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暑假作业答案

云端的客 高三试题
精选回答

【篇一】
一、选择题:1-5.CADAC6-10.ABCDA11-15.DDACC16-20.BCCDD

二、非选择题:

21.(16分)

(1)变化: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1分)

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

扩大专制王朝的统治基础;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3分)

(2)理解: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1分)

作用:扩大了民主主体的范围;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3分)

(3)变化不同:前者是专制王朝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雅典官员任用的范围。

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消弱了贵族世袭特权。

前者依据考试成绩选拨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

前者未改变专制政体;后者促使贵族专制走向公民民主政治。(4分)

观念差异:中国人形成了“重学”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

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

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的发展。(4分)

22.(12分)

(1)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1)

(2)原因:明治维新,日本富强;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2分)

(3)原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政治上觉醒。(2分)

背景: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业化推动。(2分)

(4)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3分)

23.(12分)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

利用基督教,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2分)

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

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4分)

(2)文艺复兴:确立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求人的解放;

抨击教会腐败,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束缚。(2分)

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破除神权统治。(2分)

启蒙运动: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2分)

24.(10分)

(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2分)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3分)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2分)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3分)

25.(10分)

(1)体现:发表《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

敦促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2分)

(2)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维护共和斗争的失败;

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和影响;

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任写两点得2分)

变化:对三民主义重新解释,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阶段。(1分)

(3)列宁: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解决群众最关心问题;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应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进行和平建设。(2分)

新发展:将民生问题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或以发展经济解决好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2分)

(4)有共同的革命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1分)

【篇二】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D 2C 3D 4C 5A 6A 7C 8C 9D 10C 11C 12A 13A 14A 15B 16D 17D 18D 19A 20C 21B 22A 23C 24A 25B 26B 27D 28C 29B 30A

二、非选择题(共90分)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答案1为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台题意的答案。圆点符号后的内容为参照性示例。31、(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西汉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天下百姓的田租,又废除秦朝留存下来的族诛、连坐等严刑酷法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减轻田租、废除严刑酷法等。(2)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东汉刘秀以“柔道”治理天下,废除王莽时繁密苛重的法令,屡次大赦,平反冤狱,先后9次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注意提高行政下驴,裁并机构,整顿吏治,节省财政开支,并重行三十税一的西汉旧制。唐朝唐太宗时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唐玄宗时重视生产、减免徭役。明朝时朱元璋下令农民归耕,承认由农民开垦耕种的荒田归农民自有,并减免徭役和赋税,实施大规模的移民屯田政策,多次调集无田农民前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屯种,奖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推行有利于工商业政策,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复与兴建。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东汉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唐朝唐太宗时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明朝时朱元璋下令农民归耕,承认由农民开垦耕种的荒田归农民自有。

其他答案。

(3)答案1:明确地提出观点,联系现实回答。其他答案。

32.(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③④②①《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福州、泉州和广州。《天津条约》开放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北京条约》开放天津。《马关条约》开放苏州、杭州、沙市和重庆。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其他答案。

(2)答案1:能用核心知识作出解释。〃体现列强侵略我国的阶段不同。19世纪70年代前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要打开中国的市场,其主要表现为商品输出;而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是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答案2:答案未能运用核心知识作出解释。〃体现列强侵略我国的阶段不同。19世纪70年代前是要打开中国的市场,而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是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其他答案。

(3)答案1:结合图像,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回答。〃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等判

断,图像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展示了的历史细节;这些图像与

其他近代历史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中国近代的历史。

答案2:仅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来回答或只就图像本身进行回答。〃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厉史。

其他答案。33、(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答案3:其他答案。

(2)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答案3:其他答案。

(3)答案1:回答合理而充分。〃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充分反映了殖民者的贪婪。

答案2:回答不充分。〃掠夺文物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答案3:其他答案。

34.(1)答案1: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由于盲目的生产,导致了产品的过剩而引发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造成了大批的工人失业,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答案2:未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其他答案。(2)史实方向:

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避行回答。〃1933年,罗斯福政府开始通过国家干预和调控推行反危机措施。从金融业、农业、工业和社会福利四方面完整叙述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改革使美国缓和了阶级矛盾,渡过了危机,使美国保留了民主制度。答案2: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能写出措施的内容,但没有分类。其他答案。组织方面

类型1:组织形成结构、语句连贯通顺类型2:语句连贯通顺覆

类型3:部分列举,只进行简单组织36、(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2)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并运用核心知识进行回答。·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使中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反帝反封建;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前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2:能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但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五四运动标志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其他答案。

(3)答案1:回答合理而充分。〃依次为:学生运动、革命战争、武装起义、武装割据。

答案2:回答不充分或意思含糊。

其他答案。

36、答案:①是②否③是④是⑤是

37、(1)《独立宣言》。由于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2)公民的选举权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向民主的方向发展。1870年规定了不论种族、地位都享有选举权;1920年,规定了公民的选举权不受性别的限制;1971年,规定了公民的选举权的最低年限,最低年限之上都有选举权。

(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

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美国的宪法有进步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从美国宪法越来越向民主的方向发展的;美国的宪法有进步性和消极两个方面的视角来进行分析;观点较清晰。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如“公民权利”概念和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定义权的问题;利用修辞的力量来为自己寻求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向题。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飘雪无垠 2022-04-30 19:36:28

相关推荐

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高职专科学校哪个好

在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排名第一位,武威职业学院排名第二位。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行榜最新排名高校名称等级学校数1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5★22武威职业学院4★2...
展开详情

心理学类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我国心理学类比较好的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心理学类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华南师范大学4西南大学5华东师范大学6浙江...
展开详情

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会计学比较好的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排名高校名称1上海财经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3江西财经大学4厦门大学5...
展开详情

2021陕西单招缴费时间及方法

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院校基本都拿出了本校相对较好的专业,部分还是特色专业和优质专业,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那么陕西单招缴费时间是什么时候?陕西单招缴费时间单招报名时间2021年3月3号缴费时间:2021年3月9日打...
展开详情

无锡市高考体育冲刺班哪家好

无锡市高考体育冲刺班哪家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无锡高考体育冲刺班哪家好1、无锡鸿文教育2、无锡骑安体育3、无锡遥远体育注: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如何选择高考体育冲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