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一技之长考试试题

别拿青春赌明天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中医一技之长考试试题本文简介:中医基础试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黄帝内经》2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4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的含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5中医精气神学说的“精“是:肾中所藏之精6阴阳学说较准确的说法是:我国古

中医一技之长考试试题本文内容:

中医基础试题

1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黄帝内经》

2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3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4

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的含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5

中医精气神学说的“精

“是:肾中所藏之精

6

阴阳学说较准确的说法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

7

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

8

《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

9

以下哪种情况最易说明阴消阳长的相互转化:物质转化为精神

10

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法则,治宜:壮水制火

11

病先见持续高热,面红目赤,后突然见

肢厥面白,脉微欲绝,证属:重阳必阴

12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阴阳的转化

13

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14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系失常:互根互用

15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理阴阳

16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若土气不足,则:木乘土,水侮土

20

肝火犯肺,属于:木侮金

21

金气不足,反为木气所衰,属于:已之所胜,轻而侮之

22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木乘土

23

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甘则伤:脾

24

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咸则伤:肾

25

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酸则伤:肝

26

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苦则伤:心

27

五味中入肝的是:酸

28

五味中入肺的是:辛

29

面色青,喜食酸味,脉见弦,可诊为:肝病

30

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31

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32

《素问·五脏别论》称为“实而不能满者“是指:六腑

33

除外下列那一项,均为五脏具有的共同特点:实而不能满

34

六腑具有的共有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35

“命门之火“是指:肾阳

36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心主神志

38

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是关系着:调气机畅

39

症见恶寒、发热、鼻塞、咳嗽、气喘、

脉浮、其证属:肺气失宣

40

“决渎之官“是指:三焦

41

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内脏是:三焦

42

下列那一项不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动化水液

43

下列那一项不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藏血

44

肝主疏泄的主要作用是:气机调畅

45

心和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

46

脾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资生、促进

47

肺和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48

心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阴阳升降,相互既济

49

肺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50

肝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

51

胃的特性之一是:喜润恶燥主降

52

脾有升清的功能,其“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的上升与输布

53

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肾阳

54

病人因生气后,觉胸胁痞满,恶心呕吐,嗳气不舒,其证属:肝气犯胃

55

症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常为:脾肾俱病

56

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心与肺

57

先见大便秘结,继发喘咳胸满,多为:大肠病引起肺气不利

58

奇恒之府包括;脉、骨、髓、女子胞

59

水谷之海是指:胃

60

“水火之宅“是指:肾

61

疾病的发生归结到一点,这就是人体:阴阳失调

62

中医学概念中的“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63

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生化与运行方面

***

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元气

65

元气的化生来源于:肾精

66

营气的生理功能是:构成血液

67

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的物质是:水谷精微

68

脾胃之气属于:中气

69

运行于脉外而散行于全身的气是:卫气

70

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气是:元气

71

“血为气之母“主要是指:血能养气

72

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下列那一组脏腑的综合作用来完成的:肝脾肺肾三焦

73

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的最主要因素是:脾的运化功能失健

74

你认为痰与饮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哪一点: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75

“六淫“是指:不正常之六气…

76

风邪的致病特点是:其性开泄

77

“风性善行而数变“的“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行无定处

78

风为百病之长是指:六淫多附于风邪侵犯人体

79

寒邪的致病特点是:其性凝滞

80

燥邪最易伤:肺

81

寒主收引是指:使气机收敛,经络筋脉挛急

82

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是由于:湿性粘滞,不易祛除

83

火邪、暑***同的致病特点是:易耗气伤津

84

下述哪一点不属淤血致病的临床表现:出血,紫绀

85

气机升降的枢纽是:脾胃

86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方面

87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血互用方面

88

“肾为气之根“主要是指肾:

纳气以助肺

89

扶正法邪同时并用的原则是: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90

逆证侯性质而治的治则是:正治法

91

以下那一种属于从治法:以补开塞

92

以下那一种属于正治法:热者寒之

93

塞因塞用适用于:真虚假实

94

寒因寒用适用于:真热假寒

95

通因通用适用于:瘀血崩漏

96

《伤寒论》中“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属下列那一种治法:热因热用

97

临床病证的虚实,主要取决于:正邪的消长

98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取决于:正气的强弱

99

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均可概括为:阴阳失调

100

“实“的病机概念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1、

生气之源指的是(

)脾胃

2、

生气之主指的是(

)肺

3、

维持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固摄作用。

4、

临床出现自汗、多尿,说明气之功能减退的是(

)固摄作用

5、

易于感冒表明气功能减退的是(

)防御作用

6、

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

)推动作用

7、

激发和促进脏腑经络生理机能的是(

)气的推动与调控作用

8、

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

)气化过程

9、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

推动与调控作用

10、

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肾中精气

11、

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元气

12、

元气运行的道路是(

)三焦

13、

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

)元气

14、

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的气是(

)元气

15、

胸中之气指的是(

宗气

16、

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

)宗气的生成

17、

影响宗气盛衰的脏腑是(

)肺与脾。

18、

贯注于心肺之脉的气是(

)宗气

19、

上出息道的气是(

)宗气

20、

下注于气街,并下行于足的气是:宗气

21、

宗气的分布是(

)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22、

连接“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宗气的贯通和运行

23、

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

)宗气

24、

膻中又称作(

)气海

25、

观察“虚里”变化,以了解其盛衰的是(

)宗气

26、

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的气是(

)营气。

27、

营气的分布特点是(

)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28、

卫气的分布特点是(

)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29、

有“悍气”之称的气是(

)卫气

30、

《灵枢?本脏》所说“分肉解利,皮毛润柔,腠理致密”,主要取决于(

卫气和利

31、

与血液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心脾肺肾

32、

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液

33、

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

)脾肺肾的功能

34、

五脏藏神,则肾藏(

)志

35、

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

)血能载气

36、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津能载气

37、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津血同源

38、

后天的根本之气是指:宗气

39、

人体的精主要藏于:肾

40、

宗气积于胸中,可分为:营气和卫气

41、

头发的荣枯主要与体内的哪两种物质有关:精与血

42、

治疗血行异常病证要加补气理血药是因为:气能行血

43、

津液的功能包括:滋润作用、濡养作用、化生血液、运输代谢废料

44、

《灵枢?经脉》说,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

45、

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从足走腹

46、

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从胸走手。

47、

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从头走足

48、

手足三阳经交接于()头

49、

手足三阴经交接于()胸部内脏

50、

手太阳经分布在()上肢外侧后缘

51、

劳神过度,临床多见的症状是(

)眩晕耳鸣,性机能减退

52、

《素问?宣明五气论》提出久卧则(

)伤气

53、

与痰饮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肺脾肾功能障碍

54、

痰饮流注于经络,则可见(

)肢体麻木

55、

痰饮停胃,则可见(

)恶心呕吐

56、

痰浊为病,随气上逆尤易()蒙蔽清窍,扰乱心神

57、

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夹有血块

58、

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

)刺痛。

59、

与结石形成关系不太密切的因素是(

)气候因素

60、

结石的致病特点是(

)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61、

虚证的概念是(

)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

62、

下列选项属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二便失禁。

63、

“大实有赢状”的病机是(

)真实假虚

***、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

)真虚假实。

65、

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病机是(

真实假虚

66、

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形成的病机是(

真虚假实

67、

导致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病机变化是(

)正虚邪恋

68、

疾病后期,或遗留某些后遗症的病机是(

)正虚邪恋

69、

阳偏胜的病理状态是(

)机能亢奋,热量过剩

70、

阴偏胜的病理状态是(

)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

71、

“阳胜则热”的证候性质是(

)实热证

72、

“阴胜则寒”的证候性质是(

)实寒证。

73、

阳气不足,可发于五脏六腑,其最重要的是(

)肾阳虚

74、

阴偏衰的主要病机是(

)人体阴气不足,机能虚性亢奋。

75、

阴气不足,可见于五脏六腑,其最主要的是(

)肾阴虚

76、

阴损及阳是指(

)阴气亏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虚

77、

容易发生阴阳互损的脏是(

)肾

78、

阴阳不相维系,可出现(

)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79、

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是(

)阳盛格阴

80、

真热假寒的病机是(

)阳盛格阴

81、

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的病理变化为(

)血热

82、

血虚病证多见于(

)心肝

83、

多与气滞血瘀发病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肝

84、

《临证指南医案》说“内风”产生的机理是(

)身中阳气之变动

85、

血燥生风的病因是(

)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

86、

阴虚风动的病因是(

)热病后期,阴津亏损。

87、

“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

)脾肾阳虚,阴寒内盛。

88、

“寒从中生”是指(

)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

89、

下述选项不属于火热内生的是(

)火热外袭。

90、正气不足,邪气已退,其形成的病证是(

)虚证

91、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病证是(

)真实假虚证

92、阴盛格阳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真寒假热证

93、阳盛格阴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真热假寒证

94、阳偏衰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虚寒证

95、阳偏胜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实热证

96、阴偏胜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实寒证

97、阴偏衰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虚热证

98、阴阳互损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阴阳两虚

99、过食生冷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阴偏胜

100、气脱病变,常见(

)汗出不止

101、气逆病变,常见(

)面红目赤

102、气升举无力形成的病证是(

)气陷证

103、脏腑功能低下或衰退形成的病证是(

)气虚证。

104、气闭或气脱的病机,主要是指(

)气的出入异常,或闭阻,或外散

105、气陷病机,主要是指(

).气虚无力升举,脏腑位置下垂

中医诊断学试题

1.确立辨证论治理论的著作是()

《伤寒杂病论》

2.第一部中医脉诊专著著是()

《脉经》

3.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成书于(

)。元代

4.首创“诊籍”的作者是(

)。

淳于意

5.《脉经》的作者是(

)。

王叔和

6.《濒湖脉学》的作者是(

)。

李时珍

7.伤风表证病人常表现为(

)。

发热轻而恶风

8.患者素体阳虚,不温肌表,故见(

)。

但寒不热

9.若风热内传,正盛邪实,常可见(

)。

壮热

10.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

)湿温潮热

11.外感风邪所致中风表虚证,常见(

).

有汗出

12.患者蒸蒸汗出,兼壮热口渴者,属(

)大汗

13.患者关节疼痛,沉重不移者,属(

)。着痹

14.消渴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

)

大渴引饮

15.食少纳呆,兼消瘦,腹胀,便溏者,属(

)脾胃气虚

16.妇女带下黄臭,多因(

)。湿热下注

17.大便时干时稀,多见于(

)肝郁乘脾

18.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畏寒

19.患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

)。半表半里证

20.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

)。阳明经

21.患者病中兼见口甜,多因(

)。脾胃湿热

22.患者盗汗的原因多为(

)

阴虚

23.亡阴患者出汗,多为(

)

热汗

24.自觉怕冷,加衣盖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者,恶寒

25.初病即出现恶寒发热并见,多为(

)。外感表证

26.患者便秘,兼见面色苍白、渴喜热饮者,属(

)阴寒内结

27.妇女带下清稀,量多色白,多因(

)。脾虚湿注

28.肝阳上亢患者头痛的特点是(

).胀痛

29.下列各项中,与“渴不多饮”无关的是:阳气虚弱

30.疼痛独见于足跟部,应考虑(

)。肾虚精亏

31.患者大便先干后稀,应属(

)。脾胃虚弱

32.痢疾患者的大便特点是(

)。里急后重,便下脓血

33.胃脘灼痛,饥不欲食,证属(

)。胃阴亏虚

34.患者困倦易睡,头目昏沉者,多属(

)

痰湿困阻

35.小便黄赤,伴尿频、尿急、尿痛者,为()

膀胱湿热

36.胸痛,潮热,咯痰带血,盗汗者,属(

)。肺阴亏虚

37.患者视物不清,模糊不明者,多属(

)。目昏

38.察神,突出地表现于(

)。目光

39.患者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属于

少神

40.阳热亢盛的患者,其面色常见(

)。满面通红

41.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萎黄

42.颜面白光白虚浮,其病因多属(

)。阳虚

43.小儿囟门迟闭,骨缝不合,是(

)。解颅

44.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者是()

45.咯痰清稀量多,色白滑而易咯,属()

湿痰

46.正常人舌体瘦而偏红,常见于(

)消瘦人

47.舌体软弱,屈伸无力者,称(

)。痿软舌

48.咽喉鲜红娇嫩,肿痛不甚,原因是(

)。虚火上炎

49.按五轮学说,上下眼睑属于(

)。肉轮

50.肝经风热患者易出现(

)。全目赤肿

51.观察患者面色的关键,在于区分(

)。善色与恶色

52.舌青紫而肿胀,多为(

)。酒毒攻心

53.根据《灵枢·五色》面部分属,鼻称为()

明堂

54.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

)。阳虚

55.望舌辨虚实,主要观察(

)。

舌质老嫩

56.下列属于“假神”的症状是(

)。突然能食

57.患者形体肥胖,面白少华,精神不振者多为(

)

阳气不足

58.患者暴病,咯吐脓痰如米粥者,多为(

)。

肺痈

59.患者出现瞳仁散大,多属(

)。肾精耗竭

60.下列诸项中,不属斑的特征之项是(

)。摸之碍手

61.若满舌厚苔骤然退出,提示(

)。胃气暴绝

62.根据《素问·刺热》面部各区分属脏腑的理论,“颏”部应属(

)。肾

63.黄苔主热证,若热结于里,则见(

)。舌苔焦黄

***.舌苔黄燥,主病为(

)。实热证

65.小儿睡眠露睛,多由于(

)。脾胃虚衰

66.舌质中部生芒刺,常提示(

)胃肠热盛

67.在客色中,冬天的面色相应应为(

稍黑

68.望小儿食指指纹,指纹淡滞的意义是()

定虚实

69.患者呕吐清水痰涎,伴胸闷苔腻者,多属()

痰饮

70.舌体胖大有齿痕,主病为(

)。脾虚湿盛

71.主热人营血或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绛舌

72.下列舌象中,除(

)之外,健康人均可出现。淡白舌

73.观察舌苔辨邪之浅深,主要依据(

)。舌苔厚薄

74.患者颈肿眼突,多由于(

)。肝郁气结痰凝

75.患者舌色淡紫而润,主病为(

)。寒凝血瘀

76.面部口眼歪斜,或肌肤不仁,并无其他疾苦者,属()

风中经络

77.患者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可见(

)。绛舌,薄白苔

78.患者脱肛,其原因多为(

)。中气下陷

79.舌质红,苔黄厚,多见于(

)。里实热证

80.观察舌苔辨别病邪的性质主要依据是(

)。舌苔颜色

81.患者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是(

)

郑声

82.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属(

)。少气

83.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

)

呃逆

84.患者口气臭秽,多为(

)。胃实热证

85.喘、哮的区别,关键在于喘是(

)。以气息言

86.患者散发烂苹果样气味,常提示为(

)。消渴病危重期

87.燥咳的特点应为,()干咳无痰

88,呕势急剧,呕声响亮者,多属(

)。胃实热证

89.太息的产生,多与(

)有关。肝郁

90.正常声音的特点不包括(

)。亲切和蔼

91.遍身诊脉法“下部下”切脉部位在(

)

太溪穴

92,寸口脉分候脏腑,肝胆病变反映于()

左关部

93.切脉时用较轻指力诊于寸口皮肤上称()

94.脉象“有神”的形态是(

)。柔和有力

95,四季平脉中秋季脉象常稍(

)

96.5~6岁小儿平脉,其脉搏次数一息多为(

)

五六至

97.脉来细小如线,应指明显是(

)。细脉

98.脉来迟而时止,止无定数者,是(

)。结脉

99.气滞血瘀的病证其脉象常见(

)。涩脉

100.促脉与数脉的鉴别要点是(

)。

节律齐否

101.脉体大小及脉势强弱均相反的一组脉象是(

洪脉、细脉

102.患者素体痰盛而感受外邪之脉象是(

浮滑

103.气血两虚患者脉象不易出现(

)。涩脉

104.脉搏出现在寸口背侧者,称为(

)。反关脉

105.下列属于弦脉形态特点的是(

)。端直而长

106.脉来去俱盛,三部举按均有力者属(

实脉

107.濡脉和弱脉的不同之处是(

)。脉位

108.肝胆病、痛证、痰饮证常见脉象是(

弦脉

109.寸口诊脉法始见于(

)。

《内经》

110.迟脉的脉象是脉来迟缓,一息不足(

)

四至

111.在脉象指感上与滑脉相反的脉象是(

)

涩脉

112.按诊时若手心热盛者,多为(

)。

内伤发热

113.扪按虚里搏动,可以了解(

)之强弱。宗气

114.病情危急时或两手无脉时,常诊察(

)。人迎、趺阳

115.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是(

)。迟脉

116.弦细脉的主病为(

)。

血虚肝郁

117.下列诸脉之中不主虚证之脉是(

)。结脉

118.脉象沉而细软,其脉为(

)。弱脉

119.濡脉、缓脉、细脉三者共同主病是(

:湿证

120.相兼脉中,弱脉属于(

)。

三合脉

121.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依据是(

)

122.中医诊断学中辨证的基本纲领是(

)。八纲辨证

123.头痛、恶寒等属于(

)。症状

124.下列辨证方法中主要不是用于外感病辨证的是(

)。气血津液辨证

125.中医辨证的主要要素不包括(

)。

病症

126.下列症状中,诊断表证最具意义的是(

)

恶寒

127.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性症状是(

)。

寒热往来

128.患者先见恶寒发热,现恶寒已罢,反恶热,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表邪人里

129.一般而言,表证是指(

)。

外邪犯表的病证

130.表证之恶寒,是由于(

)。

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131.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

阴盛格阳

132.“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均是

虚实真假

133.下列症状中与阴虚最无关的是(

)。

咯痰清稀

134.阴虚患者在渴饮方面的表现是(

)。

咽干少饮

135.下列诸症中与里证无关的是(

)。

恶寒发热

136.下列诸症中与实寒证无关的是(

)。

腹痛喜按

137.辨表虚证的主要依据是(

)。

汗出

138.因实邪结聚,阻滞经脉,气血不能外达的病理状态是(

真实假虚

139.下述症状中,阳虚证患者一般不见(

)

脉细苔少

140.患者发热恶寒,咳嗽咽痛,且四肢欠温,尿清便溏,证属(

)表热里寒

141.下列各项中与亡阳证无关的是(

)。

汗出味咸

142.阴盛格阳证一般不见(

)。

溲赤

143.判断表邪是否已人里的主要依据是(

)

是否恶寒

144.由于脾虚不运,致痰湿停积的证候属

因虚致实

145.阴虚火旺与阴盛格阳两证的相似之症是

面色红

146.风淫证侯出现项强、肢挛,甚至抽搐,其病机是:

风中经络

147.寒淫病人腹痛,肠鸣,泄泻,其病机多因(

)

寒中于里

148.暑淫患者恶热,汗出,口渴,神疲,脉虚数,属(

)

阳暑

149.湿淫患者头重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属于(

)

冒湿

150.患者因情志致病,心神不安,语无伦次,举止失常,是因(

)。喜伤心

151.下列诸项中不属疫疠致病的特点是(

)

皮肤出疹

152.患者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其病因是(

风邪

153.下列各项中与火热致病最不相关的是(

)

脉细而弱

154.患者身热恶热,汗多尿黄,口渴,乏力,多属(

)。伤暑证

155.火热致病的特点是(

)。伤津耗液

156.风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常不具有(

)。

半身不遂

157.患者久泄不愈,腹部坠胀,少气倦怠,头晕眼花,舌淡脉弱,证属(

气陷证

158.患者头痛,眩晕,甚至昏厥,证属(

)。肝气上逆

159.某女患者月经经期错乱,经色紫暗,夹有血块,且少腹冷痛,形寒肢冷,舌紫暗,(

)。

血寒证

160.某女患者月经量多,而见气短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证属(

)。

气随血脱证

161.患者咳嗽咯痰,量多清稀,且气喘,胸闷,辨证是(

)。支饮

162.气滞证中出现疼痛,其性质一般为(

)。

胀痛

163.临床以出血和气虚共见为辨证要点者,证属(

气不摄血证

1***.患者身热夜甚,口渴不多饮,心烦不寐,月经先期,舌质红绛,脉细数,证属

血热证

165.患者头目晕沉,胸脘满闷,恶心纳呆,呕吐痰涎,其病机为(

)痰湿内阻

166.下列诸症中并非痰证表现的是(

)

心悸肢肿

167.下述各项中不属血瘀证的症状是(

)。出血鲜红

168.下述诸项中不属血瘀证的原因是(

)。阴虚

169.临床常见的气逆证,多与相关的脏腑是(

A.肝、肺、胃

170.气滞证的主要症状(

)。

胀闷疼痛

171.某妇女突然崩漏,且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证为

气随血脱

172.

患者局部刺痛,拒按,肿块隆起,舌有瘀斑,脉涩,其病因应是

瘀血内阻

173患者皮下瘀斑,并见气短,倦怠,面白无华,舌淡,脉细,证属(

)。

气不摄血

174.下述症状中并非阴水肿的临床表现是

苔白脉浮紧

175.患者神志昏糊,喉中痰鸣,其病因是

痰蒙心神

176.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证属(

)

肝气上逆

177.心气虚证的主症是(

)。心悸

178.某心脉痹阻病人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其病因多为(

)

痰凝

179.某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闷痰鸣,苔腻脉滑,该证属(

)痰湿阻肺

180.某患者咳嗽,痰稠色黄,鼻流浊涕,舌尖红,脉浮数,证属(

风热犯肺

181.脾病虚证的基本证候是(

)。脾气虚证

182.患者便溏,肢困,尿少,浮肿,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而迟,证属

脾阳虚证

183患者眩晕,耳鸣,头痛目胀,面红目赤,腰膝酸软,头重足轻,脉弦细数,证属.

肝阳上亢证

184患者眩晕欲仆,头摇肢颤,语言骞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脉弦有力,证属:

肝阳化风证

185.某女患者阴部灼热瘙痒,带下黄臭,舌苔黄腻,脉滑而数,辨证是(

)

肝经湿热证

186.患者久婚不育,且发脱齿摇,证属(

)。肾精不足

187.患者尿频而清,余沥不尽,证属(

)。肾气不固证

188.某患者心烦不寐,面红,口舌生疮,尿黄,舌尖红

心火亢盛

189.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特征是:心悸

190.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皆可见到(

)

腰膝酸软

191.肾不纳气患者咳嗽气喘的特点是(

)

呼多吸少

192.胃阴虚证患者的呕吐特点是(

)。

干呕呃逆

193.肝胆湿热与湿热蕴脾两证的鉴别症是

胁肋胀痛

194.下述症状中与心肾不交证关系最密切的是(

)。失眠

195.患者形寒肢冷,心悸怔忡,唇甲青紫,尿少浮肿,舌质青紫,舌苔白滑,脉沉数,证属:

心肾阳虚证

196.下列症状中并非膀胱湿热的表现是(

)。

尿后余沥

197.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而涩,证属(

)。

大肠液亏

198.下列诸症中与肝血虚证无关的是(

)。

颈项强直

199.惊悸失眠,常见于(

)

胆郁痰扰证

200.心悸气短与下述(

)同见,对诊断心阳虚证最有意义。形寒肢冷

201.患者头晕目眩,神疲气短,脘腹坠胀,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缓弱,辨证为

中气下陷证

202.以胃脘隐痛,饥不欲食为主症者,是(

)

胃阴虚证

203.下列症状中与肾气不固无关的是(

)。

尿频灼痛

204.以五更泄泻,粪质清冷,完谷不化为主症者,证属(

)。脾肾阳虚证

205.患者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呃逆,烦躁易怒,嘈杂纳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者是(

)。

肝胃不和证

206.肝阳上亢证的性质是(

).上实下虚证

207.寒湿困脾与湿热蕴脾均可出现(

)

脘腹痞闷

208.湿热蕴结在肠,其大便可见(

)。泻下不爽,粪质腥臭

209.心火移热于小肠的主要特征性表现是(

)

尿赤涩痛

210.患者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多由于(

A.痰迷心窍

211.阴虚动风的主要症状是(

)

足蠕动

21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有症是(

)

失眠多梦

213.下列症状中并非燥邪犯肺证表现的是

痰黄而稠

214.患者咳嗽气喘,痰稀色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缓,证属(

)

寒邪客肺

215.

患者心悸,心痛,面色白光白,畏寒,舌淡苔白滑,脉弱,证属(

)。

心阳虚证

216.下列症状中不属肝火上炎表现的是(

)

头重足轻

217.患者胁肋胀痛,纳呆便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证属(

)

肝脾不调

218.下列症状中,胆郁痰扰证的辨证要点是

惊悸不安

219.热极生风证患者多见(

)。

角弓反张

220.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膀胱湿热证的共见症状是

小便短赤

221.脾病最基本的病证是(

)。

脾气亏虚

222.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证属

大肠湿热

223.在六经传变中,病邪由一经证候转变成另一经证候,称为(

)

传经

224.六经病证隔一经或两经相传,称为(

)。

越经传

225.诊断太阳病伤寒表实证的关键症状是

无汗脉浮紧

226.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症状是(

)

寒热往来

227.阳明病经证与腑证的区别在于(

)。有无燥屎内结

228.少阴病“脉数细,但欲寐”的性质是·(

)。

全身虚寒

229.少阴病的主要病证特征是(

)。心肾虚衰

230.患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苔白,脉缓弱,证属

太阴病

231.发热恶风,头痛,汗自出,脉浮缓,辨证是

B.太阳中风

232.患者面红目赤,呼吸气粗,便秘腹满.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证属

阳明腑实

233.厥阴病证的特点是(

)

寒热错杂

234.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

有无汗出

235.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叶天士

236.营分证的病位是在(

)。

心和心包

237.温病邪热人营,劫灼营阴,其发热的特点是

身热夜甚

238.温病患者斑疹显露,提示病情进入(

)

血分

239.温病患者舌红苔黄,提示病势传至(

)

气分

240.外感温病“逆传心包”是指(

)。

卫营同病

241.下列不属于血分证血热妄行的表现是

耳鸣耳聋

242.患者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不甚渴,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证属

热人营分

243.患者外感热病,发热且恶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为(

)。

气分证

244.患者发热口渴,心烦袄哝,坐卧不安,证属(

热扰胸膈

245.营分证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

)。口渴不甚

246.气分证的病变部位多在(

)。肺、膈、肠、胃

247.下列不属于温病气分病证的症状是(

)

恶寒

248.下列不属于营分证的症状是(

)。斑疹显露

249.下列各项中不是血分证的特征者是(

扰神

250.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学著作是(

)

《温病条辨》

251.按三焦辨证,下列属上焦病证的是(

)

逆传心包

252.胸腹白pei多见于温病过程中的(

)脾经湿热证

253.温病下焦病证相当于卫气营血辨证中的

血分虚热证

254.患者“瘛疚”、“心中儋儋大动”,提示为

肝虚动风证

255.对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演变,诊疗经过所作的记录,叫作(

)

病程记录

256.完整病历完成时间应在患者住院后(

)。

24小时内完成

257.书写交班记录的医师应是(

)。经治医师

258.能突出现在症,朴实明了,易于读懂,易于仿效的医案写作形式是(

)。

正叙法

259.病程记录的顺序应该是根据(

)编写。

时间先后顺序

260.我国第一部医案专著是(

)。

《伤寒九十论》

12

山高水长 2022-07-10 09:30:10

相关推荐

适合发朋友圈的唯美说说短语

一、我嫉妒你身边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他们就那样轻而易举的见到,我朝思暮想的你。二、不要做廉价的自己,不要随意去付出,不要一厢情愿去迎合别人,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三、凡是离开你的,都不是你的,不管是人还是钱。做一...
展开详情

如何更改图片上的文字 这个方法还是很简便的

用美图秀秀就可以更改图片上的文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电脑上下载并打开“美图秀秀”,点击“美化图片”。选择“打开一张图片”,打开需要修改的图片。点击“消除笔”,涂抹需要修改的文字。点击“应用”即可消除文字。打开...
展开详情

神兽放假经典语录 神兽放假经典唯美语录

终于放寒假了,各路神兽欢聚一堂,势必闹个天翻地覆。“神兽”归笼!妈妈送孩子返校后哈哈大笑:他不开心我开心开心开心,在家三个月的神兽终于归笼了,期待俩个月后的蜕变!这周日是不是工作日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家里的...
展开详情

打扮自己9大技巧 让你一天都美

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压全脸:清洁皮肤后,在涂抹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轻压于全脸。肌肤外多余的油脂会容易造成脱妆。切记不要使用吸收力过强的吸油面纸,适度地吸收油脂还是使用纸巾最恰当!别忘了检查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和鼻...
展开详情

?怎么读 ?的拼音是什么

的拼音:mì和miàn。的笔画共12画。的部首为言。的解释:《集韻》眠見切,音麪。《類篇》誘言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李白谪仙人称号出自

李白“谪仙人”称号出自《对酒忆贺监二首》。
原文: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
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的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南至越南,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计熟事定 举必有功什么意思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是汉语词汇,意思是计划成熟,事情安排就绪,战争的发动必定成功。出自唐代刘禹锡《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
原文节选:
臣负恩方镇,初惧寇戎,正于忧迫之时,果闻仁圣之谕。攘却凶孽,不劳干戈。臣静思远图,为国久计,莫若存信施惠,多愧其心。岁通玉帛,待以客礼。昭宣圣德,择奉谊之臣;恢拓皇威,选谨边之将。积粟塞下,坐甲关中;以逸待劳,以高御下。重以金玉之赠,结以舅甥之欢。小来则慰安,大至则严备。明其斥候,不挠不侵。则戎狄为可封之人,沙场无战死之骨。若天下无事,人安岁稔,然后训兵,命将破虏。摧衡原州,营田灵武。尽复旧地,通使安西。国家长算,悉在于此。计熟事定,举必有功;苟未可图,岂宜容易。此皆陛下朝夕倦谈之事,前后立验之谋。臣质性顽疏,筹画庸近。受恩非据,敢忘献忠?犬马之心,实所罄尽。谨遣某官奉表。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衔得云中尺素书什么意思

“衔得云中尺素书”意思是给她衔来了一封书信。出自唐代李白的《捣衣篇》,是南北朝乐府旧题,此题起源于古琴曲《捣衣》。此篇题作“捣衣”,《乐府诗集》未收,诗中并不着重写捣衣,只闲闲地提了一句“夜捣戎衣向明月”,因此“捣衣”只是作为闺怨的代词。李白此诗是为闺怨而作。
原文: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此诗的开头就写少妇在闺中愁思远人,忽得来信,报道丈夫仍滞留交河之北。其实不必一定要信来,信也不会由春燕捎来,春燕从南边海上归来也不可能带来极北的交河的信,这些都是虚拟,甚至是不合理的虚拟,只是借以画出闺中思妇“愿为双鸟泛中洲”的遐想而已。诗的场景是在少妇的闺房,全诗充满渲染闺房里的景况和闺中独处的哀怨;并以想象中的征夫的处境“君边云拥青丝骑”、“晓吹员管随落花”和眼前闺中的光景对照,点染出少妇的魂驰塞外。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