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说课稿(单式折线统计图)

不后悔
精选回答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4~105例1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六”中第2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对事物做出初步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画出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提高表示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学生自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机器人吗?你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交流对机器人的了解。

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呈现机器人图片。

师:随着人类的发展,今后社会生产生活中需要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作的地方会越来越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也将成为很有前途的产业。为了激发青少年对机器人设计与制造的热情,我国每年都会举行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请看,老师收集了一组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

师:这些数据这样呈现你有什么感觉?

【学情预设】学生会感觉到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

师:怎样表示才能看得清楚呢?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统计表、统计图表示。

2.出示表图,读取信息。

师:你们想的是这样的吗?

师:现在感觉如何?

【学情预设】用统计表表示比刚才要清晰明了很多。

课件继续呈现:

【教学提示】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其他数据替代教科书提供的数据,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师:现在感觉呢?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呢?

【学情预设】能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多少,能根据直条的高低很容易比较出数据的大小。

师:其实呀,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一种新的统计图表示,想看一看是什么样的吗?

3.变换图形,揭示课题。

课件呈现:第一步,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标出每个数据;第二步,隐去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保留横轴和纵轴及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所对应的点。

师:这些点分别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如果我把这些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用线段连接起来,你们想想它最后会是什么样的?

课件呈现折线统计图: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用统计表、统计图表示数据更加清楚、直观,激活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强化统计意识;另一方面由条形统计图过渡到折线统计图,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便于利用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学习折线统计图。

【教学提示】

课件播放折线统计图时,边呈现边引导学生说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每部分表示什么,知道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二、比较分析,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观察比较,了解结构。

师: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学情预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折线统计图仍然有标题,有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数据的多少;但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长短表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表示数据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师:请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特别注意观察这条折线,你能发现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发现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点的位置高表示数量大;连接这些点形成的折线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师:再看一看折线的变化情况,你又能发现什么呢?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发现有的线段很陡,有的线段相对比较平缓;有的可能发现,相邻两个年份的数据差距越大,线段就越陡;也有的会根据折线的陡、平直观判断数据的变化。

师:我们从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陡、平就可以直观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大小、快慢趋势。

师:参赛的队伍支数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的呢?

师:你认为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有什么突出特点呢?

学生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板书)

师:条形统计图就不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了吗?条形统计图上就看不出数量的增减变化了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虽然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但它没有折线统计图那样看起来明显、直观,这是折线统计图的突出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自主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读懂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读图分析,感受数据随机性。

师:从统计图中你还发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感受到:每年参赛队伍支数不一样,有时在增多,有时又在减少;有时增加得快,有时增加得慢。

师:这些数据都不一样,但你们从2006年到2012年整体看,这些数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学提示】

学生可能不会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如会用“突然”“竖得厉害些”等语言,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感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并给予肯定。

【学情预设】从总体上看参赛队伍的数量呈现增加趋势。

师:如果我们单独从一年、两年看这些数据,看不出什么规律,但如果看多年的数据,就可以发现参赛队伍的数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师:你还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虽然数据是变化的,单个看是杂乱无章的,但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就能看出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体会随机思想。

(1)课件出示统计表。

(2)课件呈现统计表,学生读表。

(3)课件呈现网格统计图。

(4)学生自主将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5)展示交流,课件随机动态呈现数据描点、连线,形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折线统计图的。

【学情预设】让学生着重说出画折线的步骤和方法:描点——表示数据——连线。教师随机说出几个具体的数据,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找点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6)读图分析。

师:说说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能自主读出图中的数据,比如陈东0岁到1岁那年长得最快,长了24cm。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以填空的形式呈现解答教科书P105“做一做”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已经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这里重在让他们独立完善折线统计图并读图分析。这样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图技能,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六”第2题。

(1)学生独立观察统计图后全班交流。

(2)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从这个趋势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

3.课件出示习题。

【教学提示】

如果事前让学生收集了自己0到10岁的身高数据,该环节就用学生自主收集的数据。如果学生感到收集这些数据比较困难,就用教科书P105“做一做”的素材。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解答。

【设计意图】围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读图分析,根据统计图自主提出问题,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了解,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第3题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比画折线图,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数量变化趋势的感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情预设】让学生自主回忆学习过程,谈收获,重点围绕折线统计图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等展开。

师:是呀,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老师这里还有两个折线统计图。(出示课件)

师:这是去年下半年某商场服装柜销售员分别根据毛衣和衬衣销售量制成的两张折线统计图。请问:

(1)哪张图表示毛衣的销售量?哪张图表示衬衣的销售量?为什么?

(2)你能简单描述这两种衣服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吗?

(3)如果你是经理,在进货方面有什么考虑?

(4)这两幅图能否组合在一起呢?

【设计意图】判断统计图所描述的生活情境,体会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提出两幅图能否合并组图的问题,暗含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画法:描点——表示数据——连线。

【教学提示】

让学生结合实际判断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有一定的难度。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的判断合情合理就行。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且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的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一是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感悟折线统计图能清楚表述数量增减变化趋势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理解。二是注重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无论是例题教学还是巩固练习,教师都非常注重让学生从统计图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对事物的变化趋势作出判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让学生感悟数据的随机思想。

标签:

八枝玫瑰 2023-08-05 13:05:19

相关推荐

神兽放假经典语录 神兽放假经典唯美语录

终于放寒假了,各路神兽欢聚一堂,势必闹个天翻地覆。“神兽”归笼!妈妈送孩子返校后哈哈大笑:他不开心我开心开心开心,在家三个月的神兽终于归笼了,期待俩个月后的蜕变!这周日是不是工作日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家里的...
展开详情

如何更改图片上的文字 这个方法还是很简便的

用美图秀秀就可以更改图片上的文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电脑上下载并打开“美图秀秀”,点击“美化图片”。选择“打开一张图片”,打开需要修改的图片。点击“消除笔”,涂抹需要修改的文字。点击“应用”即可消除文字。打开...
展开详情

打扮自己9大技巧 让你一天都美

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压全脸:清洁皮肤后,在涂抹妆前乳之前,用纸巾轻轻压于全脸。肌肤外多余的油脂会容易造成脱妆。切记不要使用吸收力过强的吸油面纸,适度地吸收油脂还是使用纸巾最恰当!别忘了检查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和鼻...
展开详情

?怎么读 ?的拼音是什么

的拼音:mì和miàn。的笔画共12画。的部首为言。的解释:《集韻》眠見切,音麪。《類篇》誘言也。...
展开详情

经典个人签名 最经典的个性签名

人生到老不容易,不能事事都如意。一杯苦酒对月歌,歌不尽离愁,明月清风与谁说,说不出寂寞。快乐不像烦恼那样随时随地的跟随在你的身边。你在飞奔,我在行走!可我,永远不会摔倒。时光不老、我们依旧还在。哥,不寂寞。因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改邪归正下一句是什么

“改邪归正”没有下一句,是汉语成语,拼音是gǎi xié guī zhèng,意思是指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
造句:
1、张三终于改邪归正了。
2、那个年青人改邪归正,为村子里办了不少好事。
3、经过组织的耐心教育与帮助,他终于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了。
4、虽然他从前做了不少恶事,但如今已经改邪归正了。
5、她已经改邪归正,她过去的历史你就不应记在心中,更不该说她是残花败柳。

落叶不知秋去,一雪方知已冬什么意思

“落叶不知秋去,一雪方知已冬。”的意思是落叶了都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一下雪才知道已经是冬天。
落叶知秋,汉语成语,拼音是luò yè zhī qiū,意思是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秋天快到了。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
示例: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
2、《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3、明·汤显祖《牡丹亭·淮泊》:“走孤寒落叶知秋。”
近义词:知秋一叶、一叶知秋。

一横是什么标点符号?

一横线是破折号。破折号用途广泛,首先用来引出解释说明的语句,其次用来表示语意的突然转折和声音延长等。
其主要作用:
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1、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
例句:“帮助人精神”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家乡——中国(周阔海《在学习帮助人演讲比赛上的讲话》)
2、引出总括性的说明:
例句: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3、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
例句: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曹禺《雷雨》)
4、引出补充说明的话:
例句:灯光,不管是哪个人的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巴金《灯》)
强调被引出的下文:提起下文主要是冒号功能,用破折号来代替是为了使语气更强烈,或阅读更醒目。
例句: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
例句: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

无冻馁之患矣的患字是什么意思

“无冻馁之患矣”的“患”是忧虑的意思。这句话出自《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译文: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面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文章浑然天成,内在结构却十分严密而紧凑。本来文章所赠送的对象是一篇之主体。然而文章却偏把主体抛在一边,先从自己谈起,从容道来,由己及人,至最后才谈及赠送的对象。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在文章的深层结构中,主宾之间有一种紧密的内在联系,时时针对着主,处处照应到主,而却避免了一般赠序文章直露生硬的缺点,使文章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在写作中又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使左右有对比,前后有照应,文章于宽闲中显示严整,“鱼鱼雅雅,自中节度”。这一点给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