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是一个怎样的人

真假幸福 知识百科
精选回答

西楚霸王项羽,我们都知道,是历史上一个厉害的人物,他的厉害就在于他的气势,那种霸王一样的气势,任谁看见了都要胆怯几分。然而有一个人,却连项羽也对他大加赞赏,这个人就是跟随刘邦的樊哙。樊哙这个人,原本是一个屠夫,然而在鸿门宴上见了项羽,却没有那种战战兢兢的怯懦,这一点让项羽不得不正视这个人物。那么,鸿门宴上,这一段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樊哙(快,kuài)(公元前242一189年)是刘邦的同乡和铁哥们,以屠狗为业(那时可能流行吃狗肉)。当时刘邦为亭长,属于地方一小霸,为人豁达豪爽,广泛结交官府和市井朋友,樊哙也成了他的好朋友。吕公看上刘邦,把大女儿(即吕后)嫁给刘邦,后来又把小女儿吕须嫁给了樊哙,所以樊哙还是刘邦的小舅子,其关系之密切可见一斑。

参加起义军

陈胜起义后,沛县县令惊慌不安,萧何等建议派樊哙去山上招募“落草为寇”的刘邦一伙人,前来保卫县城。结果整个县城反而被刘邦、樊哙等一帮年轻人和萧何、曹参等一帮基层官吏所夺占,杀掉县令,宣布起义。

从这时起,樊哙就一直跟定刘邦,成为刘邦的近身警卫,还参加了历次的重要战斗,每次战斗他都是冲锋在前,奋勇杀敌。灭秦后,刘邦被封为汉王,汉王封他为临武侯。

鸿门宴上怒斥项羽

项羽摆设鸿门宴时,樊哙等百余警卫人员都被挡在帐门外,只让刘邦与张良二人进入。宴会上范增企图谋害刘邦,令项庄拔剑起舞,数次接近刘邦,企图杀害他。幸亏项伯也起来舞剑,挡住项庄的剑锋,事情非常危急(见范增篇)。

于是张良来到门口见樊哙,樊哙问道:“情况怎么样?”张良说:“情况危急,项伯舞剑要害沛公。”樊哙说:“让我进去吧!要死一起死。”樊哙说完立即一手拿剑一手拿盾牌闯入帐门。门卫企图阻挡,樊哙用盾牌击倒门卫,大踏步进入帐内。他怒目圆睁,直视项羽,头发上立,站于刘邦身边。项羽见来者不善,也紧张地起身拔剑问道:“这是谁呀!”张良答道:“是沛公(刘邦)的近身警卫。”项羽道:“真是一位壮士。”命令左右赐予一大杯酒和一只下酒的猪腿。樊哙将酒一饮而尽,拔剑割食猪腿。项羽问道:“壮士还能再饮么?”樊哙道:“臣死都不怕,还怕饮酒么。”

接着樊哙侃侃而谈道:“沛公先进入咸阳,对秦室的财富一点不敢侵犯,等待着大王您来接收。之所以派将军把守住函谷关,纯是为了防盗和防止发生意外。像沛公这样劳苦功高的忠厚长者,没有得到应有封赏,大王反而听信小人谗言,猜忌沛公。这让天下人寒心,从此天下人将与大王离心离德。”他以一个粗人的口吻,理直气壮的宣言,触动了项羽。项羽自觉理亏,低头不语。项羽还没有回过神来,刘邦即趁势起身,口说要上厕所,悄然离开宴席,樊哙保护着刘邦迳出帐门。等项羽回过神来,刘邦、樊哙早已飞马回到汉军营帐。

旁白:樊哙在鸿门宴上的表现,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很有点“猛张飞”和“黑旋风李逵”的风格,而且粗中有细,当面以理驳斥项羽的是非不分、陷害好人,使项羽理屈词穷,为刘邦从鸿门宴上不辞而别,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他救了刘邦的命。

他和刘邦是君臣关系,又是姻亲关系,所以特别忠于刘邦。在楚汉战争和讨伐异姓王的战争中,樊哙都积极参加,并立了大功,被封为舞阳侯,食邑五千四百户。

独闯宫闱见刘邦

刘邦讨伐英布时受到箭伤,在宫中卧病十余天,下令不让大臣谒见。这时大臣们都十分恐慌,怕有什么三长两短,连周勃、灌婴等铁哥们都不敢进去探问。只有樊哙仗着他与刘邦的不一般关系,敢于喝退警卫,直接进宫,面见刘邦。

他进门看见刘邦一脸病容,斜枕着一个宦官休息,不禁热泪盈眶道:“陛下与臣在沛县起兵,身经百战,那时是何等的英武雄壮!现在天下已经一统,陛下却如此疲惫不振!陛下病重,满朝文武震恐。陛下久不与臣下议事,却与宦官独处。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赵高的事吗?”刘邦这才笑着起身,表示没有什么大病。

旁白:独闯宫闱见刘邦,说明樊哙与刘邦的亲密关系。但正是此次独闯宫闱,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刘邦大概想起了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吕后又是戚姬的死敌,所以后来让樊哙领兵征讨卢绾时就有点不放心。掌握兵权的樊哙如果反水,后果不堪设想。他甚至可能想到,樊哙独闯宫闱是否也是来探听虚实的。

不久燕王卢绾造反,刘邦派樊哙以丞相身份去讨伐叛乱。此时刘邦的病情已相当严重,有人向刘邦进谗密报说:樊哙勾结吕后,准备待皇上一旦病有不测,他将回军杀尽汉高祖宠妃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等所有一干人。刘邦本来对吕后就不放心,认为樊哙是吕后的党羽,所以听信谗言,立命陈平带着周勃去前线替换樊哙,且就在军中斩杀樊哙。

陈平知道刘邦将不久于人世,杀掉樊哙,必然得罪吕后。所以只是逮捕了樊哙,将他押解回京,听候发落。等到樊哙押回京城时,刘邦果然已经过世,掌实权的吕后,立即释放樊哙,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旁白:刘邦之所以要杀樊哙,是刘邦保戚姬和如意,除掉吕后心腹的最后一步棋。可惜刘邦一病不起,再也无力安排他的身后事了。

孝惠帝六年,樊哙去世,儿子樊伉接替侯位。吕后去世后,在清除吕氏党羽时,樊伉与其母亲吕须一起被杀。汉文帝时考虑樊哙功不可没,下令以庶子樊市继任侯位,作为对这位开国功臣的纪念。

作者点评:樊哙、张飞、李逵都是历史上或文艺作品上粗鲁、忠君的典型人物。但张飞虽说在长坂坡大桥上一声怒喝,吓退曹军,《三国志》上只短短落笔二十来字,更多的还是《三国演义》上的艺术描写;李逵更是百分之百的艺术描写。只有樊哙在鸿门宴上的英雄形象,才在正史《史记》和《汉书》上作了详细描述。这位豪爽、忠义的勇士,令我们今天读来,仍觉有一股豪气在胸中激荡。

以后 2023-08-11 16:14:20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