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坏事变成好事

志在四方
精选回答
如何把坏事变成好事?

简回: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一次见识二分,受处分一次,成熟五分,在失败于处分之中成为处长。

谢谢邀请!如何把坏事变好事?世上很多事,都是祸福相依,角度不同看问题的好坏,也不一样,好事和坏事都不是绝对的,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好事和坏事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的。

有两个耍得好的朋友张三和李四他们都是农民,他们的儿子出生在一个月,他们的女儿也相差几个月,张三的儿子和女儿读书成绩很优秀,在校名列前茅,李四非常羡慕他,因为李四的儿女读书成绩不好,李四为此伤透了脑筋。

经常说张三的命好,孩子争气,是的,张三的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最后又考上研究生直读博士在外国读,不用花父母的钱,两年后,张三的女儿也考上了北京研究生。

李四的儿子由于成绩不好读了个中专技校,出来当普通工,女儿也专科毕业,最后在小学代课。

看起来张三应该比李四享福,两个孩子好优秀。

李四的儿子在县城工作做技工,当个小干部,没几年就在县城买了房结婚了,娶了做生意卖衣服的媳妇,女儿也嫁了个本科毕业生教书的。

张三的两个孩子还在读书,李四的两个孩子已成家立业了,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当爷爷了,由于媳妇做生意,没人带小孩,让李四和老婆不用种庄稼了,到县城给他们带小孩弄饭。

又过了几年,听说张三的儿在外国结婚了,娶了个洋媳妇,女儿在北京也找了个外国佬,结了婚就和老公一起飞到国外去了。

张三和李四都老了,他们到底谁最幸福?李四的孙子也在读书了,儿子经常开着车带着一家人回来看父母,还经常买大包小包的东西,有时还和父母外出旅游,女儿一家也经常回娘家看望父母。

李四在家烦了,就去县城住几天,耍腻了又回家,在家种点小菜,喂几个鸡,过的是田园生活,一到生日,节假日,女儿一家人和儿子一家,都回家看望父母共享天伦,其乐融融。

张三的儿子太远了,很不容易回家,即是带着一家人回来,媳妇和孙子说话也听不懂,语言很难沟通。

有一年,张三的儿把父母接到外国去享福,可是生活习惯的差异,张三吃不惯外国饭,留恋家乡的饭菜,媳妇和孙子跟自己没亲热感,没多久就回去了。

人有旦夕祸福,张三的老婆得了重病,两人相为命,女儿回家服伺了一个月,留下钱就走了,儿子说太忙,除了汇钱,直到母亲去逝都没回家見上一面,剩下了张三一个人,孤苦伶仃。

培养出了优秀的儿女的张三,人人都羡慕要享福,最后张三和李四的结局都很清楚了。

任何事都是两面性的,没有绝对的好和坏,任何不好的坏事都有可能变成好事,怎么把坏事变成好事,完全取决于心态,心态好,坏事变成好事,心态不好,好事变坏事。

所以,当我们每个人遇到逆境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坏事是拿来磨炼我们的意志,增加我们的生活阅力,让我们吸取更多的经验,人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凡事用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理解,用积极心态去完善,自然,坏事就能变成好事。

承蒙时光不弃 2023-08-22 16:06:35

相关推荐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 ②都是自信的误区 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

题目内容: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②都是自信的误区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是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最佳答案:A答案解析:自卑的人轻视自己,自负的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它...
展开详情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

题目内容:amolFeS与bmolFeO投入到VL、c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不言不语的意思是什么

“不言不语”的意思是指不说话,闷声不响。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近义词:不声不响、一言不发。
反义词:多嘴多舌、绘影绘声。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闷声不响。
示例:
1、《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那一伙壮卒,不言不语,大刀阔斧,逢人便砍,虽只五千个人,慌乱之中,恰象几万一般。”
2、王中见母子说话没缝,只得起来。不言不语,走到前厅,看见主人灵柩。

上下是词语吗

上下是词语。
上下,常用词语,原意指方向上方和下方。现多用于职位、辈分的上下,也有古今、左右、大概、高低之意。
引证解释:
1、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水信无分於东西,无分於上下乎?’”
2、指天地。
《楚辞·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3、指天神和地神。
4、指天神和人物。
5、指位分的高低,犹言君臣、尊卑、长幼。
《易·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孔颖达疏:“上,谓君也;下,谓臣也。”
6、上等中的下等,即第三等。
7、高低;优劣;胜负。
8、上首和下首。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两家各饮一杯。”
9、谓从头到脚。
《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郭铁笔接在手内,将眼上下把浦郎一看。”
10、犹言古今。
《汉书·叙传下》:“篇章博举,通于上下。”王先谦补注:“上下谓古今也。”
11、犹言前后。
汉王充《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12、犹左右。用在数量词后,表示约数。
13、犹仰俯。
《周礼·春官·卜师》:“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
14、犹言丰欠。
《周礼·地官·廪人》:“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贾公彦疏:“上下即丰凶。”
15、犹言匹敌,差不多。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近李翱从仆学文,颇有所得……有张籍者,年长於翱,而亦学於仆,其文与翱相上下。”
16、犹言周旋。
17、六朝及隋唐时代对父母的尊称。
《宋书·孝义传·郭原平》:“今岁过寒,而建安緜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18、宋元以后对公差的尊称。
19、旧时请问尊长名字,也称“上下”。犹言上一字,下一字。
20、升降。
《楚辞·卜居》:“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王逸注:“随众卑高。”
21、增减;变更。

水何澹澹的澹澹啥意思

水何澹澹,澹澹(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出自东汉曹操《观沧海》,原文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枭是什么意思

“枭”是一个汉字,读作xiāo,本意是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也指一种古代刑罚,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上,还指旧时私贩食盐(毒)的人。在《诗·大雅·瞻昂》和《汉书·司马相如传》文献等均有记载。
造句:
1、皇帝吐出一口鲜血,瞪大着双眼,溘然长逝,一代枭雄,就此谢幕。
2、给项羽1000次机会,他也同样打不过刘邦,这就是英雄和枭雄的区别。
3、历史跃出书中叫嚣重重还原一是梦,梦里金戈铁马热血战枭雄。
4、应该看见的事,他没看见,却看见了,这种人是智者。连不应该看见的事他看见了,也看不见,这种人就是枭雄。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