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杨志为什么要这样做

天涯人生
精选回答
在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节,明明杨志已十分小心,也做了伪装,一路相安,为何到了黄泥岗一下就被识别出来了?

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一出精彩的斗智斗勇故事,也是水浒中非常经典的故事。

所谓生辰纲,是大名府梁中书每年给老丈人蔡京蔡太师送的礼物,价值十万贯,需要一队人用车子押送。

宋代用车船分批次押送的大型货物,每一队都称为“纲”,所以关于押送生日礼物的队伍,就叫“生辰纲”。

在去年的时候,生辰纲被人劫走,什么也没查到。

今年的时候,梁中书一如既往给老丈人送礼,这次是杨志负责。

在押送生辰纲之前,杨志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不再大张旗鼓,而是让军士们伪装成商人,挑着担子前去东京。

而且由于所过的山头多,杨志江湖经验也丰富,所以一路之上,杨志也很小心。

但是,即便如此,生辰纲还是被晁盖等人劫走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何杨志的伪装和小心没有用?晁盖等人是如何识破担子就是生辰礼物呢?这个问题,其实从原著中也能找到答案。

一方面,杨志太过于小心杨志为了安全起见,选择让士兵挑着担子步行前去东京。

一开始的时候,众人还只是趁着凉快的时候赶路,后来杨志为了安全,天没亮的时候不赶路,都是在大白天赶路。

在那么热的天气里,大家还都挑着百十斤重的担子,可想而知,人人皆有怨言。

这么反常的操作,谁看了都难免怀疑。

如果不是贵重物品,谁会愿意不顾自己生命这么干?晁盖等人本就一直在打杨志的注意,一路上也都在跟踪,他们能发现生辰纲,再正常不过。

比如杨志等人在黄泥冈歇息时,晁盖等人就已经在偷听了。

这七人,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和阮氏三兄弟。

要说他们碰巧和杨志相遇,可能吗?当然不可能。

显然他们一路都在跟着杨志,只是到黄泥冈时,才现身而已(才让杨志发现)。

否则,他们离得远远的,杨志还是发现不了。

所以说,杨志的过分小心,暴露了生辰纲的秘密。

这叫什么?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越是那些自己不注意的细节和隐秘之处,越容易暴露自己。

所以,与其说杨志伪装了自己,不如说他暴露了自己。

另一方面,公孙胜已经预测在晁盖等人筹备劫取生辰纲之事时,公孙胜来了。

起初他被庄客阻拦,还出手打伤了十几人。

后来他加入,七星聚义。

公孙胜说过一句话,直接预测了生辰纲的路线。

吴用道:“……前日所说央刘兄去探听路程从那里来,今日天晚,来早便请登程。

公孙胜道:“这一事不须去了。

贫道已打听,知他来的路数了,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

之前,吴用说过,距离六月十五还有四五十天,当时还只是五月头几天。

即便加上后来他拉三阮入伙,公孙胜入伙,也不过三天时间。

也即是说,公孙胜说这话的时候,最多五月初十。

杨志押送生辰纲时,作者点明“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

显然,公孙胜那番话在杨志动身之前,也即是说,他预测了杨志的路线。

这也难怪,公孙胜出圣入神般的人物,道法高超,算出来杨志的路线实在很正常。

路线都能算出来,杨志就算伪装,他也能算出来。

当然,这样实在有点开挂,太欺负杨志了。

我个人认为,公孙胜只是推测。

因为路线大家都知道,杨志也说过一路上要经过紫金山、桃叶渡、黄泥冈等地。

公孙胜是估计杨志等人会在黄泥冈一带停留,他们一路跟随,其实只是在等待时机,因为只要杨志等人停下来,他们就有机会。

没出发就漏了消息,伪装还有用吗?

孤单蝴蝶影 2023-08-27 11:03:22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