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

我的未来我做主
精选回答
项羽鸿门宴之后为什么还是不杀刘邦为什么项羽在鸿门宴不杀了刘邦

项羽是当时的诸侯统领,如果在一场宴会上就随便干掉了一个诸侯,会造成诸侯之间的不稳定,引起诸侯之间对他的反感,这个时候,就把矛头从刘邦身上转到自己身上了。

就算当时项羽神威无敌,但是也难以抵挡整个其他诸侯的联盟。

项羽根本也没对刘邦起杀心,所谓的鸿门宴只是为了让刘邦臣服而已,项羽从来没有想过什么帝业,他所要的只是凌驾于各诸侯之上的霸业而已,真正想杀刘邦的是范增,是他看出了刘邦的志向,鸿门宴本身也是一次小概率事件,根本称不上是楚汉相争的转折点。

鸿门宴后,刘邦也作出了巨大的让步,至少表面上依然十分服从项羽的领导,并全力支持项羽西进。

鸿门宴中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呢?

楚汉争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历史故事。

对于项羽最后的失败,后人赋予了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并且都认为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

那么鸿门宴是怎么发生的呢?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后,项羽和刘邦在楚王面前盟约,谁先攻进咸阳谁就当关中王。

刘邦趁项羽在巨鹿和秦军主力大战正酣之际,抢在项羽之前占据了关中,并派兵封锁了进咸阳的函谷关。

意图很明显,关中是我刘邦的地盘了,你们谁都别想进来。

项羽可不吃这一套,他得到报告后大怒,马上带领四十万大军打进了函谷关,刘邦知道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就在项羽的叔叔项伯的牵线下,第二天到项羽的军营鸿门谢罪,这就是著名的鸿门宴。

那么,在鸿门宴上,项羽要杀死刘邦易如反掌,他又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原因有四点:一:性格的弱点。

刘邦是个心思缜密老奸巨猾的政治老手,他一见到项羽首先就向他示弱和表示臣服,项羽虽然作战勇猛但是性格优柔寡断,刘邦的刻意逢迎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战略的误判。

项羽从起兵开始百战百胜,二十几岁就当上了西楚霸王,少年得志春风得意。

他相信凭自己的武力天下没有人敢和他作对,对于当时装扮成小绵羊的老狐狸刘邦,项羽没有能够及时识破他。

三:道义的约束。

刘邦首先攻进咸阳灭了秦朝,并且和关中的百姓约法三章,对稳定关中贡献很大。

而且项羽和刘邦在名义上是真正的友军,如果贸然杀了刘邦,项羽将会在道义上陷入被动。

天下诸侯也不会信服。

四:实力的伯仲。

项羽虽然名义上有四十万军队,但是真正嫡系的部队只有十万,其余的都是各地诸侯的军队,是在巨鹿之战后慑于项羽的武力暂时臣服的,一旦项羽和刘邦开战,他们肯定会做壁上观,对于这一点,项羽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打败刘邦。

鉴于以上的原因,所以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

感谢提问。

公元前206年,项羽刘邦鸿门相见,宴会上项羽曾想诛杀刘邦,但各种机缘巧合之下,项羽最终没有对刘邦痛下杀手,刘邦得以全身而退。

如果鸿门宴上项羽直接杀掉刘邦,那么鸿门宴将成为历史上斩首行动的杰出代表作,但是历史没有假如,那么项羽为什么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呢?一、鸿门宴的由来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抗暴秦,其中以项梁项羽叔侄两人为首的楚国兵团发展迅速,两人拥立楚怀王,吸收其他小股义军,刘邦的沛县起义队伍就很早加入了项氏革命队伍。

随着革命的发展,项羽杀怀王分封的卿子冠军宋义,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主力,成为诸侯公认的上将军。

当项羽与秦军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刘邦沛县起义队伍却直接攻入咸阳,成为进入咸阳的第一支革命队伍。

如果按照楚怀王“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刘邦将会称王。

同时刘邦立即封闭函谷关,准备将汉中作为自留地。

项羽直接打破函谷关,驻军霸上,准备第二天直接消灭刘邦。

在项波和张良的共同策划上,刘邦第二天一大早直接来向项羽负荆请罪,项羽举行宴会招待刘邦,这就是鸿门宴的由来。

鸿门宴是在项羽的地盘上举行的,项羽是东家,但其实鸿门宴是刘邦积极争取来的活命机会,从一开始刘邦就占据了主动。

二 为什们没有动手鸿门宴上,步步惊心。

项羽诛杀刘邦就是一句话的事,但项羽却没有下手,原因主要有三点:1、项羽有妇人之仁,杀伐决断能力不足。

项羽出身楚国贵族,虽力能扛鼎,但杀伐决断能力不足,具有妇人之仁。

韩信评价项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羽在小事上慈爱,但在关键大事上糊涂。

项羽做出攻击刘邦的决定,是因为曹无伤的告密激怒了项羽,项羽起初的杀心就不足;鸿门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发出诛杀命令,项羽念及刘邦故情,迟迟没有做出反应。

当刘邦从宴会上直接逃跑的时候,项羽也没有发出追杀的命令。

关键时刻掉链子,项羽失去了诛杀刘邦的最佳时机。

2 刘邦应对得当,逐步瓦解了项羽的杀心,保全了自己。

当刘邦从项伯处得知项羽将攻击自己的时候,采取了以下措施,逐步瓦解了项羽的杀心,保全了自己。

首先是和项伯结亲,将项羽集团的重要成员发展为自己的力量,通过项伯向项羽传递了刘邦入关有功的观念,给刘邦争取到了当面解释的机会;其次刘邦负荆请罪,俯首做小,赢得了项羽的好感。

刘邦轻装简从来见项羽,见面称呼项羽为“将军”,自己称“臣”,而且回忆了跟随项羽戮力抗秦的过程,拉近了与项羽的距离。

当项庄舞剑意欲行刺的时候,项伯主动站出来充当人肉盾牌,同时樊哙闯进宴会,向项羽说明刘邦入关后“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进一步向项羽示弱。

最后刘邦借上厕所机会,放下面子,不顾礼仪,没有与项羽告辞,直接逃跑,只留下张良与项羽周旋。

刘邦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堪称完美。

3 双方力量悬殊导致项羽对刘邦威胁认识不足。

鸿门宴前,项羽是名震诸侯的上将军,刘邦只是自己的一名手下;项羽军队有四十万之多,而刘邦只有十万人,项羽刚在巨鹿打破秦军,心高气傲,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

当初范增为了促成项羽痛下杀心,给出的理由是刘邦志向远大而且有龙虎五彩之气,这种虚头巴脑的理由也说明项羽集团对刘邦集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项羽轻视了自己一生最大的敌人。

综上所述,项羽优柔寡断,忽视了刘邦对自己的威胁,加上刘邦应对得当,最终刘邦得以逃出生天,正式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大幕,不知道当项羽乌江自刎的时候,有没有后悔鸿门宴上的心慈手软呢?以上是我的答案,欢迎批评指正,共同讨论。

吃苦耐劳 2023-08-23 15:04:24

相关推荐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高考作文素材经典 有什么好的素材

要想作文写得好,一定要好好运用作文素材,下面小编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相关内容,来看一下吧!高考作文素材1.永远做一个勤奋的人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
展开详情

什么牌子的点读笔适合小学生 哪个好用

点读笔还都不便宜,价格从几百到上千都有,几支笔买下来,一个月的工资都未必够。每个点读笔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那么哪个最好最适合孩子用呢?哪个点读笔比较好趣威反应迟钝是我的直观感受,具体能够点读的书需要在趣威官网上找...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李白谪仙人称号出自

李白“谪仙人”称号出自《对酒忆贺监二首》。
原文: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
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的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南至越南,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计熟事定 举必有功什么意思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是汉语词汇,意思是计划成熟,事情安排就绪,战争的发动必定成功。出自唐代刘禹锡《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
原文节选:
臣负恩方镇,初惧寇戎,正于忧迫之时,果闻仁圣之谕。攘却凶孽,不劳干戈。臣静思远图,为国久计,莫若存信施惠,多愧其心。岁通玉帛,待以客礼。昭宣圣德,择奉谊之臣;恢拓皇威,选谨边之将。积粟塞下,坐甲关中;以逸待劳,以高御下。重以金玉之赠,结以舅甥之欢。小来则慰安,大至则严备。明其斥候,不挠不侵。则戎狄为可封之人,沙场无战死之骨。若天下无事,人安岁稔,然后训兵,命将破虏。摧衡原州,营田灵武。尽复旧地,通使安西。国家长算,悉在于此。计熟事定,举必有功;苟未可图,岂宜容易。此皆陛下朝夕倦谈之事,前后立验之谋。臣质性顽疏,筹画庸近。受恩非据,敢忘献忠?犬马之心,实所罄尽。谨遣某官奉表。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衔得云中尺素书什么意思

“衔得云中尺素书”意思是给她衔来了一封书信。出自唐代李白的《捣衣篇》,是南北朝乐府旧题,此题起源于古琴曲《捣衣》。此篇题作“捣衣”,《乐府诗集》未收,诗中并不着重写捣衣,只闲闲地提了一句“夜捣戎衣向明月”,因此“捣衣”只是作为闺怨的代词。李白此诗是为闺怨而作。
原文: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此诗的开头就写少妇在闺中愁思远人,忽得来信,报道丈夫仍滞留交河之北。其实不必一定要信来,信也不会由春燕捎来,春燕从南边海上归来也不可能带来极北的交河的信,这些都是虚拟,甚至是不合理的虚拟,只是借以画出闺中思妇“愿为双鸟泛中洲”的遐想而已。诗的场景是在少妇的闺房,全诗充满渲染闺房里的景况和闺中独处的哀怨;并以想象中的征夫的处境“君边云拥青丝骑”、“晓吹员管随落花”和眼前闺中的光景对照,点染出少妇的魂驰塞外。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