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清晨雨露 范文 报告范文
精选回答

邯郸市2014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本文简介:邯郸市2014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邯郸市2014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严格按照全国课标卷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14全国课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熟语的使用、语病的辨析、句子的排序衔接、文

邯郸市2014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本文内容:

邯郸市2014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

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邯郸市2014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严格按照全国课标卷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14全国课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熟语的使用、语病的辨析、句子的排序衔接、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给材料命题作文等。整份试卷强调了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模拟和预测结合的特点。基本突出了平稳、求实,重基础、考能力的命题原则,作文给材料的命题形式,符合全国课标卷高考语文学科的命题要求,起到了复习检测和诊断的功能。

客观卷得分情况:

第一小题:A(289|1.57%)B(14745|80.15%)C(1710|9.3%)D(1335|7.26%)

空白(317|1.72%)

第二小题:

C(780|4.24%)D(491|2.67%)B(15499|84.25%)A(1308|7.11%)

空白(315|1.71%)

第三小题:A(4858|26.41%)B(978|5.32%)C(2582|14.04%)D(9654|52.48%)

空白(324|1.76%)

第四小题:A(365|1.98%)B(2058|11.19%)C(8***|4.7%)D(14787|80.38%)

空白(322|1.75%)

第五小题:A(1126|6.12%)B(3397|18.47%)C(13044|70.91%)D(506|2.75%)

空白(323|1.76%)

第六小题:A(7118|38.69%)B(5613|30.51%)C(1395|7.58%)D(3940|21.42%)

空白(330|1.79%)1、

第13小题:A(3694|20.08%)B(9469|51.47%)C(3725|20.25%)D(1177|6.4%)

空白(331|1.8%)

第14小题:A(1176|6.39%)B(10965|59.61%)C(5487|29.83%)D(422|2.29%)

空白(346|1.88%)

第15小题:A(48|0.26%)B(308|1.67%)C(361|1.96%)D(17347|94.3%)

空白(332|1.8%)

根据判卷情况,现将主观试题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1、第7题,考生在文言文翻译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文言词语用法掌握得不够牢固,根据上下文义理解词义的能力还不强,第7题第一小题失分严重。平均分1.95,主要错在“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90%的同学出现错误,兵革是司,司兵革,宾语前置句看不出来,敢布腹心,“我冒昧地向您说出心里话”,理解不清。第二小题平均分3.56得分率还比较高。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考生平时的古文基础不牢固,多义词积累不够,缺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多义词意义的能力。其次,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没能通读全文,只是断章取义,导致对文句理解有误。

2、第8题,古代诗歌阅读形象题评分标准:

①形象:怀才不遇(奔波劳累,壮志难酬,抑郁落拓,人生飘零,难以施展抱负)的失意者(游子,书生等)皆给2分。

②分析:奔波、忙碌,飘零等1分;白发,年华易逝,年老等1分;落拓,落魄,抑郁不得志1分。

③向往归隐及隐士形象,不得分。

本题的平均得分3.47.主要表现为:①作者感情把握不准,②对诗歌没有简析,而是翻译,③答题条理不清晰,④问形象答感情,答非所问,审题不清。⑤答题不规范。

第9题评分标准:①每写对一种表现手法2分,②适当分析1分。③表现手法中出现错别字的不给分,如:借景舒情,借典古等。④只写手法,没有分析的给1分。

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①表现手法的罗列,没有分析,②没有专业术语答题,③分析不到位,表现手法写的还是对的,如:诗中的两个典故,诗人的用意理解错误,④答题中错别字太多,⑤答题不分点,没有条理。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考生没有读懂作品,没能品味出烘托作者情感的细节描写;另一方面,受平时训练的影响,不顾文意,把一些作品所没有传递的含义强硬地附会到其中。

3、第10题

第10题为名篇名句默写。评分标准:每句默写正确得1分,共计6分,错字,漏字,别字,多字则此句不得分。考生存在的问题与以往相似,主要包括以下情况:错别字:①没马蹄,啼,碲,漠,②来即我谋,及,计;③杳不知其所之也,摇,沓,至也,④乱花渐欲迷人眼,繁花,溅。⑤匪来贸丝,非,扉,蜚

⑥宫车过也,公,宫。错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完全答错。有些考生将其他诗句填入空白处。(3)完全答不出。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平时的默写训练较少,多为口头背诵,导致写错字或别字。此外,不结合内容理解的机械记忆,也是造成错别字较多的原因。通过分析试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在学习和复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默写”的训练。单纯地依靠背诵会导致学生模糊了汉字的形体,仅存留语音印象,而汉语中大量的同音字、形近字对于学生准确记忆诗句存在一定的干扰。因此,我们建议,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及复习应该将背诵与默写紧密结合,既要熟练背诵又要准确默写。不可以只停留于背诵,背诵的熟练程度与默写的准确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确保汉字书写的准确性。还要结合诗词的内容,注意汉字的表意性。

2.应当加强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式的准确翻译教学。在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中要做到字字落实,让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翻译的直译习惯,除了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特殊名词和古今无对应的虚词以外,都要能翻译。

3.加强古诗文的赏读,提高学生的品鉴、分析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对于古诗文的鉴赏,要想达到该要求,除了明白诗的字面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其了解各个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及诗人自身的情况,让学生、作者、诗文三者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诗文的意境。

二、11、12题分析

11、12题是选考题目——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材料为小说;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材料为传记。每道大题包括4道小题,共计25分。第1小题为多项选择题5分,第2小题6分,第3小题6分,第4小题8分。

(一)11题第1小题平均2.8分;12题第1小题平均3.1分

第12-2小题评分细则:①三个概括的点各1分,

②三个对应的论据各1分,共计6分,

③概括不准,论据正确,只给论据分1分。

本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①只有概括没有论据,

②只有事件没有概括,

③书写潦草,有涂抹痕迹

④没有分点概括。

第11-3小题评分细则:有以下观点的给2分,精明,有管理才能,平等对待,希望得到认可与尊重等,必须的有观点有分析。

本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只写观点,不加分析,不分条目,总结不到位。

第12-3小题评分细则:必须有两点:借棋定神,借机测试

本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语言罗嗦,采分点不准确,答非所问。

第12-4小题评分细则:傅斯年的三个细节:为儿子画图;劝架;接陈寅恪下楼。考生必须写出细节和性格的关系,哪些是性格温柔,哪些是体贴尊重。

本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阅读不仔细,归纳不规范。对柔韧理解不透。

16题评分细则:①只写出诗词上句或下句不得分,须上下句都有,

②写错字不得分,

③写古文的不得分,如:第二小题写《三峡》中的句子,

④写串行,题号与答案不对应的不得分,

⑤答案不唯一。

本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①

写错字,如:轻舟,写作青舟,②不会写,诗词积累及少,不有少学生一个空都不会填,

③只写半句,

④答串行,占比重极大

⑤不会写诗句,自造诗,如:“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归来可好”。“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娶我可好”⑥卷面太脏,书写潦草。

17题评分细则:①内容只要符合父女情深,父爱出山的支持与帮助;符全平凡的记录与积累的伟大与坚持;符合人们心中珍贵的回忆即得内容分3分。

②至少两种修辞手法,每种1分,

③字数达到3—4行不扣分,结合密度,不足3行的扣1分,

④照抄原题内容的零分。

⑤语言贫乏,苍白无力的适当扣分。

本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①照抄原文内容,

②颁奖词写成了获奖感言,

③字数不够,

④只用一种修辞手法,

⑤语言贫乏,比喻不当。

18.对写作要求的界定分析

作文题写作要求的表述2013、2012、2011年作文题完全一致,进一步体现出高考作文要求的稳定性和承继性。考生需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的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充分理解其包含的考查指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阅读下面的材料”意在提醒考生作文立意行文须从本材料出发,而不能漠视材料,另起炉灶从而随意确定作文的主题。

“选好角度”缘于材料本身含意丰富,角度较多,考生需要对立意角度进行甄别筛选,选择“符合题意”的一项展开作文的构思,从而体现出作文对考生理性认知的衡量,彰显考生从材料出发独立思考的主体性。

“确定立意”强调了在“选好角度”前提下对立意的明确表达,考生只有对材料予以充分的理解和综合的提炼,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材料内容及含意,依据自身的思考判断、知识构成等因素立意构思,它考验着考生对材料的整体把握能力。

“明确文体”提示考生在文体不限的基础上,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在文体选择上,试题给予了考生充分的自主权,考生可选择任何一种文体进行写作,但一旦确定使用某种文体,则要明确合乎此文体要求,避免出现文体混杂的现象。

“自拟标题”给了考生广阔的拟题空间,考生可在把握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标题,展现个性化认知。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考生必须在阅读作文材料基础上,依照材料的内容涵盖和含意指向,在合适的范围内确定立意,构思行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强调考生要有自己的立意构思,不得仅对原材料进行简单扩写,或对已有文章进行简单改写,更不允许照抄照搬他人作品。

“不少于800字”是对作文提出的字数要求。考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内容完整而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否则,会按“每少50字扣1分”的原则适当减分。

作文题评分原则:

1.

以42分为平均分(实际评分结果是40.73),2013年作文平均分为41.52(含零)/41.***(除零)

2.

跑题作文视内容分别赋35或30分。

3.

偏题作文36—42之间酌情给分。

4.

无字试卷赋零分。

5.

字数不及二分之一的试卷赋18—25分不等。

本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

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偏题,部分学生跑题。

2.

思路狭窄,见解肤浅,议论不能深入。

3.

立意不够具体,偏题:拼搏,责任,真诚,态度,善良,自知之明,磨难等,写坚信,自信,相信自己学生较多。

4.

相信自己的眼光,判断,42分以上,相信自己,42分以下。

5.

批判阿信“不要改变发型”分低。

6.

书写不工整,扩展材料成小说,大段抄写人物传记材料。

7.

用语不准确,或因审题不准,或因表达能力问题,如:“因材施教”,“善良总会有好报”“天才需要爱护”“要放任自流”等。

8.

不讲理,不能多角度,辩证分析问题,如:“努力就会成功”“有思想就能得天下”“自信就会成功”等。

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备考策略的建议

作文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写作的结果与分数,还应训练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写作思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学生在发扬个性的同时,也能够走出狭小的自我空间,将视野与胸怀转向他人、社会、人生,获得人格的历练与精神的提升。

就高考作文题来说,它肩负着阅读考查、思想考查和写作能力考查等多项功能,材料通常取自于社会现实或与人生社会紧密关联,引导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对自我发展的追求和对国家社会的担当,进而给学生以修身立德、行为处事方面的启示。作为整个高考中分值最大的一道试题,作文坐拥着语文学科40%的“江山”,教师和学生都不应忽视对作文的备考。在此,结合今年高考作文的评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重视个性,关注社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关注自我生活的基础上更要以自觉的主体姿态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要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新问题,洞察现实中的热点焦点,敢于做出理性的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亮明自己的观点,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思考者,这是写好高考作文的思想基础。

2.注重理性,活跃思维

今年高考作文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应具有思辨性。材料作文需要学生在整体把握内容和含意的前提下,能够从现象与本质、过程与结果、共性与个性、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主观与客观、过程与结果、必然与偶然、认识与实践、物质与精神等多角度理解题意,通过筛选、比较确定自己文章的中心展开行文。因而考生在备考中,要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写出有理性、有思想、有才识的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感情真挚,健康向上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高考作文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倡导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中学生担负着社会、国家赋予青年的重大责任,应当把客观的认知、健康的思想、积极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注入高考作文,而不是写人生的灰色、社会的阴暗、生活的失望、责任的逃避、勇气的丧失等内容。中学生还处在成长时期,没有真正地步入社会,对人生社会的认识还不够客观,对事物事理的认知也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有些内容和情感是不宜流露在高考作文中的。

4.准确立意,打造亮点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对于作文来说,无论哪一种类型都必须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准确地审题立意,这直接关系到作文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是作文的生命线。在此基础上,就要打造文章的亮点,使其在评阅过程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视角开阔,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论证深入;标题新颖,用词精炼;凤头豹尾,前后照应;衔接恰当,过渡自然;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等。

5.积累素材,丰富内容

高考作文命题尽管范围宽广,灵活多变,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几大方面,如自我体验、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等。考生只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收集积累相关的素材,用心思考其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构建自己个性化的素材库,才能够在考场上信手拈来,灵活运用,写出精彩。

6.锤炼语言,优化表达

语言“有文采”是作文“发展等级”的给分因素,就是要求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虽然一篇文章之中这几项要点无须全都具备,但语言表达还是要流畅自然,凸显个性,如引用名言警句,运用修辞手法或灵活变换句式等。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锤炼作文的语言,提升表达的意蕴,增强文章的思想性、文学性或艺术性,从而显示出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阅卷分析是对今年阅卷情况的总结,我们更希望通过关照“昨天”展望未来,寻找到高考作文更广阔的空间。

8

刺骨旳温柔 2022-07-15 12:29:54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五音不全指的是哪五音

五音不全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古代的人们是以这五个音为音阶。五音不全在汉语中是一个成语,通常指“音盲”,他们对音乐缺乏理解,不能正确唱出准确的音高。
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
五音中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

木石之心什么意思

木石之心意思:指如木石一样坚定的意志。木石心其实是儒家的一种思想。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击政务,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的意思是:是天性;是本性。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意思是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出处: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选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以其人之道下一句

“以其人之道”的下一句是“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就是使用别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来修养他自身。出自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庸集注》是朱熹对《中庸》作的注。《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