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农村让政策更“优厚”向院校“借力”

枕下悲绪
精选回答

在基层的门口,免费师范生徘徊良久。国家希望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但基层的从教环境却让他们顾虑重重。最终,首届免费师范生中61%的人选择在城市当老师。

免费师范生,似乎被卡在了半空中,踩不到农村贫瘠的教育土壤。在政策与现实的落差之间,下基层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为何难“触底”

政策导向不明,基层环境欠佳

“为农村学校培养骨干教师”在9月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师范教育司司长许涛明确了政策重点。但是,这样的政策导向对于首届免费师范生而言,似乎“滞后”了一些。在一年多之前颁布的指导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中,只是规定“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

正因为这样的政策表述,让多位省区教育厅负责人坦言,“在是否下基层的问题上,教育厅不可能做过多的干预。”

另一方面,在首届免费师范生心中,留在城市依然是难以割舍的情结。在本报2月份针对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的调查中,95.6%的受调查者希望能够留在城市工作,而农村的选择率则是黯然的“0”

政策对于城市就业的默许,毕业生对城市任教的向往,共同构筑了下基层难的现实:17个省区反馈的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情况数据表明,超过51.8%的毕业生留在了城市工作,在农村任教的只占受调查总数的4.1%。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汤赛南分析,免费师范生政策本身没有问题,但从实践上看,配套方案还不完善,导致留在大中城市多、去基层的少。

而“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的规定,也面临执行的尴尬。作为云南最好的中学之一,玉溪一中的师生比一直十分紧张,“免费师范生来了以后,可能抽不出时间下去支教。”对此,学校党办主任岳从阁有些无奈。

不管是严进宽出的就业政策,还是进城从教的求职心态,都指向了基层教育环境欠佳的事实。待遇、住房、上升空间,都成为毕业生不愿“触底”的理由。

怎样看待基层

基层不是句点,而是必要的历练过程

据教育部统计,39%的毕业生到县镇及以下中小学任教。这在许涛看来,已然是“比较可喜的数字”华中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曾浩更是强调,以往六大部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很少会到县级以下的中小学就业,“很多县多少年来都没招到过一名华中师大的毕业生。”

因为优质师资和基层的长期疏离,导致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情况堪忧。

甘肃省定西通渭县陇阳乡党岔村党岔小学,130余名学生,却仅有四五名老师,年龄最大的一位已有60岁。“每个老师都带好几门课程,而且不分专业,在农村,情况基本都是如此。”冉校长对此已习以为常。他表示,甘肃的师资力量非常不平衡,乡村一级是最薄弱的。

党岔小学,只是西部基础教育的一个缩影。东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海滨不否认首届免费师范生下基层的意义。但对于把“下基层”列为政策硬杠杠的做法,他显得比较谨慎。在他看来,基层对免费师范生而言并不意味着是句点。“优质的教育人才到基层历练,熟悉中国国情,同时也要掌握教育理论,具有国际视野,这样才能培养中国未来的教育家。”

对此,曾浩也颇为赞同,“如果将免费师范生的就业范围限定在基层中小学,甚至必须在农村长期从教、终生从教,很多优秀的学生很可能不再选择读免费师范生。”在就业方面,他也担心强制下基层会令违约率大幅上升,引发新的问题。

“如果把免费师范生政策理解成只是给基层输送师资,不免有些狭隘。”在刘海滨眼里,免费师范生应该有更高的定位,基层只是他们一个必要的历练过程。

如何才能下得去

让政策更“优厚”向地方院校“借力”

“让政策更富吸引力。”曾浩认为这是解决“下不去”难题的有效手段,同时要兼顾学生和地方政府等多方面的利益诉求,“所有现有的引导大学生下基层的优惠政策,都可以在免费师范生政策中‘叠加’而且最好不要增加地方政府的负担,这样才会受到学生和地方政府的欢迎。”

这一点,也说到了免费师范生的心坎里。正在甘肃一所县级中学任教的启航(化名)表示,“农村是很缺人,我本身来自农村。如果能有比现在更好的待遇,或是有好的激励机制,我也会下去。”

作为校方,刘海滨坦陈,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但是,“学校仍将创造条件让他们接触基层,通过特意安排的基层实习,让他们了解中国教育的真实情况。”在刘海滨看来,学校更多地是承担引导工作,改善基层执教环境才是“下得去”的根本保障。

实际上,6所部属师范院校每年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只有1万人左右,仅靠他们提升基层教师总体素质水平,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并不现实。

刘海滨表示,6所师范院校实行的免费师范生教育应具有示范意义,引导地方院校进行免费师范生教育。地方师范院校在解决基层教育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西南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张斌直接表示:“农村师资的力量补足最好以地方师范类学校为主。”

这也是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嘉毅的观点:“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师范类学生有一半在毕业后会去农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中小学任教。”如果中央财政能够支持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王嘉毅相信基层的师资之困将得到有效缓解。

向地方院校“借力”改变基层教育之困,正变为现实。许涛就曾表示,现在全国有16个省区市也开展了师范生的免费教育。

知心挚友 2021-06-01 01:49:32

相关推荐

心理学类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我国心理学类比较好的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心理学类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华南师范大学4西南大学5华东师范大学6浙江...
展开详情

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高职专科学校哪个好

在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排名第一位,武威职业学院排名第二位。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行榜最新排名高校名称等级学校数1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5★22武威职业学院4★2...
展开详情

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会计学比较好的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排名高校名称1上海财经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3江西财经大学4厦门大学5...
展开详情

2022山东高考490分能上211吗 可以上的学校

山东高考490分不能上211。211大学2021年在山东投档分数线最低的一所大学为西藏大学,其对应的最低分为522分,最低位次为106395名。山东高考490分能上的学校名称批次平均分安庆师范大学本科494重庆...
展开详情

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前十名

西安的艺术培训班也比较多,艺考生想要让成绩更好,可以去培训班,小编整理了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前十名,来看一下!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有哪些青卓学校西安博纳学校西安丹青艺考六艺传媒西安天艺影视培训学校陕西六艺传媒教育中...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周亚夫细柳军的翻译

《周亚夫细柳军》的翻译: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接。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

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双音节词,是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就是这些个音节共同组成一定的意义。音节是构成语音序列的单位,也是语音中最自然的语音结构单位。
音节中只含一个元音的,只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为单音节。类似地,由三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为三音节词。另外,多音节词这一术语既可以指由三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也可以指由一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

陡是什么意思

陡的意思:本义:坡度很大,近于垂直。引申指突然。又用作姓。
陡,汉语汉字,拼音是dǒu。从阜,走声。山势峻峭难以行走是陡之范式。
出处:《集韵》:陡,峻立也。
例句:
1、《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塞者凿之,陡者级之。
2、元·王实甫《西厢记》:曾经消瘦,每遍犹闲,这番最陡。
常用词组:陡壁、陡变、陡跌、陡度、陡峻、陡坡、陡峭、陡然、陡削、陡崖。

和硕亲王和亲王区别

和硕亲王和亲王区别:
1、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内扎萨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在外扎萨克蒙古中为第二等爵位,仅次于“汗”。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2、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汉朝称为王后),地位视同皇帝最高等的妾室贵妃或皇贵妃,亲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诸子封为郡王,亲王可世袭。亲王的嫡母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生母如为妃嫔,则视亲王封号尊封为某王太妃或某国太妃(汉朝称为王太后),随亲王就藩封国,无子的妃嫔仅可尊封为皇太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