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不同阶段的心态变化及应对方法

燕南飞
精选回答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三的学习生活是心理变化波动较大的一个时期。这个阶段伴随着“考大学”的临近,复习压力逐渐增加,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这里所说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心理疾病),常见现象如:自信心的减弱,对自己学习能力产生质疑;又或者自信心膨胀,不能脚踏实地复习。这些会对复习节奏产生不良影响的心理波动,是所有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却也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那么高三阶段学生心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作为高三家长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学生在高三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我们先把学生高三阶段时间分为几个时段:高三上学期;寒假;下学期到一模前;一模到高考。这四个时段都分别对应不同的学习、复习任务,伴随而来的是不同的心理变化。
高三上学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跟着老师把剩余的新知识学好,并且做好第一轮复习。对于刚进入高三的学生来讲,高中知识学习的收尾以及第一次面对知识的综合,让很多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太扎实的同学)第一次感受到了高考临近的压力。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无论考试内容是新知识与否,考试结果都会对部分学生有一个心理上的冲击,让一些危机意识较强的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紧张情绪。而可能采用统考形式的期末考试会对更多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尤其是综合考试的引入,使排行榜提升的学生对心仪院校的期待过高,而成绩下调的学生内心的紧张情绪从这一刻开始萌芽,如果不能好好梳理,后续的几个阶段一旦成绩提升乏力,会感觉到学习压力倍增。这个阶段比较常见的现象是理科女生受到男生排行榜上升的冲击,好在高三阶段女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要优于男生,感受到压力也能很快的消化压力,不至于扰乱复习节奏。
寒假阶段,由于高三寒假往往放假时间相对较短,对于学生来说复习节奏及心理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唯一的问题是面对高中最后一个假期,是把握时间加紧复习还是适当放松?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简单的复习计划,而往往每一个复习计划都是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有关。无论复习计划制定的如何,由于假期时间相对自由,学生自身的压力能够舒缓一些。但在这个时候一些家长的紧张急躁情绪反而会突显出来。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家长已经不知道自己除了督促学习还能怎样帮助孩子提升成绩。学生的心理压力大部分来自家长,学生与家长对立的情绪在这个阶段开始滋生,以至于在以后的时间里会直接影响到报考志愿。
下学期到一模前,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跟老师做好第二轮复习并且自己进行针对性复习。这段时间考试频率会增加,期中考试可以检验前一段时间的复习成果。经过多次考试洗礼,学生会重新进行自身定位,心仪院校也会随之调整,有很多学生会感觉未来发展方向变的非常模糊,一些学生出现“心理高原期”现象。同样,家长在这个阶段表现的越发焦躁。有些家长战战兢兢不敢多说,有些家长则一有机会就念念叨叨不停“督促”。其实这两种极端化的表现都不会给孩子带来稳定的情绪,负面情绪的积累会越来越多,家长过分的关注会让学生压力剧增,“超长发挥”的愿望几乎不再可能实现。
一模到高考,因为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作业、习题、考试的轮番轰炸,再加上面对家长、老师、同学以及自身的多重压力,绝大部分学生对待复习已经开始变得麻木,有不少学生无论成绩怎样变化也很难再激发斗志,当然还有一些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同学会感觉时间不够用,后悔自己曾经浪费的时间,沮丧的情绪会比较多的出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高原期”在这个时段产生。部分家长在之前跟孩子已经有过多次摩擦,充分体会到“叛逆期”孩子的“不听话”,对于教育和引导孩子这件事情渐渐感觉无所适从、力不从心。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再过分关注,将精力转移到搜集报考信息,或更多的跟其他家长讨论孩子情况及未来发展等。
当然,如果再进行细分,高考前一周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时段。只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作息时间,调整临考状态。因为很多文章都提到过,所以这里就不去细说了。最后,我们用一个图表展示高中各阶段学生学习与心理状态变化:
高中各阶段学生学习与心理状态变化
对于高三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状态及心理波动变化,家长应该及时关注,辅助学生调整状态,减轻心理压力,而不是单纯的督促或是为避免产生负面影响而不闻不问。
家长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变化不随便肯定更不能一味否定,为学生制定的院校目标不能不切实际。在紧张的复习阶段学生更需要关怀,但这种关怀不能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目的性,只不过这对于家长本身角色来说就有些困难了,因为很容易让学生误解家长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希望考入更好的大学。所以针对学生高三阶段的不同情况,家长应该采用不同的态度合理的应对,平时的沟通要尽量注重学习不重考试,重能力不重成绩。压力迅速增加的阶段应该避免谈及成绩、高考和大学。压力最大的时段索性抛开高考,只寻找愉悦放松的话题。学生与家长出现沟通的障碍是正常的,不能苛求学生能够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努力做到开诚布公的交流需要互相理解。把孩子视为成年人去交流,一方面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尊重,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孩子自己思考的能力。关于教育,与其塑造一个出色的学生,不如塑造一个健康的人!
已风干的迷茫 2021-05-21 19:35:33

相关推荐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郑州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万方科技学院、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专升本的方式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展开详情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商丘专升本大学有、河南财政政法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普通专升本招生院校。也可以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农业...
展开详情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考生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在高等院校举办的助学点学习或进入本校进行全...
展开详情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专升本大学有、民生...
展开详情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城乡规划主要研究城乡规划、城乡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城市和农村的规划和设计等,包括整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等。例如:城市布局的规划设计,城乡道路交通的规划,河道、供水、绿化等城市市...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浅冬的意思

浅冬的意思是刚刚入冬。
浅(拼音:qiǎn、jiān)是汉语通用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水,戋声。浅本义指水不深,也指房屋等处所窄小,引申指时间上的距离短。此外浅也引申为内容、见识、学问、颜色等不深,用作抽象意义。“浅”另有一个音读jiān,古书上叠用成“浅浅”,用来形容水流声,现代已不常用了。
出处:
1、《诗经·邶风·谷风》:“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2、《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相关组词:深浅、浅水、浅色、搁浅、肤浅、粗浅。
反义词:深。

高尔基的代表作

高尔基的代表作有《海燕》、《在人间》、《鹰之歌》、《母亲》、《我的大学》、《春天的旋律》、《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小市民》、《意大利童话》、《在人间》、《俄罗斯童话》等。

人物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高尔基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哥罗德镇的一个木工家庭。

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10岁时,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

1884年,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投身于革命活动。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

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

1921年10月,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因病逝世,享年68岁。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高尔基的创作中处处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向往唤醒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对自己作为人的自豪感,鄙视怜悯与恩赐。在高尔基看来,人有权力,也有力量创造与人相称的生活,怜悯与恩赐是贬低人,有辱人的尊严。

高尔基有互相冲突的两种人格。一是对现实社会造成人异化的现实的悲剧性体验和失望的痛苦;二是对人、对社会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理想主义的认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的高尔基对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充满了热爱和信念的,他是怀着极大的热诚去迎接美好的未来的。作家此间的创作描写了革命前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他一种急切地改变现实的渴望,对未来新生活主人的召唤。

艺术特色:

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高尔基强调通过典型化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同时展示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其现实主义创作又融入了积极浪漫主义的乐观、自信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高尔基主张作家应以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形象,使艺术形象真实而生动。对文学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其根本点取决于作家对生活感受的程度,这中间必然表现出作家的审美态度。高尔基对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也体现了他的新的审美观。他以敏锐的观察力认识到生活的真实本质是正演绎着一场前历未有的社会巨大变革。而掀起这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就是已经觉醒的劳动人民,他称之为“新人”,因此,他的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及艺术的典型化的理念中明确了艺术就是要塑造这些为社会变革不断奋斗的“新人形象”。

高尔基的现实主义文学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现实主义仅仅反映社会的真实现状,而这种真实现状大多表现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其实质是通过人性受到的摧残而表现出的对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人物影响:

在作家辞世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对他的兴趣还是出现持续性的高涨。在欧美各国,不时掀起了“高尔基热”。尤其是高尔基的剧本,不断被搬上各国舞台,或拍成电视、电影。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底层》和《仇敌》等在美国上演或播出,《仇敌》被剧评家认为“是已经播出的节目中最好的剧目”。在联邦德国,上演过高尔基的《瓦萨·日列兹诺娃》,而演出《避暑客》时,被评论家誉为文艺复兴以来的盛事。而在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地,也都上演过高尔基的剧本。

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他创作中的“个人的社会活力”(指个人变革自我、变革社会和变革自然的创造力)主题与“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更是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高尔基充满革命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作品,为中国广大读者所喜爱,教育和鼓舞我国人民为消灭剥削制度和建设新社会而斗争。

夜夜心是什么意思

“夜夜心”的意思是因为狐独而夜夜悔恨。出自唐代李商隐《嫦娥》,原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慈眉善目形容老人还是年轻人

“慈眉善目”形容老人。意思是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出自《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造句:
1、我们都被她慈眉善目的样子蒙骗了。
2、老爷爷慈眉善目,一定是个好人。
3、孙爷爷长得慈眉善目,又爱给我们讲故事,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4、这个大娘,慈眉善目的,一见到她就觉得亲得不得了。
5、这位老人脸上总是挂着笑,看起来慈眉善目的。
6、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境仰望着慈眉善目的太阳。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