⅱ卷(49分)

35.(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授田之制,丁及男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旧唐书》

材料二: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绣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

材料三:(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

——《新唐书》

回答:

(1)三则材料各记述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3分)

(2)材料一所记述的制度有何作用?(2分)

(3)材料二中的“若不役,则收其庸”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4分)

(4)由材料二制度转变为材料三制度的原因是什么?(4分)

(5)材料三中“以贫富为差”是什么意思?(2分)

37.(10分)阅读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一

梁武帝(萧衍)时,有一交趾人并韶者,富于词藻(文章写得很好),诣选求官,而吏部尚书蔡撙以并姓无前贤,除(任命)广阳门郎(守门的小官)。蔡撙贤者也,不能免俗,何哉?

——洪迈《容斋随笔》

材料二

高锴知贡举(掌管科举考试事务)……为礼部侍郎,阅三岁,颇得才实。

——《新唐书·高锴传》

材料三

唐长庆元年的一次科举考试后,因有人上告取士的做法不公正,皇帝让知制诰(官名)白居易等重加考试。考毕,白居易在其奏状中说:“伏料自欲重试进士以来,论奏者甚众。盖以礼部试进士,例许用书册,兼得通宵,得通宵则思虑必周,用书册则文字不错。昨重试之日,书册不容一字,木烛只许两条,迫促惊忙,幸皆成就,若比礼部校不同。”

——《白氏长庆集》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俗”是指什么?蔡撙“不能免俗”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有什么变化?简要分析评价这一变化。(4分)

(3)长庆元年那次考试与后来重考考试相比较,在考试方法上有哪些变化?改革考试方法的作用是什么?(4分)

37.(16分)2009年12月7~19日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中心议题是“低碳、减排”。这恰好反映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的环保、关注民生、应对灾害等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王对儿子武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西部地区水利工程图》:

春秋战国时期西部地区水利工程图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阿坝州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2010年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玉树州玉树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2010年8月在甘肃舟曲、四川映秀等地又发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据史料记载:隋、唐、五代时期,共发生旱灾170次,水灾163次,虫灾55次,雹灾39次,霜冻18次,风灾31次,疫灾19次,牛疫19次,地震61次……。

关于中国古代灾后救济状况,《周礼·地官司徒》所述最为全面,并首次用“荒政”之名统之,即“(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弛力,四曰舍禁……。”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四

自汉武帝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耕地几乎全部开辟,包括中游十分脆弱的黄土高原,大片森林和草原被开辟为农田,下游平原的原始森林、草地更是垦伐殆尽。……中唐以后,黄河流域长期处于战乱状态,加之长期过渡开发,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最终引起环境恶化。……黄河河患日益严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灌溉系统破坏难以修复。

——《中国通史》

请回答:(32分)

(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古代人民早在商周时期就对环保有了怎样的初步认识(2分)?

(2)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西部地区水利工程图》中的“A、B”分别代表哪两大水利工程(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两大水利工程的建成对秦国所起的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隋唐五代时期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2分)及古代统治者的救灾措施(不得摘抄原文)(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4分)。

(5)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2分)?

38.(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庆历三年九月,范仲淹等上奏宋仁宗)“国家开文馆,延天下英才,……为大用之备。……两府两省子弟亲戚,不以贤与不肖,辄自陈乞馆阁职事者,亦得

进补。”

材料二

(庆历三年十一月,宋仁宗)诏自今见任、前任两府及大两省已上官,不得陈乞子弟亲戚馆职并读书之类。

材料三

(庆历五年三月,宋仁宗就补荫选人问题下诏)“其庆历三年十一月条制勿行。”

——《续资治通鉴长编》

回答:

(1)范仲淹等所言涉及到北宋哪方面弊政?(2分)

(2)庆历三年的诏令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3)庆历五年的诏令意味着什么?其原因是什么?(4分)

10月月考历史答案

1----5

CDDDB

6----10

CADDB

11----15

ABBBD

16----20

DCDDA

21---25

BADBB

26---30

BDDDA

31---34

BCBA

35.(1)材料一是唐初的均田制,材料二是唐初的租庸调制,材料三是唐后期的两税法。(6分)

(2)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士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分)

(3)农民可以“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生产劳动的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6分)

(4)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的收入减少。(4分)

(5)是按土地和财产多少收税。(2分)

36.(1)是指选拔官吏只看门第,不看才学。说明上述选拔官吏方法上的弊病是社会问题,选贤能的人也不能例外。(2分)

(2)改变为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知识分子,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是历史的发展和进步。(2分)

(3)前者考试是允许应考者带书,而且不限定考试的时间;后者考试不允许带书,而且只限定在点完两根蜡烛的时间内完成。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4分)

37.(1)对大自然不要过度开发,要按自然规律合理使用.

(2分)

(2)A---郑国渠,B—都江堰.

(2分)

作用: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发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2分)

(3)特点:自然灾害种类多;次数多.

(2分)

措施:发放救济物资;减轻赋税;减轻徭役;取消山泽禁令.

(2分)

(4)土地资源开发过度,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战乱频繁;

黄河河患严重,灌溉系统破坏.

(4分)

(5)言之有理给分.

(2分)

38.(1)官僚子弟等通过恩荫方式做官,加剧了北宋的冗官局面。(2分)

(2)限制官僚子弟、亲友通过恩荫做官,有利于整顿吏治。(2分)

(3)新政失败。因为改革触动了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保守派官僚的阻挠与破坏.(4分)

青丝到白发 2022-07-19 00:32:24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名列前茅一般是指前几

名列前茅并不固定指前几,名列前茅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原指古代楚国军队行军时,前哨如遇敌情,则举茅草发出警报,后来以“名列前茅”字面意思是指名次排在前面,形容成绩优异。其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
“名列前茅”这个成语乍一看来是说楚国军队训练有素,严整有序,实际上反映了楚国的德、刑、政、事、典、礼这六项都不违背常规,这样的国家、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强调句型结构及用法

强调句型结构及用法是如强调句型指现在或未来的情况用It is指过去用It was.
例如:
It is I who、that am wrong.被强调部分为人强调词可用who也可用that.指现在的情况所以以It is开头,被强调部分是I谓语用“am”.原句:I am wrong.
基本定义:强调句(The Emphatic Pattern)是一种修辞,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情感而使用的一种形式。通过各种方式对句子中的某个部分进行强调,从而起到修辞的作用。英语常用的强调结构是It is(was)+被强调部分(主语、宾语或状语)+who(that)…….一般说来,被强调部分指人时,用who指事物时用that,但that也可以指人。在美国英语中指事物时常用which来代替that.
常用句型:
1、陈述句的强调句型:
It is、was+被强调部分(通常是主语、宾语或状语)+that/ who(当强调主语且主语指人)+其他部分。
例句:It was yesterday that he met Li Ping.
2、一般疑问句的强调句型:
同上,只是把is、was提到it前面。
例句:Was it yesterday that he met Li Ping.
3、特殊疑问句的强调句型:
被强调部分(通常是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 is、was + it + that、who+其他部分。
例句:When and where was it that you were born.

孙敬是历史人物吗

孙敬是历史人物,汉朝著名政治家,纵横家,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的主人公。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衡水市冀州区)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吗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热,内能增加。
在一般的物理问题中(不涉及电子的激发电离,化学反应和核反应),内能中仅分子动能和势能两部分会发生改变,此时我们只关心这两部分,而将这两部分之和定义为内能。这是一种简化的定义,即狭义内能。在涉及电子的激发电离,化学反应和核反应时,为不引起误解狭义内能应严格称为热力学能(以前称为热能,热能这一概念在一些工程领域内仍广泛使用)。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