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是什么?

直到四季都错过
精选回答

[拼音]:Man

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先秦

“蛮方”指狁,又称鬼方,二国都在西北;“淮夷蛮貊”指东方民族,“百蛮”指北方民族,“蛮荆”则是指南方民族。春秋时楚境内已有不少以“蛮”自称的民族。在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庄王时,楚周边民族乘楚大饥之际,“戎伐其西南,又伐其东南,庸人率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戎、蛮、百濮并称,此“蛮”显非泛称。庸在今湖北竹山,且为群蛮之首,可能是蛮人建立的国家。在楚国的反攻下,庸人破灭,群蛮降楚,此后相当长时期不再见蛮的活动记录。到战国初期,吴起相楚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蛮人长期居住的洞庭地区遂为楚攻占。到秦昭王时,白起攻灭楚国之后,“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又进一步进占了蛮人居住的湘鄂川黔地区。

秦汉

蛮族以槃瓠、廪君、板楯三者最大。槃瓠蛮因以神犬槃瓠为图腾而得名。秦汉时,居住在武陵郡(今湘西、黔东及鄂西南边缘地区)、长沙郡(今湘中、湘南地区),故又称“武陵蛮”或“长沙蛮”;其地有雄、樠、辰、酉、武五溪,故又有“五溪蛮”之称。槃瓠蛮在秦汉时部落分散,各有首领,汉王朝授予邑君、邑长称号,颁赐印绶。蛮语称首领曰精夫,族人相呼曰姎徒。多居山壑,从事粗放农业。能织木皮为布,以草实为染料。衣服五色斑斓,赤髀横裙,以枲束发。汉王朝对他们收取“布”(作为赋税交纳的布)之赋,大人每岁征布一匹,小口半匹。由于官府徭役失平,妄增租赋,槃瓠蛮屡起反抗,杀长吏,烧官府,终汉之世,连绵不断。

廪君蛮为南蛮的一支。有五个氏族,其中巴氏首领务相,被推为五个氏族的共主,号为廪君,后遂以廪君为族名。相传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族人遂有崇拜白虎和以人祭虎的习俗。他们早期活动在夷水(今鄂西南清江)流域,后逐步发展到巴中、黔中一带(略当今川东南、黔东北、鄂西、湘西地区),地当汉的南郡、巴郡,故又被称为“巴郡南郡蛮”。秦灭巴蜀,巴氏仍世为廪君族君长,并娶秦女为妻,岁出赋钱两千零十六钱,三岁一出义赋千八百钱;民户出幏布八丈二尺,鸡羽三十鍭。汉时仍依秦制。东汉时,由于官府“收税不均”,廪君蛮曾多次起义反抗,部分族人被强制迁往江夏郡(今鄂东地区)。

板楯蛮分布在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一带,沿渝水居住,喜好歌舞,英勇善战。他们从事农业,长于狩猎。相传秦昭王时,白虎为害,板楯人应募射杀白虎有功,秦官府与板楯人盟誓说:“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伤人者论,杀人者得以倓钱赎死。”楚汉之际,板楯蛮从汉高祖还定三秦有功,免除部落首领罗、朴、督(昝)、鄂、度、夕、龚七姓不纳租赋,余户岁纳“钱”(作为赋税交纳的钱)四十。因此,又有“白虎夷”、“白虎复夷”或“人”之称。各部落首领分别被封为夷王、邑君、邑长。由于板楯蛮善战,东汉王朝经常征调他们从军,屡立战功。当时西羌数寇汉中,都靠板楯军击败之,号为神兵。但官府对他们“更赋至重,仆役箠楚,过于奴虏”。板楯人“愁于赋役,困于酷刑”,也多次邑落相聚,奋起反抗。灵帝中平五年(188)举行起义,与巴郡黄巾起义相呼应。后来大量板楯人还成为五斗米道的信奉者。

在川东、川西以及鄂西南、湘西等地,经考古发现、出土了不少在形制、纹饰上具有浓厚地方特点的青铜器物,如虎钮于、空首钱、柳叶形短剑等,其上有手纹、心纹、虎纹,这些器物多出于独木舟式的葬具之内。学术界一般认为,这些铜器和“船棺葬”是秦汉时期廪君蛮和板楯蛮的遗物,遗物表明了当时蛮人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

魏晋南北朝

蛮族是由秦汉时期槃瓠、廪君、板楯三支发展而来,但在活动范围上有较大的变化。

居住湘中、湘西的槃瓠族,魏晋时始向北、向东发展。南北朝时,依托险阻,部落众多,散在数州。自永嘉乱后,中原扰攘,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河南洛阳)萧条,诸蛮无所顾虑,渐得北迁,以至陆浑(今河南方山)以南满于山谷。干宝《晋记》载,庐江郡(今安徽舒城)有槃瓠之后,糅杂鱼肉,置于槽中,叩之号叫,以祭槃瓠。《宋书·夷蛮传》载,槃瓠族大量分布在鄂西及豫西南,名号众多,如荆雍蛮、五谿蛮、当阳蛮等。

在广阔的槃瓠族分布区及其附近,居住着不少廪君族和板楯族后裔。东汉初被迁至汉水中游的一支廪君族,晋宋时发展为沔中蛮。另一支被迁到鄂东地区的,称豫州蛮或五水蛮,分布在鄂、皖、豫边境的蕲水、巴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一带,北接淮、汝,南极江、汉,地方数千里。向北发展居住在东荆州(今河南泌阳)的廪君族人,到5世纪中叶还保留着杀人祭祀的习俗。

东汉末年,张鲁在汉中传播五斗米道,川北的板楯族人多信从之,大量迁到汉中。曹操平张鲁,李虎、杜濩、朴胡、袁约、杨车、李黑等为首的板楯族人被迁到略阳(今甘肃天水东北),号为巴人或巴氐。这支巴人后与六郡流人辗转入蜀,发动起义,推翻了晋朝在益州的统治,李特子李雄于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建立成汉政权。另部分被曹操内迁关中的板楯族多达万余家,其后人口蕃衍,北至河东、平阳(今晋中、晋南)也有分布。晋元帝太兴三年(320)巴酋勾渠知曾在关中联合氐、羌、羯等各族共三十万人,反抗刘曜统治。早在汉初就已迁居商洛地区(陕东南)的板楯族人,在南北朝时期沿丹水、沔水向东南发展,到6世纪时,已分布在“北至商洛、南拒江淮,东西二千余里”的土地上,而且还部分地保持着他们的固有习俗。成汉后期,牂柯、兴古(今云贵东部)僚人大量北迁入蜀,部分沿嘉陵江北上,给留居川北地区的板楯族人以巨大的冲击。南北朝后期,北魏势力南入四川,建立巴州(今四川巴中),以巴酋严始欣为刺史以统僚人。

进入江、淮、汝、汉地区的各族蛮人,地处南北朝之间,他们利用南北对立的矛盾,时或降南,时或附北,因而能延续活动相当长的时期。南朝在蛮人集中的地区设置“左郡”、“左县”,以蛮人首领任令长、太守甚或刺史,进行羁縻。而在荆州置南蛮校尉、雍州置宁蛮校尉,统管蛮事。归附的蛮人,一户输谷数斛,其余无杂调。而汉人赋役严苦,贫者多逃亡入蛮,有的还成了首领,如桓诞。但各地蛮人仍不免于官府的迫害,他们反抗官府的起义斗争史不绝书。南北王朝都残酷镇压这些反抗斗争,且常常把俘虏和降蛮大量迁徙到河内诸州、六镇或建康,有的还被抑为营户,或赏赐给官僚为奴婢。

南北朝是蛮族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的重要时期。据《隋书·地理志》载:今整个湖北和豫、皖、赣、湘部分地区,当时多杂蛮族。与汉人杂居者,和汉人没有区别;地处山谷者,则言语不通,嗜好、居处全异。大概留居今清江流域的廪君族和湘西、湘南的槃瓠族仍保持其民族特点,其余地区则已渐与汉族融合。

东徙皖、赣的槃瓠族,除部分与汉族融合外,也融合了部分山越的后裔,从而逐步形成后世畲族和瑶族的先民。宋武帝时的南康、揭阳蛮(今赣南、粤东地区)就是畲族先民,萧梁时衡阳、零陵(今湘南)的“莫徭”蛮就是瑶族先民。晋宋时活动在巴东、建平(今四川奉节、巫山一带)的槃瓠族不断向川东发展,大概和原居此地的蜒人有所融合,所以被称为“蛮蜒”,他们与后世川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章横蛮无理成语接龙成语接龙南蛮鴃舌成语接龙成语接龙南蛮鴂舌成语接龙成语接龙服蛮煎加竹叶石膏汤药学服蛮煎药学紫蛮刀的繁殖方法介绍观赏园艺蛮不讲理成语接龙成语接龙横蛮无理成语辞典紫蛮刀的栽培要点观赏园艺触斗蛮争成语辞典

梦醒童话 2023-09-08 16:57:49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是平安,安定。成语的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出自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成语用法:用于褒义,常与“风调雨顺”连用。
近义词:河清海晏、政通人和。
反义词:兵荒马乱、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示例:
1、《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2、老舍《龙须沟》第一章:“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3、《中国青年报》1985.10.1:“然而不管怎么说,饱经忧虑的中国人民毕竟盼来了物丰民富,国泰民安的好日子。”

盾牌是什么意思

“盾牌”是古代作战时一种手持格挡,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兵器进攻的防御性兵械,呈长方形或圆形,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于抓握;比喻掩盖、推托的借口;《圣经》诗篇:“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他为至高!”盾牌意为君王。
出处:
1、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单刀,一人使关刀或戈矛,照规矩练‘大刀取耳’、‘单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厮杀题目。”
2、冰心《六一姊》:“我知道是她自己要看,却拿我作盾牌。”
在古代东方,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古老历史的国家,作战时都广泛使用盾牌。公元前两千年出现了铜盾,后来又出现了铁盾。盾牌的表面一般都包有一层或者是数层皮革,可以防止箭、矛和刀剑的攻击。通常还绘有各种彩色的图案、标志、徽章等等。随着枪炮火药等兵器的发展,盾牌逐渐被废弃。
盾虽然只能用以防御,但常配以刀枪,也能发挥很大的进攻能力。用法主要有:腾、跌、扑、滚、伏、窜、踔、蹲等。
盾牌作为武术套路较为流行的有:矛、盾对打、盾牌刀进棍、盾牌刀进枪、三节棍进盾刀等。

觉得是动词吗

“觉得”是动词,指感觉到,意识到。
出处:
1、《朱子语类》:“每常处事,或思虑之发,觉得发之正者心常安,其不正者心常不安。”
2、《水浒传》:“默然觉得神思恍惚,寝食不安。”
造句:
1、你的脸色很难看,觉得哪儿不舒服吗?
2、你觉得心里不痛快,就尽情地哭一场吧!
3、看见穿短裙就觉得人家作风不好,真是少见多怪。
4、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
5、讲完课后他觉得舌敝唇焦。
6、穿上妈妈做的衣服,觉得挺舒服的。
7、他觉得他现有的工作非常称心。
8、妈妈觉得家里还应该购置一些家具。
9、由于他平时不留心观察事物,作文时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
1、短小精练,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具有“小品”的特点。
2、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
3、文笔轻松、活泼、生动、形象,颇有文采,可叙述,也可描写。
4、题材新颖、适时,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5、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入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是其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这类说明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辅以叙述、描写、议论甚至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了增强文艺性,有时娓娓地讲段故事,有时绘声绘色地写段风景。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