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门一脚指导考场作文“下笔如有神”

大叔
精选回答

在倡导减负增效的今天,在现有条件下,教师要想真正落实作文教学这一环节,有效而简洁的途径是充分利用现有语文教材的优势,立足课内,及时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模仿能力进行训练,一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积累写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要细心品味、揣摩课文的写作技巧,并学以致用,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一、淘课文之米,为巧妇之炊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最大的问题是面对作文题目,不知写什么,只得胡编乱造。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其实,课文是一个巨大的写作素材聚宝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中蕴藏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米,只要善于去淘,就能做成巧妇之炊。从课文中怎样淘米呢?

1.挖掘课文的空白点

所谓空白点,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没写的、略写的部分。利用文中已写的内容,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写隐写、略写的内容,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在悬崖上胆战心惊时,好朋友杰利也离开了我,可是后来又是他带着爸爸来到悬崖边的。其中的空白点就有:杰利当时离开是怎样想的,他是怎么告诉爸爸的,思想经过了怎样的斗争;爸爸在家,看到孩子天黑了还没回家,他有怎样的表现,他是怎么找到悬崖边的……文中隐藏了这些内容,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展开想象,把握人物的心理和动作,细致地补写出来。

课文《社戏》中有一段话,“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用了两个钳子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引发了学生的无限感触。笔者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并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写文中略写的内容。学生兴趣盎然,把掘蚯蚓、钓虾等事情写得具体生动,人物双喜、阿发描写得淳朴、善良,内容详实,叙事生动。

挖掘课文的隐藏点省略点,结合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

2.改写课文的故事情节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菲利普一家热切盼望菲利普的弟弟于勒从美洲赚钱归来。在漫长的等待中,希望一直支撑着他们一家。可是在一次旅行中,偶遇穷困潦倒卖牡蛎为生的于勒,菲利普夫妇怕于勒纠缠而迅速躲避,绕道而行。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学生对文中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的做法极度愤慨,对于勒生出了极大的同情。他们纷纷讨论:如果于勒衣锦还乡,菲利普夫妇又会有怎样的态度;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自己家里,自己会怎样做;如果父母也像菲利普夫妇一样,他们该如何规劝父母正确对待叔叔……一系列的问题接连出现在学生的纸上,他们热烈地讨论,驰骋在想象的原野上,将自己的观点明确地展示出来。

针对学生的心情,笔者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的百万富翁叔叔》,让学生从课文中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中揣摩人物的性格,想象菲利普夫妇见到阔绰后的于勒后说话的口吻、语气、心理等,完成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的写作训练。学生们纷纷颇有兴趣地拿起笔来写,再也看不到那种无话可写,无从下笔,咬着笔头尽皱眉,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的可怜状了。取而代之的是个个挥笔疾书,满怀信心地用自己的文字驾驭着主人公的命运,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转变课文的叙述角度

课文是以一定的角度叙述故事的,我们可以尝试着对课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事物进行角色转变的写作训练,求得不变中有变。

比如,初中语文八年级有篇俄国著名的作家契诃夫写的小说《变色龙》,小说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对待将军哥哥的狗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向人们展示了一位趋炎附势、奴颜媚骨、见风使舵的警察形象。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从文中寻找关于奥楚蔑洛夫的语言及动作描写,概括人物形象。学罢这部经典有趣的小说后,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换个人物角度来改写故事的情节。如采用第一人称,以奥楚蔑洛夫身边巡警的身份,由他的所见所感来展示奥楚蔑洛夫的卑劣形象,效果可能会更好。针对这个建议,学生兴致勃勃,欣然接受并乐于尝试,将巡警微妙、复杂的心理描绘得细致入微,又塑造了一个和警官奥楚蔑洛夫狼狈为奸的新形象。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惊叹。

再如《夸父逐日》一文,文章是文言小短文,以第三人称叙述了夸父逐日的过程。不妨让学生试着以夸父为第一人称,着重描写在逐日过程中的心理历程。学生跃跃欲试,结果写出来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悲剧色彩更浓厚,艺术效果更令人震撼,崇高思想更伟大。

4.变换课文的写作文体

变换文体写作是学生依托课文资源,以新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教学诗歌、戏剧、寓言、小说、书信、散文等文体时,笔者就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文体交叉的作文训练,巧用课内资源,达到作文的高效。

最常见的是把古诗词改写为散文。一篇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只有短短的27个字,但学生经过反复研读,精雕细琢,扩写成“…女子倚楼凝望着烟波浩渺的江水…帆来帆往,日出日落…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啊……”,把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再如七年级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都是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散文,而何其芳的《秋天》却是一篇诗歌。教学了本单元后,可以尝试着让学生也用诗歌的文体来描写。学生的创作欲望很高,出现了“春天藏在孩子们的眼里”“夏天荡漾在秋千上”“冬天静默在雪地里”等佳句。教学了九年级的戏剧单元后,学生的创作欲高涨,充分利用现有课文内的素材资源,改编剧本,有学生写《孔乙己在丁举人家》《何满子与一丈青的一场较量》《木材厂门前的一幕》《孙权劝学》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平时训练得多了,学生写作时文体就不再单调,诗歌、戏剧、寓言、小说等,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5.借用课文的触发点、闪光点课文表现的内容,可以触发学生的思绪,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维;课文表达的思想,可以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启迪学生心灵的智慧。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开头写到,“费城的七月是炎热的……我们五个小男孩喜欢玩弹子游戏……”有学生就此句淘到了写作之米。有的马上就联想到了咱们家乡龙游南部山区的七月,写了一篇《竹乡盛夏美景》,有的围绕着玩弹子游戏,介绍了很多玩的花样。

前文的《社戏》中关于掘蚯蚓、钓虾的话题,同样触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以《快乐的星期天》为题,具体描写了钓黄鳝、捉小蝌蚪的活动,还有打板栗、捡板栗、擦板栗、吃板栗等童年往事,有人物,有事件,有感想,不愧是一篇篇富有农村乡土气息的好文章。

教学了培根的《谈读书》后,引导学生摘抄文中的读书名言警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并选出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编写成《我的读书手册》。杨绛的《老王》一文,表现的主旨是“关爱弱者”。学生根据主旨,去了解、体察身边的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生活困境,体会他们的善良。不少学生写出了真实感人的人和事,既给予弱势群体以温暖,又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

总之,课文之米俯首可拾,只要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手头有粮,心中不慌”,巧妇能做成一道道精美之炊,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将得到极大地改善。近几年,依凭课内文本素材创造成篇的优秀作文越来越多,源于学生对课文品得深,析得透,悟得精,用得当。

二、得课文之法,下笔如有神

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何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呢?王尚文说:“怎样学习?光看不行,非读不可;光读不行,还得靠背,通过背把它记熟记牢,把别人想的内容和思路,说与写的材料和条理一一印入自己的心田,在不知不觉中流向你的舌头和笔尖。”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无论从内容、思想上还是表现技巧上都值得借鉴,用好用足这处宝藏,对写作大有裨益。

1.写人,细腻真实

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写人不具体也不生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作文中缺乏描写。笔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描写,选择典型事件来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不美化、神化人物形象,使文章富有生活气息。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写人物。学《曹刿论战》,突出曹刿的远谋,不写战斗过程而写人物的语言,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学司马迁的《史记》,写陈胜,重点选择了少时与人佣耕的事件,把人物置身于典型的历史环境中,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学习细腻地描写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她既有善良、关心孩子的一面,也有粗俗、喜欢背后议论是非的一面,她是一个不完美的形象。但作者刻画得非常细腻而真实: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劳动妇女身上有她的影子,很贴近我们的生活。笔者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类似的描写,用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引导学生去写一个熟悉的人,要求人物形象真实、鲜活。学生写《我的爷爷》,开始都把自己的爷爷写成鹤发童颜、道骨仙风式的人物,通过指导与升格,学生作文大有长进,诉诸笔端的人物不再是被神化或美化了的形象,而是那么真实,富有生活气息。这样,课文读透了,又能把学来的方法用于写作,可谓一举两得。

2.记事,曲折深刻

大部分学生能够将事情叙述完整,但往往平铺直叙,平淡乏味。“文似看山不喜平”,如何指导学生将文章写得波澜起伏呢?《爸爸的花儿落了》和《心声》是学习的典范。两文都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在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笔者教后让学生学习运用插叙手法写作,文章内容丰富了,情节转换自然了。

如何通过记事阐发道理,抒发感情呢?《走一步,再走一步》叙述的是一件小事,阐发的却是人生深刻的哲理。朱自清的《背影》是事中蕴情,写得是父亲买桔送别,表现的是伟大的父爱。笔者指导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后,要求学生仿写一篇“事与情”、“事与理”式的作文。学生作文《坐火车》即是一篇好文章。他写的是与母亲一起坐火车去外婆家探亲。母亲细致地打点好他的卧铺。等他一觉醒来,发觉母亲坐在硬铺的过道上,由此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的一片爱子之心。《爆米花》写的是一颗不饱满的玉米粒最终开花成一朵美丽的爆米花的事,其中蕴藏的道理则是“有压力才有动力”。

3.写景,有序、有情

学生不善于描写景物,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观察,观察无序。如何写景呢?

可以学朱自清的《春》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体上:要善于观察,抓住特征,包括时令特点、景物特点,然后景物之间要注意层次,或由高到低,或从远到近,或由实到虚,或由物及人。有了整体把握后才能多角度地细致描写,或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或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或充分调动视、听、嗅、味感官,或联想想象。“荷叶上零星地点缀着几朵姿态各异的荷花,这朵紧紧闭拢,似一位羞涩的姑娘;那朵已含苞待放,只待时机一到,就慢慢绽放;还有一朵已袅娜盛开,犹如风姿绰约的少妇,优美的姿态让人黯然销魂。每一朵,不管是开了的,还是待放的,都让人魂牵梦萦。”描写既概括,又具体,刻画准确,修辞妥帖,词句含情,不愧是一篇写景佳作。

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一文中对芦荡的描写:“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景物与人物的心理配合得十分默契。笔者引导学生运用此种方法,具体描写了自己走夜路、爬下悬崖的过程,效果相当不错。

4.语言,模仿、创新

好的作文还必须要靠准确、生动的语言点缀。但学生作文中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语言干巴巴,味同嚼蜡。而课文中有许多句式优美、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对照这些典型的句、段进行模仿,让学生学会灵活地用句组段、推陈出新,使作文文采斐然。

模仿优美句子。《故乡》中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巧用比喻,富有哲理。学生写:“友情,需要我们共同去呵护,就像种树:其他人看你种树,也会下车跟着你种。只是真正的友情是和你合伙种树,假的友情只是把你停的车开跑了。”《安塞腰鼓》中的排比句,气势磅礴:“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学生也用同样的句式写龙南山区畲乡的竹竿舞:“叭叭叭,是竹竿强劲有力地打;嚓嚓嚓,是舞者在竹竿中有节奏地跳;霍霍霍,是裙袂翩翩在飞扬;啧啧啧,是观众在赞叹喝彩。”

永不放弃 2024-06-19 15:43:16

相关推荐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苹果11如何关机重启

苹果11关机重启的方法:同时按住左侧任意音量键和右侧关机键。在出现的滑块中,滑动即可关机。按一次音量加键,长按电源键,直到出现开机标志就可以了。iPhone是美国苹果公司研发的智能手机系列,搭载其研发的iOS操...
展开详情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是什么意思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就是办理开户手续的银行营业网点。一般来讲就是用户最初办理存折或者银行卡时发卡的银行。开户行名称在存折上会有登记,银行开具的开户凭单上也是会有显示的。准确的开户行名称有利于财务人员的汇款处理速度,...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山和水是反义词吗

山和水不是反义词。
“山”的意思:
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2、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形容大声:山响。
出处:
1、《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2、《苑外至龙兴院作》:“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
3、《李双双小传·人比山更高》:“我们绕过一个山头,山势一转,脸前忽的闪出两坡十几里长的大山场。”
4、《苑外至龙兴院作》:“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
“水”的意思:
1、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
2、河流:河水。
3、江河湖海的通称。
出处:
1、《孟子·尽心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旭日暖阳是什么意思

旭日暖阳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暖阳的意思是温暖的太阳。
旭日,汉语词汇。拼音:xù rì,释义:初升的太阳。
出处:《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例句:
1、魏·傅玄《日升歌》:“远景何晃晃,旭日照万方。”
2、唐·元稹《会真诗三十韵》:“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3、元·黄溍《晓行湖上》诗:“晓行重湖上,旭日青林半。”
近义词:朝晖、朝日、晨曦、朝阳。
反义词:夕阳、落日、斜阳、残阳。

集是会意字吗

集是会意字。集的拼音是jí,本义指树上聚集了许多鸟,引申泛指会聚、汇合。也指人群集中的集市、集镇。
出自:
1、《诗经·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2、《诗经·小雅·頍弁》:“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3、枚乘《七发》:“逐狡兽,集轻禽。”
4、《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闲静。”
5、杜甫《述古》诗之一:“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
6、《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用法:作定语,状语。
示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造句:
1、镇长非常以自己为荣,他来到了市集。
2、或许对于一个成熟的市集型项目,这是其正常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吧。

有书目这个词语吗

有“书目”这个词语,是一批图书的目录式排列,也称文献目录、图书目录。“书目”出自《南史·张缵传》:“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书籍。尝执四部书目,曰:‘若读此毕,可言优仕矣。’”
“书目”造句:
1、中国古代书目著录有互著和别裁两种方法。
2、我想在翻看电子书目和播放列表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不过我觉得有些东西还是会被弄丢的。
3、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有的图书馆都运用书目系统来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规整,以期其井然有序,方便读者查阅。
4、许多图书馆使用定制化的工具栏指向书目和常用全文数据库。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